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無根藤的結果 展開

無根藤

中藥

無根藤,中藥名。為樟科無根藤屬植物無根藤CassythafiliformisL.的全草。植物無根藤,分佈於我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及台灣等省區。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瘧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咯血,衄血,尿血,泌尿繫結石,腎炎水腫;外用治皮膚濕疹,多發性癤腫。

別名


無頭藤、無娘藤、金絲藤、羅網藤、無根草《全國中草藥彙編》,無葉藤《嶺南採藥錄》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霉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


入肝、腎經。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主治


感冒發熱,瘧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咯血,衄血,尿血,泌尿繫結石,腎炎水腫;外用治皮膚濕疹,多發性癤腫。

草藥配伍


1、治尿路結石,無根藤60g,地骨皮木通、燈芯草各12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2、治慢性腎炎,無根藤、金絲草田基黃各30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3、治痢疾,無根藤、葉下珠各15g,樟木9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陰囊腫大,取鮮無根草24-30g,青殼鴨蛋1隻。水適量,燉服。每日服1次,連服5-6d。(《閩南民間草藥》)
5、治習慣性鼻出血,無根藤(煅黑)、白茅根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6、治糖尿病,鮮無根藤30g,赤小豆、山萆薢9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9-15g。
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生物鹼可引起驚厥,大量可致死。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寄生馬桑大茶葯(胡蔓藤)、魚藤、羊角拗、夾竹桃等有毒植物上者有毒,如誤服,則有中毒的危險。

炮製


一、採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凈,切段,曬乾或陰乾備用,亦可鮮用。禁采寄生在大茶葯、馬桑、魚藤、羊角扭、夾竹桃等有毒植物上的,防止誤用中毒。
二、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切成小段,乾燥。

鑒別


飲片性狀:本品為不規則小段,長10-20mm。莖、葉、花混合。莖較纖細,綠色或綠褐色。葉為細小鱗片狀。花小,白色,穗狀花序。氣微,味淡。

形態特徵


寄生纏繞草本,借盤狀吸根攀附於寄主植物上。莖線形,綠色或綠褐色,稍木質,幼嫩部分被銹色短柔毛,老時毛被稀疏或變無毛。葉退化為微小的鱗片。穗狀花序長2-5厘米,密被銹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微小,寬卵圓形,長約1毫米,褐色,被緣毛。花小,白色,長不及2毫米,無梗。花被裂片6,排成二輪,外輪3枚小,圓形,有緣毛,內輪3枚較大,卵形,外面有短柔毛,內面幾無毛。能育雄蕊9,第一輪雄蕊花絲近花瓣狀,其餘的為線狀,第一、二輪雄蕊花絲無腺體,花藥2室,室內向,第三輪雄蕊花絲基部有一對無柄腺體,花藥2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三角形,具柄。子房卵珠形,幾無毛,花柱短,略具棱,柱頭小,頭狀。果小,卵球形,包藏於花后增大的肉質果托內,但彼此分離,頂端有宿存的花被片。花、果期5-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海拔980-1600米。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一切疥癩。”
2、《嶺南採藥錄》:“煎水洗瘡癤,治眼熱及赤白痢,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