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紫米
禾本科稻屬植物
墨江紫米,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墨江,隸屬雲南省普洱市,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孕育了久負盛名的墨江紫米,墨江為此被譽為“中國紫米之鄉”。
墨江紫米生長在海拔1000-1600米的、無任何污染的哈尼梯田上,空氣清新,光照充足,光質優異,雨水豐沛,紫谷的光合作用充分,且生長周期長於一般稻米,一年一熟。
4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墨江紫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墨江紫米粒大飽滿,綠色生態,品質上乘,粘性超強,富含蛋白質、脂肪、賴氨酸、葉酸、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其中花青素含量高達130.3mg/kg,還有鈣、鐵、鋅、硒等人體所需元素,具有補血益氣、健腎潤肝、收宮滋陰的功效,享有“接骨米”“養生米”“補血米”的美稱。
墨江紫米
清代劉廷璣《在園雜誌》及《順天府志》載文,康熙皇帝嘗了紫貢米后,讚不絕口,親自督導,在豐澤園御田內播種,成為御田稻中最好的稻種,於是紫米便得了“御田胭脂米”的美稱。據《本草綱目》介紹:“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
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中所提的歷代皇宮中的“貢米”——“御田胭脂米”,系指紫米。
據《他郎廳志》記載:“紫色、圓粒,碎者蒸之,其粒復續,故名接骨米。闔府俱產,郎屬為最”(墨江歷史悠久,曾名"恭順"、"他郎"。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設為他郎撫彝廳,置流官通判。乾隆、宣統時,先後改為普洱府和他郎廳)。其中,郎為他郎,即為今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所轄行政區域範圍,這段記載意思為“紫米,圓形,碎的紫米蒸煮后,會出現斷米復續,所以又稱接骨米。紫米在整個普洱府都生產,但墨江的品質為最好。”這足以說明墨江紫米生產歷史悠久且品質獨特。
墨江紫米
2015年墨江縣共種植紫米25000畝,總產量6750噸。
1997年墨江紫米被列為雲南省農村名特農產品。
2007年墨江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紫米之鄉”的譽稱。
2008年墨江紫米被雲南省農業廳認定為“雲南省名牌農產品”。
2009年取得了國家工商局頒發的“墨江紫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墨江縣傳統種植的秈型紫糯水稻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海拔在1000米至1600米範圍內。生產基地布局應在自然條件較好,山間梯田較多,中低土壤肥力。土壤類型為紅壤性水稻土,質地為粘壤土或壤土,有機質含量≥2%,pH值5.5至7.0。
三、栽培管理
(一)育秧
1.播種期:2月上旬至2月下旬。
2.播種量:每667㎡(畝)生產大田用種量2kg。每平方米秧床播催芽種子70克至80克。
3.育秧方法:旱育秧和水育秧
(二)移栽
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移栽。旱育秧秧齡38天-45天時移栽,水育秧秧齡40天-47天時移栽。移栽時根據不同田塊土壤肥力狀況每667㎡(畝)移栽2.2萬穴至2.6萬穴,每次1-2苗。
(三)施肥
底肥:移栽整田前施用,每畝用普鈣30-40千克、尿素5-6千克、硫酸鉀肥8-10千克、硫酸鋅1千克。追肥:以分櫱肥為主,每畝施尿素5-6千克。
(四)環境、安全要求
大氣質量符合GB3095規定的二級標準和GB3095的規定,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要求,灌溉水符合GB5084標準的規定
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八月上旬到九月上旬,當90%穀粒達到灰褐色時,即可收穫。
五、加工
清糧→礱谷→谷糙分離→色選→分級→碾米→拋光。
六、質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墨江紫米米粒大而飽滿,呈長粒狀,糙米呈紫黑色,米粒斷面內呈乳白色,蒸制后呈紫黑色;具體項目要求如下表所示:
感官指標
項目 | 要求 |
色澤 | 全糙米呈深紫色(紫黑色),半糙米紫白色夾小紫色塊,刮除紫色果皮后米粒呈白色;胚乳呈乳白色;用手抓米后易在手指中留有紫黑色小塊。 |
氣味 | 具有紫米固有的自然清香味,無其他異味。 |
外觀 | 米粒細長,顆粒飽滿均勻,米粒有米溝。 |
烹調性 | 煮食米粒晶瑩、透亮,糯性強(有粘性),入口香甜細膩,口感好。 |
(二)品質指標
墨江紫米品質指標
項目 | 指標 | |
糙米 | 半糙米 | |
花青素,mg/kg | 120 | 80.0 |
直鏈澱粉含量,%≤ | 2.0 | |
膠稠度,mm≥ | 80 |
(三)安全要求
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