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國際化
會計國際化
各國在制定會計政策和處理會計事務中,逐步採用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以達到國際間會計行為的相互溝通、協調、規範和統一。
計領域際化,計簡稱計際化,指際濟展需,客觀求各制計政策計務,逐步采際計慣例,達際計互溝、協調、規範統,亦即采際會計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和報告本國的經濟業務。
計專業類角,計際化包括容:
()計政策慣例際化。即制計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過程中,在內容、結構體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趨同國際會計政策慣例,其中核心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因為會計準則是會計規範的核心,一國的會計準則在結構、體系和規範的內容及方法上是否與國際會計準則慣例趨同,是影響會計國際需求的主要因素。
(2)會計管理體制慣例國際化。主要是指會計組織管理體制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兩方面趨同國際會計管理慣例,它包括本國會計管理機構設置、企業會計機構和人員的管理模式、民間會計組織設置與運行模式,特別是積極參加國際性會計組織等內容。
(3)會計教育慣例國際化,包括會計教育目標的定位、專業層次的設置、課程體系的編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趨同國際慣例。
(4)執業會計慣例國際化。包括註冊執業人員的認定、考核方法、機構的審批、民間審計的運作和監管模式等趨同國際慣例。
(5)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與會計報告慣例國際化。即建立與國際慣例相同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記錄方法和報告體系等,促進所供會計信息滿足國際經貿往來和國際資本市場等的需要。
(6)積極引進和運用國際上通用的先進會計思想、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
(7)促使與各國會計事務處理的協調化、標準化和規範化。
(8)積極參加國際會計活動,努力促使其他會計事務處理方法趨同國際慣例。
會計記帳憑證
會計國際化提供真實、公允、可比並能滿足國外投資者、債權人需要的會計信息,因此要求我國會計必須國際化。
2.這是企業實施跨國經營的需要
企業實施跨國經營,必須了解其他國家的有關政策特別是會計政策,母公司為了加強各子公司間的經濟聯繫和實施國際經營,需要了解公司整體及其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而跨國公司的股東和債權人等為維護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國公司按國際慣例提供會計信息和處理利潤分配等會計事務,這些都要求會計國際化。
3.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
資本市場發展已成為推動中國會計向國際接軌的最主要動力,它客觀上要求中國必須儘快實現會計國際化。目前,我國滬深交易所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為B股公司,在境外市場有50家H股公司,還有大量在其他國家註冊並上市的中資公司。隨著中國企業在香港、紐約等國際資本市場融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中國企業也必須按國際慣例向國際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真實、公允、可比的會計信息。
4.這是為投資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避免資源浪費的需要
不同的會計準則所產生的財務資料是不同的。投資者的資金是有限的,而市場需要的資金是無限的,怎樣把稀缺的資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這就需要為投資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方便他們作出投資選擇。如果會計準則不一樣,不僅投資者無法比較判斷作出正確決策,還會導致資源浪費。如國內一家大型企業在到海外上市之前,為了使其近3年的會計報表符合國際投資者的要求,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花費了約一年半時間去調賬,整個審計工作共花了53萬人時。
會計國際化的發展
會計國際化的發展由於歷史等原因,中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這些差距首先表現在數量上。國際會計準則(IAS)不停地進步,目前已經比較完備,現已制定了41項,美國的會計準則也已制定了100多項,而中國目前只有13項具體會計準則,相比之下,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現在會計準則的功能上。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會計準則的功能應該只是讓投資者通過閱讀企業的財務報告,明白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表現。但中國還賦予了會計準則一些規範企業行為的功能,這無疑會影響會計準則的實施。此外,差距還主要表現在企業合併、金融工具、所得稅及壞賬準備等方面。
客觀地講,中國在會計準則的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自1992年以來,已經陸續頒布了13項具體會計準則,並於今年年初頒布實施了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在企業會計制度中所規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確認、計量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核心準則所規定的已基本相同,例如,國際會計準則要求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企業會計制度》也要求企業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可以說, 《企業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核算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它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現會計的國際接軌奠定了基礎。此外,今年中國還將出台企業存貨、固定資產、中期報告、外幣折算、企業合併等五項新的準則,這些都將逐步縮小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差距。
會計從業資格證
2.推動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規範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
要進一步增強公司管理層及時、充分、如實披露財務信息的意識,促使管理層在真正提高公司質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依恃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關聯交易等操縱利潤。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賦予證監會更多的監管權力,如有權確定審計上市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格,有權對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予以處罰等等,以更好地規範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
3.全面提高註冊會計師的素質水平,進一步開放國內會計服務市場,推動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聯合,要努力提高國內註冊會計師的專業技術與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其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自覺性,使其儘快向國際水平靠攏。在加強註冊會計師專業技術、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等各方面素質培養的同時,還應進一步開放國內會計服務市場,鼓勵國際知名會計公司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各式各樣、廣泛的項目合作,逐漸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國內事務所。
4.在加速會計國際化進程中,還應充分考慮中國的國情和特色,由於各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法律環境、文化環境等有所不同,導致會計原則和方法的適用性也有所不同。會計準則是在特定環境中產生的,中國的國情比西方國家更為獨特,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會計發展不能一味地強調國際化而忽視本國的特色,過分強調本國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國際化,而強調國際化又會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本國的特色,必須要認真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秘書長陳毓圭表示,國際化發展既是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也是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註冊會計師行業提出的新要求。實現註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發展,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是促進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的迫切需要。
近幾年來,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步入國際化道路,並已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已經有20餘家事務所加入國際網路,有40餘家事務所從事境外業務,有10多家事務所在境外設立了20多家分支機構。這表明,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事務所對國內市場給予了更多關注,主動謀求與國內事務所的合作,國內事務所通過加入國際網路,實現了借船出海;另一方面,具備品牌優勢的國內大型事務所開始組建中國事務所的國際網路,有效拓展了業務範圍。
中國證監會會計部首席會計師辦公室副主任郭曉燕認為,在會計標準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趨同的進程需要考慮特定的經濟環境及其他執行層面的挑戰,比如應當謹慎適度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還要考慮我國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及由此引發的交易運作特點,制定符合實務需求的會計標準。
近年來,中國企業不斷壯大、走向海外從事跨國業務,這樣對會計行業的需求就不再局限於國內,而是日益全球化。ACCA希望加強與中國會計同行間的國際業務拓展技能和管理經驗的交流,並從中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作用,通過協助中國財政部、中注協以及眾多合作夥伴,為中國企業培養國際化財會人才,繼續支持中國會計行業的發展。中國政府一開始就認識到一個強大的、現代的、對外開放的會計行業對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性,特別是作為會計行業主管部門的中國財政部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會計行業與國際慣例趨同,並為事務所及其所服務的企業提供了發展和成長的平台,有利於它們在全球的舞台上追求卓越。目前,中國會計行業已經成為國際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世界銀行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都非常讚賞中國政府所做出的關於全面趨同和履行實務的承諾。
在論壇的圓桌會談時段里,共有5位業內專家論劍“中國會計國際化”。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業市場主管合伙人吳衛軍作為論壇討論環節主持人與畢馬威中國信息通訊市場主管合伙人馮定豪、德勤中國北方區副主管合伙人及稅務諮詢服務主管合伙人吳嘉源、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總經理楊征、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連起圍繞中國會計國際化的種種問題展開了精彩深刻的討論。
針對國際化的最大挑戰和機遇是什麼,專家們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吳嘉源認為,會計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在充分了解國際發展和中國自己情況的前提下,量身定做一個中國的時間表。馮定豪表示,會計是一門商業語言,會計國際化是一個平台。有了這個平台,將大大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速度。會計在企業的國際化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有了會計這個國際商業語言的平台,可以減少企業在成本上的付出,對企業大有裨益,有利於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