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山

印石山

從漳浦縣城關環城路南行轉東再順漳浦至廈門公路行約半里,就到了印石山。因峰巔一塊方形猶如大印的巨岩橫鎮其上而得名。大印石西畔有一個六角形六柱亭子,亭中有桌,此亭因山得名,稱印石亭。

目錄

正文


舊《漳浦縣誌》載:此亭始建於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為漳浦縣令傅希龍所建,后廢圮。1936年湖西華僑藍秋金捐資重建。小憩印石亭,時聞風生岡壑,松濤吟嘯,這是漳浦十景之一——“印石松風”。在亭上環視,印石山如舒翼之飛鳳,而大印石恰如鳳凰頭上的冠冕。古人有詩云:“碧璋平高玉印橫,松風十里響?錚。有時一枕驚殘夢,疑是洪濤半夜生。”
印石西面的石壁上摩崖鐫“呂令峰傅公河”六個大字。呂令指的是宋代任漳浦縣令的進士、晉江人呂?。他在任內留心治教,勸課農桑,關心人民疾苦。傳說東門兜鐵匠陳家蘇之子為虎所食。呂?大怒,在城外嶺上掘一陷阱,旁立榜書:“暴吾民者入吾井”。虎果投於其中。後人感念他的愛民之心,稱此嶺為虎坑嶺,稱印石山主峰為呂令峰。傅公指的是宋代仙游人進士傅希龍,他在漳浦縣令的任期內振興文教,修繕城郭,興修水利,在城西南鑿河,引鹿溪之水灌溉良田,後人稱此河為傅公河。
在印石山東面石壁的上半部,鐫有“忠孝廉節”四個大字,這四字分別指的是漳浦歷史上的四個名人:黃道周的忠,高東溪的孝,張若定的廉以及年輕寡居、培養出一門三進士的陳氏的節。石壁下半部鐫有“中山林”三個大字,這是民間23年(1934),漳州專員兼漳浦縣長朱熙為紀念辛亥革命23周年和孫中山先生逝世5周年,與各界人士上印石山植樹造林后留下的題刻。如今這裡綠樹成林,花果滿山。但是觀賞不忘種樹人,印石山正象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娓娓地訴說著歷代正人直士、流風善政的故事,激勵人們發揚歷史優良傳統,去建設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印石亭東側30餘步遠有一卧地巨石,石背上印著一個大葫蘆和一個1尺多長、5寸多寬的足印,這就是仙葫蘆與仙腳印。
山下有革命烈士陵園。進門迎面是一座高10餘米的革命烈土紀念碑聳立在高坡上。碑下長眠著為閩南和漳浦人民的解放而犧牲的革命烈士王占春、馮翼飛、張長水、吳忠堅、張太西、何興等人的忠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