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是一所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廣東省綠色學校、廣州市首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也是白雲區一所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骨幹高中,學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省內外發揮著廣泛的示範輻射作用。校園的整體設計主題格調是江南小景,園內層樓雅亭、荷塘鶴影、翠竹清韻、怪石奇葩,環境一流,美不勝收。

學校介紹


辦學歷史

廣州八十中校徽
廣州八十中校徽
學校創建於1947年春,校址設在竹料墟“同升社學”(現竹料第一小學)。
1950年,鍾落潭慕德中學併入學校,定名為番禺縣第五中學。
1958年,廣州市郊區接管改名為廣州市郊區竹料中學。
1962年,廣州市教育局文教科接管改名為廣州市竹料中學。
1968年,廣州市排列名為廣州市第八十中學(文革期間曾更名為東方紅中學)。
1988年,遷到105國道白雲區竹料路口側(現廣從五路511號)。
1988——1992年7月,學校實行“一校兩制”:廣州市第八十中學、廣州市白雲建築職業高級中學。
1992年7月至今,廣州市第八十中學。
2017年12月23日,正式更名為廣州大同中學。
到目前為止曾在學校任教的教師共 490人,培養了 27237 名初、高中畢業生。

辦學理念

廣州市第八十中學校門
廣州市第八十中學校門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發展潛能”的辦學理念,秉承“雅、信、綠、新”的校訓,鍛造 了“團結拼搏、銳意進取”的
大同人精神,形成了“嚴謹文明,開拓進取”的校風,“嚴、愛、勤、巧”的教風和“勤奮博學、求實創新”的學風。確立了“特色化、優質化、集團化、國際化”的辦學目標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文情懷、陽光氣質、領袖氣度、國際視野”的人才的育人目標。

師資隊伍

教學樓
教學樓
學校現有教職工149人,中學高級教師37人,一級教師66人;全國優秀校長 1人,享受白雲區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廣州市黨代表1人,白雲區黨代表1人,白雲區政協委員1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廣東省骨幹教師2人,省、市優秀教師17人,獲得“廣州市高考突出貢獻人個獎” 25人次,區優秀教師51人,區名教師培養對象9人,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7人,被中國名校共同體聘為課改指導專家18人。

校園環境

學校位於廣從五路白雲區鍾落潭竹料大道旁。學校佔地面積10452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923平方米,生均佔地面積58.1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19.4平方米。學校整體設計主題格調是江南小景,校園內層樓雅亭、文化廣場、荷塘鶴影、虹湖奇石,環境幽雅,景緻宜人,校園綠化覆蓋率達100%,形成點成景、線成蔭、片成林的綠色景觀。

教學設施

古榕戲水
古榕戲水
校園規劃科學、整潔美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布局合理,教育教學場地充足:有教學樓3棟,科學樓1棟,綜合樓1棟,圖書館1棟,學生宿舍2棟,教工宿舍2棟,飯堂大樓1棟;有400米標準塑膠運動場1個,籃球場4個,羽毛球場4個;有電子閱覽室、電腦室、數字語音室,有通用技術室、綜合實踐活動室、地理園、歷史室、美術室、舞蹈室、音樂室、藏書室、閱覽室,現正在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標準建設新的學生宿舍、綜合體育館、游泳池,學校的設施設備完全能滿足師生工作、學習、運動和生活的需要。圖書館全天開放,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資料查詢服務;晚修有教師值班,為學生提供貼心悉心的指導;自習課安排靈活,為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科輔導。

校園文化

中心文化廣場
中心文化廣場
學校社團眾多,文化活動精彩:文藝匯演,插花比賽,攝影書法展覽,課本劇表演,外出拓展,青年黨校培訓,籃球競技,歌星選拔,環保考察。知識與技能,人文與科學,校內與校外,知識與實踐,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了的“陽光、開放、向上、多元”的文化特色。

辦學特色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在傳承優秀的辦學傳統的基礎上,圍繞新課程的特點,結合新形勢的要求進行深入的實踐探索,創新德育工作路徑,實施主題值周班制度,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建構了“352”課堂教學模式。在傳承與革新中,逐漸形成了以“生態值周實現自主管理、主動發展,生態課堂彰顯陽光、開放、向上,生態班級崇尚溫馨、自主、激勵,生態環境促進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生態心理實現全員參與、科研引領、激發潛能”這種激揚生命的“生態教育”辦學特色,在白雲區乃至南粵大地上發揮著廣泛的示範輻射作用。

辦學成績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自2003年起連續9年榮獲“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有7個科組獲得“廣州市高考突出貢 獻獎”,政治、物理、語文被評為“廣州市優秀科組”,數學科組被白雲區授予“白雲區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學校曾獲得“全國中小學科研興校示範基地”“全國心理教育實驗基地”“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州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廣州市優秀家長學校”“白雲區德育示範學校”“白雲區教師培訓基地”等榮譽稱號,是一所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優秀辦學傳統的學校,對白雲區區域性的教育發展發揮了充分的示範輻射作用。

歷年分數線


2008年:公費:582分 擇校:580分
2009年:公費:601分 擇校:601分
2010年:公費:580分 擇校:611分
2011年:公費:585分 擇校:640分
2012年:提前批:公費:636分 擇校:625分
第一批:公費:560分 擇校:634分
2013年:提前批:公費:645分 擇校:663分
第一批:公費:554分 擇校:676分
2014年:提前批:公費:645分 擇校:698分外區:645分
第一批:公費:575分 擇校:693分
2015年:提前批公費640分 擇校703分 外區642分
第一批錄取公費572分 擇校699分
2016年:提前批:戶籍生640分 借讀生699分
第一批:戶籍生559分 借讀生695分
2017年:提前批:戶籍生622分 借讀生664分
第一批:戶籍生549分 借讀生692分
2018年:提前批:戶籍生610分 借讀生670分
2019年:提前批:戶籍生604分 借讀生667分
2020年:提前批:戶籍生630分 借讀生680分

沿革簡史


一、“番禺大同中學”時期(1947年春~1950年7月)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廣州大同中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竹料白沙村的楊紹元、寮寀村的肖植倩(清末舉人)、良田村的劉格非等人士,為了培養人才,建設家鄉,開始籌劃辦學事情。1947年春,由11位熱愛教育的人士成立校董會,楊紹元任董事長,馮志雲、肖麗冬等任董事,創建私立番禺大同中學,校址設在竹料圩同升社學(現竹料第一小學),學校設初中教學班和初中預備班兩個,招生200人。1947年2月,肖植倩任校長。1948年秋,肖競雄任校長。
二、“番禺第五中學”時期(1950年8月~1958年7月)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1950年1月,學校第一屆招收的學生畢業,畢業生有陳敬台、張振中、馮鏡池、馮鏡林、鍾其堪、馮信灼、馮敬才等47人。上半年校董會董事長由陳學初擔任。
1950年9月9日,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將鍾落潭的“慕德中學”併入“番禺大同中學”,定名為“番禺第五中學”,遷址於竹料村維世堂(馮氏大宗祠)。番禺第八區區長陳辛丁兼任校長,莊重任副校長。同年大批學生參加了農村的秋征隊工作。
1951年春,學生響應祖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的達70多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是參軍人數最多的單位之一,受到番禺縣委、縣政府的表彰,莊重副校長在番禺縣做了經驗介紹。同年8月,姚川任副校長。
1955年9月,蘇翰翔任校長。
1956年秋,學校建立了黨支部,蘇翰翔任支部書記。1958年,學校接受擴大招生和增辦高中的任務,因校舍不足,學校修舊房、搭草棚,用作課室、禮堂等。
三、“廣州市郊區竹料中學”時期(1958年8月~1962年9月)
1958年8月,因本地區轉由廣州市郊區管轄,校名改為“廣州市郊區竹料中學”,隸屬於郊區文教局。
1959年,創校以來第一次在學生中發展了李忠國、伍瑞才、林暖權等同學為中共黨員。
同年,學校開展第一次課堂活動,由學生主編的《朝陽》小報和編輯《學生詩集》,對促進校風校紀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很受學生歡迎。在此期間,師生文體生活豐富多彩。師生同台排演大型合唱表演“黃河大合唱”,受到了師生的好評,還組織樂器演奏小組,體育方面有籃球隊、體操隊等,學生課餘生活活躍。9月,戚毅忠任書記兼副校長。
1960年秋,高一學生三十二人,執行上級決定,轉去江村中學就讀。1962年畢業時,有較多同學考上大學,升學率超過了同類學校。
四、“廣州市竹料中學”時期(1962年~1968年9月)
1962年,校名改為“廣州市竹料中學”,隸屬於廣州市教育局。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1963、1964年教育事業大發展,初中招收6個班,教工文體活動活躍。
戚毅忠副校長任總導演,每學期教工排練一個話劇、粵劇:《荷珠配》、《奪印》期末表演受到師生好評。
教工籃球隊亦取得佳績,獲郊區職工籃球賽第二名。組織外出賽事,分別戰勝從化街口、番禺市橋代表隊。
1965年,高二級學生鄺志明、初二級學生楊溢泉被選入廣東省第一青少年業餘滑翔學校學習,1965年轉入空軍第六航空學校學習,1969年畢業分別到海軍航空兵部隊任飛行員。
在此期間,學校的文娛骨幹教師挑選師生組排大型話劇《山鄉風雲》和粵劇《屈原》彙報演出,深受師生和校外群眾的好評。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黨政領導機構和教學秩序被衝擊,全部工作癱瘓。1966年、1967年連續兩年學校停止招生。
五、“廣州市第八十中學”時期
(一)遷校前(1968年10月—1988年7月)
遷校前,學校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文革”時期;二是“文革”后。
“文革”時期
“文革”時期,1968年10月,校名改為“廣州市第八十中學”,仍由廣州市教育局管轄,並恢復招生,收六六、六七、六八三屆的小學畢業生就讀。共招收24個初中教學班和12個高中教學班。由於人數劇增分別在竹一、竹二、竹三、寮寀、米崗、漢塘等村設置分校。
1970年7月29日,學校革委會成立。革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職務主要由軍、工宣擔任。學校的領導幹部戚毅忠、曾凡剛任革委會副主任。同時,全校由班級按部隊連排建制。
“文革”后,學校的各項常規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
1977年底,工宣隊撤離學校,恢復班級制,重建教研組。
1978年起,恢復學校校長職務,任命曾凡剛為校長,張煜宏為黨支書。
1979年2月,接收當地8個初三班。同年8月,接收當地10個初三班直至1987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才停止招收初三。
同年12月,學校開始舉辦學生優秀作業交流會,此後一直延續下去,是學校傳統項目,是學校的一大特色。
1983年在“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中,把“尊師守紀、勤學苦練、文明有禮、奮發向上”校風。1991年將“文明有禮”該為“求實創新”。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1984年,確定開設建築職業高中班。1988年定名為“廣州市白雲建築職業高級中學”,先招收六屆學生,共300名學生。1990年停止招生。1992年撤消,轉由廣州市八十一中承辦。
1985年起,在白雲區率先開始試行校長負責制,1987年實施教學研究中心為“研究學法,改革教法,加強基礎,發展智能,提高質量”。
1987年,學校的發展邁上一個新台階。
首先,學校被定為區骨幹學校;其次是改高中二年製為三年制。第三是教學、德育方面,以1987年起,實施“中學生行為規範”,總結了“理解意義,熟悉內容,加強訓練,養成習慣”的做法。在實施“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指導方針中。我們堅持做到“全體動員,全面滲透,全面貫徹,全方位配合”。
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研究學法,改革教法、加強基礎、發展智能、提高質量”。最後,是學校負責白雲區教育局評定教師職稱的試點工作,並經上級評定:曾凡剛、馮成鴻、羅峻傑、黃紹寬等四人為中學高級教師,鄧漢志、關春亮、劉統億、林木樞、馮卓東、姚惠珍、羅萍儒、馮企聯、馮慶軍、曹劍西、唐添明、揚鏡玻、鄺料開、李敏、劉麗華等十五人為中學一級教師。
(二)遷校后(1988年8月—)
遷校后,學校各方面工作得到穩步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著意美化育人環境;二是在鞏固發展前階段成果的同時,加大力度引進內部設施的建設。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著意美化育人環境(1988年8月—1997年7月)
基礎設施投入:1988年第一棟教學樓建設投入使用,1989年科學樓動工,1992年秋投入使用。1992年春,興建飯堂,當年10月投入使用。同年6月23日接受白雲區政府、體委在學校興建有自動噴灑的400米8跑道可容2500人看台的田徑運動場任務,在高溫多雨的季節,在五十六天內,日夜兼程趕工,終於在8月17日如期交給白雲區首屆運動會使用。1993年3月學校與建築商合作,開發校園周邊地,利用該項部分資金208萬元,興建兩棟八層54套的教工宿舍大樓3993平方米,於1995年1月投入使用。1996年8月30日,兩棟六層公寓式學生宿舍大樓3935平方米落成投入使用。同年3月,為解決師生打電話困難,與廣州市電信局聯繫,在校園安裝了八台磁卡電話。近幾年還增設了一批專用場室:電腦、語音室、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等。
著意美化育人環境,學校搬遷前後,已注意到美化育人環境,校園設置下列觀景:竹影扶疏,荷花,柳堤,帶池影樹,楊清橋,蘑菇亭(這六處景觀在2001年—2002年創建市一級學校時改建成綜合教學大樓)、蠟石象形、紅橋照影、水杉小徑、棕櫚矗立等觀景,使整個校園形成小橋流水、綠柳紅堤、河池水榭、島影縈迴、崗巒起伏、曲徑迷離、坪草纖綿、竹影挾疏、春華秋實、夏綠冬紅、蠟石象形,軒昂古拙;兼之熱帶風光,棕櫚矗立,指向雲霄,登樓腑眺、催人奮發的校園景觀。
與此同時,學校更注重教育教學的發展。
1991年9月,恢復招收初一級兩個教學班。1995年起,招收初一級三個教學班,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1995年4月,與廣師附中籤定《教學工作交流協議書》。初中畢業班工作連續獲市一等獎,高中畢業班工作連續獲市三等獎。1989年、1990年低分入學考入大學的有十八人(其中,3人高中入學200分以下,考入大專;1人320分入學,考上大學重點線)。1990年高考,英語、數學的區學科“狀元”是學校考生。1992年高考,學校一考生數學830多分,成為該科的區“狀元”。學生學科競賽,體育競賽多人次獲市、區級獎勵。
1988年起,學校先後調入的中學高級教師有:林欽華、劉世昌、林巨榮、黃法森、唐承英、李沛滔。
在此期間,學校先後被評為高級教師有:林木樞、馮卓東、劉統億、羅萍儒、塗榮國、劉麗華、朱保和、胡昌平、黃愛平、丘春鋒等10人。
此外,學校的曾凡剛在1993年2月連續三屆當選白雲區人民代表。為了搞好校慶及拓寬學校發展空間,1992年11月舉行建校四十五周年校慶。學校在1993年2月,成立第一屆理事會,1997年11月,成立第二屆理事會。1997年12月舉行建校五十周年校慶暨新飯堂奠基儀式慶祝活動。
加大力度進行內部設施建設,開展(凸現)特色教育(1997年7月——2007年12月)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廣州八十中沿革簡史圖片
1997年7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鍾榮岳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副校長由何君雄、丘春鋒、鄭飛卡擔任。新的領導班子分析了學校辦學歷史和現狀后,就明確提出:以等級評估為動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早日成為省一級學校。為此,確立了學校工作的理論體系,圍繞“四個策略”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開發校本課程,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和科研興校。此後學校迅速發展。
1998年高中畢業班工作獲廣州市二等獎、區一等獎。1999年學校通過區一級學校評估。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2002年通過市一級學校評估。
2003年8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鍾榮岳任校長,袁成、鄧春喜、馮燕芳任副校長。次年袁成任黨支部書記。2003年被廣州市政府評為花園式單位,並通過省一級學校評估。自2003年起,連年獲得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
2004年,學校創辦了附屬實驗中學—景泰中學、集賢小學、東方明珠幼兒園、集賢幼兒園。
2006年成為廣州市首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在科研之路上,學校碩果累累。2003年至2007年,學校獲得的獎項達570多個,且成功地承辦了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學術交流會,順利完成了兩個國家級科研子課題“學生潛能發展的研究”和“利用驅動因素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的結題工作,陸續出版了《發展潛能模式成果集》《潛能發展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等書。2006年受市教育局有關部門的委託,開始編寫第二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用書。
積數十年探索,學校確立了“讓每個學生充分發展潛能,提高素質,適應未來”的辦學宗旨,確定了“科學管理抓決策,全程投入抓調控,德育到位抓方向,教學為主抓質量,發展潛能抓特色”的治校方略,遵循“嚴謹、文明、開拓、進取”的校風,“勤奮、博學、求實、創新”的學風,“嚴、愛、勤、巧”的教風,以及“雅、信、綠、新”的校訓,學校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發展師生潛能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的辦學特色,形成了一所獨具特色的學習型學校。
為加快發展步伐,2007年,學校已征地50畝,正努力建設“一河兩岸”的優美環境。
同年7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袁閩湘任校長,袁成、鄧春喜、馮燕芳任副校長。10月袁成任黨支部書記。
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后,袁閩湘任校長提出了“依法治校 規範管理 以人為本 和諧發展”的治校理念並制定了五年規劃: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現代化高中學校;實現學校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達到“五個一流”——環境一流 師資一流,設備一流 管理一流 服務一流。
2007年12月23日,廣州市第八十中學舉行隆重的儀式慶祝建校60周年。
2007年底,為了提升學校管理效能,學校在不斷實踐中對行政管理模式逐步進行了改革:把“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改為“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管理模式,理順了德育與教學的關係,明確了管理思路。
銳意創新改革,實現跨越式發展(2008年1月——)
2008年3月,袁閩湘校長到山東、上海等課改先進學校學習,醞釀推行教育教學改革事宜。
2009年2月,學校開始實行“值周班”制度,這是學校在培養學生自主管理工作上的重要舉措,實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一種重要的德育形式。
2009年9月,何淑紅調入八十中擔任八十中副校長,分管德育工作。 2009年9月—12月,學校開始實行分年級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先後組織了科組長、級組長、備課組長、中層幹部7次外出考察學習、邀請了山東課改專家到學校進行了5次大型專題報告和培訓,先後召開3次反饋會,並對學生進行了2次集體培訓。2009年11月,學校成為“中國名校共同體”成員校,這也是當時廣州市唯一一所“中國名校共同體”成員校。學校秉著“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圍繞著新課程所倡導的課程革命這一共同命題,與全國各成員校互相交流探討。這標誌著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邁上了新台階。
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從“臨帖”到“破繭”,建立了適合學校的“352”課堂模式和學生多元評價體系,加強了與課堂教學改革相配合的班級文化建設。讓每個學生在自主課堂嘗試成功、感受快樂、激活思維、釋放潛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2010年在進一步規範行政管理的同時,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力度,增強教學服務意識,設立了兩個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教學研究中心)和兩個服務中心(後勤服務中心,行政服務中心)。
2010年2月何淑紅副校長分管教學工作,馮燕芳副校長分管辦公室工作。
2009年10月,白雲區政府把“扶持80中爭創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寫入區委《關於提高質量,均衡發展,加快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的意見》中。在《二0一0年白雲教育工作要點》中,區教育局把“扶持80中爭創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力爭2011年通過示範性高中督導評估”內容寫進工作要點,這標誌著學校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
2009年12月,袁閩湘被全國教師教育學會評為“全國優秀校長”
2010年4月底,學校通過廣東省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組的聽課、查資料、座談、問卷調查等全方位考察評估,最後高分優秀通過了評估,為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0年3月22日,區委書記駱蔚峰到學校進行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調研。
2010年高考榮獲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本B以上人數278人,完成廣州市高考預測指標的213.8%,完成率在全區四所公辦骨幹高中學校中排名第一,升大率超過99%;有四科在全區四所公辦骨幹高中學校中排名第二。在學期末的七區聯考中,高一高二分別有5科以上的平均分超過65中,取得了聯考中歷史性的好成績。
2010年7月,李宇調入八十中學任副校長,分管教學常規工作。
2010年8月25-27日,學校召開了首屆教育年會,主題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豐實352教學成果”出版了《莫道耕耘苦,花開滿園新》課例、論文集;2011年8月25-27日召開了第二屆教育年會,主題為“推動德育與教學的整合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出版了《前進的八十中》教學德育論文集。
2010年3月,袁閩湘校長被評為廣州市白雲區第二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10年9月10日,區政府陳曉暉副區長到學校慰問袁閩湘校長。
2010年,《中國教師報》將學校“352”課堂教學模式列為“人國高效課堂十大範式”之一。
2010年12月16—18日成功承辦了主題為“高效課堂走進廣州”的高效課堂途徑與方法專題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高效課堂博覽會。學校教育集團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校區同時開放。
2010年-2011年成功申報了一項省課題《廣東省中小學(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規劃項目課題--提高高中生學習適應性的行動研究》和一項市課題《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0年度立項課題--“農村高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實施的研究》,並分別召開了開題報告會。
2011年高考榮獲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本B以上人數255人,完成廣州市高考預測指標的189.68%,專A上線501人,完成廣州市預測指標159.1%,兩項指標完成率名列白雲區四所公辦骨幹高中之首。並且文科數學、理科數學、理科綜合、文科總分在全區四所公辦骨幹高中排名第二。二是七區聯考成績喜人,高一數學、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平均分在全區四所公辦骨幹高中排名第二;高二的理科數學、歷史、化學、生物平均分在全區四所公辦骨幹高中排名第二。
2010年-2011年10月,學校共接待來自省內外交流學習的學校近40所,有18位教師被聘為中國名校共同體課改指導專家。袁閩湘校長、何淑紅副校長、劉小妮副主任、劉鶯、劉和春、袁安、馮美玲、鄭潔麗、李永勝等老師先後到河南、山東、雲南、安徽、四川等地講座或上示範課,受到共同體專家的好評。
2011年5月19日,學校在新征地(50畝)舉行基建開工儀式,白雲區委常委、區政府余世喜常務副區長蒞臨並作重要講話。
2011年7月,副校長何淑紅辭職。
2011年9月6日上午,在第2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白雲區區委書記駱蔚峰在區教育局唐文貴局長的陪同下到學校親切慰問教師。
2011年9月15日下午,學校召開了廣東省中小學(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提高高中生學習適應性的行動研究》的開題報告會。
2011年9月20日下午,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黃憲主任、譚國華副主任首次大規模率市教研員到學校開展課堂教學專項調研活動。這次聽課涵蓋學校14個學科、76節課,優良率達93.4%。
2011年10月6日至17日,袁閩湘校長跟隨白雲區教育考察團到西歐考察學習,在對德國多德蒙特萊布尼茨國際中學有了一定了解后,於2011年10月10日代表學校與萊布尼茨中學校長哈曼博士簽訂了教育合作意向書。
2011年11月,陳健敏擔任副校長,分管德育工作。
2011年10月學校獲得二0一0學年度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排名37。
2011年11月,高分優秀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
2011年12月6日下午,廣州市教育局屈哨兵局長、江東副局長到學校進行調研。
2011年12月,高分優秀通過廣州市德育示範校評估,被推薦參加廣東省德育示範校評估。
袁閩湘校長光榮當選為白雲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廣州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
李彩蓮光榮當選為白雲區政協委員。
2011年,白雲區紀委將學校作為黨務公開聯繫點,這是區教育系統唯一一所黨務公開聯繫學校。
2012年3月27日上午,來自德國多德蒙特萊布尼茨國際中學的兩名教師來到學校進行參觀訪問。
2012年3月28日上午,省教育廳朱超華副廳長在學校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專題調研。區政府陳丹副區長,區教育局唐文貴局長等領導陪同調研。
2012年4月1日上午,美國中小學校長在華的“影子校長”培訓班活動在學校舉行,來自美國的兩位中小學校長到學校參觀訪問。

學校地址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竹料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