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明安

瞿明安

瞿明安,男,漢族,1960年10月生。1983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3年至1997年,在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分別參加了“西南地區國土資源綜合考察與發展戰略研究”、“西南經濟區發展戰略研究”等有關西部大開發的國家重點項目的調查研究工作,其前者的最終成果“西南地區資源開發與發展戰略研究”獲19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物經歷


1998年至2005年在雲南大學人類學系任教,擔任副系主任,1999年破格評為研究員,現為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暨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分別擔任雲南省中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現代民族學分委員會主任,國際人類學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專題會議主席,中國性學會人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執委,國際中華性健康研究會常務理事,分別擔任《國際中華性學雜誌》、《華人性研究》、《華人性文學藝術研究》、《華人性健康報》、《飲食文化研究》等雜誌的編委,《華人性人類學研究》雜誌的主編,雲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高級專家顧問。從20世紀90年起先後出版了《中國民族的生活方式》、《超越傳統——生活方式轉型取向》、《隱藏民族靈魂的符號——中國飲食象徵文化論》、《溝通人神——中國祭祀文化象徵》、《中國飲食娛樂史》等書,單獨和合作主編《中國象徵文化》、《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上下卷)、《現代民族學》(全四冊)、《多樣性與變遷:婚姻家庭的跨文化研究》、《馬曜文集》(六卷本)等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民族學與文化學著作。分別在象徵人類學、中國文化人類學的學科體系和現代民族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為促進中國民族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象徵人類學理論方法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志”(33卷本,1600萬字),組織全國15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數十位知名民族學家領銜撰寫;並與著名學者劉達臨教授共同主持性科學巨著《人類性文化大典》(上下卷,300萬字)的編寫工作,作者包括海內外數十位知名的華人性學家。分別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所一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篇,在《民間文學論壇》、《思想戰線》、《民俗研究》、《民族藝術》、《宗教學研究》、《農業考古》、《科學、經濟、社會》、《中華文化論壇》、《廣西民族研究》、《貴州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中南民族大學學報》、《雲南社會科學》、《經濟問題探索》等其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其中由本人主編的《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獲2009年“雲南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一等獎和2012年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由本人編的《馬曜文集》獲2009年“雲南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與人共同主編的《現代民族學》獲2011年教育部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由本人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舞動的菜——南澗彝族“跳菜”的象徵符號研究》獲2011年雲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以該作者作為主要執筆人申報的“彝族跳菜”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著作


1、《中國民族的生活方式》,瞿明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2009年重印。
2、《超越傳統——生活方式轉型取向》,王玉波、瞿明安著,京華出版社1997年版。
3、《隱藏民族靈魂的符號——中國飲食象徵文化論》,瞿明安著,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2011年雲南大學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版。
4、《中國象徵文化》,居閱時、瞿明安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11年第2版。
溝通人神
溝通人神
5、《溝通人神——中國祭祀文化象徵》,瞿明安、鄭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上、下卷,瞿明安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現代民族學》,下卷第一、二分冊,瞿明安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中國飲食娛樂史》,瞿明安、秦瑩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9、《多樣性與變遷:婚姻家庭的跨文化研究》,瞿明安、施傳剛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

主編叢書


1、《中國象徵文化叢書》,白庚勝、居閱時、瞿明安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21世紀人類學文庫》,尹紹亭、施惟達、周大鳴、瞿明安主編,雲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雲南大學民族學文庫》,尹紹亭、施惟達、瞿明安主編,雲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馬曜文集》六卷本,瞿明安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獲獎成果


中國飲食娛樂史
中國飲食娛樂史
1、《西南地區資源開發與發展戰略研究》,參與項目,19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社會轉型中的民族文化適應機制》,論文,1997年中國社會學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3、《中國古代宗教祭祀飲食文化略論》,論文,2002年全國理論創新優秀學術成果一等
獎,2002年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中國象徵文化》,專著,2003年華東地區社會科學優秀圖書二等獎;
5、《現代化過程中邊疆民族生活方式的適應性》,論文,1993年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
6、《變動中的宗教——當代西雙版納傣族宗教生活世俗化的特點》,論文,2001年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
7、《中國原始社會亂婚說質疑》,論文,2003年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
8、《跨文化視野中的聘禮——關於中國少數民族婚姻聘禮的比較研究》,論文,2005年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
9、《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專著,2009年雲南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2012年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10、《現代民族學》,專著,2011年教育部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1年國家民委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1、《現代民族學(下卷第一、二分冊)》,專著,2011年雲南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指導的博士論文《舞動的菜——南澗彝族“跳菜”的象徵符號研究》,2011年雲南省優秀博士論文。

學術論文


(一)中國民族生活方式研究
1.《現代化過程中邊疆民族生活方式的適應性》,《民族研究》1988年第3期。2.《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消費生活方式的變化》,《民族理論研究》1997年4期。
3.《雲南少數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特徵簡論》,《民俗研究》1990年第4期。
4.《雲南少數民族多元生活方式的調適》,通過鑒定。
5.《雲南山區後進民族傳統生活方式面臨的困難》,《研究季報》1989年第1期。
6.《變動中的宗教——當代西雙版納傣族宗教生活世俗化的特點》,《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1期。
7.《城市化對西雙版納傣族社會生活的影響》,載於《民族學研究》11輯,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8.《變遷中的大理白族婦女生活方式》,載於《民族婦女:傳統與發展》,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採礦業的發展對佤族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民族學與現代化》1986年第2期;載於《驚險的跳躍——雲南民族地區商品經濟問題研究》,雲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10.《西盟佤族傳統生活方式與社會協調發展問題》,載於《傳統與發展——雲南少數民族現代化研究之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11.《西盟縣岳宋鄉佤族經濟落後生活仍相當貧困》,《農村發展問題送閱卷》(13)1984年5月20日。
12.《佤族疾病流行的社會文化因素初探》,《雲南社科動態》1986年第7期。
13.《岳宋佤族剽牛歷史的演變及新問題》,《民族學與現代化》1985年第1期。
14.《雲南漢族飲食風俗》,載於《中華民族飲食風俗大觀》,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
15.《關於提升雲南餐飲美食文化品牌整體形象的宏觀思考》,載於《回味悠長——滇菜論文與紅河美食文萃》,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6.《對“滇菜”定義的綜述及其反思》,載於《古往今來話滇味——中國滇菜(蒙自)論壇論文集》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7.《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飾製作傳統技藝傳承國際研習班綜述》,《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18.《人類生活方式與現代化》,《現代化與青年》1985年第2期。
(二)民族文化變遷與社會發展研究
19.《雲南亞熱帶山區民族的跳躍式發展與社會變遷》,《雲南社會科學》1986年3期;《雲南亞熱帶山區後進民族的跳躍式發展及社會適應性問題探討》,《民族理論研究》1987年第1期。
20.《雲南多民族不平衡發展問題初探》,《科學、經濟、社會》1987年第5期。
21.《雲南少數民族社會經濟發展考察研究》,載於《傳統與發展——雲南少數民族現代化研究之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22.《西南少數民族社會經濟發展情勢及對策研究》,《雲南社會科學》1989年第3期。
23.《西南少數民族發展戰略研究》,通過鑒定。
24.《對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進行調適》,載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雲南特點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社會轉型中的民族文化適應機制》,《貴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26.《當代西雙版納傣族生活方式的變遷》,《民族學》1994年第1期。
27.《傣族、白族、基諾族文化適應機制的比較研究》,《民族學》1994年第1期;載於《全球化背景下的雲南文化多樣性》,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8.《族群認同與文化適應——雲南民族村村民的實證研究》,載於《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9.《西盟佤族自治縣岳宋區佤族村社向社會主義直接過渡的研究》,載於《雲南多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問題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0.《儘快幫助山區後進民族富裕起來——西盟縣岳宋鄉佤族經濟調查》,《經濟問題探索》1986年第1
期。
(三)象徵人類學與中國民族文化研究
31.《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徵符號——飲食象徵文化的表層結構研究》,《史學理論研究》1995年第4期。
中國象徵文化
中國象徵文化
32.《中國飲食象徵文化的多義性》,《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第3期。
33.《中國飲食象徵文化的深層結構》,《史學理論研究》1997年第2期。
34.《中國古代宗教祭祀飲食文化略論》,《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3期。
35.《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傳統農事觀》,《農業考古》1997年第3期。
36.《中國飲食象徵文化的思維方式》,《中華文化論壇》1999年第1期。
37.《中國飲食象徵文化的現代走向》,載於《東亞民族造型文化——中韓民族造形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雲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
隱藏民族靈魂的符號
隱藏民族靈魂的符號
38.《象徵人類學與中國宗教祭祀》,《社會科學報》2002年10月3日。
39.《論象徵的基本特徵》,《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40.《中國少數民族婚禮驅邪儀式中的象徵符號》,《宗教學研究》2007年第3期。
41.《身體部位的象徵人類學研究》,《世界民族》2009年第1期;《象徵人類學視野中的乳房和陰道》,《國際中華性學雜誌》2009年第1期。
42.《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飲食文化的象徵意義》,《民族藝術》2010年第3期。
43.《儒家禮學的象徵人類學解釋》,《思想戰線》2012年第3期。
44.《西方人類學史上非象徵人類學家的象徵研究》2012年第3期。
45.《論符號學與象徵人類學的淵源關係》,《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
46.《系統研究中國文化的創新之作——〈中國象徵文化〉學術討論會綜述》,《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四)婚姻家庭與性文化研究
47.《中國原始社會亂婚說質疑》,《民族研究》2001年4期。
48.《近代中國少數民族家庭結構及其變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49.《中國少數民族傳統家庭中夫妻關係模式的比較研究》,《貴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50.《秦漢至隋唐時期的少數民族婚姻家庭》,載於《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1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1.《宋元明清時期南方少數民族的婚俗》,載於《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2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2.《跨文化視野中的聘禮——關於中國少數民族婚姻聘禮的比較研究》,《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
53.《中國少數民族媒妁的角色地位》,載於《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4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4.《中國少數民族迎親儀式中群體性的戲謔關係》,《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55.《論中國少數民族婚外性行為與社會文化的相關性》,《華人性研究》2008年第1期;《中國少數民族婚外性行為的跨文化比較》,載於《多樣性與變遷:婚姻家庭的跨文化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
56.《中國少數民族新婚夫妻性行為的多樣性》,《華人性健康報》2008年第1期、第3期。
57.《中國少數民族兄妹婚神話反映的兩性關係》,《華人性研究》2008年第2期。
58.《“華人性人類學研究”發刊詞》,《華人性人類學研究》2009年第1期。
59.《家庭起源多元論——對人類社會早期存在多種家庭形式的假設》,《華人性人類學研究》2009年第1期。
60.《簡論社會文化因素對人類性行為的影響》,《華人性人類學研究》2009年第2期。
61.《中國少數民族舞蹈中反映的生殖崇拜》,《華人性文學藝術研究》2009年第2期。
62.《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傳說中的性意象》,《華人性文學藝術研究》2010年第4期。
63.《開展人類性文化系統研究的若干重要問題》,《華人性研究》2010年第2期,《華人性人類學研究》2011年第1期。
64.《〈人類性文化大典〉編輯計劃及大綱草案》,《華人性研究》2010年第2期。
65.《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戀愛方式比較研究》,《華人性人類學研究》2010年第1期,《國際中華性學雜誌》2010年第3期。
66.《當代中國性文化研究的特點和重要成果》,《華人性人類學研究》2010年第2期。
67.《人類婚姻家庭的多樣性與文化變遷》,載於《人類、發展與文化多樣性》,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
(五)人類學與民族學基礎理論研究
68.《西方後現代主義人類學評述》,《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69.《論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的發展趨勢》,《廣西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
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
70.《面向21世紀的中國人類學與中國西南民族》,《民族學》1997年第1期。
71.《雲南民族學面臨的新課題》,《民族學與現代化》1986年第3期。
72.《尋找民族學專題研究的薄弱環節》,《雲南社科動態》1990年第1期。
73.《文化理論研究的新視野——評〈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民族學》1993年第3期。
74.《構建中國文化人類學的學科體系——“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簡介》,《雲南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獲獎成果簡介》,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5.《民族學研究方法與課題現代化問題座談紀要》,《雲南社科動態》1985年第8—12期。
76.《雲南民俗文化應用開發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民族學》1993年第1期。
77.《馬曜先生學術生平》,《中國民族研究年鑒》(2006年),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