佛法僧科

佛法僧科

佛法僧廣佈於舊大陸的溫熱帶地區,但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豐富。有2亞科5屬16種,我國有2屬3種,以三寶鳥分佈最廣泛,也最為常見。

基本簡介


佛法僧科
佛法僧科
佛法僧科(Coraciidae)是佛法僧目的一個科。佛法僧科(學名Coraci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佛法僧目中的一個科,體型類似烏鴉,但與翠鳥和蜂虎親緣關係密切。體色多為藍色和褐色。以昆蟲為食。佛法僧科一共包括11種,在中國有3個種分佈:佛法僧屬 Coracias、藍胸佛法僧 Coracias garrulus、藍喉佛法僧 Coracias abyssinica、紫胸佛法僧 Coracias caudata、寬尾佛法僧 Coracias spatulata、紅冠佛法僧 Coracias noevia、棕胸佛法僧 Coracias benghalensis、紫翅佛法僧 Coracias temminckii、藍腹佛法僧 Coracias cyanogaster、三寶鳥屬 Eurystomus、寬喙三寶鳥 Eurystomus glaucurus、藍喉三寶鳥 Eurystomus gularis、紫三寶鳥Eurystomus azureus、三寶鳥 Eurystomus orientalis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佛法僧科(Coraciidae)約12種東半球鳥類的統稱。求偶或向鷹攻擊時俯衝翻筋斗。佛法僧科也包括鵑鴗和地鴗(ground roller)。棲居於歐洲、非洲、澳大利亞的溫暖地帶。體長25∼32公分(10∼12.5吋)。形似矮壯短腿的松鴉,多為藍色或紫色。集群吵雜,覓食蝗蟲、飛行蟻類和蜥蜴。巢多在樹洞中,有幾種在白蟻巢內挖洞。藍胸佛法僧(Coracias garrulus)體長30公分(12吋),見於南歐到西亞,翅天藍色 帶黑邊。

鳥種描述


體型描述

體型略大(30厘米)的佛法僧。頭、下體及前翼為明快的天藍色,飛羽黑,上背、背及三級飛羽粉棕色。虹膜-深褐;嘴-黑色;腳-暗黃色。

叫聲描述

為粗啞的chack-ack聲,重音在第一音節,聲如jackdaw或喜鵲。也作松鴉般的rrak-rrak, rrak-rehhh聲。

主要習性


求偶或向鷹攻擊時俯衝翻筋斗。佛法僧科也包括鵑鴗和地鴗(ground roller)。棲居於歐洲、非洲、澳大利亞的溫暖地帶。體長25∼32公分(10∼12.5吋)。形似矮壯短腿的松鴉,多為藍色或紫色。集群吵雜,覓食蝗蟲、飛行蟻類和蜥蜴。巢多在樹洞中,有幾種在白蟻巢內挖洞。藍胸佛法僧(Coracias garrulus)體長30公分(12吋),見於南歐到西亞,翅天藍色帶黑邊。
佛法僧是羽色鮮艷的中型攀禽,食昆蟲,爬行類,小哺乳動物和小鳥。

主要分佈


佛法僧廣佈於舊大陸的溫熱帶地區,但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豐富。有2亞科5屬16種,我國有2屬3種,以三寶鳥分佈最廣泛,也最為常見。佛法僧科中僅產於馬達加斯加島的地佛法僧亞科(地寶鳥亞科、地鴗亞科)常被單列為一科。

分佈狀況

罕見。亞種semenowi遷徙時在新疆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西部有過記錄。在新疆可能有其繁殖。

備註信息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