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位

孫位

孫位,唐末書畫家,后改名遇,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故又號會稽山人。唐僖宗廣明元年末(881年初),黃巢長安,他自長安入蜀,居成都。

孫位擅畫人物、鬼神、松石、墨竹以及宗教人物,龍水尤為著名。在蜀中應天、昭覺、福海等寺院作畫甚。畫跡有《說法太上像》、《維摩圖》、《神仙故實圖》、《四皓弈棋圖》等2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

人物生平


孫位(公元九世紀),一名遇,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擅畫人物、鬼神、松石、墨竹,所作皆筆精墨妙,雄壯奔放,情高格逸。尤以畫水著名,與張南本善畫火併稱於世。舉止疏野、襟韻曠達,喜飲酒,罕見其醉。樂與方外人往還,然對豪貴相請,則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曾在蜀中應天、昭覺、福海等寺院畫過不少壁畫,俱筆簡形備,氣勢雄偉。畫跡有《說法太上像》、《維摩圖》、《神仙故實圖》、《四皓弈棋圖》等2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
孫位是唐代末年的畫家,據《宣和畫譜》記載,他是會稽人,唐末戰亂時隨僖宗入蜀。孫位的藝術成就早在北宋時期士大夫眼中就有著特殊的地位。由黃休復編纂,約成書於景德三年(1006年)的《益州名畫錄》中記錄了自唐乾元初至宋乾德年間蜀地畫家58人,將唐代張懷瓘“神、妙、能”的繪畫評定標準與李嗣真《書品》中的“逸品”合二為一,按“逸、神、妙、能”四格編排,將孫位單列為“逸格一人”。
其中描述孫位的畫作有“山石兩堵、龍水兩堵”;“東方天王及部從兩堵”;“浮漚先生、松石墨竹一堵”;“仿潤州高座寺張僧繇戰勝一堵”,題材廣泛,人物、龍水、植物、磐石無不擅長。而對他的畫技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他所繪壁畫中的天王、部眾“人鬼相雜,矛戟鼓吹,縱橫馳突,交加戛擊,欲有聲響”;畫龍水“龍拿水洶,千狀萬態,勢欲飛動”;畫松石墨竹“筆墨精妙”;是具有天才和格調的畫家。從這些記載來看,孫位作畫運筆流暢遒勁,能以寸管之力表現生動的主題內容,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所以在孟蜀至北宋時期,向他學習的畫家很多,其中不乏影響中國畫史的名家,如黃荃、黃居寀等學畫龍都曾以孫氏為師。

主要作品


孫位《高逸圖》
孫位《高逸圖》
主要作品有高士圖,高逸圖卷。 《高逸圖》唐孫位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為168.7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高逸圖》實際上畫的應是以魏晉時期七位著名文人隱士為描寫對象的《竹林七賢圖》,不過現今畫上只留下山濤王戎劉伶阮籍四人,另外三人嵇康向秀阮咸已遺失了。這四個主體人物分別坐在華麗的花毯上,每人旁邊都有一個小童侍候,段與段之間有礁石樹木相隔,環境靜穆幽雅。從右至左第一人是山濤,他赤袒上身披衣抱膝而坐,流露出傲慢神色;第二人是王戎,手持長柄如意,因此人善作“如意舞”;第三人是劉伶,表現得愛酒如命;第四人是阮籍,手捧麋尾(大鹿之尾),斜倚花毯而坐。這些“賢人”是尚好清談、不拘禮法的文人,作品將不同人物的個性特色和清高、傲慢、放蕩不羈的精神狀態都刻畫得恰如其分。

繪畫風格


畫家個人風格的形成有其自身實踐積累的主觀因素,也有時代大環境與歷史傳承的外圍影響。承名士先生認為孫位的人物畫受顧愷之的影響很大,因為他的許多畫作如《維摩圖》、《三教圖》、《春龍出蟄圖》等與百年之前顧愷之所創作的一些畫作題名相似,雖然顧氏的圖像真跡今已不存,後學無法對照,但從名稱上,我們依然可以體會二者之間在繪畫圖本、風格、技巧上的繼承關係。大英博物館所藏傳為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 》,楊仁愷先生從其時代風貌與書法樣式判斷可能是隋唐官本。此畫人物面目衣紋無纖媚之態,氣味古樸,線描如春蠶吐絲,在用筆上與《高逸圖》同屬於遊絲描體系。因此,通過孫位《高逸圖》卷中人物神態、體貌衣紋的表現,我們也許可以想象顧愷之繪畫作品中線條“緊勁連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的飄逸靈動和眉目之間“傳神阿睹”的精妙之筆。
在色彩方面,孫位繼承了唐代人物畫設色技法,敷彩之外,外加明暗渲染,以烘托物像的立體效果。清薄的色彩,甚至可表現絲織品柔軟透明的特殊質感。然而,在有些文字記載中,孫位的藝術風格卻與《高逸圖》截然相反。《圖畫見聞志》說他“筆鋒狂縱,形制詭異” ,“不以傅彩為功”;司馬垔在《高逸圖》的卷后跋中也表示此畫“筆意古勁,有非畫史所及”。這說明孫位作品有工細與疏放兩種表現形式。再細讀《益州名畫錄》對他作品的描繪:畫鷹犬之類“皆三五筆而成。”而花弓弦斧柄之屬,則描繪工細“如從繩而正矣”,似乎也證明了這一特點。
孫位在他藝術風格成熟的道路上必然會受到許多先賢畫風的綜合影響。比如善疏體的吳道子本人也曾畫過《維摩像》。孫位在創作龍水一類的題材時可能就取用吳法,表現飛龍在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磅礴氣韻。而《益州名畫錄》中記載孫位“仿潤州高座寺張僧繇戰勝一堵”可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他對張僧繇的畫風也如數家珍,可謂是一位博採眾長,承晉唐人物畫優秀技法於一身的藝術大家。

後人評價


孫位者,東越人也。僖宗皇帝車駕在蜀,自京入蜀,號會稽山人。性情疏野,襟抱超然。雖好飲酒,未曾沉酩。禪僧、道士,常與往還。豪貴相請,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唯好事者時得其畫焉。光啟年,應天寺無智禪師請畫山石兩堵,龍水兩堵,寺門東畔畫東方天王及部從兩堵。昭覺寺休夢長老請畫浮漚先生松石墨竹一堵,仿潤州高座寺張僧繇戰勝一堵。兩寺天王部眾人鬼相雜,矛戟鼓吹,縱橫馳突,交加戛擊,欲有聲響。鷹犬之類,皆三五筆而成;弓弦斧柄之屬,並掇筆而描,如從繩而正矣。其有龍拿水洶,千狀萬態,勢愈飛動,松石墨竹,筆精墨妙,雄壯氣象,莫可記述。非天縱其能,情高格逸,其孰能與於此耶!悟達國師請於眉州福海院畫行道天王、松石、龍水兩堵,並見存。不知其後有何所遇,改名遇矣。
——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卷上【評】此段文字記孫氏畫壁事迹最多。
孫遇,自稱會稽山人。志行孤潔,情韻疏放。廣明中,避地入蜀,遂居成都。善畫人物、龍水、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筆力狂怪,不以傅採為功。長安、蜀川,皆有畫壁,實奇迹也。初名位,后改名遇,亦有圖軸傳於世。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二《紀藝上》【評】此條“筆力狂怪,不以傅採為功”句須注意。
《德隅堂畫品》載:“位為蜀文成殿下將軍,后遇異人得度世法,故名遇雲。”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二《唐》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窪隆,以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於毫釐間耳。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為神逸。其後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
——宋·蘇軾《東坡集》卷二三
予昔游成都,唐人遺跡遍於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評之者曰:畫格有四,曰能、妙、神、逸。蓋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稱神者二人,曰范瓊、趙公佑;而稱逸者一人,孫位而已。范、趙之工方圓不以規矩,雄傑偉麗,見者皆知愛之。而孫氏縱橫放肆,出於法度之外,循法者不逮其精,有縱心不逾矩之妙。
——宋·蘇轍《欒城集》後集卷二一【評】孫位的畫風,反映出晚唐繪畫已出現新的格局。
畫之逸格,至孫位極矣,後人往往益為狂肆。
——宋·鄧椿《畫繼·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