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心理學

時間心理學

徠《時間心理學》是2010年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目錄
引言 時間VS.花時間
第一部分 時間的心理悖論
第1章 關於時間的悖論
第2章 關於過去的時間悖論
第3章 關於現在的時間悖論
第4章 關於未來的時間悖論
第5章 關於超未來的時間悖論
第二部分 生活中的時間悖論
第6章 時間VS.身體和健康
第7章 時間VS.人生選擇和金錢
第8章 時間:愛情和幸福
第9章 時間:商業和政治
第三部分 掌握你的時間
第10章 重塑你的心理時鐘
第11章 管好你的時間

心理學概念


時間心理學(Psychology of time)是研究個體大腦對客觀事件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的科學。時間心理學的研究是圍繞著時序、時距和時點這三個時間信息的基本屬性進行的。由於人對時間的反映同計時工具測量出來的時間通常不一致,因此對時間進行系統的研究,以建立時間心理學這門學科對把握主觀時間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縱觀時間心理學的整個發展歷史,時間心理學大致經歷了從純粹時間知覺模型建構到對整個時間認知範疇研究,從單一的時間認知研究到認知人格研究的一體化,從純粹的現象分析到系統學科的建立。將時間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結合起來,開創了人格心理學大師們 (Allport, Cattell, Eysenck 等 ) 所沒有涉及到的人格的時間維度的差異研究,
在中國由黃希庭等著名心理學家把時間研究和人的人格發展相結合形成了時間人格研究。已經論述的認識有:時間是心理過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徵的存在方式。在綜述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時間心理學研究的最新領域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時間知覺與意識,主要研究時間知覺和意識過程的關係,特別是探討意識過程的時限和時間整合問題,其中時間知覺與意識時間知覺即“知覺到的現在”(perceived pre-sent),和時間估計不同,它強調的是離散的心理事件只有在一定的時間限度內(其上限約為3秒鐘)才能形成知覺上的整體。P ppel認為這種時間知覺就是意識的限度;
(2)時間認知的腦機制,主要利用事件相關電位和腦成像技術探索時間信息加工的時程和功能定位問題;
(3)時間人格研究,主要探討時間洞察力的內涵和時間管理傾向的理論及其應用。
法國的弗雷斯因其對時間和節奏心理學的研究中。已經形成成型的認識。
他認徠為時間包含的概念有兩個:順序和期間,順序就是比較多個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而期間就是指時間間隔的概念,它代表兩個先後發生的事件之間所經歷的時間,他主要談到的時間概念為事件的順序、時刻間的時間量(期間)。他還指出,在空間和時間之間存在著交互影響,空間的大小與時間的大小是可以互相影響的。他提出了知覺到的現在(perceived present,1963、1984)這一概念。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只能在很短暫的時間內把若干有限的事件排列有序並知覺為一個單位,在此單位中,各個事件則成為了一個相對同時的整體。他將這種有限性與心理學的“現在”概念(定義為不必參照記憶就可以覺察刺激的時間間隔)相聯繫起來,稱為知覺到的現在。知覺到的現在不超過 5 秒,平均在 2-3 秒,該時段內的時間適應對於有機體的生存和進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