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陳鎮

台陳鎮

台陳鎮,隸屬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地處臨潁縣西南部,東鄰皇帝廟鄉,南與郾城區商橋鎮交界,西與大郭鄉相連,北靠城關街道、杜曲鎮,鎮人民政府北距縣政府駐地6.5千米,總面積67.68平方千米。

明清朝時期,台陳鎮境域屬岔曲保、南陽保、南呂保;1997年,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台陳鎮有戶籍人口61806人;截至2020年6月,台陳鎮下轄3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台陳村人民路1號。

2011年末,台陳鎮商業網點385個,職工11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財政總收入2640萬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0萬元,比上年增長23.4%,農民人均純收入7471元;2018年,台陳鎮有工業企業116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鎮情概況


全鎮總面積67.68 km²,轄32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61806人(2018年戶籍人口) ,6.2萬畝耕地,京廣鐵路、石武客運專線縱貫全境。
台陳鎮是臨潁縣黨組織開展活動和建立組織較早的鄉鎮之一。台陳鎮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文化底蘊豐厚,台北首任知府、抗法英雄陳星聚、“一級祖國英雄”抗美援朝英烈葛紅臣均出生於此。鎮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星聚紀念館。
台陳鎮區位優勢突出,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政通人和。全鎮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電話,村村通有線電視,全鎮油路通車里程60公里,商業門面400多間,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功能完善,美化、綠化、亮化設施齊全。台陳鎮經濟繁榮,高效農業、規模養殖蓬勃發展,大蒜種植、蔬菜種植、禽畜養殖遠近聞名。該鎮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該鎮先後被授予“市六好鄉鎮黨委”、“綜合治理先進鎮”、“科普示範鎮”、“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2008年台陳村還被市委、市政府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台陳鎮下轄32個行政村:台陳村、荒張村、田莊村、小諶庄村、大溝橋村、打繩陳村、裴墩村、海子龔村、夾壕王村、席賈村、李灣村、木杴呂村、謝庄村、下坡郭村、張陳村、龔廟村、安庄村、祁庄村、水車梁村、王曲村、橋口村、竹園楊村、席趙村、凹孫村、雷庄村、臨涯張村、袁鄧庄村、鄧廟村、雙樓村、梁閣村、大周村、毛庄村 。
截至2020年6月,台陳鎮下轄32個行政村:台陳村、裴墩村、打繩陳村、海子龔村、荒張村、田莊村、小諶庄村、大溝橋村、夾濠王村、席賈村、李灣村、木掀呂村、謝庄村、下坡郭村、張陳村、龔庄村、安庄村、祁庄村、王曲村、橋口村、毛庄村、大周村、梁閣村、雙樓村、鄧廟村、元庄村、前楊村、臨涯張村、水車梁村、席趙村、雷庄村、窪孫村 ;鎮人民政府駐台陳村人民路1號。

歷史沿革


明清朝時期,台陳鎮境域屬岔曲保、南陽保、南呂保。
民國十年(1921年),屬臨潁縣西區、南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臨潁縣商橋鎮、杜曲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解放。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分屬沙北縣第三區、臨潁縣商橋區。
1949年,為臨潁縣台陳區。
1952年,屬一區。
1956年,屬王曲中心鄉。
1962年,為台陳區
1965年,為台陳公社。
1984年1月,改為台陳鄉
1997年,撤鄉建鎮。

農業經濟


台陳鎮是臨潁縣的農業大鎮,全鎮有耕地面積6.2萬畝。在農業生產發展中,按照“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培育優勢品牌,壯大基地規模,加快建設“一村一品”、“多村一業”的特色經濟帶。
台陳鎮
台陳鎮

種植業

台陳鎮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葉、大蒜、蔬菜等優勢產業。煙葉生產。通過抓宣傳進行算帳對比;抓服務,落實科技承包;抓大村,鼓勵聯片發展。2007年鞏固擴大了臨涯張、前楊兩個煙葉千畝方,新發展了夾豪王、鄧廟、雙樓、毛庄4個種煙大村。全鎮煙葉面積由去年的2500畝發展到今年的4000畝。大蒜生產。全鎮已形成鐵路兩側兩大種植基地,種植面積突破2萬畝。為提高大蒜種植效益,台陳鎮在做好大蒜品種改良、擴大小弓棚蒜苗和早蒜種植面積的同時,培育大蒜經濟人隊伍300人,著力構建以台陳、裴墩、大溝橋為主的大蒜銷售市場,通過網上銷售使大蒜遠銷廣州、珠海、美國、肯亞等國家和地區,全鎮大蒜畝均種植效益3000元以上。蔬菜生產。圍繞縣裡實施的“龍雲工程”,以大溝橋、下坡郭為主,擴大種植規模,增加品種種類,提高規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其中下坡郭村為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全鎮共租賃周邊村土地280多畝。同時,積極引導海子龔、龔庄、荒張、打繩陳等有蔬菜種植習慣的,學習借鑒固廂城頂村種植模式,新發展小弓棚蔬菜1100畝,簡易大棚200畝。目前,全鎮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4500畝,畝均效益4000元。

畜牧養殖業

按照“點上突破、聯片發展”的工作思路,走大村大戶示範、小區帶動、公司加農戶的發展路子,充分發揮富華種雞廠的帶動作用,積極推廣張陳村養豬模式,壯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水平。2007年上半年,全鎮新發展規模養豬戶30戶,規模養雞戶60個,全鎮生豬存欄達到6萬頭,肉蛋雞存欄120多萬隻,養殖業收入已佔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台陳鎮地處臨潁縣西南部,東鄰皇帝廟鄉,南與郾城區商橋鎮交界,西與大郭鄉相連,北靠城關街道、杜曲鎮,鎮人民政府北距縣政府駐地6.5千米,總面積67.68平方千米。
水文
台陳鎮境內最大河潁河,經袁鄧庄入境,自北至南流經雙樓、大周、鄧廟,從毛庄村出境,境內長3.8千米,主要支流有南馬溝、北馬溝。
自然資源
2011年,台陳鎮耕地面積6.2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台陳鎮轄區總人口6.1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200人,城鎮化率10%,另有流動人口960人,總人口中,男性32400人,佔52.3%;女性29500人,佔47.7%;14歲以下10762人,佔17.4%;15—64歲44739人,佔72.2%;65歲以上6494人,佔10.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18萬人,佔98.7%;有回、苗、蒙古、布依、滿5個少數民族,共819人,佔1.3%,其中回族804人,苗族4人,蒙古族7人,布依族1人,滿族3人。
截至2017年,台陳鎮常住人口53362人。
截至2018年末,台陳鎮有戶籍人口61806人 。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台陳鎮商業網點385個,職工11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財政總收入2640萬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0萬元,比上年增長23.4%,農民人均純收入7471元。
2018年,台陳鎮有工業企業116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台陳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畝;林地面積0.2萬畝,農業總產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9%,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紅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芝麻、油菜等,為臨潁縣大蒜重點產區之一,畜牧業以飼養豬、家禽為主,生豬出欄2萬頭;家禽飼養量40萬羽,累計造林120畝,經濟林6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7萬株。
工業
2011年末,台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5億元,比上年增長2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台陳鎮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256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22所,在校生360人,專任教師3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1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台陳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總投資24萬元,內設多功能活動室、圖書室、培訓教室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點和管理用房。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台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個,其中鎮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32個,專業衛生人員31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17萬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台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5戶,人數64人,支出27萬元,比上年增長6.5%,月人均221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68戶,人數2693人,支出253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2人,支出34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6人,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71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61%;農村臨時救濟350人次,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0萬元,新增就業人員800人,有6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0人,全年共幫助15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台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8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900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850件,征訂報紙310份、期刊108冊,電信企業服務網點15個;行動電話用戶14156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22.5%。
● 供電
2011年末,台陳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20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98.1千米,用電負荷78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5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99.5%。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台陳鎮鎮區有園林綠地面積6公頃,其中公共綠地4公頃,綠化覆蓋率25%,人均綠地1平方米。

交通運輸


台陳鎮境內有鐵路京廣線、107國道和石武鐵路客運專線經過。縣鄉級公路7條,總長42.5千米,運輸業有貨車192輛,1950噸位,年貨運量35萬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台陳鎮,原名陳村、陳孝台,簡稱孝台村,因為清末台北知府陳星聚故里,1912年改為台陳村。
風景名勝
台陳鎮境內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陳星聚紀念館;漯河市文物保護單位大溝橋。
台陳鎮
台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