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呂良的結果 展開
- 解放軍第三零三醫院副主任醫師
- 湖北黃岡涉黑涉惡人員
- 原江西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
- 律師
呂良
原江西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
呂良,廣東大埔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綏德專署教育科科長,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廳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江西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文教部部長、教育廳廳長,全國教育學會理事,江西省教育學會理事長、省第五屆政協副主席。
呂良,廣東大埔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綏德專署教育科科長,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廳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江西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文教部部長、教育廳廳長,全國教育學會理事,江西省教育學會理事長、省第五屆政協副主席。
呂良1916年出生在廣東省大埔縣高陂鎮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大埔縣地處粵東北,境內群山環抱,溪流眾多,是客家聚居地。呂良在淳厚的客家文化氛圍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在高陂讀完小學后考入大埔縣中,1934年考入百侯中學藝友師範就讀。
百侯中學在20世紀30年代,以推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運動而著名,當時在全國享有“北有曉庄,南有百侯”的美譽。百侯中學下設藝友師範。陶行知認為,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教師,便是藝友制師範教育,藝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學做合一。在藝友師範的學習經歷,使呂良養成了勤於動手的習慣。陶行知先生的教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青年呂良的頭腦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從此他和教育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百侯中學期間,在一批進步教師的引導下,呂良開始接觸到一些進步的書刊,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逐步認識到,中國人民苦難的根源在於國民黨統治的腐敗,惟有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國才有希望,人民才能翻身。於是他毅然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1935年春,呂良和幾位進步同學一起來到廣西南寧,進入南寧普及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南寧普及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是著名教育家雷沛鴻先生為推廣“鄉村教育”、“平民教育”而創辦的。在這裡,呂良過著半工半讀的艱苦生活,他一邊在南寧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讀書,一邊在當地的國民基礎學校教書,同時積極參加黨的地下革命活動。他於1935年秋加入共青團,1936年轉為中共黨員。當時黨的地下組織辦了一份名為《新動向》的刊物,呂良負責刻鋼版、油印。後來,他奉組織之命來到上海,在陶行知先生創辦的“生活教育社”工作。“七·七”事變前夕,黨組織派呂良等四位同志前往延安。
原名:李良史,在登上火車去延安之前,黨組織給呂老改名呂良。
呂良[原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政協江西省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呂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7月29日1時4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6歲。
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