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鮑輝的結果 展開

鮑輝

革命烈士

鮑輝 原名繼祿,湖北麻城縣鮑家灣人。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紅四方面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紅四方面軍歷任排長、指導員、教導員、特派員、師醫院政委、獨立團政委等職,參加了長征。1937年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4月畢業由延安來到八路軍山東縱隊,同楊國夫籌建四支隊教導隊,任政治協理員。7月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0日指揮部隊護送去軍政大學的學員行至太河,國民黨頑軍王尚志部背信棄義,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太河慘案”,他傷重被俘,面對敵人的淫威,他威武不屈,怒斥頑軍,當夜被殺害。

人物生平


1904年,他生於湖北麻城縣包家灣村一個貧農家庭,兄弟5人排行第四。幼年時父母雙亡,為人佣耕,苦渡歲月。
1926年10月,加入農協會。
1927年11月,參加了黃麻起義。起義軍主力轉移后,他留在家鄉堅持鬥爭。
1929年春,加入共青團。同年,任村蘇維埃主席,組織群眾打土壕分田地,擁軍支前,發展生產。
1930年,擔任順河區蘇維埃交通員。
1931年底,參加紅四方面軍。
1932年轉為中共黨員。在紅軍中先後任戰士、排長、指導員、教導員、特派員、師醫院政委、獨立團政委等職,參加了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鬥爭。
1932年10月,隨部隊西征,轉戰川陝。
1935年4月,隨軍長征,三過草地,兩越雪山。過草地時,他的腳後跟受傷化濃潰爛,拄棍行軍,歷盡磨難。
1937年,進入延安抗大學習,1938年畢業。
1938年6月,奉命到山東敵後組織抗日武裝。在鄒平縣城將黑鐵山起義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一部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政委霍士廉,副司令員楊國夫,政治部主任鮑輝。他堅持運用黨的方針政策、人民軍隊鐵的紀律改選這支游擊武裝,吸收優秀分子入黨,舉辦幹部培訓班。經過他的努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三支隊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使之成為抗日的一支生力軍。
1939年3月,三支隊奉中共山東分局命令選派62名幹部赴延安抗大學習,鮑輝帶隊,任總指揮。30日,部隊按王尚志部指定路線過太河鎮時,突遭頑軍射擊,受訓部隊陷於包圍之中。危機時刻,鮑輝認為是國共合作時期,採取克制態度,命令大家:“不要開槍!”並高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不要對內”等口號。但頑軍毫不理會,繼續射擊,鮑輝右腿中彈負傷。我200餘名幹部、戰士被俘。被俘后的鮑輝終於認清了王尚志的真面目,知道自己中了頑軍的圈套。他痛斥頑軍背信棄義,破壞抗戰的罪惡行徑。頑軍惱羞成怒,當夜在太河鎮東門外將他秘密殺害。

人物事迹


鮑輝,原名鮑繼祿,1908年生於湖北省麻城縣鮑家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被疾病奪去了生命,他和兄弟們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們靠種莊稼、替人加工麵條維持生活。儘管起早貪黑,但依然在飢餓線上掙扎。
1926年10月,北伐軍勝利攻佔武漢,革命勢力發展到了長江流域,給黃(安)麻(城)兩縣農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時的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由秘密轉為公開,並且迅速地發展起來。“打倒封建軍閥”、“打倒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聲,響徹城鎮鄉村。鮑輝在農民革命運動的洪流之中,通過黨的宣傳教育,明白了窮人鬧翻身的道理。他和廣大窮苦農民一樣,緊緊地團結在農民協會周圍,同反動勢力、封建地主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他們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到處解散農民協會,收繳農民自衛軍的武器,使黃麻地區的農民運動處於低潮。在充滿白色恐怖的日子裡,鮑輝和廣大農民在黃麻地區黨組織的領導下,仍然堅持與敵人進行鬥爭。
同年,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9月間,八七會議決議傳達到黃、麻兩縣,給正在堅持鬥爭的革命人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同時,八一南昌起義和湖南秋收起義,亦給當地黨組織和農民群眾以極大的鼓舞。鄂東特委和黃、麻兩縣的黨組織經過一番醞釀、組織和準備,在這年11月13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黃麻起義。鄂東特委調集黃安縣農民自衛軍全部,麻城縣農民自衛軍一部,共數萬人,組成攻城部隊,於14日攻佔了黃安縣城;18日舉行萬人大會,莊嚴宣告黃安歷史上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誕生;並把黃、麻兩縣的農民自衛軍改編成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在這次起義中,鮑輝作為數萬名自衛軍中的一員,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英勇的鬥爭。
黃麻起義的勝利,震撼了武漢等地的國民黨反動派。他們立即調集軍隊進攻黃安縣城,企圖扼殺這個新生的紅色政權。起義軍與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搏鬥,但終因眾寡懸殊,黃安縣城被敵攻陷。敵人對起義地區瘋狂地進行了“清剿”。為了保存力量,堅持鬥爭,黨組織決定除留少數同志就地分散活動外,大部分幹部和積極分子轉移到敵後開展游擊戰爭。鮑輝留在家鄉,和隱蔽下來的農民自衛軍戰士一起,破壞敵人交通,奇襲民團武裝,經常搞得敵人草木皆兵,不得安寧。
1929年,紅軍乘蔣桂軍閥混戰之機,迅速擴大自己的武裝,鄂豫邊根據地日益鞏固和發展。就在這一年,鮑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當時本村還沒有黨員,上級有什麼任務,都由團支部來承擔。他們積極組織青年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領導青年支援前線,救護傷病員;組織兒童團站崗放哨查路條。
1931年底,鮑輝經當地蘇維埃介紹,參加了紅四方面軍。在革命軍隊里,鮑輝和戰友們一起,積極粉碎敵人的“清剿”,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建立工農革命政權;並在戰鬥的空隙,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發動農民反抗捐稅,打擊土豪,開倉分糧濟貧。由於他立場堅定,作戰勇敢,1932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並先後在紅四方面軍十一師任排長、指導員、教導員、特派員、師醫院政委、獨立團政委等職。
1935年4月,鮑輝隨所在的紅四方面軍離開川陝根據地,6月在川西懋功與中央紅軍會師。這時,張國燾大搞分裂主義,拒絕按中央的決議揮師北上,擅自率領被其欺騙的紅四方面軍從阿壩掉頭南下,向川康一帶退卻。張國燾的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遭到包括鮑輝在內的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抵制和反對。鮑輝這時擔任紅軍某團的政委,他和廣大指戰員一樣,歷盡千辛萬苦,遭受無數挫折,曾兩次經過草地。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飽經劫難之後,終於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會師。這時,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武裝侵略,中華民族危在旦夕。中國共產黨在國難當頭之際,及時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並制訂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系列政策。為了培養大批優秀的抗日軍政幹部,迎接抗戰高潮的到來,1937年,黨組織決定選送鮑輝到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學習。
在抗大,鮑輝系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的基礎知識和毛澤東主席的有關著作,學習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系列政策,掌握了游擊戰的戰略戰術原則。使他更為興奮的是,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的重要講話,深受教育和鼓舞,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1938年初,鮑輝從抗大畢業。為了鞏固和發展山東抗日根據地,黨中央決定從延安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充實到山東部隊。鮑輝作為其中的一員,接受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稍作準備,便匆匆踏上了征途。
1938年4月,鮑輝和同志們千里迢迢來到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駐地沂水縣王莊。領導上分配他和楊國夫籌辦教導隊。楊國夫任教導隊隊長,鮑輝任政治協理員。在教導隊,他經常對學員進行我軍優良傳統的教育,勉勵學員刻苦學習,掌握殺敵本領。並親自找學員談話,做思想工作。
6月,鮑輝奉命到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工作。7月7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在鄒平城召開了整編大會,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霍士廉任政治委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鮑輝任政治部主任。
三支隊的前身是由黨領導發動的黑鐵山起義而誕生的一支抗日隊伍。人員大多由青年學生、農民、礦工等組成,但也混雜著少數投機分子。部隊中黨的力量薄弱,黨員數量很少,各項制度不夠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系統性。廣大指戰員雖有高昂的抗日救國熱情,但軍事素質、政治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鮑輝通過調查研究,認識到只有按照黨的建軍原則,發揚紅軍的優良傳統,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黨在軍隊的各項政治工作制度,開展實際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清除部隊中的投機分子,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使這支部隊成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
為了在部隊中建立基層黨組織,鮑輝首先注意發展優秀分子入黨。他把一些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思想覺悟高,作戰中表現勇敢的基層幹部和戰士,吸收到黨內來;接著舉辦支書訓練一般說來,講授支部建在連上和黨的基礎知識。在9月至11月間,鮑輝還主持舉辦了三期軍政幹部訓練隊(班),講授紅軍的光榮傳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他講政工幹部的模範作用時強調指出:“指導員的崗位,是在最艱難的地方。作戰時,指導員要到突擊排,帶頭衝鋒陷陣。行軍時,指導員要到收容隊,接過傷病員的武器裝備,不讓一個階級兄弟掉隊。”以後,每逢激烈的戰鬥,第三支隊的指導員都形成了帶突擊排的習慣,這與鮑輝等的積極倡導是分不開的。
到1938年下半年,第三支隊各團都建立健全了政治機關。1939年春天,營、連普遍任命了教導員、指導員;有相當一批連隊建立了黨支部;每個連隊都建立了“十人團”,擔負起鋤奸防特的任務;戰士中還組織了“朱德青年先鋒隊”。第三支隊政治工作的制度日臻完善。
1939年3月,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奉中共山東分局之命,選派了62名幹部、戰士,去魯南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和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的同志計劃先到沂水縣王莊山東分局所在地,然後再分赴各校。為了確保這些同志沿途的安全,第三支隊決定派第十團政委羅文華率領二、三營護送受訓學員越過膠濟鐵路至淄川縣佛村,再抽二營的四連和三營的七連組成護送營(約210餘人),由三營營長呂乙亭帶領,繼續護送到山東分局駐地。這支隊伍的總指揮就是去延安彙報工作的鮑輝。
3月27日晚,學員和護送部隊從長山縣的衛固鎮啟程,28日拂曉分別進駐淄川縣的佛村和井筒西村。這時,堅持淄河流域抗日游擊戰爭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馮毅之營已撤離太河,這一帶已被國民黨頑軍王尚志部佔據。為避免發生衝突,八路軍先派人與王部取得聯繫,說明從此路過的意圖,王部口頭表示可以通過。可是,八路軍沿著河灘前行不遠,就被阻止。經過交涉,八路軍繞過金雞山,繼續前行。當隊伍大部聚集在太河鎮西圍牆外時,敵人突然從鎮的制高點釣魚台,居高臨下,向八路軍猛烈射擊,呂乙亭營長和一通訊員當場壯烈犧牲。隨後,太河鎮西門大開,鎮內之敵和埋伏在南山、西山、北山上的頑軍同時從四面向八路軍包抄而來。
面對頑軍的突然襲擊,鮑輝懷著民族團結大義,一面命令部隊“不要還槍”,一面向頑軍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不要對內”。怎奈王尚志部是一夥破壞抗戰、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他們的槍口始終對準我抗日誌士不放。八路軍隊尖兵排奮勇衝殺出去外,余皆被俘。鮑輝也身負重傷,落入魔掌。
頑軍王尚志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太河慘案,殘殺了我革命志士,又俘虜了包括鮑輝在內的眾多幹部、戰士,自以為得計。他們對鮑輝引誘威逼,軟硬兼施,妄圖從他口中得到我黨我軍的機密。然而,鮑輝面對敵人的淫威,威武不屈,大義凜然,怒斥頑軍背信棄義,喪盡天良,是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罪魁禍首,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最後,王尚志黔驢技窮,兇相畢露,於當夜在太河鎮東北外將鮑輝秘密殺害了。鮑輝犧牲時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