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貝克Józef Beck(1894年10月4日華沙 - 1944年6月5日,羅馬尼亞)波蘭政治家,外交官,軍隊上校,他和約瑟夫`畢蘇斯基關係密切。
約瑟夫·貝克Józef Beck(1894年10月4日華沙 - 1944年6月5日,羅馬尼亞)波蘭政治家,外交官,軍隊上校,他和約瑟夫`畢蘇斯基關係密切。是波蘭那個時代的一群小獨裁者中的一員,20世紀30年代他是波蘭外長。他和
希特勒的衝突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工程學院學生,
一戰時加入畢蘇斯基的軍隊,1917年畢蘇斯基因拒絕宣誓效忠德皇被拘留時,他僥倖逃脫了,波蘭獨立后,他成為炮兵上校,1922年任駐法國武官,但1923年就被法國當局以間諜行為的罪名驅逐出境。1926年他幫助畢蘇斯基發動獨裁政變,負責軍事部,1930年任副總理兼外交部副部長,1932年以後任外交部長,1935年畢蘇斯基死後他和以總統
伊格納齊·莫希奇茨基、軍隊總監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儘管有“最狡獪莫測的政治家”的“美譽”,約瑟夫·貝克思路卻從來沒有什麼前瞻性。他與大多數波蘭人一樣是激烈反俄的,但他的另一個特點是也非常不喜歡法國人。
波蘭外長約瑟夫·貝克
在這個年代里,波蘭同法國關係的削弱,除了波蘭人的背叛,當然也還有更深的理由。儘管法國還是歐洲秩序名義上的主導者,但在20—30年代歐洲經濟的高速成長中,法國已經被德國、蘇聯這樣的國家越來越遠的拋在了後面,而且法國連邊境附近的萊茵蘭非軍事區都無法保護,又如何能維護千里之外波蘭國家的安全?因此約瑟夫·貝克和希特勒的德國打得火熱。從歐洲的版圖的重新劃分中分一勺羹:20年代波蘭以戰爭未能奪取的
捷克斯洛伐克煤炭豐富的特申地區(約650平方公里),在
慕尼黑會議后,被德國元首大度的賜予了波蘭。
不過,貝有治外法權的公路和鐵路經
波蘭走廊把德國本土與但澤和
東普魯士連接起來。同時德國還希望波蘭參加反克上校左右逢源的外交遊戲並沒有成功很久。1938年10月24日,慕尼黑會議之後不到一個月,里賓特洛甫捷建議波蘭和德國應該全面解決以前的歷史問題。德國人的條件是但澤市必須“歸還”德國,德國將用享共公約對付蘇聯作為回報,德國情願把波德條約從10年延長到20年,並且擔保波蘭的邊界完整。波蘭終於明白自己要成為下一個犧牲品了,比起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波蘭人選擇了戰鬥,但結果是波蘭的滅亡,他流亡羅馬尼亞,最後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