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道路
供林業運輸工具通行的道路
林區道路建在林區,主要供各種林業運輸工具通行的道路。林區道路類型:一是集材道路。由木材採伐點至裝車場間所開闢的簡易道路,專供集材使用。一般線路較短,無嚴格標準。二是運材道路。為林區道路的主體,直接承擔木材由裝車場到貯木場的輸送任務。根據運材工具和運量大小的不同,道路構築的形式與標準有很大差別。三是營林道路。根據造林、育林、護林等工作的需要所修築的正規道路。平常交通量甚小,為確保長期使用,都具有一定的技術標準,運材道路與營林道路往往融為一體。四是防火道路。一般情況下路面寬度、厚度、強度等能滿足護林防火的需要即可
建設新林區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 林區道路是林業基本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長期以來, 都是林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解決好這一問題, 對於促進山區林業經濟發展、方便林區群眾生產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陝西省森工六個采育企業地處秦嶺山區, 全系統轄區面積84 萬ha 。共修林區公路2007 km 。其中, 林Ⅰ級公路4條共260 km, 林Ⅱ級公路5條98km ,林Ⅲ級公路25 條730 km ,林區便道919 km 。
路建總投資16 700 萬元,佔六個采育企業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83 %。采育企業始建以來,多次發生水毀, 1980年~1992年間, 水毀損失3 941.3萬元。其中, 1980年、1981年、1983年和1987年水毀最為嚴重, 每年損失在400萬元以上。在全部水毀中, 林道水毀損失3 398.3萬元, 占同期全系統路建投資的62 %。
林區道路按其使用性質, 可分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林業專用公路、運材道路、集材道路、護林防火道路以及溝通林區內部交通的連接道路。但林區公路從一建成, 就從未是專供林業使用的專用路, 它除擔負林業建設任務以外, 更多地承擔了連接林區村寨通往大山外面世界的使命, 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這一作用顯得尤為突出。
1.1 路況差
的林區道路除了幾條通往局機關駐地的主要幹道路況較好外, 其餘大部分道路為年久失修的沙石路, 路面坑窪不平, 晴天時塵土飛揚, 雨天時又泥濘不堪。
1.2 病害多
1.3 養護困難
林區公路的養護部門因資金嚴重缺乏而無力養護, 是致使林區公路路況差、病害多的重要原因。林區公路養護部門多靠各級撥補的有限資金度日, 受資金缺乏制約, 大部分養護只能是小修小補。這對於日趨社會化、交通壓力日益增大的林區公路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有的路由於長期得不到妥善修復和養護, 甚至已成了斷頭路。
1.4 路網覆蓋率低
由於路網少, 等級低, 交通落後, 致使道路延伸不到較偏遠的林場, 也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春天農藥化肥運不進來, 秋收趕上連雨天, 人們看著辛辛苦苦生產和採摘的農作物、野菜野果運不出去。泥濘不堪的路也阻礙了孩子們求學的步伐。冬天, 遇上大雪天, 人們進出就更難了, 有的場所、村屯便成了“孤島” 。有的病人耽誤了治療時間, 有的孕婦甚至把嬰兒生在了下山的路上。
1.5 缺乏科學的路網規劃
我國的林業由於先期投資小, 造成林區集、運材道路密度不夠, 而且從運材幹道到採伐區的集材道路分佈不均勻、不合理, 也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 在“天保工程”實施以前, 多是把路修到那裡就砍伐到那裡, 順著路邊吃。離路遠的, 即使是成熟的林子, 也因無法吃到而任由其腐爛;靠路邊的林子, 即使不成材也糟了殃。等這片林子毀了, 修的這條路也就廢棄了, 使林業生產陷入了“修一條路毀一片林”的怪圈, 嚴重阻礙了林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2.1 科學合理地進行路網規劃
在林業資源日益匱乏的, 努力提高林業生產綜合能力, 加大林業基礎設施投入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 加強林區道路建設規劃是關鍵。必須根據林區生產實際, 對林區道路進行科學規劃, 逐步形成一個布局合里、功能多樣的林區道路網路。在規劃時, 應對林區的重點火險區進行森林防火公路的規劃, 還要注重林區道路與國道、省道及縣道的連接, 注重運輸能力和安全係數的提高, 充分考慮林道建設對環境破壞, 逐步達到林區道路建設與周邊自然景觀的相互協調的目標。
2.2 確立項目建設的質保體系
為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必須建立可操作的質量保證體系。從項目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設計, 都應進行論證(對建設規模較大的, 須委託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 以保證項目的實施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 避免不合理的項目對總體規劃的干擾, 影響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從而達到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2.3 積極探索建立林區道路建設多元化的籌資模式
可以借鑒交通部門公路建設中的融資建路方式, 如BT模式等, 以解決政府先期資金短缺問題。還可以採用農民出一點、村裡墊一點、部門及鄉鎮補一點的辦法。政府還可以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 實行“一路一策”, 鼓勵農民或企業自籌資金修路, 誰投資誰受益, 最大限度地滿足山區農民道路建設的需要。
2.4 加強養護管理
要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 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思想, 切實把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養護好。前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林區公路的建設, 就是要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林區的發展環境和職工群眾的出行條件。公路建成后, 如果養護跟不上, 就會影響整體使用效益。所以應克服困難, 積極組織力量, 結合地方實際, 開展通村公路養護工作。可以結合通村公路建設管理體制的實際, 積極探索林區公路養護管理體制, 制定出林區公路養護管理辦法, 樹立典型, 推廣經驗, 逐步建立林區公路的長效養護體系。
林區道路以及林區通村公路建設是社會主義新林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是林區職工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必要條件。應本著突出重點, 實事求是, 量力而行, 適當超前的原則, 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 以要求強烈的致富路、斷頭路、連網路及出行難為重點, 優先安排基礎好、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積極性高的公路項目上馬, 使廣大林區職工和農民切身的利益在短期內就能感受得到, 為新林區建設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是林路不但有利於護林員的巡山護林工作,還能夠在護林防火工作中發現火情時,根據林路的合理布局與合理密度,迅速作出處理,為撲救森林火災提供便利交通,以達到“打早、打小”的目的,同時又是林火蔓延的隔離帶。二是方便了營林生產施工,能完成承運造林苗木、運輸施工隊人員的任務,林區道路大大縮短了到山場的作業時間,在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生產進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在“以苗養林、以副養林、以短養長、多元發展”的新發展思路下,為種苗和木材銷售提供便利,增加了經濟效益。四是為林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提供了便利。五是通過林路建設等林業活動的集中實施,增加了林區群眾的經濟收入。六是滿足森林旅遊觀光的需要。由此可見,進一步研究林區道路建設十分必要,不僅事關林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而且良好的林區公路是經營好森林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是標準低、質量差。多為砂石路面,等級低、路面窄、彎道較多,注重的是經濟指標,而對道路建設應該考慮的社會以及技術等指標缺少綜合考慮,在日常養護中,也沒有做到精心養護,導致使用質量逐漸下降,維護成本高。二是道路建設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環保措施,對林區植被、生態景觀、土壤以及水環境都造成一定的影響。三是道路總量少,道路建設基本上是木材生產需要就開設,木材採伐后即廢棄,從而造成道路建設資金的浪費。
3.1 提高道路建設的實效性
為節省資金,盡量利用現有林路,現有林路確定不能用的,再逐步進行改建;合理確定道路寬度、長度、等級等;道路的等級要根據運輸量、作業任務多少、使用性質等來確定。對於生產區道路建設,要依據費用最低原則進行規劃建設,根據森林的功能劃分確定道路的開設以及密度、建設標準等,盡量減少急彎陡坡,並根據資源分佈、氣候條件等特點研究適合本地區的道路規劃。
3.2 在滿足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
修建道路要保障道路建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平衡,盡量不破壞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觀,對於保護區,除了森林公園建設以外,一般不開設道路。
3.3 注重質量設計,合理選擇線路
林區道路由於功能區的不同,對道路質量要求也不同,因此應注重對道路質量的設計,針對不同區域的道路進行專門的質量設計,確保道路建設質量與相應功能區的要求相符合。應該掌握道路建設所處地區的生態環境與地質水文條件,盡量避開生態脆弱和地質條件複雜的地區。
3.4 制定相應環境保護方案
要合理選擇施工環節,對於高填深挖路段,要提前介入邊坡防護治理;及時設排水溝和截水溝,防止水土流失;涵洞的位置應盡量滿足河水自然流向。
3.5 增加資金投入,注重養護工作
將森林管護與道路管護相結合,在道路危害多發的季節進行道路養護(如開挖邊溝、路基排水、路面排水等),從而減少路表水及過路水對路面的沖刷,達到保護的目的,以延長林區道路使用壽命。
國有林場道路建設是一個道路規劃設計與林場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相結合的綜合性問題,在設計時,要從流域建設、營林生產、資源管護、種苗銷售、森林防火、森林旅遊以及景觀打造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以低成本、高質量為原則,修建出功能強、效益高的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