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南本

張南本

[唐]僖宗時人。中和(881-885)間寓止蜀城(今成都)。初與孫位並學畫水,皆得其法,后以為同能不如獨勝,遂專意畫火,獨得其妙。嘗於成都金華寺大殿,畫八明王,時有一僧游禮至寺,整衣升殿,驟覩炎炎之勢,驚怛幾仆。

基本介紹


張南本
[唐]僖宗時人。中和(八八一至八八五)間寓止蜀城(今成都)。初與孫位並學畫水,皆得其法,后以為同能不如獨勝,遂專意畫火,獨得其妙。嘗於成都金華寺大殿,畫八明王,時有一僧游禮至寺,整衣升殿,驟覩炎炎之勢,驚怛幾仆。時孫位畫水,南本畫火,水火之形本無定質,惟於二子冠絕古今。其所作辟支佛火周其身,筆氣炎銳,得火之性。故時論孫之水幾於道,張之火幾於神雲。南本亦工佛道、鬼神、經變,人物故實。畫寶曆寺水陸功德,曲盡其妙,後來為人摹寫竊換真跡,鬻與荊湖商賈,所存者多是偽本。有金谷園圖、勘書圖、詩會圖、白居易叩齒圖、高麗王行香圖及聖壽寺中門賓頭盧變相、大聖慈寺大悲菩薩、八明王、孔雀王變相併南本筆。《益州名畫錄、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李腐畫品、畫繼》
“晚唐益州人,時為翰林待詔,史載他工畫佛道神鬼,兼精畫火。”北宋的《益州名畫錄》、《宣和畫譜》對張南本的記錄只有“張南本,不知何許人。畫佛像、鬼神甚工,尤喜畫火。火無常體,世俗罕有能工之者,獨南本得之。嘗於成都金華寺大殿畫八明王,時有一僧游禮至寺,整衣升殿,壁間見所畫火,勢焰逼人,驚怛幾仆。時孫位以畫水得名,世之論畫水火之妙者,獨推二子。蓋水幾於道,而火應於神,非筆端深造理窟,未易於形容也。又嘗為寶曆寺圖佛事,曲盡其妙,後為人模寫,竊換而去,多散落荊湖間。當時有《勘書》《詩會》《高麗王行香》等圖,盛傳於世。今御府所藏三:寫觀音圖一、文殊部從圖一、勘書圖一”。
明代蜀中文豪楊升庵《升庵詩話》中說:“同能不如獨勝,孫位畫水,張南本畫火,吳道玄畫,楊繪塑,陳簡齋詩,辛稼軒詞,同能不如獨勝也。太白見崔顥《黃鶴樓》詩,去而賦《金陵鳳凰台》。”可見張南本在畫壇的地位。
《益州名畫錄、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李腐畫品、畫繼》等古籍中提及張南本必提金華寺,對張南本的記述也因其在金華寺所繪“八明王端嚴威猛、光暈逼真,一日,有西域僧進寺禮佛,驟睹炎炎之勢,驚駭不支,幾至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