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李冠霖的結果 展開

李冠霖

經濟學博士

李冠霖,男,1964年生,是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概述


照片
照片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廣東省第三產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授課程


1.現代服務業發展理論與實踐
2.產業經濟學
3.投入產出分析

社會兼職


1.廣東省第三產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2.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
3.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
4.廣東省財政學會理事
5.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6.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第三產業、服務經濟、服務管理。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到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進行訪問研究,2002年5月至9月、2004年6月至12月分別借調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產業政策司參與我國服務業發展政策研究。

科研項目


1.國家“八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中國第三產業經濟運行與發展戰略研究”(參與)1994年9月~1996年9月;
2.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參與)1996年9月~1999年12月;
3.廣東省旅遊局課題:“廣東旅遊產業定位研究”(第三負責人)1997年9月~1998年12月;
4.廣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社會科學基金會課題:“如何充分發揮廣州中心城市的作用”(主持人)1998年7月~1998年12月;
5.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課題:“高新技術產業與未來中國產業結構變動問題研究”(主持人)1998年7月~1999年7月;
6.廣東省高等教育廳課題:“高新技術與第三產業發展研究”(主持人)2000年7月~2001年7月;
7.華南師範大學“211工程”政治經濟學重點學科建設子項目:“中國第三產業的產業關聯、波及與發展研究”(主持人)1999年7月~2001年7月;
8.中山市計劃委員會課題:“中山市第三產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遠景規劃”(第三負責人)2000年3月~2000年12月;
9.教育部規劃重點課題:“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與中國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研究”(參與)1998年10月~2000年12月;
10.廣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社會科學基金會課題:“十五”期間廣州第三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取向研究(主持人)2000年5月~2000年11月;
11.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問題研究”(第二主持人)2002年1月~2002年12月;
12.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課題:“加快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參與)2001年1月~2002年6月;
13.廣州市社科聯課題:“廣州第三產業發展新動向研究”(主持人)2002年4月~2003年4月;
14.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廣東第三產業投入產出分析”(主持人)2002年4月~2003年4月;
15.廣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課題:“廣州市服務業發展定位分析”(主持人)2002年12月~2003年6月;
16.廣東省發展計劃委員會課題:“廣東服務業發展政策研究”(第二主持人)2003年8月~2004年2月;
17.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廣東第三產業競爭力研究”(主持人)2004年8月~2005年12月;
18.國家體育總局課題:“體育產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分析”(主持人)2004年8月~2005年8月
19.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我國服務業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總報告執筆人)2004年3月~2005年3月;
20.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廣東省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執筆人)2005年1月~2005年12月;
21.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廣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執筆人)2005年1月~2005年12月;
22.廣州市番禺區科技局課題:“番禺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定位與政策”(課題組副組長)2004年7月~2005年3月;
23.廣東省科技廳課題:“現代服務業發展科技問題研究”(課題組副組長)2004年9月~2005年3月;
24.鄭州市上街區商務局課題:“鄭州市上街區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課題組副組長)2005年3月~2005年10月;
25.廣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課題:“加快廣州市生產服務業發展研究”(課題組副組長)2005年9月~2005年12月;
26.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課題組副組長)2005年9月~2006年2月;
27.華南師大“211工程”經濟學科重點建設子項目:“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主持人)2003年9月~2006年6月;
28.廣東省農村政策研究中心課題:“加快發展服務業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戰略性轉移的政策取向”(主持人)2005年10月~2006年3月;
29.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廣東省服務業競爭力研究”(主持人)2005年10月~2006年7月
30.廣州市軟科學項目:“提高廣州市服務業自我創新能力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建設的政策研究”(主持人)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
31.中山市東部辦課題:“中山市東部組團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人)2006年2月~2006年8月;
32.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招標課題:“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問題研究”(主持人)2006年8月~2007年2月;
33.南蓢鎮人民政府課題:“南蓢鎮第三產業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7年6月~2007年12月;
34.濰坊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濰坊市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課題組副組長)2007年8月~2007年12月;
35.滎陽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滎陽市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07年7月~2007年9月;
36.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招標課題:“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定位研究”(主持人)2007年10月~2009年12月;
37.廣東省職業訓練指導中心課題:“廣東省創業帶動就業問題研究”(主持人)2008年3月~2009年3月;
38.順德區經貿局課題:“順德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首席專家)2008年4月~2008年10月;
39.翁源縣委辦課題:“翁源縣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第二主持人)2008年6月~2009年12月
40.中山市東部沿海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課題:“中山市東部組團現代產業集群發展研究”(主持人)2008年5月~2008年12月;
41.壽光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壽光市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8年6月~2008年12月;
42.高密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高密市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8年7月~2008年12月;
43.東勝區商務局課題:“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課題組副組長)2008年8月~2008年12月;
44.呼和浩特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呼和浩特市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8年12月~2009年9月;
45.新泰市服務業辦公室課題:“新泰市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9年6月~2009年12月;
46.中山市火炬區管理委員會課題:“中山市火炬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首席專家)2009年3月~2009年8月;
47.惠陽區發展和改革局課題:“惠陽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9年6月~2009年12月;
48.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佛山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主持人)2009年10月~2009年3月;
49.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汕頭市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09年11月~2010年3月;
50.煙台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煙台市“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51.牟平區發展和改革局:“牟平區“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52.易興集團課題:“西北現代展貿城概念規劃”(主持人)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
53.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課題:“廣東省生產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主持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
54.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廣州市‘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
55.順德區經濟促進局課題:“順德區‘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56.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課題:“佛山市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主持人)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
57.佛山市經濟貿易局課題:“建設佛山商品國際採購中心專題調研報告”(主持人)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
58.順德區經濟促進局課題:“廣東家電、傢具國際採購中心建設規劃”(主持人)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
59.中山市民眾鎮政府課題:“中山市民眾鎮服務業發展規劃研究”(首席專家)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
60.海西州經濟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海西州‘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主持人)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

著作


1.《第三產業投入產出分析》(專著),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與創新》(副主編),中國計劃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廣東省服務業發展與改革研究》(副主編),中國市場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中國第三產業經濟分析》(負責第九篇),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5.《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負責第七篇),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如何開展服務業工作》(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論文


1.中國第三產業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分析,《南方經濟》1996年第3期
2.略論我國的服務價格關係,《價格月刊》1996年第7期
3.第三產業組織政策理論依據及目前我國的政策取向,《現代財貿》1996年第2期
4.略論我國第三產業的布局及政策,《經濟地理》1996年第5期
5.國家行政機關工資制度的現狀、問題與改革,《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研究生專輯
6.中國真有這麼多名牌嗎?《羊城晚報》1997年7月12日
7.旅遊資源新探——企業觀光旅遊,《廣東旅遊》1998年第2期
8.旅遊業的經濟學認識,《廣東旅遊》1998年第4期
9.廣東第三產業轉型何去何從?(第二作者)《粵港信息報》1998年3月8日
10.值得開發的旅遊市場—學生旅遊,《信息周刊》1998年第118期
11.廣東經濟學界論爭創廣東發展新優勢,《廣東經濟學會內部研究參考》1998年第2期
12.莫把高新技術與第三產業割裂,《人民日報》1998年7月14日
13.巧布“點線面”全方位拓展,《人民日報》1998年7月28日
14.名牌產品的八大內涵及戰略要求,《粵港經濟》1998年第3期
15.準確定位突出特色加強管理髮展粵東旅遊,《廣東旅遊》1998年第5期
16.廣東三產的發展特徵轉型問題及發展思路,(第二作者)《南方經濟》1998年第4期
17.著名企業興起遷“都”風,《信息周刊》1998年132期
18.用服務產品理論認識利息,《華南師大學報》1999年第2期
19.宏觀經濟政策卓有成效嗎,《廣東財政》1999年第5期
20.旅遊產業與廣東新經濟增長點,(第三作者)《廣東經濟》1999年第1期
21.風險投資財源廣進,《寶安風》1999年第8期
22.旅遊產業:廣東新經濟增長點,(第三作者)《廣東旅遊》1999年第3期
23.深圳高新技術產業資金支持體系的問題與對策,《開放導報》1999年第10期
24.國企股份制改造產權界定的理論思考,《南方經濟》2000年第2期
25.廣東經濟的新增長點——服務輸出,《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26.我國物流業的投入產出分析,《中國流通經濟》2001年第6期
27.理性認識物流——對物流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思考,《中國物資流通》2002年第5期
28.正確認識物流業,《國際經貿消息》2002年8月16日
29.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現代物流》2002年第5期
30.廣州第三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珠江經濟》2002年第10期
31.從世界盃看體育產業,(第二作者)《南方日報》2002年6月8日
32.廣州第三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研究與決策》2002年第9期
33.春運經濟大有“錢”途,(第二作者)《羊城晚報》2003年3月1日
34.“春運”給交通運輸業帶來了什麼,(第二作者)《經濟日報》2003年4月1日
35.我國第三產業就業增長難度加大,《財貿經濟》2003年第10期
36.從戰略高度認識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緊迫性,《計劃與市場探索》2003年第11期
37.廣州市服務業的發展定位,《商業經濟文薈》2004年第2期
38.推動泛珠三角物流縱深發展,《廣州日報》2004年8月24日
39.中日兩國教育業的產業關聯與波及特點比較,《外國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40.我國第三產業的供需矛盾及政策取向,《財貿經濟》2004年第8期
41.用科學發展觀推進服務業全面發展,《宏觀經濟管理》2004年第10期
42.我國第三產業比重國際比較的陷阱與出路,《財貿經濟》2005年第2期
43.廣東省服務業發展現狀、定位與對策,(第二作者),《南方經濟》2005年第3期
44.提高服務業的現代化水平,《羊城晚報》2005年5月8日
45.大力發展服務業是節能重要途徑,《南方日報》2006年8月9日
46.著重發展產業鏈兩端的高端生產服務業,《南方日報》2009年3月4日
47.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是轉方式重要切入點,《南方日報》2010年4月19日
48.“千年商都”要變身“智能商都”,《廣州日報》2010年7月5日
49.以服務業發展推動轉方式,《南方日報》2010年12月14日

獎譽


1.1997年4月,論文“國家行政機關工資制度的現狀、問題與改革”獲華南師大第五屆研究生學術論文報告會“優秀學術論文”獎;
2.1997年12月,論文“中國真有這麼多名牌嗎?”獲羊城晚報社舉辦的“格蘭仕杯國產品牌大家談”徵文比賽三等獎;
3.1999年9月,論文“非經濟人為主體的宏觀調控”獲廣東財政學會舉辦的“特區財會杯”徵文大賽三等獎;
4.1999年12月,論文“國企股份制改造中產權界定的理論思考”獲廣東省第三屆經營類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5.2000年9月,課題:《如何充分發揮廣州中心城市的作用》獲廣州市第九次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招標成果優秀獎;
6.2000年12月,課題《“十五”期間廣州第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基本取向研究》獲廣州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招標優秀成果一等獎;
7.2002年3月,課題:《廣州第三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獲廣州市“第六屆決策諮詢研究獎”優秀成果獎;
8.2002年11月,調研報告“農業生產服務的新形式”,獲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2002年度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
9.2003年12月,課題:《加快發展我國第三產業的問題研究》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2003年度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0.2005年5月,課題:《廣東省服務業發展與改革研究》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調研報告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政府獎)
11.2008年11月,論文“我國物流業的投入產出分析”獲廣東流通業三十年優秀學術成果。
12.2010年11月,課題《我國文化服務業發展及政策研究——基於產業特性視角》獲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2010年度橫向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