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王言的結果 展開
王言
清代清宛平知府
王言(1641—1711年):今新干縣溧江鄉塘邊村人。康熙二年(1663年)舉人,十八年(1679年)進士。先後任馬平縣令、柳州郡丞、永清知縣。四十年(1702年)奉旨駐永定河任總監,在任期間,勤政愛民,不畏權勢。后提升為順天府尹、宛平知府。他一向“為人誠懇謹慎、周密;而孝友倍篤。”為官“清正廉明,賢聲益著”。四十七年(1708年)辭朝歸里,“四壁蕭然,田廬盪廢”,獲康熙皇帝玄燁親筆敕的“天下清官第一”赤匾一塊。名噪一時,傳頌古今。
目錄
惠政恤民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秋,王言踏入仕途,任馬平縣令。馬平是一個窮縣,土瘠民貧,到處一片凄涼景象。看到這一切,他頓覺心寒,心想:這個父母官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到任不幾天,王言便不辭勞苦,走出衙門,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當他了解到縣內河流長年失修,河床淤塞,洪水泛濫,殃及兩岸庶民,便奏請朝廷撥款修圩,為民造福。誰料,全國江河無數,朝廷庫銀有限,難以顧及,因此,王言的奏章暫且擱到了一邊。
一天,上官前來馬平巡視,王言迎來送往,有禮有節。然而,沒想到這位上官在辭行之際,卻表露出不滿情緒,拂袖而去。這時,小吏便對王言說:“按慣例,這一帶凡有上官來了,下官都要奉送財物,怎能讓他空手而去,掃興而歸呢?”王言一聽,大聲呵斥:“目下百姓連飯也吃不上,當父母官的怎能不顧百姓死活,去榨取民脂民膏,肥官私囊!我身為縣令,為官一方,就要愛民如子。此乃我生平天性!”小吏羞愧難言,心中卻暗暗敬佩不已。爾後,王言極力推行“減火耗、省差徭、恤夫役、免行戶,加意學校”的治縣良策,上任不到一月,他那“不以擾民”同情民間疾苦的善舉,便深得民心,受到人們的擁護與讚許。
那時,馬平縣的邊境地區,聚居著許多少數民族,由於歷史原因,民族矛盾時有發生。有個烏石堡部落的徭人,時常出沒鄉里,搶劫無辜,猖獗一時。為此,提督李公提出要發兵圍剿,王言卻認為不妥,主張不可傷及無辜。他親自登門拜訪李提督,建議單騎前往,教其從善。王言憐憫百姓,不傷徭民的行為,極大地感動了當地的少數民族,特別是徭民首領更是感激不盡,表示要改惡從善,睦鄰做人。從此,徭民 與漢人和睦如初。
在王言調離馬平之日,“士民數千,夾道送行”,“擔酒牽羊”,“歡者榮之”。爾後,並“立祠祀焉”。為此,中丞彭鵬上書皇帝,誇讚王言“清廉第一”。
執法如山
康熙四十年(1702年),王言調任永清知縣,並奉旨駐永定河任總監。有人認為監修永定河這個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可是,王言卻從來沒想這個,他想的是工程越大,責任越重,百年大計,質量第一。他雖任總監,從不坐在府上指手畫腳,而是深入工地,坐鎮指揮,狠抓質量。
一天,他頂著烈日親自上工地巡視,來到王莊旗這個地方,無意中發現一處有偷工減料現象,便叫來工頭詢問情況。方知原來是有個號稱皇親國戚的姚公子,平日花天酒地,嫖賭逍遙,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他為了籌建私人住宅,仗勢強運工地上大量的石頭、木料,人們敢怒而不敢言,生怕惹禍上身。有個老漢因看不顧眼,不肯為其賣力搬運,被活活毒打致死。事情敗露后,姚公子託人送禮說情,遭到王言拒絕。為了伸張正義,主持公道,王言不畏權勢,不怕丟官,當機立斷,將姚公子置之以法,就地懲處,百姓拍手稱快。
爾後,皇帝又設宴召請王言人宮,升調他為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地區)知府。
辭朝歸里
王言一生清白,廉潔自律,勤政為民,治績顯著。可是好人多磨難,那些對王言心懷不滿的奸臣,無中生有,誣告王言“家田萬頃,奴僕成群”。皇帝聽信讒言,將王言革職查辦,並指令朝官喬裝打扮,星夜兼程,奔往新淦縣欽風鄉大車裡村察訪。可他們見到的是王言家“田廬盪廢,四壁蕭然”,吃的是粗萊便飯,住的是一棟又矮又窄的土瓦平房,妻子正在腳踏紡車,手掰棉花“咿咿呀呀”地紡紗,媳婦正在幫人家彈棉花,連招待這位京都朝官的雞蛋還是向鄰居借來的,不禁驚嘆道:“天下竟有如此貧寒的貪官!”
朝官回京伏奏見聞,康熙皇帝聽后,又驚又喜,連稱:“清官,天下難得的清官!”於是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朱軾連忙上前山呼萬歲。康熙便向朱軾:“依朱愛卿之見呢?”朱軾奏道:“我與王言同官京師,知其生平甚悉。”並說,“他天性醇謹。不立崖岸,其學力經術,以誠實為本,無一虛飾,可謂循史牟。”此時,“京兆施公世綸也奏請留任”王言。因此,康熙急忙召見王言,說道:“卿家如此貧寒,天下少有;朕甚憐惜。你要多少金銀財寶,儘管開口!”王言伏地回道:“萬歲,微臣什麼都不想要,只要能給我留下一個‘清白’的名聲,便心滿意足矣。”康熙皇帝完全理解王言的心思,於是令御史拿來文房四寶,凝神屏氣,寫下了“天下清官第一”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賜予王言,並要將王言官復原職。王言婉言謝絕,執意告老還鄉。
在臨別之際,康熙又命宮廷畫師為王言畫了一幅肖像,以作留念。王言在畫像旁自題詩曰:
王言王言,畫像儼然。
子孫若賢,多掛幾年;
子孫不賢,掛也枉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王言“蹇驢就道,行李如下第時”,由兩人抬著康熙玄燁親筆所敕“天下清官第一”的匾額(此匾現珍藏於新干縣博物館),辭朝別京,回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