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無憂城遺址
唐無憂城遺址
雜谷河自西北經縣南折而北流過。今殘存城垣部分,當地居民俗稱為姜堆,因該城所在原系三國姜維故壘。現存城牆系夯土築成,平面存局從殘斷牆垣來看原分內、外城,一字形排列呈長方形。城四角及東牆中部有馬面。牆底寬7.2米,殘高8.6米,頂寬6米。城牆東、南兩段殘牆總殘長18米尚存,余皆僅有牆體可辯或已被平為耕地。牆體內包含有大量漢代石棺葬文化陶器殘片,地下亦有大量漢代陶片及唐代和明清陶片等,而城外東北的地下過去亦多次發現石鏃。據《舊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元年,白苟羌降附,乃於姜維城置維州。上元元年,河西隴右州縣皆隱,吐蕃贊普更欲圖蜀川,累急攻維州不下,及以婦人嫁維州門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番兵攻城,二子內應,城遂陷。吐蕃得之,號無憂城。累入兵寇擾西川。韋皋在蜀二十年收復不遂,至大中末,杜宗鎮蜀,維州首領內附,方復隸四川”。清同治《理番廳志》雲,右維州古城“三面臨江,殊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