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齒植物

羊齒植物

徠這些植物的名字多以“pteris”作為詞尾,該詞意為“羽”,形容蕨類植物特有的羽片狀葉,中文往往翻譯為“羊齒植物”或“真蕨類植物”。

概述


羊徠齒植物
羊徠齒植物
這個是學習鑒別古生代(從寒武紀到二疊紀)植物化石的基礎;石炭紀和二疊紀報導了大量這種形態屬種,即單純根據葉(羽片)的形態建立了大量的化石屬種。形態屬種的建立和植物化石保存不完全有很大的關係,隨著研究的深入,其植物整體性勢必越來越強。但是這些形態類型仍然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為常見的化石類型。
以下為常見屬的中文名和學名。
1,扇羊齒 Rhacopteris
2,楔葉羊齒 Sphenopteridium
3,須羊齒 Rhodea
4,楔羊齒 Sphenopteris
5,櫛羊齒 Pecopteris
6,脈羊齒 Neuropteris
7,畸羊齒 Mariopteris
8,座延羊齒 Alethopteris
9,齒羊齒 Odontopteris
10,美羊齒 Callipteris
11,單網羊齒 Gigantonoclea
12,帶羊齒 Taeniopteris
13,舌羊齒 Glossopteris
就是蕨類植物。蕨類植物門。分五綱:真蕨綱;石松綱;水韭綱;松葉蕨綱;木賊綱。后四綱都是小葉型蕨類植物,是一些較原始而古老的蕨類植物,現存在較少。真蕨綱是大型葉蕨類,是最進化的蕨類植物,也是現代極其繁茂的蕨類植物。我國的蕨類植物學家秦仁昌將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將上述5個綱均提升為亞門。當今世界上的蕨類植物絕大多數是草本,地球上高大的木本蕨類植物曾經有過興盛與衰亡的歷史,僅有少數木本蕨類活下來,稱為樹蕨,樹蕨被視為珍稀植物。桫欏是其中之一種。桫欏被列為國家級珍瀕植物。廬山石韋,屬水龍骨科。看它的葉片背後長滿了褐黃色的星點,這就是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在葉片上著生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形狀等性狀是區別和認識蕨類植物的重要依據。廬山石韋的孢子囊群小,圓形,布滿葉背排成緊密的多行。蜈蚣草的葉呈羽狀平展,形似蜈蚣鋪地,是很好的觀賞蕨類植物,宜配置山石盆景。生於路邊,山坡石縫。

食用


不要採集成熟的羊齒類植物。它們會破壞體內的維生素B,引起各種血液病,嚴重的會引起食者死亡。只可食用緊緊捲曲的嫩頭部。北溫帶地區所有的250 多種羊齒類植物在幼嫩期都可以食用。不過有些種類氣味不好,苦味很濃。有些具有刺激性線毛,必須在食用前除去。儘可能從柔嫩部分的底端折斷,可以用手抹去莖葉上的絨毛。

下屬分類


松葉蕨亞門

也叫裸蕨類,是原始的陸生植物類群。孢子體僅有假根,氣生莖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無葉脈或僅有單一葉脈,孢子囊2~3枚聚生於枝端或葉腋,孢子同型。配子體雌雄同株,生地下,無葉綠體。大多已絕跡,現存僅松葉蕨目Psilotales,包括2科:松葉蕨科Psilotaceae和梅溪蕨科Tmesipteridaceae,共3屬3種。其中梅溪蕨科僅1種,僅見於大洋洲;松葉蕨科有2種,我國僅松葉蕨Psilotum nudum,產於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

石松亞門

莖幹大多為二叉分歧,葉極小,有葉舌或無,螺旋狀排列或4列交互對生,但都只有單一不分枝的維管束。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有同型(石松)和異型(卷柏)之分。現存僅石松目Lycopodiales和卷柏目Selagineales,前者包括3科: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蔥科Phylloglossaceae,後者僅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共約1000種。常見如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石松Lycopodiastrum japonicum、燈籠草Palhinhaea cernua、翠雲草Selaginella uncinata等。多產於熱帶,有些廣泛分佈於溫帶,通常生於林下或附生樹榦,部分生於乾旱的石壁。其中石松孢子在工業上稱石松粉,為鑄造工業的優良脫膜劑,或入葯。

水韭亞門

水生草本,有根、莖葉的分化;具根托(屬於莖),先端生不定根;莖塊莖狀,原生中柱,有次生生長結構;葉條形叢生,具葉舌;孢子葉有大小之分,孢子異型;配子體極度簡化,有雌雄配子體之分。僅1目1科1屬約60餘種,即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水韭屬Isoetes。我國僅3種:中華水韭Isoetes sinensis僅產於我國長江下游地區,可能已滅絕;寬葉水韭Isoetes japonica產於雲南、日本及朝鮮;台灣水韭Isoetes taiwanensis特產於台灣。生於沼澤、溝塘淤泥中,由於人為的環境破壞,已列為國家級保護植物。

楔葉亞門

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不定根;莖有節和節間之分,有時生塊狀莖,管狀中柱到具節中柱,木質部內始式;葉小型,不發達,輪生成鞘狀;孢子葉又稱孢囊柄,孢子同型或異型;配子體具背腹性。出現於泥盆紀,繁盛於石炭紀。現存僅1目1科1屬,即木賊目Equisetales木賊科Equisetaceae木賊屬Equisetu,共29種。常見如問荊Equisetum arvense和木賊Equisetum hiemale,前者有營養莖和生殖莖(孢子莖)之分,後者則無,另如節節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筆管草Hippochaete debile。多生於田邊、溪溝邊、路邊和林緣等陰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