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業

電子商業

Internet為人類社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空間。在這一空間里,人們用數字信號在網上交換郵件、討論問題、閱讀、寫作、甚至遊戲。商業活動,作為人類最基本,最廣泛的聯繫方式,自然會滲透到這個空間中,於是人們想到了用數字信號在網上開展商務活動。因此可以說,電子商務是人類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信息化社會的商務模式,是商務的未來。

定義


通俗地說,所謂電子商務,就是在網上開展商務活動-當企業將它的主要業務通過企業內部網(Intranet)、外部網(Extranet)以及Internet與企業的職員、客戶、供銷商以及合作夥伴直接相連時,其中發生的各種活動就是電子商務。
事實上,今天還沒有一個較為全面、具有權威性的、能夠為大多數人接受的電子商務的定義。各種組織、政府、公司、學術團體……所有人都是依據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來為電子商務下定義的。其中有一些較為系統和全面的,我們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加拿大電子商務協會給出了電子商務的較為嚴格的定義:電子商務是通過數字通信進行商品和服務的買賣以及資金的轉帳,它還包括公司間和公司內利用E-mailEDI、文件傳輸、傳真、電視會議、遠程計算機聯網所能實現的全部功能(如:市場營銷、金融結算、銷售以及商務談判)。
聯合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有關電子商務的報告中對EC的定義:電子商務是發生在開放網路上的包含企業之間(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和消費者之間(Business to Consumer)的商業交易。 美國政府在其"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中,比較籠統地指出電子商務是通過Internet進行的各項商務活動,包括:廣告、交易、支付、服務等活動,全球電子商務將會涉及全球各國。
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委員會(GIIC)電子商務工作委員會報告草案中對電子商務定義如下:電子商務是運用電子通信作為手段的經濟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對帶有經濟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宣傳、購買和結算。這種交易的方式不受地理位置、資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權影響,公有私有企業、公司、政府組織、各種社會團體、一般公民、企業家都能自由地參加廣泛的經濟活動,其中包括農業、林業、漁業、工業、私營和政府的服務業。電子商務能使產品在世界範圍內交易並向消費者提供多種多樣的選擇。
IBM公司的電子商務(E-Business)概念包括三個部分:企業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電子商務(E-commerce),它所強調的是在網路計算環境下的商業化應用,不僅僅是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也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意義下的強調交易的狹義的電子商務(E-commerce),而是把買方、賣方、廠商及其合作夥伴在網際網路(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企業外部網(Extranet)結合起來的應用。它同時強調這三部分是有層次的:只有先建立良好的Intranet,建立好比較完善的標準和各種信息基礎設施,才能順利擴展到Extranet,最後擴展到E-commerce。
HP公司提出電子商務(EC)、電子業務(EB)、電子消費(EC)和電子化世界的概念。它對電子商務(E-Commerce)的定義是:通過電子化手段來完成商業貿易活動的一種方式,電子商務使我們能夠以電子交易為手段完成物品和服務等的交換,是商家和客戶之間的聯繫紐帶。它包括兩種基本形式:商家之間的電子商務以及商界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對電子業務(E-Business)的定義:一種新型的業務開展手段,通過基於Internet的信息結構,使得公司、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之間,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E-Business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強現有業務進程的實施,而且能夠對市場等動態因素做出快速響應並及時調整當前業務進程。更重要的是,E-Business本身也為企業創造出了更多、更新的業務動作模式。對電子消費(E-Consumer)的定義:人們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娛樂、學習、工作、購物等一系列活動,使家庭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的從傳統電視向Internet轉變。
通用電氣(GE)對電子商務的定義。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商業交易,分為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以EDI為核心技術,增值網(VAN)和網際網路(Internet)為主要手段,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提高企業從生產、庫存、到流通(包括物資和資金)各個環節的效率。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以Internet為主要服務提供手段,實現公眾消費和服務提供方式以及相關的付款方式的電子化。
中國專家王可研究員從過程角度定義電子商務為"在計算機與通信網路基礎上,利用電子工具實現商業交換和行政作業的全過程"
中國企業家王新華從應用角度認為"電子商務從本質上講是一組電子工具在商務過程中的應用,這些工具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郵件(E-mail)、電子公告系統(BBS)、條形碼(Barcode)、圖像處理、智能卡等。而應用的前提和基礎是完善的現代通信網路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提高以及管理體制的轉變".
縱覽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它們沒有誰對誰錯之分,人們只是從不同角度,從廣義上和狹義上,各述己見。這中間,GIIC和HP給出的概念最廣,它們強調,電子商務包括一切使用電子手段進行的商業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在已經流行的電話購物、電視購物,以及超級市場中使用的POS機都可以歸入電子商務的範圍。但大多數定義還是將電子商務限制在使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的商業活動。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只有在計算機網路,特別是Internet普及的今天,才使得電子商務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也使得商業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總結起來,我們可以這樣說:從宏觀上講,電子商務是計算機網路的又一次革命,是在通過電子手段建立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不僅涉及電子技術和商業交易本身,而且涉及到諸如金融、稅務、教育等社會其它層面;從微觀角度說,電子商務是指各種具有商業活動能力的實體(生產企業、商貿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構、個人消費者等)利用網路和先進的數字化傳媒技術進行的各項商業貿易活動,這裡要強調的是兩點,一是活動要有商業背景,二是網路化和數字化。

性質


電子商務基於Internet/Intranet或區域網、廣域網,包括了從銷售、市場到商業信息管理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任何能加速商務處理過程、減少商業成本、創造商業價值、創新商業機會的活動都應該歸入電子商務的範疇。它將公司內部僱員、顧客、供貨商和股東一條龍聯繫起來,既解決交易問題,還解決協作(Collaboration)、服務(Customer Service)問題。
下面我們從商務活動的演變過程來分析電子商務,看看電子商務的服務流程和傳統的商務服務流程究竟有什麼不同。
人類最早是採取"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換方式,此時沒有資金流,商品所有權的轉換是緊緊伴隨著物資流的轉換而發生的。隨著貨幣的產生,人類的交易鏈出現了第一層中介-貨幣,人們開始用錢來買東西,不過這時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商品所有權的轉換仍然是緊隨物資流的。在以貨幣為媒介的這個階段,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信息流開始表現出來。後來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和商業信用的發展,專門為貨幣做中介服務的第二層中介出現了。它們是一些專門的機構,像銀行,它們所從事的是貨幣中介服務和貨幣買賣,由於有了它們,物資流和資金流開始分離,產生了多種交易付款方式:交易前的預先付款,信用證擔保付款,交易中的托收、支票、匯票,交易后付款如分期付款、延期付款。這就意味著商品所有權的轉換和物資流分離開來,這種情況下,信息流的作用就突出地表現出來。因為這種分離帶來了風險,要規避這種風險就得依靠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對方的商品質量信息、價格信息、支付能力、支付信譽等。
隨著電子技術和網路的發展,電子中介作為一種工具被引入到生產、交換和消費中,人們做貿易的順序並沒有變,還是要有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後幾個階段。但這幾個階段中人們進行聯繫和交流的工具變了,比如以前我們用紙面單證,現在改用電子單證。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應用,但不要小看這種改變,我們知道生產工具的變化必定會引起生產方式的變化,正如機器的出現使我們從手工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那樣。而這種生產方式的變化必將形成新的經濟秩序。在這個過程中,有的行業會興起、有的行業會沒落、有的商業形式會產生、有的商業形式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電子商務是一次社會經濟革命。僅從交換這個範圍來看,電子工具是通過改變了中介機構進行貨幣中介服務的工具而改變了其工作方式,從而使它們產生了新的業務,甚至出現了新的中介機構。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流處於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進行控制。所以我們認為電子商務同現代社會正逐步興起的信息經濟是密不可分的。至此,我們應該對電子商務有了一個更為全面深刻的理解。

優點


1.不需要實體店鋪降低了運行成本。
2.可以直接廠商直銷降低了運行成本,例如DELL
3.方便快捷,省去了運輸費用還是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方便了消費者的購買,可以直接在網上購物.
缺點:
1.現在社會誠信不足.
2.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商品時並不能夠非常直觀地選購商品,只能更多的通過圖片與文字介紹.
3.不適合貴重商品,例如首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