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姑嫂餅
烏鎮姑嫂餅
烏鎮姑嫂餅是浙江桐鄉烏鎮的地方傳統名點,名聞杭嘉湖,它比棋子略大,油而不膩,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帶咸。人們一聽這名字,總以為這餅是姑嫂商量著做出來的。可是恰恰相反,它竟是小姑子和阿嫂鬥氣出來的。
烏鎮姑嫂餅
也不知傳到了第幾代,這方家生有一男一女,兒子已討了媳婦,女兒尚未出嫁。那方某當然是繼承祖訓,不肯將技藝傳給女兒。日子久了,那姑娘不免產生嫉恨。
有一日嫂嫂配好了料,有事暫時離開了盛放作料的粉缸。在旁作下手的姑娘順手將一包鹽抖進了缸內,並且攪拌了下,指望著第二天看嫂嫂的尷尬。
第二天一亮,全家人照常早起開張。顧客買去一嘗后,大讚“椒鹽的味道好極了!”消息傳到方某的耳朵里,一時間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細細查找原因,也一無所知。當晚方某夫婦自己操作,精心製作了第二天的酥糖。
不料這一日竟有不少人來買椒鹽酥糖,倒將方某弄得啼笑皆非。可是做了一輩子酥糖,卻無法做出像昨日賣的椒鹽酥糖。那姑娘見“弄拙成巧”,本來提起的心,放了下來。晚飯一過,撲通一聲跪倒在父母面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請求父母兄嫂原諒。方某聽了不但不加責怪,反而大喜,連忙扶起女兒,一家人計議開了。他們不但改進了配方,而且用模子定形,給新產品取了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姑嫂餅。次日應市,舉鎮轟動。
一百多年前,烏鎮鎮上有戶姓方的人家,夫妻倆開一爿“天順糕餅店。”因為本錢少,開不起作坊,只好從大作坊里批發點普通糕點來賣,藉以糊口度日。後來,兩口子生下一男一女,增丁添口,這小本經營已難以養活一家人。夫妻倆就動腦筋,擴大營業,他們見大作坊里做的酥糖暢銷,就想做酥糖賣;再一想,人家作坊大,本錢多,牌子老,自己要做好生意,總得變個花樣啊!他們就仿照酥糖的配料,細料精製,用炒熟的麵粉、熬過的白糖、去殼的芝麻、煎熬的豬油、精心拌勻,蒸煮後用模板壓製成一個個小酥餅。這種餅,雖然在原料上跟酥糖大致相仿,但由於製作考究,吃起來方便,一上市就深受顧客的喜愛。以後生意越做越鬧,到兒子娶媳婦的時候,這爿小小糕點已經擴大兩間門面了。
天順糕點店的店主心裡明白,只有獨家經營,才能生意興隆。為此他訂出嚴格的保密條規:自己親手配料,自家人動手製作,工具不外借;製作方法只傳兒子、媳婦,不傳姑娘。
這樣,製作方法是保住了,但家庭卻不和睦了。姑娘想想不服氣,我是親生女,卻不讓學,爸爸太不公平!姑娘對阿嫂更加妒忌,因為怕爸爸,有話也不敢講,只有把氣朝阿嫂身上出。一次,姑娘等阿嫂走開以後,急忙到灶間抓了一把鹽,在阿嫂制的那堆粉料里拌。她想,這一回阿嫂做出來的餅,味道帶咸,看爸爸今後還教不教她做!誰知這次做出來的小酥餅賣出去以後,顧客都讚不絕口,說這次的小酥餅,既香又甜,甜中帶咸,特別可口。這樣一來,小酥餅不僅譽滿烏鎮,美名還傳到了外鄉。天順糕餅店的生意更加興隆了。
店主人為了招攬生意,就借題發揮,大加宣揚,說是他家姑娘阿嫂兩個合作配料製成的,將餅的名稱改成“姑嫂餅”。烏鎮姑嫂餅就這樣出了名。
烏鎮姑嫂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