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梅肉

一道山西的傳統名菜

醬梅肉是一道山西的傳統名菜。屬於晉商庄菜代表菜,也是晉式第三蒸,山西民間的宴席上都會出現這道菜。山西的蒸菜有很多種,最為出名的就以醬梅菜、小酥肉和粉蒸肉為代表,稱為“晉式三蒸”。醬梅肉因用醬豆腐汁相蒸去腥提鮮而名。大同民間宴席有杏梅肉,則用杏干相蒸,製法略同。

起源


相傳,晉商常家的創業始祖常威,本一介書生,學端木經商,乾隆初年已累財十萬,后將生意交子經營,自己則專心教孫讀書。常威發現這些個讀書郎嫌膩,常將菜中白肉挑出。一次有人給他送來一罐醬豆腐,常威靈機一動,將白肉蘸醬豆腐吃,果然咸香不膩了。於是他叫廚房每次製作肉時必加醬豆腐相蒸,取名“醬梅肉”,夾在饃里給這些讀書郎吃。久而久之,醬梅肉在晉中一帶傳播開來,進入了八碗八碟宴席當中,成了一道山西地方特色菜。

製作方法


做法一

主料:五花肉500克。
調料:食鹽1/2茶匙,蔥適量,姜1片,八角1個,花椒水1湯匙,腐乳汁100克,小蔥適量。
五花肉的處理與清洗:
準備一塊帶皮五花肉,肥瘦層疊相間
用夾毛鉗把肉皮上殘留的細小豬毛撥乾淨
用刀背輕輕颳去豬皮上的雜質
將處理好的五花肉用清水沖洗乾淨
五花肉表面帶有肋骨的,用刀把肋骨部分切下,留下五花肉塊
五花肉的焯煮過程:
鍋內放入冷清水適量,放入切好的肉塊,水面以沒過肉塊為準
放入生薑片和蔥段
加入1湯匙自製花椒水
大火燒開,煮至水面有浮沫飄起,用勺子撇掉浮沫
繼續煮至五花肉六成熟,用筷子可以扎透,但是扎的時候帶有一定的阻力
將五花肉撈出,立即用清水衝去表面的雜質
五花肉的調味過程:
沖涼的五花肉用刀切成長6CM、厚0.6CM的薄片
切好的五花肉片肉皮朝下,整齊碼放在碗中
小碗中放入100克腐乳汁,加入1湯匙自製花椒水
加入1/2茶匙食鹽,攪拌成調味汁
調味汁倒在大碗里
肉片上鋪生薑絲、蔥段和八角
五花肉的蒸制過程:
大碗上蓋一層保鮮膜
鍋里放適量清水,支好蒸架,碗放在蒸架上,蓋好鍋蓋,大火蒸40分鐘至肉熟
從蒸鍋里取出碗,潷出湯汁,留下肉片
肉片倒扣在盤子中,周圍用黃瓜片做裝飾
潷出的湯汁倒在鍋里,大火加熱至湯汁黏稠
把湯汁淋在肉片上即可

做法二

主料:五花豬肉300克,蔥段、薑片各50克,醬豆腐15克,料酒10克,食鹽2克,香油(炒用)。
組圖
組圖
1、將五花豬肉用刀切成約8毫米的薄片,鍋內倒入香油;
2、把切好的肉片、蔥薑末和醬豆腐在鍋內炒起,再碼入碗內,把兌好的醬豆腐汁澆入碗中上籠蒸30分鐘取出即成。
3、最佳煮八成熟為好,這樣,切時薄而利刀。

做法三

用料:五花肉500,克生薑1片,蔥段,自製花椒水1湯匙,腐乳汁100克,自製花椒水1湯匙,食鹽1/2茶匙,生薑絲小蔥段1個。
1.準備一塊帶皮五花肉,肥瘦層疊相間
2.用夾毛鉗把肉皮上殘留的細小豬毛撥乾淨
3.用刀背輕輕颳去豬皮上的雜質
4.將處理好的五花肉用清水沖洗乾淨
5.五花肉表面帶有肋骨的,用刀把肋骨部分切下,留下五花肉塊
6.鍋內放入冷清水適量,放入切好的肉塊,水面以沒過肉塊為準
7.放入生薑片和蔥段
8.加入1湯匙自製花椒水
9.大火燒開,煮至水面有浮沫飄起,用勺子撇掉浮沫
10.繼續煮至五花肉六成熟,用筷子可以扎透,但是扎的時候帶有一定的阻力
11.將五花肉撈出,立即用清水衝去表面的雜質
12.沖涼的五花肉用刀切成長6CM、厚0.6CM的薄片
13.切好的五花肉片肉皮朝下,整齊碼放在碗中
14.小碗中放入100克腐乳汁,加入1湯匙自製花椒水
15.加入1/2茶匙食鹽,攪拌成調味汁
16.調味汁倒在大碗里
17.肉片上鋪生薑絲、蔥段和八角
18.大碗上蓋一層保鮮膜
19.鍋里放適量清水,支好蒸架,碗放在蒸架上,蓋好鍋蓋,大火蒸40分鐘至肉熟
20.從蒸鍋里取出碗,潷出湯汁,留下肉片
21.肉片倒扣在盤子中,周圍用黃瓜片做裝飾
22.潷出的湯汁倒在鍋里,大火加熱至湯汁黏稠
23.把湯汁淋在肉片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