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令茀

楊令茀

楊令茀,愛國書畫家,女,生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無錫人。出身望族。自幼酷愛文學,勤習書畫。1927年應邀到瀋陽故宮博物館工作,並將自己臨摹的近百幅歷代帝王畫像在館中展出,后兼任東北特區美術學校校長。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5歲時作品參加畫展。8歲從師江南著名畫家吳觀岱 學畫。后就讀於上海務本女子中學,在校品學兼優,曾獲上海市中學生聯 合運動會跳欄冠軍及學校的獎學金。畢業后執教於江蘇如皋小學和南京女 子師範學校。1911年隨兄去北京,得名師樊樊山、陳師曾、林琴南等人的教誨和指點,畫藝及詩文日益精進。曾在北京舉行過個人畫展,並與齊白石一起辦過畫展。後到故宮古物陳列所當畫師,得以觀賞臨摹歷代名作。
宣統三年(1911年)隨長兄楊味雲(清末度支部丞參)去北京,得以拜文 壇耄宿樊樊山為師,並結識陳師曾、林琴南、廉泉等人,得到他們的教誨 和指點,畫藝及詩文日益精進。她在北京舉行過個人畫展,並與齊白石一 起辦過畫展。不久,被推薦到故宮古物陳列所當畫師,得以觀賞臨摹歷代 名作。尤致力於臨摹歷代帝王和皇后的畫像。她當時不僅畫名大噪,詩亦 盛譽。一些詩作彙編為《山遠水長詩集》 2冊,故有“楊家小妹才氣高”的美譽。她還愛好建築藝術,曾製作大觀園模型和頤和園模型。前者曾運 往上海和美國展覽,獲得好評。民國12年(1923年)9月,日本關東發生大地 震。她被推為藝術界代表東渡日本,向關東災民捐贈一批書畫。後去朝鮮 舉行個人畫展。民國14年又去美國參觀費城博覽會。民國16年回國。她應 邀至瀋陽故宮博物館工作,並將自己臨摹的近百幅歷代帝王畫像在館中展 出。后又應聘兼任東北特區美術學校校長。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派女間諜對她進行拉攏,她慨然寫下“關東輕棄 千鍾祿,義不降日氣節堅”的詩句。民國23年,為擺脫日軍糾纏,她通過 駐哈爾濱的德國領事館介紹,赴德舉辦畫展。行前將在瀋陽皇姑屯購置的 600 畝田產捐贈給當地基督教女青年會。以後一路旅行一路作畫,並將所 得收入寄贈上海救國會作為抗日活動經費。抵達柏林后,適逢希特勒主持 的聯合畫展開幕,她被邀參加,不料一幅花鳥作品被希特勒看中,並要其 在畫上題款。她用中文寫上“致戰爭販子”幾個字。事後希特勒看到譯文 時勃然大怒,下令將其驅逐出境。此時她早已離開德境回國。
民國25年(1936)赴加拿大,參加在溫哥華舉辦的加拿大全國畫展。民國26年 到美國,從此在美國僑居40年。先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后至斯坦福大 學、蒙德萊國立軍官學校太平洋大學、華盛頓大學教授繪畫和中文。1965 年退休后移居加州卡麥爾城,開設揚令茀畫院。楊令茀終身未嫁。她珍藏 著祖國一些極貴重的文物,其中有宋代玉瓶、明代翡翠鏤空花鳥花瓶和水 晶缽等。台灣方面曾派人與其聯繫,勸她到台灣度晚年。她寫詩明志:“我在海外作隱倫,每見葉落思歸根。小箕山下先塋在,歸去長依父母靈。” 1972年,她曾寫信給周恩來總理,表白她思歸併欲將珍藏文物和她在故宮 臨摹的帝后畫像獻給祖國的心愿。時中美尚未建交,因而由我國駐加拿大 大使李文洲轉告,同意她回國定居。但當時國內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 期,她遲遲沒有成行。

逝世


1978年9月5日,楊令茀病逝於美國卡麥爾城,終年91歲。她逝世后,其侄楊通誼遵照她生前遺囑,將她珍藏的文物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館;將 她早年在故宮臨摹的15幅歷代帝后像以及她的詩文書畫,捐贈故鄉無錫市 博物館。1982年,她的遺骨安葬在無錫管社山下。同年,國家文物管理局 在故宮漱芳齋舉行楊令茀女士捐獻文物儀式,並舉辦楊令茀女士捐獻文物 展覽。

評價


楊令茀女士一生受其母親仁孝賢德的教育,樂於行善積德,終身未出閣。其1911年隨兄赴京前夕將母親生前所收佃戶的欠據付之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