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徠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於1946年建校,是淮南市成立較早的學校之一。大通一小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的淮南名校,多年來,學校薪火相傳,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舊址位於舜耕山北麓,大通機廠南面,與安徽省階級教育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大通萬人坑教育館毗鄰。2009年大通一小由於地處地質沉陷區,搬遷至大通區九龍崗鎮。2010 年 1 月,位於九龍崗鎮九龍新村內的新校區正式啟用。

學校概況


大通區第一小學新校區佔地面積17000平方米,標準教室 31 間。學校擁有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良、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多名教師在市、區教學大賽中獲獎。學校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嚴格管理,牢牢抓住教育教學中心工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體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突出、素質全面”的創造型人才。學校教學設施完善,建有電腦室、實驗室、舞蹈室、音樂室、閱覽室、多媒體室等專用教室,室外體育設施、場地完善,是少年兒童學習、生活的樂園。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歷史沿革


大徠通區第一小學原是淮南煤礦局大通第一職工子弟小學,創辦於1946年。是淮南市最早的一所學校。初辦時只有幾個班,到1947年,發展到26個教學班,1949年達到30多個教學班,學生達到1500人,由於教室嚴重不足,一、二年級實行半日制,后在大通居仁村開辦分校(現大通區第二小學,原大通四小),教學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1955年由礦務局職工子弟小學改為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1959年因辦學需要,由大通一小產生現在的淮南八中,由大通一小老師兼課,初中部有500多名學生,1962年由大通一小遷到居仁村北面,居仁村大通一小分校又改為大通二小,以後又分出大通五小(即現在大通四小)。
隨著大通礦的報廢和居民區的遷移,學生劇減,經濟後勁不足,校舍老化等原因,大通一小已失去往日的雄風。2009年大通一小由於地處地質沉陷區,搬遷至大通區九龍崗。2010 年 1 月,位於九龍崗鎮九龍新村內的新校區啟用,大通一小新校區校園建築、景點綠化及所有設施設備均按標準化學校精心設計、建造與配備,佔地面積 17000 平方米,標準教室 31 間。新校區的落成,為大通一小這所有著悠久辦學史的學校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激勵著大通一小師生奮發圖強,努力拚搏,以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流的教育質量,以敬業愛生的師德風範、求實創新的教改實踐,來譜寫學校發展的新篇章。

教學情況


校園活動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教學成果
六十多年來,大通一小既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又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曾經先後獲得全國“勤、巧活動”一等獎、暑假活動優秀大隊獎、全省優秀輔導員集體獎第一名,市、區優秀工作者16名,獲市、區體育運動會第一名錦旗多面,出席全省優秀教師一名等多項集和各人榮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一批批合格人才,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原安徽省委副書記楊永良(現任湖北省委副書記)、安徽電視台導演曹建坤、前中國駐印度大使張德積等均是大通一小或大通一小初中部畢業。
近年來,在教育局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名譽校長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淮南市支行)幫助下,我校團結奮進、艱苦創業、依法治校、依法興教,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區文明單位、先進集體、平安學校、校園管理獎等榮譽稱號,現在學校環境優美,教學設施較完善,校風良好,教育質量高,已成為社會滿意,家長放心,學生喜歡的學校。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淮南市大通區第一小學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