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2008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學進行學科調整,將原會計學院、原商學院合併組成現行的商學院。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北京商學院。1978年恢復招收本科生,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4年取得會計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權,2007年獲得MBA招生資格,是全國最早招收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學生的財經院校之一。2002年率先創辦會計學全英語教學實驗班並連年招生,2006年正式變更為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全英語教學實驗班。
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最早源於1960年北京商學院商經系財務會計專業。1979年,北京商學院成立會計系並恢復招生,1984年取得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權,會計學院發展到今天,得益於我們的老前輩:黃肇興教授、劉恩祿教授、張以寬教授、李長耕教授、金中泉教授、丁承厚教授、李殿富教授、曹岡教授。
回顧歷史,令我們驕傲;展望未來,使我們激動!
會計學院以市場經濟體制和國際經營環境為依託,直面如火如荼的社會變革、競爭日益激烈的會計市場、方興未艾的技術創新,從更高的視野追尋市場定位與發展戰略:視人才培養為產品生產,視人才需求為市場導向,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檔次;以高昂的創新理念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強化與學術和實務界的全方位溝通,逐步提升學術品位;開拓會計諮詢與服務市場,創建自身品牌,穩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團隊發展,努力釀造馨香的學院文化。
這既是我們的定位與戰略,也是我們神聖而光榮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會計學院秉承優良的歷史傳統、良好的社會聲望、拼搏奮進的團隊精神與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再創輝煌!
會計學院在教學科研等工作和活動中有很多亮點可陳,現舉其要者述之。
經濟已趨全球化后,適應形勢需要的會計人才不僅應具有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還應具備高水平的處理全球化經濟業務的會計管理、控制與監督所需要的全方位的外語能力。北京工商大學校領導根據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經北京市批准,決定於2002年設置並開始招收會計學專業全英語實驗班(從2006年起改為註冊會計師專門化方向全英語實驗班)。會計學院根據學校決定,負責這一專業的具體教學設計與實施工作。
該班的特點是:①學校對會計學院所有專業的學生於入學初進行英語測試,最優者進入該班;②所設課程堅持“重點與一般相兼顧”的原則,課程總門數比一般會計專業略少,總課時保持持平;③所有課程的90%左右為英語教學,10%左右的課程用雙語教學;④第一學期大部分為公共英語課,第二學期有50%左右的公共英語課,從聽說讀寫多方面進行公共英語的強化。從第三學期起,學生在具有較紮實的公共英語基礎上學習專業基礎和專業課;該班任課教師大部分為我校(專業基礎和專業課主要為我院)教師,部分為外籍教師或在校外聘任的教師。這些教師不僅專業過硬,而且也精通英語;⑤該專業教材以外文原版教材為主,以會計學院院編系列教材為輔,實行兩套教材配套使用。
該院的“會計學專業全英語實驗班教學設計與運行”項目2003年獲北京市總工會教育創新優秀合理化建議。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北京工商大學會計系列教材也在不斷完善。1998年是第一版,2002年是第二版,2006年開始第三版。
我們深深感到,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是互為一體、相得益彰的,而教材是二者的連接紐帶,教材建設是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手段的重要工作和途徑。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我們的10本系列教材正陸續出版第三版。第三版教材彰顯出以下特點:一是應用性。我們強調該版教材在分析與探討有關概念和理論問題時緊密結合實踐,在介紹和闡述有關程序與方法時注重通過例題演示其實際運用過程與結果。二是綜合性。我們更加強調會計學原理的基礎作用、中級財務會計與高級財務會計的層層遞進關係、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相互銜接,對於企業財務學、財務報表分析、審計學和計算機會計等注重其與其他內容的滲透。三是啟發性。在該版教材中,對於篇章結構和具體內容杜絕平鋪直敘,注重內在邏輯關係;對於有關概念和理論知識,既介紹主流學派、也分析不同觀點,並給學生以思考和討論問題的空間;對於重點和難點問題多著筆墨,並勾勒出理解與掌握的思維路徑。四是時代性。該版教材是基於我國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和中國註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而編寫的,在實務上具有時代性;我們注意吸納會計學科研究的新思路、新觀點與新成果,在理論上具有時代性;我們注意教材形式與內容的協調統一、強調教材所應體現的教學規律,在方法上具有時代性。
該系列教材的第一、二版獲北京工商大學優秀教材特等獎或一等獎,其中《高級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學》的第三版被定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2年至2004年期間,我們分批以資助立項形式對10門專業課進行集體備課,在反覆研討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教案、統一的PPT課件、統一的案例與習題、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試卷。項目階段性成果完成後,我們對其邊使用邊修訂以使其不斷完善,在教學中發揮並繼續發揮積極作用。近幾年學生評價我院教師平均分數為9分,在全校名列前茅。
我院的“會計學院專業課程PPT課件” 2004年獲北京市總工會教育創新優秀成果、2005年獲北京市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會計學屬於應用型的經濟管理學科,其技術性較強。我們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期間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不斷把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應用於實踐活動中,以在進入工作崗位前即具處理業務的基本能力。我們曾建立和運行了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但實驗規模小、時間短且未能體現時代性。為此,2002年以來,我院在專業培養方案中,逐漸強化專業實驗與實踐教學。現在,在學校文科實踐中心開設了8門專業實驗課,內容涉及基礎實驗、綜合實驗與創新實驗三個層次,每門實驗課從實驗教材的編寫、實驗內容的選定、實驗程序的安排、實驗過程的組織等,均進行精心設計與策劃,其中“企業資源規劃模擬”課程教學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2005年主要由我院師生組成的代表隊獲得北京地區大學生“管理之星-ERP沙盤模擬”大賽冠軍,該隊代表北京地區參加全國範圍同項目比賽並喜獲總冠軍。我們已與10多家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共建實踐基地協議或形成合作意向。這些單位是該院本科生的實習基地,單位老總是我院碩士生的實踐型導師。實驗與實踐教學二者又存在著聯繫與區別,經過幾年探索,我們形成了一套初步的實驗實踐教學模式。
以會計、財務和審計為重要實驗教學內容的學校文科實踐中心,2006年獲得“北京市高等學校示範實驗室”稱號。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技術進步突飛猛進。會計,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技術性的管理學科,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大變革,以國際趨同的新體系滌盪著陳舊滯后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只有全力投入、主動參與,時刻把握會計學科發展與變革的時代脈搏,才能實現我們既定的教學與科研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
事實上,我們從沒有懈怠過:作為中國會計學會、中國審計學會等學術組織的會員單位經常參加其組織的學術交流和研討,作為主辦方多次組織全國性的財務、會計與審計方面內容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作為學術團隊積極主持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與其他省部級科研課題或項目,作為學者多人受聘於大中型企業的獨立董事、高校與科研機構的教授,作為設計者經常為大中型企業提供財務診斷、會計制度設計等諮詢服務,作為教學單位聘請了20多名專家學者兼職擔任我校會計學科的碩士生導師並時常邀其來我院做前沿專題報告。
把握時代脈搏,促我不斷進取。我們總是以成績和成果作為新的起點,不懈追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