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山原名白水頂,又名龍華峰,亦名西華山,位於福建省寧化縣城關以西約36公里(直線距離約23公里)的閩贛交界處,屬武夷山脈中偏南段,主峰白水頂地理坐標約為北緯26°19'43.19"、東經116°26'30.97"。白水頂海拔1148.9米,主脈向東沿寧化石壁、濟村兩鄉鎮邊界入濟村鄉長坊村,止於吾家湖;北支深入濟村鄉上龍頭村;南支深入石壁鎮的鄧坊橋、隆坡、三坑等村邊界地帶。
東華山
李世熊在其編撰的《寧化縣誌》中有這樣的描述:“由隘嶺過楊公嶺,有山鴻竣立千仞者,白水頂也。一曰西華山。仰突犯雲,瀑飛其下。絕頂石為三仙祠,日月爍侵,石瑩如玉,窮目四矚,寧化、石城真斗大耳。每歲雷一度入祠,霹靂施鞭火,其遺氣數日鍛腥也,是居寧化之辛位,為邑之祖山。”
距寧化35公里,地處
福建寧化與江西石城交界的武夷山南麓,最高峰海拔1148.9米。東華山原名白水頂、龍華峰、西華山。主脈向東沿寧化石壁、濟村兩鄉鎮邊界入濟村鄉長坊村,止於吾家湖;北支深入濟村鄉上龍頭村;南支入石壁鎮的鄧坊橋、隆坡、三坑、陳塘、桃金等村邊界地帶。石壁溪、武昌溪、劉村溪均發源於此山麓。山頂有一座聞名閩贛兩省的古剎“三仙祠”。(因祠內祀邱、王、郭三仙而得名),花崗岩建成,屋頂夾角近70度,瓦為生鐵鑄造,以抗峰頂大風,是道教、佛教合一的宗教朝聖地。廟建於何時無考。1965年毀,1984年重建。位於三仙祠下方有建造於明朝
隆慶年間(1567-1572年),有濟村鄉大坊村張滿十郎公裔孫捐山助建的佛庵,名為“東華山寺”,又稱“西華山寺” “金沙庵”。現有新建的“大悲殿”。
東華山
東華山是福建寧化與江西石城兩縣有名的佛、道兩教之聖地。據傳說該山頂常有三隻鶴飛集其處,村民以為神鳥,於是在其山頂建有三仙祠,崇祀三仙神像,由濟村鄉長坊村張姓先祖倡導創建。該祠坐西朝東,用花崗岩條石建成。祠中的梁、柱及廟牆之石料每塊均鐫有捐贈者的姓名。祠之房頂夾 角高聳,成70度左右,瓦為生鐵鑄造。三仙祠頂門上花崗橫條石上刻有"西華"二字,祠門兩邊聯云:"朝觀滄海日;夜摘鬥牛星。"三仙祠建於何時無從查考。三仙祠下建有佛庵,名為"東華山寺",又稱"西華山寺",亦名"金沙庵"。該寺建於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年),由濟村鄉大長坊村張滿十郎公裔孫捐山助建。先建中庵,后建腳庵。東華山是有名的風景瀏覽之地。"龍華觀日"是寧化新十二景之一。已故寧化城關長壽老人伊岫雲先生,在耄耄之年,三度登臨東華山,盡情遊覽,謁三神像於頂庵,夜宿腳庵,經再三詠色,標出東華八景,即:金輪煥彩、銀漢朗耀、萬山鋪錦、雲海艷波、白水飛瀑、晚霞麗天、巨人遙峙、梵宇鐘聲。自古以來,它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眾多的信士、遊客。更多的信眾則認為三仙及眾菩薩有靈,有求必應,因此還願者眾多。登上頂峰,俯視萬山,均各低平,恍如海灘坦蕩,渺無邊際,幾十里之外,寧化、石城城郭歷歷可見。山人在其中,如登仙境,時而豁然開朗,萬里雲海;時而山巒時隱時現,美不勝收。入夜風聲霍霍,松濤翻滾,此時駐足山頂,抬頭仰望,星星猶在頭頂,伸手可摘;遠觀寧化、石城兩城萬家燈光閃爍;凝視深夜霧氣,隱約點點瑩光,冉冉飛升仙頂。傳說這是信男信女家點的"長明燈"向東華山頂飛升朝聖,真是蔚為壯觀。早起在山頂觀看日出,更是一番景象。夏季四至五時,東方萬丈霞光,太陽像個大圓盤,彷彿三起三落後,徐徐升起。此時,東華山寺又傳出莊嚴肅穆的鐘鼓之聲,使人留連忘返。
1、客家祖地:每年農曆10月份為“祭祖月”,舉辦“世界客屬石壁祖地
祭祖大典”。
東華山
2、溪源大峽谷:距離東華山頂5公里,是去東華山的必經之地,谷內兩旁懸崖高200-300米,谷底10-20米,從溪源水庫往上走,可見兩旁陡峭的懸崖;千姿百態的次原始森林;引人入勝的奇灘怪石,更為難得的是那層層疊疊的瀑布群,共有20多處,最高的落差有80餘米,懸掛在峭壁上,如彩帶、似銀河,迎面而立,被飛濺的水汽包圍著,有種“雲深不知處”的感覺。
3、天鵝洞群風景區:位於寧化縣城東28公里處,素有“神州第一地質奇觀”之稱的寧化。
4、天鵝洞群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脈東麓,總面積248平方公里。2004年,寧化天鵝洞群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成為福建省第三家國家地質公園。
5、牙梳山自然保護區:牙梳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西部武夷山脈中段東麓,寧化縣北部的
安遠鄉境內,西與江西省交界,總面積為4733.3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