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庵

青山庵

青山庵,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北30公里,南距李庄鎮2公里,西瀕沂河,東臨205國道。

青山庵依青山而建,是商周至漢代的文化遺址。青山庵遺址於1988年發現,從斷崖觀察,文化層厚約3米,屬黃沙土夾雜有紅燒土。

青山遺址出土遺物有:商周時期的夾砂紅陶、灰陶、鬲足;漢代時期的夾砂灰陶罐口沿、罐腹等。紋飾以繩紋為主,附加堆紋較少,灰陶居多,褐陶次之。

考證


碑文

青山庵,據推斷始建於公元160年左右。青山庵昔有《如來佛碑》載:“蓋自漢唐以來……此里名青山庵者,唐故將封青山神因名。”公元758年,唐肅宗因村民顏季明在評定“安史之亂”中忠烈而死,被封為“青山神”,御撥重金重修青山庵。

端倪

據《郯城縣誌》記載:三國時期王朗之女,出家李庄青山庵為尼。
《郯城縣誌》又記載,公元200年,三國時期王朗攜家眷路過青山庵,其女兒病重,在此出家為尼。王朗舍巨資重建大雄寶殿三間、觀音閣三間、東西廊房各五間、禪房數間、佛像近百尊。
然而,查閱史料,王朗並沒有女兒之記載。難道縣誌記載有誤?故事即

查證

為試圖解開謎團,經查經閱典,尋尋覓覓,終於發現王朗有一女兒之說。
王朗(?—228年),本名嚴,字景興,東海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在曹魏官至司徒(相當於宰相)。
對於王朗的故事與傳說甚多。有與孔融同朝為官“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後漢書·邊讓傳》敘說,“府掾孔融、王朗並修刺候焉”。接替“割席斷交”華歆的職位,任魏御史大夫。在《三國志·華歆傳》中說,華歆“魏國既建,為御史大夫”。《三國志·文帝紀》中又說,後來“元年二月壬戌,以太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三國演義》中也有諸葛亮罵死了王朗的記述。
然而,對王朗的家史卻甚少記載,鮮為人知。惟《郯城縣誌》有記載:王朗有一女兒被送到青山庵出家為尼。當然也不可能是空穴來風。
但是,在查閱史料《三國志注·蜀書八》中發現,王朗家屬中確實有一個女的。史料記述:王朗有一個兒子王肅,有二個孫子王惲、王恂,一個孫女王元姬。王朗的兒子王肅(195—256),是曹丕時期的御史大夫,封為安陵亭侯、蘭陵侯,,還為儒學大師。孫女王元姬(217—268),嫁給了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事中的司馬昭,也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親生母親。這個記載說明的是王朗有孫女嫁與司馬昭為妻,與王朗有女出家為尼依然相悖。
此外,也有記載敘說,王朗在給蜀漢故友許靖的信寫到:“仆連失一男一女,今有二男:大兒名肅,年二十九,生於會稽;小兒裁歲餘。臨書愴悢,有懷緬然。”可見,王朗是有一個女兒的。
據至此推斷,在王肅5歲時,王朗的女兒就出家為尼了。後來在王朗、王肅出道及鼎盛時期的記載中,就有可能抹去了其女兒的一筆,王朗歲余的小兒子也沒有記載。
青山庵
青山庵

結束語


青山庵及其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青山庵淵源與史志記載是否是王朗之女的空白,有待於繼續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