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52手槍

1952年研製的半自動手槍

CZ52(又名CZ 482、vz. 52)半自動手槍,由Jan Kratochvíl與Jaroslav Kratochvíl兩兄弟設計,1952年至1954年由位於Strakonice的Česká Zbrojovka製造超過200,000支,捷克軍方於1950年代起裝備。

設計


CZ-52 手槍採用後座反衝式設計,8發單排可卸式彈匣,單動模式的半自動手槍CZ-52手槍是第一把採用滾軸閉鎖的手槍,以穩定可靠而聞名。

歷史沿革


CZ52手槍圖集
CZ52手槍圖集
CZ75屬於二戰之後發展起來的第二代軍用手槍,其實在其列裝之前,捷克軍隊已經裝備了一支不太為人熟知的同類武器,雖然它沒有像CZ75那樣的名氣,但在結構上傳承了--歐洲和捷克前輩的成熟經驗,設計上也不乏獨創之處,因此具有堅固耐用、可靠性好、火力強等優點,是一件可圈可點的優秀軍用武器。

設計特點


槍管組件

槍管組件由槍管、槍管座、槍管座銷、閉鎖楔鐵和左右閉鎖滾柱組成。
槍管為圓柱形,後部彈膛部分略粗,槍管內有6條導程為240mm的膛線。槍管座為頂部帶弧形的方塊狀,上部有與槍管配合用的通孔,下部左右各有一個矩形閉鎖滾柱槽,底部則有一個用來容納閉鎖楔鐵的方槽。槍管後部彈膛部分與槍管座上的通孔採用過盈配合方式結合,下部另有一個銷子將二者再次固定。閉鎖楔鐵套在槍管上,側面看像水平放置的L形,長臂部分伸入槍管座底部的方槽內,前部套在槍管外緣上,可以沿著槍管前後滑動。閉鎖楔鐵下部前後各有一個撞擊平面,中間還銑有一個斜槽和一個圓孔,用於在分解套筒時使用。閉鎖楔鐵的長臂前端左右對稱地各銑有一個半圓弧面,形成舌形部,這種形狀既用於閉鎖時將左右閉鎖滾柱推入到套筒內的滾柱閉鎖槽中去,同時也方便開鎖時給滾柱讓位。左右閉鎖滾柱是全槍最關鍵的一對小零件,它們對稱地安裝在槍管座下部兩側的閉鎖槽內,滾柱本身為中間帶環槽的圓柱形,光潔度、精度和材料要求都比較高,上下配合圓柱面都經過磨削加工。

復進簧組件

復進簧為單股鋼絲纏繞的圓柱螺旋簧,套在槍管外圍,其前端抵在套筒口內壁上,末端壓在套在槍管上的閉鎖楔鐵前壁上一一這種布局有利於降低套筒和槍管的高度,使射擊時傳遞到射手手腕的力矩有所減小,降低射擊時槍口的跳動,有利於快速射擊和提高射擊精度。

套筒組件

套筒組件由套筒、照門、抽殼鉤、抽殼鉤軸、抽殼鉤簧、擊針、擊針保險和擊針保險簧組成。
CZ52的套筒有點像放大了的瓦爾特PP手槍套筒,前小后大,這是因為該槍的復進簧沒有像一般的軍用自動手槍那樣設置在槍管下方,而是套在槍管外圍,因而套筒前端可以做得較窄。
套筒為一整塊鋼材銑削而成,結構比較簡單,右中部開有腰子形的拋殼窗,套筒中部兩側銑有兩個半圓閉鎖槽,後部有彈底窩和抽殼鉤安裝槽。擊針安裝在彈底窩中心孔內,無獨立的擊針簧,擊針由裝在套筒靠後正中位置的擊針保險限制住,不會向後掉出,擊針前部的錐形面和擊針孔內部的錐形面配合則可以限制其自由突出量。早期的CZ52手槍擊針主體部分為圓柱狀,前後段各有一台階,整體剛性不好,容易在台階過渡部位出現應力集中而造成擊針斷裂,所以後期型號將擊針改進為扁條狀,除了前後部為圓柱形外,主體部分的斷面都改為扁菱形,大大提高了擊針的剛度和使用壽命。
抽殼鉤裝在拋殼口後部的抽殼鉤槽內,由抽殼鉤軸固定,抽殼鉤後部下面壓有抽殼鉤簧,它使抽殼鉤始終有繞抽殼鉤軸旋轉的趨勢,以便能牢牢地抓住彈殼底緣。抽殼鉤尺寸大而厚實,堅固耐用。

套筒座組件

套筒座組件結構較複雜,因為發射機構的小零件均安裝在上面。該組件由套筒座、套筒座側蓋板、空倉掛機桿、套筒卡筍:套筒卡筍簧(兼做保險扳手限位簧)、套筒卡筍銷(兼做空倉掛機桿軸)、扳機、扳機軸、扳機簧(兼做扳機連桿簧)、扳機連桿、保險扳手、拋殼挺、阻鐵、阻鐵簧、阻鐵軸、擊錘軸、擊錘、擊錘簧桿銷、擊錘簧桿、擊錘簧、擊錘簧座(兼做彈匣卡筍)、保險帶環、左右握把護板和握把護板固定簧卡槽等組成。
套筒座屬於全鋼式,由鋼塊銑削而成,特別堅固耐用。和一般自動手槍有所不同的是,CZ52的套筒座握把部分右側設計成全開放式結構,大大簡化了握把內倉的加工。
為便於安裝銷軸,該槍特地設計了套筒座側蓋板,蓋在套筒座右側,使套筒座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體。套筒座側蓋板前部設有一個突起,伸入套筒座右側的豎直槽內,後部被擊錘軸螺母和擊錘軸頭部壓住,同時蓋板後部有套筒導軌,裝上套筒后後者也起到一定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蓋板鬆動,確保與套筒座形成一個完整的剛性體。
總體來說,CZ52的發射機構設計比較簡單,充分考慮了零件的加工工藝性,儘可能地使用了衝壓件,像空倉掛機桿、擊錘簧座、扳機連桿、拋殼挺和擊錘簧桿等均為鋼板衝壓而成。其中扳機連桿裝在套筒座右側,後部鉤狀部分與阻鐵右側突起相連,扳機連桿中部有向上的突起,與套筒上的槽配合,可用來解脫阻鐵或形成不到位保險。
阻鐵裝在套筒座末端上面的中間位置,後面裝有擊錘,下方為保險扳手。擊錘上有兩個卡槽,一為保險防反跳卡槽,一為待擊卡槽。阻鐵本身為雙臂式,下面較寬的是與擊錘扣合的待擊卡槽,上面較窄的為擊針保險解脫突起,用於解脫擊針保險。
擊錘簧座兼做彈匣卡筍,安裝在擊錘連桿和擊錘簧下端,簧座兩側的突起剛好卡在套筒座兩側對應的槽內。
保險帶環位於握把底部,形狀近似希臘字母“Ω”,兩側水平突起的頭部依靠帶環本身的彈性卡入套筒座底後部兩側的圓孔內,將其固定住。
握把護板常見的為褐色電木材質,表面有簡單的水平粗條防滑紋,由於握把中心部分兩側基本是鏤空的,不能像普通手槍那樣用螺釘固定握把護板,因此CZ52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鋼板衝壓成的u形卡簧,從握把背部將兩片護板“夾”在握把上,這種固定方式的優點是方便快捷,零件數量很少,缺點是拆卸時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不但卡簧不易卸下,還會損壞握把護板或槍體表面。

彈匣組件

彈匣組件由彈匣體、托彈板、托彈簧和彈匣底板組成。
彈匣體由鋼板衝壓折彎焊接而成,兩側面各有4個傾斜的條狀觀察窗,除了便於觀察剩餘槍彈數量外,也利於排除彈匣內的積水或其他污物。托彈板和彈匣底板都用鋼板衝壓而成,形狀簡單。彈匣底板的設計類似於毛瑟M1934 自動手槍,由托彈簧最底部的一個向外折彎部分卡入彈匣底板上的缺口內固定,沒有托彈簧底板這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