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宋代詩人劉克莊作品

《西山》是南宋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寫隱士,但不用實寫,而是通過猜測想象來構思,表現自己可望不可及的羨慕崇敬的心情。詩第一句把眼光投向西山,由山的聳峙青秀,判定有人隱居;第二句即寫隱士過著餐芝種術、與鹿為友的生活,化虛為實,隱士的高風亮節、仙骨道氣,便躍然紙上。三、四句再次對前面的推測予以肯定,說山頂飄浮的白雲是隱士煮茶的炊煙,設想新穎,充滿了對山中生活的嚮往。

作品原文


西山
絕頂遙知有隱君,
餐芝種術麈為群。
多應午灶茶煙起,
山下看來是白雲。

註釋譯文


註釋

⑴絕頂:山的最高處。
⑵隱君:避世逃名,隱居山林的高人。
⑶芝:靈芝,古人認為是仙草,服用可以長生。
⑷術(zhú):白朮,一種多功能草藥。
⑸麈(zhǔ):一種麋鹿類動物,其尾可做拂塵。一作“麝”。
⑹多應:揣測詞,應該。

譯文

我遙望著遠方高山的峰頂,心想那兒一定住有避世逃名的高隱。他服食芝草,種植白朮,名心早盡,日常以麋鹿為群。這時候他多半正在烹煮午茶,把爐火燒旺,那爐煙,山下看去,是縷縷白雲。

作品鑒賞


在中國古代文人的處世觀中,出仕與歸隱一直是一對矛盾,一般的人總喜歡標榜隱士,以為清高,所以稱讚隱士的詩特別多。劉克莊這首詩也是寫隱士的,對隱士們高蹈絕塵的生活充滿著讚許與嚮往。
詩寫隱士的生活,但不是實寫,而是通過猜測之詞,發揮自己的想像,所以與一般寫隱士的作品不同,表現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羨慕崇敬的心情。詩第一句把眼光投向西山絕頂,由眼前的聳峙高秀的青山,推測山中一定住著隱士,遁世不求為人知,所以詩以“遙知”領句,在猜測中帶有肯定的成分。隱士住在山頂,是如何生活,第二句把想象繼續推進,以歷來描寫隱居修行者的生活狀況來予以坐實,說隱士平時服食芝草、培養白朮,修鍊真氣;他足跡不入城市,也沒人往來,山野情性,與麋鹿為友。這樣一寫,把隱士的生活寫得很實在,彷彿目見,隱士的高風亮節,仙骨道氣,也躍然紙上了。
前兩句是詩人望著西山時的種種推測,三、四句變換角度,再次對前面的推測予以肯定。他見到山峰上浮起朵朵白雲,於是揣測,這也許不是真正的白雲,而是隱士在燒煮午茶,炊煙裊裊,在山下看來,就成了白雲,縈繞飄浮在山頭。這兩句想象十分新穎,寫高山隱士如畫,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也由此表達了出來。
詩以“西山”為題,是因為寫的是詩人望著西山時產生的遐想。也許那山峰上什麼人也沒有,只是岩石荒草,白雲往來,但詩人似乎表現得很有信心,肯定隱士的存在,這就體現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企羨。劉克莊對南宋政權的腐敗極為不滿,不斷發表言論進行批判,被當權者視為“訕謗”,一再加害。這首詩寫隱士餐芝種術、與麋鹿為群的隔絕塵寰的生活,正是詩人對當時政治、社會狀況無力改變后產生退避的反映,也是他失望的另一種追求。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劉克莊這首詩,語句淺淡,直訴所見所思,而涵義無窮,正達到了沈德潛所說的標準。
這首詩寫隱士生活,正是他無力改變現實所產生的退避觀的反映,是失望后的另一種追求,所以寫得語近情遙,含吐不露。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年一1269年),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以蔭入仕。淳祜六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卒謚文定。詩詞多感慨時事之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