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

《古蘭經》中所載多神教徒崇拜偶像之一

有輪渡通義大利的巴里。巴爾《古蘭經》中所載多神教徒崇拜的偶像之一。阿拉伯多神教徒因視其崇拜的偶像為主宰,故亦以“巴爾”稱之。

巴爾


巴爾
解釋一 巴爾市
1 黑山共和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人口2.9萬,是最重要的海運通道。濱亞得里亞海巴爾灣,西北距杜布羅夫尼克90公里。港內可停萬噸級油輪。有輪渡通義大利的巴里。鐵路終點。附近有鋁土礦。避暑勝地。
2 該城舊稱“安特巴魯姆”。古羅馬居民點。城邊有一棵歐洲最古老的已有2000多年樹齡的橄欖樹。由於受多種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在黑山各地,隨處可見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威尼斯和伊斯蘭文化的遺跡,充分呈現了黑山文化遺產的交融性。1571年被土耳其統治,1878年屬黑山。1952年隨建現代化港口而發展。

相關解釋


解釋二 巴爾
《古蘭經》中所載多神教徒崇拜的偶像之一。阿拉伯語音譯,意為“丈夫”、“主人”、“掌權者”。亦譯“巴拉”、“白耳利”。阿拉伯多神教徒因視其崇拜的偶像為主宰,故亦以“巴爾”稱之。指古敘利亞——腓尼基人所崇拜的太陽神。據《古蘭經》載,古代先知易勒雅斯曾勸導其族人信仰獨一的安拉,放棄對巴爾的崇拜,但遭到族人的拒絕,因此,“他們必定要被監禁”(37:123~127),意即必將遭受火獄的刑罰。《古蘭經》講述以上故事,旨在將古喻今,告誡麥加古萊什多神教,徒應以此為鑒,及早放棄偶像崇拜,信仰以認主獨一為核心的伊斯蘭教。 (楊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