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山鎮

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東南部

璜山鎮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東南部,是全市六大中心組群集鎮之一,是該區域經濟、金融、信息及科教文衛中心。至2006年,璜山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域面積131.69平方千米(2017年),戶數13521戶,人口33630人(2017年)。

2019年10月,璜山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1950年為璜山鎮,1958年撤銷屬東升公社,1961年析置璜山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改鎮。1996年,面積86.3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下市、中市、上市、五灶、月形山下、燕窠、蔡家塢、流霞畈、上新屋、溪北、讀山、姚王、寺下、黃家店、周庄等37個行政村。1999年末人口29003人,面積86.31平方千米。2000年末人口28798人,面積88.5平方千米。
2001年,撤銷化泉鄉,併入璜山鎮,轄55個行政村,駐為民路2號(原址)。2001年末人口40950人,面積131.69平方千米。2002年末人口40947人,面積131.7平方千米。2003年末人口40363人,面積131.7平方千米。
2005年末,面積131.69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下市、中市、上市、五灶、羅嶺、落駕塔、月形山下、燕窠、蔡家塢、流霞畈、上新屋、溪北、沙田畈、下馬宅、讀山、方里塢、水口、徐里、周庄、泰村、翁家山、延慶、孝道、下塢、上三畈、楊松、楊庄、淡竹坑、姚坪、姚王、高大、寺下、泄陽、塘北、茅塘、黃家店、半丘、齊村、青丁山、石角、黃畈陽、里刀鞘塢、外刀鞘塢、廟下畈、邵家樓、大高廡、上馬宅、大成廡、桐樹林、雙苑灣、巢勾山、鳳林下、鳳眼、曉居、池家山5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為民路2號。

行政區劃


諸暨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南部。轄20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徐家塢
2大門
3刀鞘塢
4讀山
5東廡
6和平
7黃家店
8璜山
9居鳳
10鼎新
11
12龍泉
13雙鳳山
14開三
15寺下
16桐巢
17五灶
18溪北
19姚王
20橋下
【郵編】311809【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681119:
代碼名稱
202122讀山村
210122五灶村
214220溪北村
218220姚王村
220220寺下村
223220黃家店村
245220齊村
256220開三村
257220和平村
258220大門村
259122橋下村
260122鼎新村
261121璜山村
262220東廡村
263220居鳳村
264220雙鳳山村
265220徐家塢村
266220桐巢村
267220刀鞘塢村
268220龍泉村 

經濟


璜山鎮位於諸暨市東南部,璜山鎮是全市六大中心組群集鎮之一,經過黨委政府幾年的紮實工作,通過實施“工業強鎮、生態建鎮、商貿活鎮、和諧興鎮”四大戰略,發展速度不斷提升,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至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4.5%,達到15億元;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5.7%,突破100億元;自營出口增長61%,達到1648萬美元;財政收入增長10%,達到1億元。有工業企業779家,其中500萬元以上企業25家,市級規模企業8家,市級苗子企業1家,職工9930人,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二級以上建築企業2家。 

工業經濟

璜山鎮是諸暨市的東南重鎮,是融城市氣息與鄉村特色於一體的新型城鎮。至2006年,全鎮工業已形成實力雄厚、產銷兩旺的塑膠、紡織服裝、機械軸瓦、五金螺帽、燈具等五大塊狀經濟基地。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年增長14.5%,2006年達到15億元;2005年實現工業企業銷售收入81.4億元,年均增長20%,2006年突破95億元;2005年自營出口達到1006萬美元,年增長21%,2006年達到1217萬美元;2005年財政總收入達到8900萬元,年均增長18%,2006年達到1億元;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9萬元,年均增長13%,2006年達到1.1萬元。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技改投入力度加大。五年累計技改投入20多億元,2006年完成技改投入7億元,這為工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開放型經濟發展迅猛,五年累計協議利用外資2000多萬美元,實到外資1000多萬美元。2006年合同外資800萬美元,實到外資400萬美元。大企業培植成效顯著,市級規模企業從原來的1家增加到8家;500萬元以上產值的企業從13家增加到25家。品牌發展戰略取得實效,已獲國家級品牌3隻,大東南集團“綠海”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西施”塑料包裝薄膜被評為中國名牌,太子龍集團“太子龍”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工業園區建設形成規模,已有18家企業入園,共計落實用地面積400畝,8家企業竣工投產,10家企業動工建造,總投資2億多元。
鎮內大東南塑膠集團、太子龍服飾有限公司、申發軸瓦有限公司、申科滑動軸承有限公司、諸暨市第五軸瓦廠、熒光燈具廠、螺帽廠、竹膠板廠、出口食品廠等十家企業已通過ISO質量體系認證。塑膠、螺帽、軸瓦、燈具、出口食品等5家企業已獲自營進出口權。 

效益農業

紅高粱種植基地
紅高粱種植基地
璜山鎮是一個傳統農業鄉鎮,土地資源比較豐富,至2006年,耕地面積23626畝(其中水田面積20723畝,旱地面積2903畝)。農業經濟穩步推進。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堅持“基地示範、龍頭帶動”的發展思路,建立千畝農業綜合開發基地4個;百畝農業基地11個;市農業龍頭企業2個(光裕竹業有限公司、出口食品廠),其中光裕竹業有限公司是省級林特龍頭企業,該公司與南京林大合作開發的竹木複合板、集裝廂板新產品,已通過國家級驗收。 

社會


基礎設施

該鎮城市化進程發展迅猛。城鎮具有超前發展和功能齊全的小城市建設全面啟動,是諸暨市六大組群中心鎮之一。至2006年,全鎮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二級光纜連網,省道穿鎮而過,各種配套設施齊全,璜山歷來是商賈雲集,客源絡繹的自然集散地,優越的投資環境,具有很大的辦廠經商發展空間,是有識之士施展才華髮展經濟的理想之地。竭誠歡迎國內外企業、高科技人才加盟,共享資源和發展優勢,以全新的姿態鑄造新的輝煌,以一流的業績譜寫新的篇章。 

人文環境

璜山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其中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不僅發揮了文化力的作用,更是與當代文化交融後有力地推進了璜山地域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因而璜山人文來源於璜山的歷史傳統文化,在濃厚歷史文化積澱中形成具有璜山區域特色的人文環境。
1、自然和諧。璜山,原名橫山,相傳曾有趙、孫、楊、石、潘、周、童、黃、徐諸姓雜居於此。“(南宋)嘉定丁丑(1217年),金人慶壽圍棗陽,光化軍溫叔公殉難。公(重一公黃杞)單騎潰圍,事定扶柩歸葬開化江畔獅子山,築庵廬墓,額以時思,志思也。”“廬墓畢,不忍去,因於隔山之下,築山如璜,遂家也。是為我璜山先祖”。璜山從山名演化為地名,從此開始。《辭海》中,“璜”即月牙形碧玉也。由此可見,祖先在盡忠盡孝之餘,還積極倡導著高風亮節氣概。從北宋景德年間金從鑒七世同居,共灶吃飯大小500餘口,和睦相處,被宋徽宗御賜“江南第一家”;到龍圖閣學士楊黽山特書寫《望煙樓記》,讚美傳頌至今的璜山“望煙義舉”---“仁人君子睹斯樓,知斯義。上下千古,誰創是樓,‘黃氏有焉’”;再到現代企業太子龍控股集團所創的“龍文化”;璜山自然景觀優美,有山有水,與溪北古建築群、半丘劍坑湖等眾多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構成天工璜山、自然和諧的文化景觀,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協調。
2、耕讀傳家。歷史上,璜山的有識志士獨資或合資興辦學塾,培養科舉人才,各房公堂庠產,獎勵子孫科舉成名,好學上進之風長盛不衰。如:正誼書院、斯秀閣、江村別墅、靜遠樓、望煙義學、屏山草堂等,其中“正誼書院”影響猶為廣大,此院位於上新冷灣,已廢,為南宋顯謨閣學士王厚之所建,為浙東考亭派理學最高學府,朱熹曾來此講學。璜山“耕讀傳家”的傳統,培育了一大批拓疆御邊、治學興邦、激揚文學、名垂青史的名人,如宋朝黃開兄弟五進士、南宋金石學家王厚之、明代為政清廉的黃滸黃璧、近代文字學專家徐病無、愛國人士徐逸樵、恢復高考首屆省文科狀元后成知名學者的徐啟華等。
3、愛國敬業。璜山現有四個市級愛國教育基地:黃家店金蕭支隊成立地、齊村革命烈士紀念墓、黃坂陽徐道政故居、延慶諸暨簡易師範舊址。同時還有一大批在抗日、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為國家而不顧自身安危的英雄,如黃家店的革命媽媽張香蓮、大成廡為救國家財產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徐雙喜和在齊村慘案中犧牲的48位烈士等。
4、開拓敢創。璜山人的開拓與敢創精神是璜山歷史文化傳統的發揚,也是璜山歷史文化的開拓性、敢闖敢創特徵的時代體現。如大成廡徐氏過年“吃纏刀塊蘿蔔”,艱苦奮鬥,窮則思變,富時不忘窮時苦;延慶寺的諸暨縣立簡易師範學校師生“今天青菜蘿蔔,明日蘿蔔青菜,調換次序來補色味單調”的艱苦生活;大東南、太子龍等一批現代大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煉就了敢闖敢冒、堅忍不拔、勇於爭先的進取精神等。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璜山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