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哲鎮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下轄鎮

石哲鎮,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地處長子縣西部,東與南陳鄉、常張鄉相連,南接南陳鄉,西與臨汾市安澤縣接壤,北與碾張鄉、常張鄉搭界,鎮人民政府距縣政府10千米,總面積326平方千米。

194徠9年,石哲鎮境域屬長子縣第四區;1984年4月,石哲公社改石哲鎮;截至2018年末,石哲鎮有戶籍人口30783人;截至2020年6月,石哲鎮下轄6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哲鎮石哲東村。

2011年末,石哲鎮有商業網點10個,職工57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農民人均純收入8100元;2018年,石哲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歷史沿革


石哲鎮所在地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精衛填海的美麗神話就與石哲鎮發鳩山密不可分,而堯帝長子丹朱在石哲鎮岳陽村(古稱樂陽)建立基業,長子古城又名東樂陽城。西燕皇帝幕容永曾建都岳陽,后遷都至長子,其死後又葬於今石哲鎮晉容村(古稱墓穴村,后改名墓學村,前些年才改成晉容村)。
石哲鎮歷史悠久,早在明清兩代,這裡就有大小商號店鋪幾十家,成為長子西部山區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中心和貨物交易中心。石哲鎮的集市貿易,歷來相當可觀,特別每逢廟會更是熱鬧非凡,當時沁水、安澤和長子西部山區農民,把到石哲趕集做為一件最大的樂事。
石哲鎮山川秀麗,物產豐富,西南環山,東北平川,素有米糧川之稱,現為長子縣糧食、烤煙基地之一。石哲鎮擁有豐富的煤、鐵等礦產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石哲鎮境內的名勝古迹十分豐富,這裡有誕生精衛填海美麗神話的發鳩山,有美麗的精衛湖,還有千年古剎太和宮、靈湫寺等。太和宮位於發鳩山麓方山溝村,靈湫寺位於石哲鎮房頭村。流經境內的濁漳河發源於發鳩山,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長治第一大河。
石哲鎮作為上黨古代文明的搖籃,在漫漫五千年人類歷史中歷盡滄商。從石器時代石哲大地上就有人類活動,他們對上黨地區的社會文明,做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長子炒餅”色鮮味美,歷史悠久,是長子縣特有的名吃,而石哲鎮炒餅是名吃中的名吃,有一句古話就說“天下炒餅數長子,長子炒餅數石哲”。石哲的炒餅達到色香味俱佳的地步,歷來有名,外地人品嘗之後,紛紛讚不絕口。石哲的小米等土特產也很有名。
石哲鎮黨委、政府圍繞三大目標,實施六大戰略,建成了以呂村、西漢為中心的大棚產業園區,以晉義為中心的中藥材、小雜糧種植區,以岳陽為中心的烤煙種植區,牛、羊、土雞、中華鱉、水產養殖等小區也在全鎮範圍內成規模發展,全鎮農業生產條件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石哲文化旅遊事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更上新的台階。眾多的石哲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組建各式文藝隊伍,一批優秀的文藝節目應運而生,在縣組織的文藝比賽中多次獲獎。
石哲鎮
石哲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石哲鎮下轄69個行政村:石哲東村、石哲西村、柳溝村、石家莊村、西河庄村、邢家莊村、呂村、庄樂村、上三庄村、紅星庄村、賈嶺村、權家莊村、下庄村、羊神溝村、馬家峪村、西漢村、西龍頭村、東龍頭村、慕容村、古興村、岳陽村、沿庄村、洪珍村、甫地溝村、馬箭村、溝口村、郭家溝村、平泉村、關家溝村、老圪倒村、方山溝村、川口村、高橋溝村、花家坪村、亂石河村、圪倒村、晉義村、刁黃村、南溝河村、向陽溝村、房頭村、良坪村、兩都村、葦池村、張家莊村、李家莊村、橫水村、北寨村、小坪頭村、北灣村、崖底村、下王溝村、廟底村、王莊村、槐圪塔村、嶺底村、南溝庄村、北溝村、麥王溝村、王村、東李村、西李村、寺頭村、楊家溝村、半溝村、東溝村、常峪村、田家溝村、后溝村。
截至2020年6月,石哲鎮下轄69個行政村:石哲西村、石哲東村、賈嶺村、柳溝村、上三庄村、紅星庄村、下庄村、羊神溝村、庄樂村、慕容村、西漢村、馬家峪村、權家莊村、呂村、邢家莊村、石家莊村、西河庄村、晉義村、刁黃村、南溝河村、良坪村、亂石河村、川口村、向陽溝村、房頭村、兩都村、葦池村、李家莊村、張家莊村、圪倒村、高橋溝村、花家坪村、岳陽村、沿庄村、古興村、西龍頭村、東龍頭村、洪珍村、甫地溝村、馬箭村、溝口村、郭家溝村、平泉村、關家溝村、老圪倒村、方山溝村、橫水村、王莊村、槐圪塔村、北寨村、嶺底村、南溝庄村、北溝村、麥王溝村、小坪頭村、北灣村、崖底村、下王溝村、廟底村、王村、半溝村、田家溝村、常峪村、東李村、西李村、東溝村、后溝村、寺頭村、楊家溝村;鎮人民政府駐石哲鎮石哲東村。
石哲鎮
石哲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石哲鎮有商業網點10個,職工57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農民人均純收入8100元。
2018年,石哲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石哲鎮
石哲鎮

農業

2011年,石哲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2畝,農業總產值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穀子為主,生產糧食21399噸,人均731.8千克,其中玉米20947.7噸,大豆113.6噸,穀子16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藥材、蔬菜等,烤煙種植面積6000畝,產量1072噸;藥材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1239噸;蔬菜種植面積2800畝,產量11016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西葫蘆、青椒,其中黃瓜438噸,西紅柿2723噸,青椒444噸,西葫蘆529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78萬頭,年末存欄1.58萬頭;羊飼養量9700隻,年末存欄5400隻;牛飼養量2.03萬頭,年末存欄9400頭;家禽飼養量83.2萬羽,上市家禽54.萬羽,生產肉類3296噸,其中豬肉20噸,牛肉28噸,羊肉9.68噸;禽蛋670噸;畜牧業總產值37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其中防護林21萬畝,經濟林3425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8.7萬株,林木覆蓋率65%,水果種植面積15.05萬畝,產量82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核桃,其中蘋果45噸,梨30噸,核桃7噸,大型農業機械650台(輛)。

第一產業

石哲鎮是一個純農業鄉鎮,依託鎮域實際,發揮山區優勢,逐步培育和發展成種植業、養殖業、乾果經濟林三大農業優勢產業
形成了“東蔬菜、西烤煙、南藥材”三大農業特色基礎。
傳統的種植業以玉米、大豆、穀子為主,耕地面積1963年為18656畝,1984年18309畝,2000年為29278畝
進入21世紀以來常用耕地面積為50958畝,人均耕地面積1963年為1.32畝,1984年為1.71畝,2000年為2.71畝,2010年為2.4畝。
糧食總產量1963年為2188.87噸,1984年為4375.75噸,2000年為6923噸,2010年為10666噸。果蔬以梨、核桃、尖椒為主
經濟林面積2010年達2000畝,藥材種植面積達3000畝,烤煙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畝左右。
全鎮依靠東部帶動西部,拓展新型農作物種植,促進科技園區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設施農業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新規劃建設50畝以上“生貴式”大棚園區10個共計650畝,全鎮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2480畝,全鎮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5500餘畝。
作為長子縣著名的林業大鎮,林業以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為主,全鎮林業面積2010年達18.5萬畝。
同時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鎮豬存欄14600頭,牛存欄1900頭,羊存欄8102隻,籠養雞存欄50萬隻,水產養殖發展到400畝,規範養殖戶達60家,總產值達5000萬元。

第三產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軟硬環境的改善,第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石哲集鎮餐飲、物流等商業發展尤為迅速,旅遊業開發也有了重大進展。
(1)在1999年縣重修發鳩山南崖宮基礎上,2009年,利用豐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積極進行鎮域旅遊開發。
依託南崖宮、跑馬坪、避風台、九窯十八洞等豐富旅遊資源,積極進行發鳩山旅遊景區開發。
於2008年重修了良坪村靈峰寺,於2009年3月到9月修築了發鳩山旅遊棧道和六百六十六級登山台階,修路過程中,由於條件所限,無法使用現代機械設備,修路隊伍就靠雙手和鐵撬、鐵鎚、鑿子等簡陋的手工工具開展工作,硬是在山中開闢出了一條道路。
於2009年9月到10月,乘著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東風,動員全鎮幹部,修整了老方山環山路兩條約17公里。
於2010年鋪設了方山溝村至食堂3公里油路,修砌了方山溝村太和宮門前石階,重新修砌了房頭村靈湫廟前四星池。至此,一個基本成型的發鳩山旅遊景區已經呈現於大家面前。
同時依託精衛湖(申村水庫)徠豐富水力資源,積極開發精衛湖旅遊景區,翻修了精衛湖人工弔橋,進行了水系林綠化建設。
還依託兩都村東豐富山林資源,積極開發了兩都村聖源生態旅遊觀光項目。
(2)依託長臨公路、古杜線(古興村——沁水縣杜村)等道路,利用豐富的車流量、
客流量和旅遊業發展,建成了一大批農村購物超市和農資便民連鎖店,商貿流通業收入不斷增加,
有力促進了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哲鎮地處長子縣西部,東與南陳鄉、常張鄉相連,南接南陳鄉,西與臨汾市安澤縣接壤,北與碾張鄉、常張鄉搭界,鎮人民政府距縣政府10千米,總面積326平方千米。

水文

石哲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濁漳河南源、岳陽河、兩都河3條,河流總長度41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濁漳河南源,從西至東經境內房頭、向陽溝、刁黃、晉義、圪倒、亂石河、花家坪、川口等村,長21千米。

自然災害

石哲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霜凍、雷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年均發生0.5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地質災害發生在1980年8月15日,造成石哲地區經濟損失達200萬元。

自然資源


石哲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鋁等,有森林面積18.5萬畝,林地面積9.2萬畝,耕地面積5.68萬畝。

社會


集鎮情況

2010年,全鎮46個行政村全部達到通公路、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網際網路用戶達1000餘戶,2000年至2010年全鎮共完成街巷硬化450公里。石哲集鎮設有派出所、供銷社、衛生院、土地所、獸醫站、長子四中、石哲聯校、東村小學、法庭及網通、移動、加油站、正大超市、正大藥房,完成街巷硬化12.5公里,全面完成集中供水。

教育

2011年末,石哲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576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6所,在校生982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00人,專任教師7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

2011年末,石哲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人,經營管理人才5人,技能人才4人,農村實用人才7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石哲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69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哲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7個,其中衛生院4所;病床6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2張,專業衛生人員41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265人,參合率99.18%。

社會保障

2011年,石哲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戶,人數117人,支出3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57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4戶,人數1270人,支出105.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69.2元,比上年增長47.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3人,支出22.79萬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6人,支出11.76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村醫療救助1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0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臨時救濟220人次,支出4.05萬元,比上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3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6.82萬元,比上年增長1.03%。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哲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46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720份、期刊200冊,業務收入12萬元,固定電話用戶1000戶;行動電話用戶2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20萬元。
供電
2011年末,石哲鎮有鎮區1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8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4%,供電可靠率97%。
道路
2011年末,石哲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20千米,人均道路長度6.45米;橋樑25座,總長度0.5千米。

交通


石哲鎮有326省道過境,縣級公路2條,總長12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5條。
該鎮交通便利,長臨公路橫貫東西,古杜線(石哲鎮古興村至安澤縣杜村)斜插安澤縣,是長子縣西部的重要門戶。

文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石哲鎮,村西有一河流,河上無橋,人們從石頭上過河,因而得名。

美食特產

鎮內有“明孩炒餅”、石哲氽湯、石哲干卷等傳統名食,有晉義黃梨、核桃、優質小米、方山松莪等名優特產,每年春夏季節,發鳩山上漫山的連翹也是特產之一。
石哲鎮
石哲鎮

旅遊


風景名勝

石哲鎮有慕容永陵墓、發鳩山、樂陽縣城遺址、廣化寺、西龍頭遺址、元代石雕香爐等景點。慕容村有慕容永陵墓被破壞后殘存遺址一處,是一個東西長約為20多米,南北長約為30多米,深約5米多的大坑,因其地形低洼,每年夏天雨季來臨,大水即注入其中,奇怪的是,這裡即使再大的水也即流即失,不會存水,這個永不存水的坑,就是陵墓被破壞后留下來的,現有兩件物品,經有關專家鑒定為慕容永陵墓遺物,一件是石門,一件是石柱,這兩件遺物均被安在慕容村東的一所小廟裡,據傳那所小廟就是用慕容永陵墓挖出來的東西建築起來的;發鳩山是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山巒之一,主峰老方山海拔1646.8米,比東嶽泰山要高出100多米,是長子縣最高峰;山上有南崖宮、九窯十八洞等名勝古迹,山下有靈湫寺、太和宮、靈峰寺等景點;房頭村靈湫廟相傳是女娃享食之所,也是長子八景之一“漳源瀉碧”所在地,濁漳河南源從這裡發源自西向東貫穿縣境中部,是長子縣的母親河,中途建有精衛湖(申村水庫),是石哲轄區內水利樞紐;岳陽村有樂陽縣城遺址、廣化寺,西龍頭村有西龍頭遺址,房頭村有元代石雕香爐,李家莊村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長子縣委會舊址,南溝河村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連金熬烈士故居。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哲鎮轄區總人口2924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00人,城鎮化率10.6%,另有流動人口650人,總人口中,男性15996人,佔54.7%;女性13247人,佔45.3%;14歲以下5849人,佔20%;15—64歲17546人,佔60%;65歲以上5848人,佔20%,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長率0.83‰。
截至2017年,石哲鎮常住人口28890人。
截至2018年末,石哲鎮有戶籍人口30783人。
總人口11670
6002
5668
家庭戶戶數3048
家庭戶總人口(總)11670
家庭戶男6002
家庭戶女5668
0-14歲(總)3068
0-14歲男1545
0-14歲女1523
15-64歲(總)7813
15-64歲男4088
15-64歲女3725
65歲及以上(總)789
65歲及以上男369
65歲及以上女42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