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洞鄉

羅漢洞鄉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羅漢洞鄉地處涇河流域、312國道和羅長公路交匯中心,西距涇川縣城15公里,北與丰台、荔堡等鄉鎮接壤,南與飛雲、高平等鄉鎮毗鄰,東與涇明相連,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羅漢洞鄉戶籍人口16749人。

自然環境


羅漢洞鄉衛星地圖
羅漢洞鄉衛星地圖
羅漢洞鄉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現有林地56平方公里,水域6.5平方公里,可耕地72平方公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冷暖適中,年平均氣溫10℃,無霜期189天,年平均降雨量520mm,日照2270小時,相對濕度72%,常年多東北風,年蒸發量1341.2mm。羅漢洞鄉轄12個村81個村民小組。

所轄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名稱
620821201201220王家溝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2210羅漢洞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3220土塹坳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4220三山子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5220南河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6220呂家拉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7220中村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8220景村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09220北坡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10220挽頭坪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11220張姚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12220丈八寺村民委員會
620821201213220荔堡鎮村民委員會

資源優勢


羅漢洞鄉土地資源豐富,光熱充足,氣候溫差大,境內涇河常年川流不息,水質可鑒,灌溉耕作 方便,適易各種農作物生長,有豐富的溫水資源、羅漢洞和千年老樹等特色旅遊資源,農業基礎顯著改善,民風淳厚,經濟發展處全縣中等偏上水平。2000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0萬元,糧食總產達到65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00元,財政收入達到110萬元。發展思路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招商引資和小區開發為突破口,以實現“三增一穩”為目標,以加快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重點,努力實現全鄉經濟超常規、跨越式、快發展。經濟開發近年來,羅漢洞鄉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特色農業作為推進全鄉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來唱,大力發展果品、蔬菜、畜牧等短、平、快支柱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在河南川區建成了千畝優質酥梨基地,在河北面山建成了以尖頂柿子、紅棗、核桃等為主的優質雜果基地,全鄉果品面積累計達到4750畝,果品年收入達到80多萬元,其中以尖頂柿子為主的優質雜果近年來遠銷新疆、內蒙、寧夏和東北等地,久負盛名。以南河村為龍頭的小日光溫棚蔬菜種值、地膜洋芋、胡蘿蔔、包菜西芹等大路菜已初具規模,年種植蔬菜6000多畝,生產蔬菜約7500噸,收入200多萬元。堅持草畜並進,一體開發,以羅漢
洞、張姚等村為重點,培養了一批科技養殖大戶,以四大坪村為重點,培養了一批規模養殖大戶和販運大戶,商品率達到37%以上,畜牧業年收入達到192萬元。制種、苗木產業發展較快,成為新的經濟支撐點。以河南川水地為主,在上塹坳村建成了千畝立體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以中村、景村坪為重點,建成了三千畝旱作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以312國道和羅第公路交匯地段為重點,建成了經濟開發小區。招商引資
鄉鎮企業發展較快,通過招商引資和能人帶動,投資280萬元,建成了涇川星源加油站,投資110萬元建成了王家溝磚廠,同時還建辦了一個預製廠,一個碎石廠,三個砂石廠和一個柿餅加工廠,目前全鄉共有各類企業141個,從業人員1510人,企業年總產值達到1305萬元,創利稅91萬元,二、三產業的較快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鄉經濟發展。

文化景觀


羅漢洞石窟
羅漢洞石窟
羅漢洞鄉因羅漢洞而得名於。羅漢洞(石窟)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漢洞石窟又名羅漢洞,位於涇川縣羅漢洞鄉羅漢洞村,西至霍家溝口千佛嘴,東至韓家溝,東西約2公里,254個大小窟籠中,以千佛嘴與清霄洞為最,洞內外尚存高大造像石胎和洞內殘存壁畫、泥塑彩繪高浮雕壁塑、壁題等;窟窿設計奇巧,選址險要,結構複雜且神秘,如“自然”小麥積山。羅漢洞始建於北魏的佛教石窟寺。它是中國歷史上開鑿的第一批石窟,涇河北南石窟之西有大量的這樣的窟。遠看石窟規模。清乾降《涇州志》錄有李植元《羅漢洞》詩:“佛閣高浮碧水涯,氛濃團殿散晴霞。登峰放眼藤蘿洞,千頃琉璃十丈花”。詩意說,“佛閣高浮”在巨大的水面之上,“團殿”與神秘的煙霧,登高滿眼儘是洞,“千頃琉璃”寫出了石窟外豪華宏大建築物。這首詩寫盡了羅漢洞石窟寺的面積、規模,它東西長五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