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景壽的結果 展開

張景壽

陶瓷美術家

張景壽,1920年10月出生,江西樂平人,1959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曾任景德鎮市政協第三屆委員,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大師 張景壽
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大師 張景壽
張景壽生長於一個貧苦農家,8歲時,得到景德鎮花鳥瓷畫名家、 “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先生啟蒙,學畫、識字。1936年,進入浮梁陶瓷職業學校學習,又深受程意亭教誨。
在浮梁陶瓷職校求學期間,張景壽開始接觸並研習任伯年等名家的畫作和藝論,對中國畫和西畫均作探究,從寫實和寫意、現實與浪漫相結合上,著力於尋找東方傳統繪畫與西方藝術表現手法的契合點,並在長期從事陶瓷花鳥畫的藝術實踐中,堅持學傳統而自成一格,以中國畫的筆情墨趣,熔鑄於陶瓷繪畫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畫風畫技,以花鳥瓷畫而飲譽瓷苑。
張景壽的藝齡長達60餘年,創作和設計出大量陶瓷美術作品。他以粉彩花鳥瓷畫見長,畫面多為紫藤花鳥,筆力老到,技藝精湛,工寫兼備,形神俱佳,具有品位高、格調雅的藝術特色。晚年之作,以大幅瓷板畫為主,筆力不減當年而多有情趣。其作品多次在國內獲獎,有些以重金收藏。其作品還先後在美國、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受到陶瓷界專家學者及收藏家的好評。

榮獲稱號


景德鎮是世界瓷都,藝術之城,擁有一批在陶藝、文學、音樂、攝影等領域造詣高的傑出藝術家,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辛勤耕耘數十載,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創作出大量具有時代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精品力作,為繁榮瓷都文藝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為表達黨和人民對藝術工作的殷切希望,造就更多德藝雙馨藝術家,經中共景德鎮市委宣傳部、景德鎮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決定授予張景壽、王錫良同志等“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
張景壽獲得景德鎮首屆“陶瓷美術家’’、開創了獨具一格的“張氏粉彩花鳥”,被譽為“一代宗師,當代花鳥大王”、“朱山八友”之一程意亭親傳弟子,張景壽大師是景德鎮陶藝界目前從藝時間最長,從藝時間長達80餘年。其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創作直徑112cm的薄胎碗《富貴長春》,創造當時最大的薄胎碗紀錄,目前價值387萬元;2010年創作《十二花季》(長10.8m,高2.58m)入選世界吉尼斯紀錄,專家估價3000萬元。
2011年迎來了中國共產黨90華誕,92歲高齡的張景壽,其一生飽經戰亂,見證了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一步一步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對於黨的成就和功績深有體認,感同身受。為表達一個九旬老人對黨的敬意和感戴之情,張景壽前後十易其稿,精心創作《德壽九和》、《鳳鳴九州》兩款重器,以瓷志典,為我黨壽。
《德壽九和》、《鳳鳴九州》是張景壽92歲高齡的精品力作,傾注了老藝術家對黨的無限敬仰和熱愛,題材重大,構思精巧,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