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賽揚的結果 展開
- 電腦處理器品牌
- 阿爾巴尼亞足球運動員
賽揚
電腦處理器品牌
Intel公司的一個處理器品牌,名稱取自晶元的英文Cell。是Intel公司早期在低端處理器市場主打的品牌,當時Intel的中高端處理器相比減少或去除了三級緩存,發熱功耗很低,而且最大支持內存較低。所以性能上有所損失,但賽揚超頻性能好,是追求性價比的DIYer的首選。
1998 年,AMD的低價政策奏效,以 1/3 於 Intel 處理器的價格,成功的大舉入侵低價處理器市場,當時基本型電腦 (NT$:30,000~25,000-) 大行其道,加上 AMD 的 K6-2 處理器本身的整數運算能力優秀,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各大廠紛紛推出 Socket-7 平台的低價電腦。這段期間,Intel 為了完全主導下一代處理器走向,宣布放棄 Socket-7 架構,和美國國家半導體共同發表了新一代架構 - Slot-1,並且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 - Pentium II,雖然這款處理器,成功的打入主流市場,不過昂貴的 Pentium II,加上昂貴的主機板,使得 Intel 完全失去低價市場的這塊大餅。
為了入侵這塊市場,推出新款的低價處理器投入戰場,是必須的,但設計一款新的處理器,所需要投資的初期研發成本相當高,所以 Intel 打算從原有的 Pentium II 處理器著手,在 1998 年3月的時候,Intel 正式推出新款處理器 - Celeron。
當初推出的 Celeron 處理器,架構上維持和 Pentium II 相同 (Deschutes),採用 Slot-1,核心架構也和 Pentium II 一樣,具有 MMX多媒體指令集,但是原本在 Pentium II 上的兩顆 L2 緩存則取消了。
Intel拿掉 L2 緩存,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為了和當時的主流 Pentium II 在效能上有所分別,除了 L2 緩存,處理器的外部工作頻率(Front Side BUS),也是 Intel 用來區分主流與低價處理器的分水嶺:當時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的外頻為 100 MHz (最早是 Pentium II 350),而屬於低價的 Celeron 則是維持傳統的 66 MHz。
Celeron 的核心架構,和 Pentium II 完全相同,只是少了 L2 緩存,這對整體效能上的影響,到底大不大 ? 看看今天的 P3c 大家心理應該就有個底了,舉例來說,核心時脈同樣為 500 MHz 的 P3 處理器,外頻相同的狀態下,On-Die 256K 全速 L2 緩存的 P3 500E,效能上硬是比 P3 500 的半速 512K L2 緩存要來的快,光是 L2緩存的速度,就有如此大的影響 (先撇開 ATC 以及 ASB 不談),更何況是‘沒有’L2 緩存。
Cache-less 的 Celeron 低價處理器,剛剛推出時,目標放在低價電腦上,由於採用 Slot-1 架構,當時可以搭配的主機板晶片組只有 440 LX 以及 440BX,不過這類型的主機板,都是以搭配 Pentium II 為主,價位上也難以壓低,加上 Cache-Less 的 Celeron 處理器,在 Winstone 測試中,成績低的可憐,所以,Intel 最早推出的 Celeron 266/300 MHz,在效能上一直為大家所唾棄。
1998年8月24日,這個日子讓像筆者這樣熱愛硬體的人們都會無法忘記,Intel推出了裝有二級高速緩存的賽揚A處理器,這就是日後被眾多DIYer捧上神壇的賽揚300A,一個讓經典不能再經典的型號。
賽揚300A,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是Intel的第二代賽揚處理器。第一代的賽揚處理器僅僅擁有266MHz、300MHz兩種版本,第一代的Celeron處理器由於不擁有任何的二級緩存,雖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性能也無法讓人滿意。為了彌補性能上的不足,Intel終於首次推出帶有二級緩存的賽揚處理器——採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300A、333、366。經典,從此誕生。
賽揚300A的經典,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超頻(多數賽揚300A可以輕鬆超頻至550MHZ),還在於賽揚300A的超頻性幾乎造就了一條專門為它而生的產業鏈,主板、轉接卡......有多少這樣的產品就為了賽揚300A而生。一時間,報紙雜誌網路媒體都在討論這款Celeron300A的超頻方式、技巧、配合主板、內存等等。DIY的超頻時代正式到臨。
在Intel的老一代PII/PIII系列處理器中,其它產品早已淡出市場,而賽揚3仍以其優良的性價比潛行於入門級市場。賽揚3也就是PIII Tualatin(圖拉丁)核心的降級產品,其同樣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0.13微米製造工藝,其CPU L2緩存為256K,L1數據緩存和代碼緩存都是16K,比賽揚4的緩存還要高,所以其性能並不弱於賽揚4。再加上低頻賽揚3不錯的超頻性能,Tualatin賽揚做為賽揚系列的最強者和最超值產品維繫生命至今也就不足為奇。
對於那些還在使用I815系列、VIA694系列甚至BX主板(VIA693和Intel ZX)系列的老用戶而言,賽揚3能為其老電腦延續更久的青春。對於這類老主板而言,如果主板CPU電壓不支持1.5伏,只要使用Socket 370轉Socket 370(圖拉丁)或Solt1轉Socket 370(圖拉丁)的轉接卡便能達到升級的目的,而目前這類支持賽揚3的可跳線調節電壓的轉接卡其價格也只在十幾二十元左右。
眾所周知,賽揚3代家族中的低頻產品1.0和1.1G的超頻能力很強,很多此類能輕易上到1.3G(133MHz外頻)以上,所以大家可優選此類產品。而1.2G以上賽揚3超頻能力相對就要弱一些,但如果當地市場上買不到低頻產品,直接多花幾十元買個高頻產品也不錯了。這樣,又能為愛機多延壽一兩年了。
賽揚四
此外,Northwood核心的賽揚4擁有不錯的超頻性能,例如很多賽揚4 1.8G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下,其CPU外頻由100MHz(主頻為1.8G)可超上166MHz(主頻為3G),所以在賽揚D出現之前其可選性還是很高的。
目前賽揚4已經在市場上難覓蹤影,不過二手或舊貨市場依然是寵兒……。注重價格的用戶更偏向於AMD的低頻閃龍,其更便宜;偏重性價比的用戶則更傾向於賽揚D,反正其也貴不了幾十元錢,而主頻卻要高上一截,其本身性能也要強於賽揚4。但是目前的賽揚4特別是Northwood核心的賽揚4的處境十分尷尬,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感。或許只有所購主板不支持賽揚D的用戶選擇它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誰會在賽揚D推出之前會想到Intel有此一高性價比的賽揚產品如今引領風騷。賽揚D採用Intel推出的Prescott核心(P4E),其就是P4E的屏蔽部分二級緩存產品,採用最新的90nm工藝。在CPU外頻上賽揚D只有133MHz, 533MHz前端匯流排,在二級緩存方面,賽揚D只有P4E的四分之一,也就是256K全速二級緩存。只要有新版BIOS支持,只要能上賽揚4的主板(像I845D、P4X266A等等)都可以使用賽揚D處理器。最低價的Celeron D 315 2.26G(散)報價僅為535元(Celeron D320散,580元),其一出現不僅讓AMD的Athlon XP產品無光,而且也幾乎直接宣布了Intel的P4A/P4B兩大系列奔四處理器的死刑,因為它們在賽揚D面前亦更像中看不中用的銹花枕頭。
當然,賽揚D引起DIY用戶的廣泛關注不光在於其性價比,而還在於其不錯的超頻性能。網上普遍流傳的:“只要選擇一款稍利超頻的主板(如支持調節AGP/PCI頻率多分頻以及CPU、內存、AGP的電壓的主板產品),D0版本的Celeron D處理器,性能提升的幅度範圍較大,已較適合超頻玩家選用;而E0版則是採用Intel Prescott系列處理器核心,則被稱為超頻極品。選購E0版賽揚D時其能讓2.4GHz 的Celeron D 320輕易上到3.6-4GHz,其超頻后的性能並不比花上千元買的P4處理器差。”
這樣的超頻性能對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大大的好事,但Intel在擁有此等利器的時候,在給對手重重一刀的時候,其低廉的價格更讓其P4處理器在DIY盛行的亞洲市場上也近乎快完全失寵。“面對賽揚D,只有傻子才會去買奔四,或許會成為2005年CPU選購的至理名言之一”。
在選購賽揚D時大家除了可自己挑選CPU編號SL87J的E0版Celeron D320散裝產品,還可購買JS出售的保超3.6GHz的Celeron D320散裝產品,雖然它比同型號散裝產品貴50元左右,但想想保3.6GHz還是物有所值。
酷睿架構使Intel大出風頭,Intel當然不會忘記賽揚這款定位低端的處理器,全新的Conroe-L單核架構讓新版賽揚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功耗大幅下降,為低端用戶首選。功耗僅為35W,而且超頻性能依然不俗,不少DIYer都可以在945的主板上把外頻由原來的200MHz超到333MHz,性能也大幅度提升,功耗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從這顆雙核CPU誕生開始,它的核心代號應該與Core 2 Duo E4000系列同為Allendale。在奔騰雙核的基礎上進一步縮減二級緩存。Intel celeron性能更加接近主流。
賽揚M經常在使用筆記本電腦中,是上一代移動處理器中一款比較低端的,但是實用的處理器,因為頻率低,電壓也就低,經常受到對續航敏感的用戶青睞。賽揚M是奔騰M的壓縮版。常見型號有賽揚M310、320、330、340、350、360、430、540等。
用於 筆記本的雙核心“ Celeron M SU2300”主頻1.20GHz,二級緩存1MB,前端匯流排800MHz,價格 137美元。
最後是 筆記本單核心“ Celeron M 743”,主頻1.30GHz,二級緩存1MB,前端匯流排800MHz,價格 107美元,將取代65nm Celeron 723。
“ Celeron M 900”,主頻2.20GHz,二級緩存1MB,前端匯流排800MHz。
使用在筆記本中的賽揚雙核系列,屬於新一代低端移動處理器,共發布過兩個系列:T1000系列和T3000系列,後者性能明顯比前者好,工藝要先進,T1000系列的賽揚移動式處理器頻率在1.6GHz以上,核心架構為Merom,前端匯流排為533或667MHZ,一級緩存2x32K。二級緩存512K或1M,支持指令集MMX、SSE、SSE2、SSE3、SSSE3、EM64T,製程65NM,功耗35W,而新一代T3000系列賽揚採用45nm的工藝,主頻在1.8GHz以上,此版本賽揚在指令集上進步幾乎是沒有,仍然只有最高SSSE3的多媒體指令集,並仍然不支持Intel-VT,二級緩存是共享的1M!功耗方面仍然是35W.此系列的賽揚較Merom性能和工藝和效率都有明顯提升,和同工藝的奔騰T4000系列和Core 2T系列差別不是很大,主要是在二級緩存上和主頻上有所閹割。
賽揚E3200/E3300
45nm芯賽揚系列中,面向入門級桌面領域的“ Celeron E3300/E3200”也已提前上市,除了改用新工藝外最大的特點就是保留了VT虛擬化技術,規格方面主頻2.50/2.40GHz,二級緩存1MB,前端匯流排800MHz,價格則是 53/43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Celeron E/M系列處理器首次引入45nm,而此前只有筆記本的Celeron Mobile T3000/900採用的是45nm工藝。
賽揚品牌在Sandy Bridge時代即將重新發揚光大,一度銷聲匿跡的入門級品牌賽揚也重出江湖了,第三季度就會有三款新型號問世。桌面版的新賽揚將有三款型號,其中“Celeron G540”、“Celeron G530”都是雙核心雙線程,主頻2.5/2.4GHz,二級緩存削減到2MB,集成圖形核心HD Graphics 2000,頻率為850-1100MHz,熱設計功耗65W。另外還有一款低規格節能版“Celeron G440”,熱設計功耗僅僅35W,不過只有單核心單線程(都什麼年代了),主頻僅僅1.6GHz,圖形核心頻率也降至650-1100MHz,內存支持也更低(DDR3-1066),三級緩存倒是保持在2MB。
賽揚1019Y是第五代超低電壓Ivy Bridge處理器,其最大散熱設計功耗(TDP)小於13W。
目前,英特爾已經揭開了這款處理器的“神秘面紗”。與其它賽揚處理器一樣,1019Y是一款雙核處理器,其時鐘速度為1GHz,另外配有2MB的3級緩存,其顯卡的基本頻率為350MHZ,最大動態頻率為800MHZ。
雖然這款處理器支持虛擬化等基本技術,但是卻缺少一些先進的技術,比如說超線程技術和睿頻加速技術。但是,這款處理器的亮點在於其低功耗,其最大散熱設計功耗只有10W,而場景設計功耗(SDP)只有7W。
這款處理器現在的售價為153美元(約人民幣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