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國家重點大學二級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2017年國家確定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佔地7000餘畝,位於中國光谷核心區的東湖之畔,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綠化率達72%,被譽為“森林式大學”。緊鄰的東湖綠道為廣大師生打造了世界級休閑健身的“後花園”。

截至2018年8月,學院下設5個系和1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土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領域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1個。學院有教授76人、副教授70人,在校本科生1700餘人、研究生1000餘人。

歷史沿革


1952年,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前身為華中工學院電力系。
1988年,改稱華中理工大學電力工程系。
2001年,建制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2017年,學院電氣工程專業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 。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8月,學院下設5個系和1個本科專業 。
系:電機及控制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高電壓工程系、應用電子工程系、電工理論與電磁新技術系 
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學科體系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土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領域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5個、國防特色學科2個 。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電氣工程評估結果為A 。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電氣工程
一級學科博土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領域: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能源動力 
“雙一流”建設學科:電氣工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電氣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國防特色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磁理論與新技術 

師資隊伍

截至2018年8月,學院有教授76人、副教授70人,其中:院士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1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潘垣、樊明武、程時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亮、阮新波、盧新培 
國家級教學團隊:電機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電工電子教學團隊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8月,學院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基礎課程教學基地1個,建設了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 。
國家級特色專業:電氣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
國家級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電工電子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電工) 
國家級精品課程:電機學、電力電子學、電氣工程基礎、電路理論 
● 教學成果
學院所獲部分教學成果獎 
獲獎名稱項目名稱
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性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探究式實驗教學體系和平台
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氣學科本科生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全國電子信息實踐教學成果一等獎以多維式平台建設為核心,構建基於工程實訓與學科競賽的創新基地培養體系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電機學課程改革及教學基地建設
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電機學課程改革及教學基地建設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截至2018年8月,近五年學院牽頭完成了國家97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ITER計劃專項、863計劃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重大重點項目,年均到校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50多項,國際專利6項,發布SCI論文1300多篇,ESI高被引論文36篇、熱點論文7篇;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餘項。國家於2016年開始設立重點研發計劃以來,學院承擔的項目和課題達到29個 。
學院部分科研獎勵 
年份獎項項目名稱
2020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脈衝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202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燃煤電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協同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
2019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脈衝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2019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高頻三維磁場調控磁約束聚變托卡馬克磁流體不穩定性關鍵技術及應用
2019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工頻高電壓全系列基礎標準裝置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2018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強電磁環境下複雜電信號的光電式測量裝備及產業化
2018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規模風電聯網高效規劃與脫網防禦關鍵技術及應用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8月,學院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各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1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
國家重點實驗室: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電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專業實驗室: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聚變與電磁新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聚變與等離子體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
教育部研究中心: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電機與特種電磁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脈衝功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力電子與能量管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電力安全與高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強電磁技術及應用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
教育部創新團隊:脈衝強磁場科學與技術、現代電力系統安全技術 

學術交流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截至2018年8月,學院多位教師在中國國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委員會、國家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國際強磁場協會等重要科技諮詢資質中任職。學院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德國馬普等離子體學院活動(4張)物理研究所、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受控核聚變所等20多個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應邀參與ITPA國際聯合實驗,聯合承擔了7個中國科技部與美國能源部共同組織的中美聚變合作項目。近五年來承辦了國家基金委電工學科十三五規劃暨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第二屆中國粒子加速器會議、中國托卡馬克物理東湖會議、“強磁場領域下的前沿科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電力教育大學院(校)長聯席會、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常委會和第六屆IET可再生能源發電國際會議等多個中國國內外學術會議 。

傳統文化

院徽:院徽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學院院徽為圓形圖案,外圈上部為紅色學院中文名稱,下部為黑色學院黑死英文名稱;內圈為藍色圖案,外面是一個圓形齒輪,齒輪內部上側為華中科技大學英文簡稱HUST和學院英文簡稱SEEE,下面為一個燈泡,外面發著光芒,燈泡內部刻有1952,1952為學院的起始年份。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字
院長文勁宇
黨委書記陳晉
副院長李紅斌
副院長兼紀委書記張明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林磊
副院長樊寬軍
副院長楊凱
副院長羅珺
副院長胡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