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西村

安徽阜陽潁泉區的行政村

李指導來了,如桂就像換了個人。到了收穫的時候,李指導找來商販、罐頭廠,天天一大早到村裡收購。原來,他這麼了解農村,這麼了解咱莊戶人的心事,專揀有月亮的晚上開會。

正文


店西村是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的一個村落。

相關鏈接


江蘇:記省委扶貧工作隊駐沭陽店西村指導員李漢中
2007年歲末,省科技廳收到一封沭陽縣東小店鄉店西村村民的聯名信,上面密密麻麻按滿了500多位村民鮮紅的指印、印鑒,還有簽名,要求兩年任期將滿的科技廳選派的省委駐店西村扶貧指導員李漢中繼續留任。
短短兩年時間,李漢中為何能得到群眾如此擁護?
近日,記者來到店西村採訪,聽到許多這封聯名信背後的感人故事。
“他改變了我們大家”
宋科秀(店西村蘑菇種植戶孫如桂的妻子):你瞧,“勤儉持家富貴長,自力更生膽氣壯。”這是去年俺家搬進這新房時,李指導給寫的門聯,在說俺家如桂呢。李指導來了,如桂就像換了個人。這不,眼下蘑菇閑下來,他又忙著出去打工了。
要說過去,記者同志,不怕你笑話,如桂是啥都不會幹,啥也不想干,俺嫁過來10年,一家三口就靠吃低保、四處借錢過日子,連房子都沒有,借住在他弟弟家。
當初,聽說村裡來了扶貧隊,如桂高興,這下多少能接濟點錢吧。不料,李指導上門來了好幾次,一分錢不給,想掙錢,他提供大棚,你自己來種蘑菇。李指導說:“大棚也不白給你,賺了錢,12000元的成本你再還回來,這就是你沒拿扶貧隊一分錢,自力更生賺的錢;虧了,我兜底,你沒啥損失,還學了門技術。”這話說到如桂心坎里了,誰是天生的懶漢孬種呀?干!責任保證金交不上,李指導個人借給俺2000塊錢先墊上。
這回如桂真的挺爭氣,備料,建棚,進料,播種,天天出工出力。到了收穫的時候,李指導找來商販、罐頭廠,天天一大早到村裡收購。為了趕上趟,頭幾天半夜12點,李指導帶著村幹部一家一家催大夥起床采蘑菇,反覆關照:蘑菇一出來,個把小時就長大了,采遲了,蘑菇一“開傘”,就賣不出好價錢。如桂真的守著蘑菇眼也不眨,愣沒一個“開傘”。出菇最多的一天,賣了3000多塊錢,這可是俺家過去一年都掙不到的呀。就這一季菇,俺家10個棚子賣了兩萬五,俺兩個出工還得了兩千多,把大棚成本一萬兩千八還了,凈賺一萬五。還了債,還蓋了5間大瓦房。
盧文良(店西村支部書記):我們村是省定經濟薄弱村,2005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461元。李指導一來,就騎著輛舊自行車挨家挨戶跑,下地和農民一起幹活,他那雙解放鞋總是沾著泥巴。“連粳4號”優質水稻、黃皮洋蔥、機插秧新技術、草簾紡織、秸稈打捆等等,一個個項目在村裡推廣開來。這份幹勁,全村人都很受感動。現在,人人有事干,個個有錢賺。
兩年不到的時間,李指導落實了扶貧資金300多萬元,村裡建起了100幢高標準的菇房,近100畝的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基地,50多個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村民康居示範區也開始建設。
“他專揀有月亮的晚上開會”
王友凱(店西村蘑菇種植戶):李指導剛來那會兒,召集大夥商量致富項目,幾乎每個禮拜都要開大會。為了不影響大夥正常的活計,他都把會放在晚上開。
農村沒有路燈,溝溝坎坎的又多,走夜路來開會很不方便。這裡養狗的人家還多,冷不丁竄出一條來,能嚇你個人仰馬翻。可是說來奇怪,每次晚上有會,月亮都出來幫忙,照得亮堂堂的,大夥心裡更是亮堂堂的。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李指導的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天氣預告。原來,他這麼了解農村,這麼了解咱莊戶人的心事,專揀有月亮的晚上開會。回想起他剛來時跟大夥說的那句話:“我是蘇北農村長大的,和這裡農家娃一樣,請大家相信我,和我一起干,一定能富起來!”我真是服了!
谷樹年(店西村治安調解主任):去年9月,刮颱風,下了一整夜的暴雨,村裡是溝滿河平,80個低棚正在發酵的營養料受淹,如果不搶排積水,這一季蘑菇就全完啦。李指導和大夥一道挖溝開渠。一個個障礙被排除了,但有一個地方始終沒人動。原來,排水溝底下埋著的一具棺材有一塊木板翹起來堵住了水流。動人家棺木,這在農村是很忌諱的。李指導見了,二話不說,跳到溝中,費力拔去了木板。他也是農村長大的,能一點忌諱沒有?當時,大夥在旁邊看著,沒有人說話,但都挺感動,李指導真是咱莊戶人的知心人。
“他比咱農家娃還能吃苦”
王友江(籌建中的店西村蘑菇合作社負責人):我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4月,李指導帶著我們幾個種植戶代表去買大棚材料的情形,簡直就是一個新版的《梁生寶買稻種》,他比咱農家娃還能吃苦,比咱莊戶人還“摳門”。
我們先到山東臨沂的大市場看塑料薄膜,發現有一種是徐州產的,他當即帶著我們趕到徐州這家塑料廠。省城的幹部,帶著幾個農民跑材料,以前哪有呀?廠長非常感動,給了我們一斤5.9元的最低照顧價,說:“這個價格,我們連電費、人工都貼進去了,就算我們為扶貧作點貢獻吧。”當時這種薄膜在沭陽零賣是6.5元一斤,2.4萬斤一下子省了1.44萬元。而李指導80元住宿費卻捨不得花,跟我們一道住進了澡堂,每人只用了10元錢。
第二天,我們又馬不停蹄趕往浙江德清買毛竹。火車站到毛竹市場有20多里土路,一問租車價錢,要20多元,李指導捨不得。我們就步行走到毛竹市場,一打聽,還沒到砍伐期,價格很貴,加上運費一根要1.7-1.8元。他又帶著我們到山上轉,跑了10多里山路,竹場的價格也不便宜。摸清了行情,心裡有了底。回來后,李指導帶著我們通過公開招標選定了洪澤的朱老闆,請他調了一批毛竹,只要1.3元一根,又省了1萬多元。
我問李指導,這麼“摳”為的啥?他說,扶貧資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要讓大夥看到靠集體辦大事的實惠。
沈闖(店西村蘑菇種植青年骨幹):以前,我們這裡夏天種不了蘑菇,2006年7月,李指導請來省農科院林技術員,引進新品種“夏菇93”增加產量。種夏菇要搞二次發酵,搭棚子,進料,再在棚子四邊各放一個大油桶,裝滿水,插上電燒三天三夜,始終要保證棚里的溫度在60℃以上。這些事都由合作社出面組織,又有技術員坐鎮指揮,這麼熱的天,李指導本來是不用整天守著這個“大火爐”的,但他一步都不肯離開,有時中飯就在棚子邊泡碗速食麵吃。當時,他老頭衫、大褲頭、解放鞋,地地道道的農民打扮;臉上、胳膊、腿上,給蚊子叮得到處是包。這份罪,連我們這些在農村土生土長的人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