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棗皮的結果 展開
- 棗科李屬植物
- 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
- 山菜黃
- 馬錢甙
棗皮
棗科李屬植物
“棗皮”指的就是山茱萸,因為它的入葯部位是去核的果肉,所以也稱之為山萸肉。山茱萸在河南、浙江、安徽一帶的山區很常見,成熟的山茱萸紅顏誘人,味酸甜美,與枸杞有幾分神似,其實要說起來山茱萸的養生功效,與枸杞也不相上下,只不過山茱萸酸澀收斂,不適合大量長時間的服用。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或稀被貼生短柔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針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5-10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稀被白色貼生短柔毛,脈腋密生淡褐色叢毛,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起,近於無毛,側脈6-7對,弓形內彎;葉柄細圓柱形,長0.6-1.2厘米,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稍被貼生疏柔毛。傘形花序生於枝側,有總苞片4,卵形,厚紙質至革質,長約8毫米,帶紫色,兩側略被短柔毛,開花后脫落;總花梗粗壯,長約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裂片4,闊三角形,與花盤等長或稍長,長約0.6毫米,無毛;花瓣4,舌狀披針形,長3.3毫米,黃色,向外反卷;雄蕊4,與花瓣互生,長1.8毫米,花絲鑽形,花藥橢圓形,2室;花盤墊狀,無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貼生疏柔毛,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柱頭截形;花梗纖細,長0.5-1厘米,密被疏柔毛。核果長橢圓形,長1.2-1.7厘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橢圓形,長約12毫米,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棗皮
產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佈。生於海拔400-1500米,稀達2100米的林緣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種栽培。
山茱萸屬暖溫帶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年降雨量600~1500mm和年平均溫度為8~17.5℃的地區生長良好,超過35℃的高溫則生長遲緩,有較強的抗寒性,可耐短暫-18℃的低溫,但花期遇到-3~-2℃的低溫會造成凍害。
山茱萸喜充足的光照,稍耐陰,垂直分佈範圍一般在山坡中下部海拔250~1300m的地方,海拔600~900m的地方最適宜生長。山茱萸怕澇,長期積水會導致其死亡,選擇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沙質壤土栽植為宜,高海拔寒冷、陰坡光照不足、土壤粘重的地方不宜栽培。
分佈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四川等地,漢中地區分佈更為密集。
山茱萸的果肉可以入葯,但是以乾燥成熟的果肉入葯。從歷史記載來看,我國對山茱萸的使用在秦以前就開始了。古書有雲,山茱萸性味酸、澀,微溫,入肝,腎經。山茱萸可以補益肝腎,用於治療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大汗虛脫及內熱消渴等。在常見的中藥類成分中,凡是以六味地黃湯為基礎的各類成藥都是用山茱萸作為主葯。根據中藥的成分組成顯示,在六味地黃丸中,山茱萸占整個丸藥成分的16%;在知柏地黃丸中,山茱萸的成分佔整個成分的13.7%;在金匱腎氣丸中,山茱萸的成分佔了14.83%;在左歸丸中,山茱萸的成分佔了10.53%。除此之外,山茱萸還是濟陰地黃丸、益明地黃丸的主要成分。
山茱萸除了有明顯的藥用價值之外,還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新鮮的山茱萸在成熟之後,味道有點酸,仔細品嘗后發現酸中還會略有甜,古代山中的人民常常以新鮮的山茱萸果肉作為食物食用。到了現代,通過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山茱萸果肉的營養成分進行研究發現,新鮮的山茱萸果實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糖、鈣鎂等礦物元素以及錳、硒等微量元素。通過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山茱萸果實更是被製作成了多種保健食品,比較常見的有飲料、果醬、罐頭等。
山茱萸除了可以藥用和食用之外,還有非常可觀的園林應用價值。山茱萸可以觀花、觀姿、觀葉,花落果實成熟之後還可以觀果。等到果實脫落,只剩光禿禿的山茱萸植株時,仍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以觀干。由於山茱萸在整個生長周期都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可以將其作為獨賞樹、花灌木、實地綠化樹種、行道樹和庭蔭樹進行種植,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真正見過山茱萸植株的人都知道,山茱萸的老枝為黑褐色,嫩枝為鮮艷的綠色。山茱萸的長勢與干枝梅有著非常類似的長法,都是先開花后長葉,而且花的顏色呈金黃色,放眼望去,分外可人。不僅如此,山茱萸的花期也非常長,長達30d左右。如果在道路兩旁種上山茱萸,人們可以在上班的途中觀賞到長達30d的美麗風景。30d的花期結束后,山茱萸開始長出綠葉,並開始結果,山茱萸的幼果是青色的,圓如皮球,生長在一簇簇的綠葉之間,像捉迷藏的小仙子一樣。當從幼果長到成果之時,秋天也就到了,成果的顏色為紅色,紅色的山茱萸果實掛滿整個茱萸樹,就像過年時門前掛的一盞盞燈籠。當冬季到來的時候,葉落盡,枝幹皆紅,滿樹紅果經冬不落,與皚皚白雪相呼應,在蒼涼的冬季顯得格外奪目。
棗皮
山茱萸樹壽命很長,一年四季都有很高的使用價值。通過研究發現,山茱萸樹在百年以上仍可以正常進行結果。不僅如此,山茱萸結果早,產量頗盛,管理省時省力,一般種植之後4~6a就可以結果,15a左右進入盛果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種植山茱萸的農戶親切地將山茱萸稱為“山上銀行”。
在育苗的過程中,育苗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光照良好、土層深厚的平地。土壤條件最好是疏鬆、濕潤、肥沃,而且接近水源,這樣有利於日後灌溉。土壤的酸鹼度要適宜,適合種植山茱萸的土壤酸鹼度一般為中性或者偏酸性。在進行育苗的過程中,還需要防止害蟲的破壞,對於易發生害蟲的育苗地,在土地整理過程中需要撒施辛硫磷粉劑進行防治。
對於壯苗的培育來說,要選擇樹勢健壯、冠型豐滿、生長旺盛、抗逆性強的中齡樹作為採種母株。在10月果實成熟之後,要採集果大肉厚、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果實,將採集到的果實進行暴晒,曬三四天之後,將果實的果皮去掉,留下果肉備用。將去肉的種子放在清水中進行水選,然後浸泡48h,用混濕沙和種子混合,然後埋入寬100cm、深50cm、長100cm的土坑內,土坑上面蓋上草袋,每15d翻動一次,要保證濕沙含水量在60%左右。當種子裂口率在90%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時間主要在春分前後,將長出萌芽的種子播入苗床,蓋上3~4cm厚的土雜肥。同時確保土壤濕度,正常情況下,15d左右就可以發芽出土。出苗后依然保持土壤濕潤,當長出的幼苗出現三四對真葉時,間苗除草。6—7月進行2次追肥,同時在雨後對植株進行施肥。入冬前澆一次封凍水,在根部培施土雜肥,確保育苗的安全。如果管理到位,一年生幼苗高70cm以上,第2年春分前後就可以移栽定植。
選擇向陽背風、有溪流、排溉方便、土壤肥沃疏鬆、微酸性或中性的地塊。在栽植山茱萸植株的過程中,不宜過密,也不宜過疏。栽植季節是山茱萸休眠期,一般在12月至第2年1月進行。如果1月以後進行移栽,會明顯降低山茱萸的成活率。起苗時應選擇在陰天進行,起出的山茱萸苗苗根要帶土,根系不能暴晒和風吹,在準備好的栽植穴內,施入適量與土拌勻的肥料。若苗木根系過大,應對栽植穴進行修整,避免根系彎曲。
山茱萸定植之後,要及時擴穴培土,擴大樹盤,熟化土壤,給根系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增大吸收養分的範圍。根據山茱萸生長年份的不同,前3年根據山茱萸的生長情況進行適當的除草和施肥,三四年生的山茱萸地塊可以利用山茱萸行間的空隙種植一些農作物或者是其他草藥。四五年生的山茱萸由於已經趨於成熟,樹榦長大,因此,每年都要進行3次追肥工作,確保山茱萸有足夠的營養進行結果和生長。
除了對山茱萸進行土肥水管理之外,還需要定期對山茱萸進行整形修剪。當新栽的山茱萸樹長至60cm左右時,需要摘掉頂芽,目的是促進主枝和側枝的生長。主枝的第一層可以留3條,第二層和第三層留2條或者3條,互相錯開,達到通風透光的效果。由於山茱萸樹在10~15a進入盛果期,在此期間的修剪要維持樹的長勢,調節主枝和側枝之間的平衡,防止早衰和強果枝上移。平行枝、交叉枝、病蟲枝、受傷枝等枝幹可以直接去除。
山茱萸在開花期會開出大量的花朵,消耗山茱萸植株體內的大量營養物質,因此,降低了結果率,也會出現大小年現象。因此,要定期在山茱萸花期進行疏花工作。據山茱萸樹冠的大小、樹勢強弱、花量合理進行疏花。
山茱萸本身是一種藥材,廣大葯農在對山茱萸生產過程中,對常見害蟲的防治應首先利用害蟲的相關特性採取相應措施,如利用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捉,趨光性進行黑光燈誘殺,結合冬剪和清園,及時清除卵塊,蛹繭,摘除初孵化群集的幼蟲,大大減少蟲口數量;利用害蟲天敵等進行生物防治。當這些方法能夠有效控制害蟲數量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藥劑,迫不得已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1化學藥劑防治的時間
山茱萸常見蟲害大多數具有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對山茱萸來說,危害最大的是幼蟲階段,幼蟲階段是採用化學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應該明確幼蟲的發生時間,抓住關鍵時期進行防治。
2化學藥劑防治的種類
對常見蟲害採用化學藥劑防治時,盡量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有針對性的專用化學藥劑。
3化學藥劑的使用方法
化學藥劑使用時要採用正確的方法,按照農藥使用說明選擇適宜的濃度,使用次數和間隔時間,通常是7~10d,連續噴灑2~3次。噴灑時注意在晴朗無風的早上或傍晚進行,夏天中午不能噴葯,否則容易中毒。噴完后遇雨需要重噴,噴灑按照害蟲的生活習性可噴在地面,樹冠,葉背或樹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