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丕瑤
清代廣東巡撫
馬丕瑤(1831~1895),字玉山,清代廣東巡撫。河南安陽縣蔣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進士。歷任山西平陸縣、永濟縣知縣,解州(今山西運城)、遼州(今山西左權縣)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緒十三年(1887)任貴州按察使,接著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撫。創建官書局,惠及讀書人而廣施教化。倡辦蠶桑,開設機坊。
二十年(1894)十月授廣東巡撫。時值中日甲午戰爭之際,積極修復海防設施,選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將領,興辦團練,加強武器裝備。后因憂憤國事卒於任上,終年65歲,兩廣總督譚鍾麟奏報朝廷,誥授“光祿大夫”、“威武將軍”。
道光十一年(1831年)馬丕瑤出生。
咸豐元年(1851年)馬丕瑤轉到麻水學館,拜鄭芸笥先生為師。
咸豐六年(1857年)馬吉森出生。
咸豐八年(1859年)馬吉樟出生。
同治五年(1866年)授平陸知縣,期間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都叫他“馬青天”。又受到巡撫趙長齡賞識,奏請朝廷下旨,補缺直隸州,並加運同銜,同時兼任永濟知縣。
同治十年(1871年)父親病逝,回籍守孝。
同治十三年(1874年)服闕,仍赴山西,部署河東監製同知。
光緒三年(1877年)陝西、山西大旱,災情嚴重,受閻敬銘賞識,兼任解州(運城)知州,加賞鹽運使銜。
光緒七年(1881年)補遼州(左權)知州,仍署理解州,
光緒八年(1882年)任太原知府,是年汾河暴雨成災,馬丕瑤組織救災,實行固防,斷冤案,平反釋放,山西巡撫張之洞感其政績,上奏朝廷,懇請嘉獎。
光緒十年(1884年)升任冀寧道。
光緒十一年(1885年)初,欽點山西按察使。
四月,欽點山西布政使。
光緒十三年(1887年)二月,任貴州按察使兼署布政使。
四月,遵旨入京,受到慈禧和光緒兩次召見。
八月,任廣西布政使。
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任廣西巡撫。設立官書局,倡辦蠶桑,開設機坊,建設育嬰堂,棲流所,醫藥局。
江南蘇浙一帶洪水成災,馬丕瑤賑銀20000兩。次年十一月,朝廷賜他頭品頂戴。
光緒十八年(1892年)馬丕瑤繼母楊氏病故,離任守制。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七月,授廣東巡撫,在京期間先後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四次召見。九月初一上疏《請簡重臣督師折》。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二十日到達廣東省城上任,五月,廣東禁賭。
九月初八,馬丕瑤去世,留下《遺折》,希望皇上“勵精圖治”。
清同治元年(1862)進士。歷任山西平陸縣、永濟縣知縣,解州(今山西運城)、遼州(今山西左權縣)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光緒十三年(1887)任貴州按察使,同年八月,任廣西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授廣西巡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戌時病逝於任上。終年65歲,兩廣總督譚鍾麟奏報朝廷,誥授“光祿大夫”、“威武將軍”。
“不愛錢,不徇情,我這裡空空洞洞;憑國法,憑天理,你何須曲曲彎彎。”這是馬丕瑤做官的原則。馬丕瑤做知州時,張之洞請他出任山西清查局局長,只3天時間,就查出了布政使與地方官作弊所貪30萬兩銀子的罪行;在廣東任巡撫時,敢查權臣李鴻章的長兄、兩廣總督李瀚章的違法情況。一生克己守禮的馬丕瑤,勤政愛民,政績卓著,多次受到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恩賜:
光緒十六年(1890年)正月二十六日,光緒皇帝御賜“福”字。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二,光緒皇帝賞給馬丕瑤頭品頂戴。
光緒十七年(1891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緒皇帝御賜“福”字。
光緒二十年(1894年)九月二十六日,慈禧太后賞給馬丕瑤御筆“福”、“壽”字各一方,如意一柄,蟒袍一件,尺頭二匹。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初二日,光緒皇帝御賜馬丕瑤“福”字一方。
馬丕瑤的故居馬氏莊園位於安陽西21公里的蔣村鄉西蔣村,被譽為“中州第一名宅”。
馬丕瑤像
馬丕瑤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遠見卓識,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長子馬吉森,清廷翰林院侍詔,開辦安陽六河溝煤礦(現屬邯鄲),首創安陽廣益紗廠(今安陽豫北棉紡織廠前身),成立安陽礦業總公司,並出任安陽商會會長;開創河南地方民族工業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實業家。
次子馬吉樟,進士出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校、湖北按察使、提學使等職,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凱總統府內史、北洋政府總統府秘書等職。
三子馬吉梅官居山東候補知府,民國時期曾任安陽縣議會議員,其孫馬載之曾被選送美國留學,攻讀採礦專業,回國后致力於我國的礦業教育事業。
四子馬吉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丕瑤的三女兒馬青霞,又名劉青霞,是我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辛亥革命女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