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成年後屢試不第。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衝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敗死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西南)。昭宗天復初年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820

出生

820年出生於曹州冤句縣(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

0875-06

投身草軍造反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王仙芝等攻陷濮州(今范縣)、曹州,並擊敗了鎮壓的官軍。黃巢生性喜歡動亂,就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草軍聲勢日益浩大。

0876

與王仙芝攻佔中原

乾符三年(876年)王仙芝、黃巢利用有利時機,經短暫休整,於八月進河南,迅速攻佔陽翟(今禹縣)、郟城(今郟縣)等八縣之地,王仙芝遂率領義軍猛攻汝州城,全殲官軍,佔領汝州,殺死唐將董漢勛、刑部侍郎劉承雍、生擒刺史王鐐。東都大震,百官出奔。唐僖宗下詔赦免王仙芝罪,收買王仙芝。

0876

與王仙芝分裂

唐僖宗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動搖,欲放棄鬥爭,接受唐的官職。黃巢恨朝廷沒有賞賜自己,怒不可遏的黃巢出拳擊打王仙芝。因遭到黃巢的責罵,義軍強烈反對,王仙芝才勉強拒絕降唐。衝突之後,王仙芝與黃巢分兵作戰:尚君長入陳、蔡;黃巢向北進發,北掠齊、魯,與王仙芝分道揚鑣。這嚴重削弱了義軍實力。

0878

自立為王,號稱“衝天大將軍”

王仙芝死後,餘眾一部分南下,活動於江浙一帶;另一部分則由尚讓率領北上,與黃巢會師於亳州。眾將推黃巢為黃王,號稱“衝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驅河南、山南之民十餘萬劫掠淮南。

自立為王,號稱“衝天大將軍”
0880-11-21

攻佔長安

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都統,將左、右軍東討。率神策軍、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

攻佔長安
0880-12-12

登基稱帝,國號“大齊”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

0884

登基后不思進取,后被唐軍殺死

攻克長安之後不思進取,未消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又缺乏經濟政策,最後被唐軍擊敗,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中和四年(884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

人物生平


王仙芝起義

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家境十分富足。善於劍術,馬術和箭法也不錯,粗通筆墨,小時候就有詩才。
五歲時侍奉祖父,便可對詩。
成年後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於是滿懷憤恨地寫了一首《不第后賦菊》后便離開了長安,後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
乾符元年(874年)全國各地連年發生水旱災,河南最為嚴重,麥才半收,秋季的莊稼幾乎沒有,冬季蔬菜太少。但自唐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
於是濮陽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於長垣縣揭竿而起,攻州占縣,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鄆州。聲勢大漲。王仙芝遂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號稱草軍。並傳檄諸道,斥責唐朝吏治腐敗、賦役繁重、賞罰不平等罪惡。有票帥尚君長、柴存、畢師鐸、曹師雄、柳彥璋、劉漢宏、李重霸、蔡溫球、楚彥威、王重隱等十餘人,大肆劫掠。之前有謠言說:“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等到王仙芝造反,當時天下都很害怕。

投身草軍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王仙芝等攻陷濮州(今范縣)、曹州,並擊敗了鎮壓的官軍。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曹軍聲勢日益浩大。四方苦於苛征暴斂的百姓,及散居民間的龐勛舊部,爭先投奔義軍,“數月之間,眾至數萬”。攻鄆州,襲沂州。
到十一月農民起義軍攻掠十餘個州,至於淮南,多的有一千多人,少的幾百人,左金吾衛上將軍齊克讓為泰寧軍節度使,率軍討伐王仙芝。王仙芝害怕了,率軍轉戰陳、許、襄、鄧,不分老幼,全部裹挾而走,號稱有三十萬兵馬。唐廷見王仙芝起義聲勢浩大,立即詔令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軍五節度使進擊曹軍,任命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特賜禁軍3000,甲騎500,並命河南諸藩鎮所遣各軍均由宋威指揮。王仙芝與黃巢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流動戰術,率軍進圍沂州。

轉戰中原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宋威同王仙芝義軍戰於沂州城下。大敗之。宋威上奏王仙芝已死,就遣散了諸道兵馬。與王仙芝利用有利時機,經短暫休整,於八月進河南,迅速攻佔陽翟(今禹縣)、郟城(今郟縣)等八縣之地。朝廷用王鐸代替宋威擔任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以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副使,鎮守洛陽。令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選步騎2000北上汝州(今汝州市)、鄧州(今鄧州市),扼守要道,鳳翔節度使令狐絢和邠寧節度使李侃選步兵1000、騎兵500進駐陝州(今陝縣)、潼關(今陝西潼關),企圖阻止王仙芝西進,並進而聚殲義軍。
王仙芝遂率領義軍猛攻汝州城,全殲官軍,佔領汝州,殺死唐將董漢勛、刑部侍郎劉承雍、生擒刺史王鐐。東都大震,百官出奔。唐僖宗下詔赦免王仙芝罪,收買王仙芝。王仙芝乘勝北上攻佔陽武(今原陽),在圍攻鄭州時,與昭義軍節度監軍雷殷符戰於中牟(今鶴壁西),戰敗后義軍蟻聚在鄧、汝之間。
關東各州縣,大多畏懼草賊,都堅守城池,因此草賊縱兵四略,王仙芝率一部義軍南下,十月攻打唐州(今唐河)、鄧州;十一月繼續南進,一舉攻佔郢州(今湖北京山)、復州(今湖北沔陽);十二月攻隨州(今湖北隨縣)。所過之處大肆燒殺搶掠,路上幾乎沒有活人。另一支義軍東進淮南,進入申州(今河南信陽)、光州(今潢川),又攻打隋州,抓獲了刺史,以安州為據點,分奇兵包圍舒州,攻打廬、壽、光等州。轉向東南挺進安州(今湖北安陸)、黃州(今湖北黃岡)。逼近揚州,聲震淮南。半年時間裡,義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廣大地區流動作戰,打得官軍顧此失彼,迅速發展到30萬人。
宋威老邁昏庸,不能打仗,就私下與曾元裕商量道:“當初龐勛被滅,康承訓就獲罪。我們如果成功剿滅草賊,能免禍嗎?不如留下草賊,讓天子擔憂,這樣我們也會成為功臣。”因此,等賊兵一走,宋威就立即撤軍。皇帝也知道了這件事,就以忠武軍節度使崔安潛為行營都統,以前任鴻臚卿李琢代替宋威,以右威衛上將軍張自勉代替曾元裕。

王黃分裂

草賊出入蘄州、黃州,蘄州刺史裴渥不能抵抗,答應為王仙芝上表求官。雙方相約罷兵。與王仙芝等就與他一同赴宴。不久,唐僖宗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動搖,欲放棄鬥爭,接受唐的官職。
恨朝廷沒有賞賜自己,就斥責王仙芝說:“曾共同立下誓言,橫掃天下,現在只有從官員到左軍,讓這五千多人回到哪裡去呢!”這時群情激憤,責罵不已,怒不可遏的黃巢出拳擊打王仙芝。因遭到黃巢的責罵,義軍強烈反對,王仙芝才勉強拒絕降唐。並劫掠州中兵丁,裴渥、使者都逃跑了。衝突之後,王仙芝與黃巢分兵作戰:尚君長入陳、蔡;向北進發,北掠齊、魯,與王仙芝分道揚鑣。這嚴重削弱了義軍實力。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率軍攻陷鄆州(治今山東鄆城),殺天平軍節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沂州,人數達到數萬人,雖連下二州,但仍是孤軍作戰,勢單力薄。這時王仙芝部將尚讓屯兵嵖岈山(今遂平西),便與尚讓會合,共保嵖岈山
當時元帥柳彥璋又攻打江州,抓住了刺史陶祥。與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進攻宋州。正好招討副使張自勉領兵趕到,斬殺了二千名草賊。
王仙芝於是率原班人馬南下,度過漢水,攻打荊南。荊南節度使楊知溫入城堅守,賊兵縱火焚燒城牆,楊知溫堅守不出,朝廷下詔讓高駢代替他。駢用一萬五千名蜀兵自己帶糧,希望三十日可以趕到,但城池已經失守了,楊知溫逃走了,草賊不能守城。於是下詔讓左武衛將軍劉秉仁做江州刺史,勒兵乘船進入賊兵的營柵,賊兵十分驚駭,爭相投降,柳彥璋被斬殺。
率本部人馬在蘄、黃一帶迂迴作戰,攻打和州,卻沒有攻克。由於作戰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連下匡城(封丘東北)、濮州。仙芝包圍了洪州,並攻了下來,就讓徐唐莒來駐守。又攻佔了朗州岳州,並包圍了潭州,但被湖南觀察使崔瑾擊退了。就轉戰浙西,騷擾宣州、潤州,沒有能成功,就率本部人馬留在江西,讓別部回河南。
帝詔讓崔安潛回忠武去,重新起用宋威、曾元裕,做招討使,讓楊復光監軍。復光派人招降草賊。王仙芝派遣蔡溫球、楚彥威、尚君長來談判,向宋威要求做節度使。宋威假裝答應他。上書說“與君長戰,禽之”。最後斬君長等於狗脊嶺。仙芝大怒,攻打洪州。宋威親自率兵去救,在黃梅打敗了王仙芝,斬首五萬多人,還擒殺了王仙芝,傳首京師。

自立為王

王仙芝死後,餘眾一部分南下,活動於江浙一帶;另一部分則由尚讓率領北上,會師於亳州。眾將推黃巢為黃王,號稱“衝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驅河南、山南之民十餘萬劫掠淮南。
黃巢雕像
黃巢雕像
曾元裕在申州擊敗草賊,死者數萬人。皇帝因為宋威討賊無功,讓曾元裕代替他做招討使,張自勉為副使。率軍襲破了沂、濮二州曾元裕在荊、襄,援兵被阻隔,朝廷任命張自勉為東北面行營招討使,督兵進剿農民軍。欲進兵襄邑雍丘,為滑州節度使李嶧所阻。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巢攻打葉城、陽翟,欲進攻東都,左神武大將軍劉景仁率兵五千援東都,朝廷詔命河陽兵千人開赴東都,與宣武、昭義兵守衛宮闕。河陽節度使鄭延休率兵三千駐守河陰。軍進攻汴(今開封)、宋二州,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張自勉所阻,轉攻衛南(今河南滑縣東北)、葉(葉縣)、陽翟(禹縣)等地,朝廷徵調義成軍節度使的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武牢等地,河南一時勢壯。

降而復叛

在江西的兵馬,被鎮海軍節度使高駢剿滅;進攻新鄭郟城、襄城、陽翟的兵馬,被崔安潛打退;在浙西的,被浙西節度使裴璩攻擊,死者甚眾。十分沮喪,乃拜見天平軍乞降,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
估量藩鎮不一,不足制己,又反叛。八月軍進攻宣州,高駢派遣大將張潾、梁纘在南陵攻打草賊,打敗了他們,草軍秦彥畢師鐸等紛紛投降。於是草軍又進入浙東,抓獲越州觀察使崔璆。帶兵越過江西,與舊部王重隱相呼應,攻破虔、吉、饒、信等州。
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農民軍經婺州至衢州,又劈山開路,打通了到建州(今福建建甌)的七百里山路。進入福州(今屬福建)。觀察使韋岫戰不勝,棄城逃跑,農民軍進入了福建。農民軍進入福建后燒官府、殺官吏。焚燒室廬,殺人如麻。時六年三月也。
當初,軍中盛傳:“遇到儒者就殺,軍隊必定覆滅。”進入福建后,但凡俘虜自稱為儒者的皆釋而不問。當草軍經過崇文館校書郎黃璞門前時即下令說:“這是讀書人家,滅掉火把,不要焚燒”尋找隱士周朴,找到后,問他:“能從我乎?”周朴回答道:“我尚不仕天子,安能從賊?”一怒之下斬殺了周朴。當時福建諸州都失陷可,朝廷下詔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來抵禦草賊。

挺進嶺南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翻越五嶺,攻陷桂管,兵圍廣州,卻並沒有立即攻城。反而托被俘虜了的越州觀察使崔璆寫信給困守在廣州城內的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讓李迢向朝廷上書,求表為太平軍節度使。宰相鄭畋與樞密使楊復恭奏,欲請授同正員將軍。宰相盧攜、宦官田令孜執意不可。又請求任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亦不允。右僕射於琮議:“南海市舶利不罰,賊得到更富,而國家財用屈。”乃拜巢率府率。請授率府率,如果黃巢不接受,就讓高駢去討伐他。見到詔書後,大罵執政。急攻廣州,僅一天,即破城,生擒李迢,自稱“義軍百萬都統”,併發布檄文,斥責朝廷宦官柄朝,污垢敗壞綱紀,指他們和宮中人賄賂勾結情況,選貢不當,禁止刺史殖財產,縣令貪贓的家族,他們當時很疲憊。
宰相王鐸毛遂自薦請求討伐黃巢,天子於是任命王鐸為荊南節度使、南面行營招討都統,率諸道兵進討。王鐸屯兵在江陵,請求任命泰寧軍節度使李係為招討副使、湖南觀察使,作為先鋒屯兵潭州。
軍已轉戰各地多年,這次佔領廣州,“欲據南海之地,永為巢穴”,作為反抗唐朝統治的根據地。但在這一年,從春至夏,疫病大為流行,不少義軍將士染上了疫病,死者十三四,部下“勸請北歸,以圖大利”。見在廣州難以持久,於是決定殺回中原地區。同年十月率軍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攻取了桂州(廣西桂林),控制了嶺南全境。

迴轉荊浙

廣明元年(880年)恰遇湘江水暴漲,義軍便乘數十隻大木筏順流而下,沿著湘江,穿過永州、衡州,攻佔了潭州(治今湖南長沙)。李系敗走朗州。十萬大軍盡皆被殺,屍體遮蔽了寬闊的湘江。之後,尚讓乘勝進攻江陵,號稱五十萬。江陵之前被王仙芝攻破過,焚燒屋舍,百姓都逃竄到了山谷之中。不久,李系的敗訊傳來,荊南節度使王鐸見義軍聲勢浩大,諸道兵又未趕到,以為江陵兵少難以固守,便退守襄陽。官軍乘亂縱掠,恰逢下雪,百姓死傷甚多。佔據了荊南,脅迫前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上書天子。李迢說道:“吾腕可斷,表不可為。”大怒,殺了他。
尚讓攻克了江陵后即與黃巢合兵進攻襄陽,恰逢江西招討使曹全晸與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堅守荊門,讓沙陀人把坐騎趕到黃巢軍營前,然後逃跑。但在荊門中了埋伏,被官軍擊敗,損失甚大。
賊軍認為他們膽怯。第二天諸將騎著這些馬出來作戰,這些馬聽得懂沙陀語,一喊,就跑了回去,不能阻擋。官兵埋伏在林中,等馬一跑進林中。大敗之,抓獲賊首十二人。害怕了,渡江東走,追擊賊軍,俘虜了十分之八。有人勸劉巨容繼續追,劉巨容答道:“國家多辜負別人,危險不吝嗇獎賞,事情平定就得罪,不如留下賊希望今後的幸福。”因此沒有追擊黃巢收集餘眾,稍加休整遂渡過長江進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漢),攻破了外城。之後,又轉而進攻饒、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這時黃巢軍又得以發展,“眾至二十萬”。
在江浙一帶的勝利進軍再次震撼了唐廷,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節度使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命他迅速進攻義軍,同時徵調昭義、感化、義武諸道兵南下,與高駢協力作戰。
黃巢畫像2
黃巢畫像2
廣明元年(880年)三月高駢遣其將張璘渡江南下,軍連戰失利,退守饒州(治今江西鄱陽)。張璘又乘勝進軍,五月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饒)。這時北方諸道軍已兵臨淮南,張璘又率兵追擊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義軍士卒多死,元氣大傷。
在義軍處境十分危急的時刻,巧施緩兵之計:一方面用重金賄賂張璘,使其減慢進軍;另一方面又致書高駢,表示“投降”。高駢中了黃巢圈套,以為大功告成,遂上奏朝廷,聲稱義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
當獲悉諸道兵已經北渡淮河,散歸其鎮,而且義軍也恢復了作戰能力,即抓住時機,一舉殺死張璘,大敗淮南兵,並乘勝攻佔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又攻佔了宣州。
劉漢宏進攻宋州,搶掠申、光,來與黃巢會合,進逼廣陵,渡過採石,進攻揚州。高駢按兵不出,所過鎮戍,望風降賊。
朝廷本對高駢寄以厚望,這時見高駢告急,頓時慌了手腳,急忙下詔泰寧軍節度使齊克讓駐守汝州,任命曹全晸為天平節度使兼東面副都統。賊軍當時駐守在滁州、和州,曹全晸的天平兵在淮上被打敗。
宰相豆盧瑑建議:“救援軍隊未到,請給黃巢天平節度使,如果沒有找到西,以精銳部隊戍守宣武帝,塞你、鄭路,寇賊首領可以導致了。”盧攜執不可,請“召諸道兵壁泗上,以宣武節度統之,則巢且還寇東南,徘徊山浙,救死而已”。詔可。前此已詔天下兵駐守溵水,禁止賊向北去。
於是徐州的三千兵馬駐紮在許州,忠武軍節度使薛能讓徐州的三千兵馬在館驛中住下,結果徐州軍鬧事,忠武軍部將周岌從溵水還軍,殺了薛能,自稱留後。徐軍聽聞變亂,大將時溥亦返回徐州,囚禁了其節度使支詳。泰寧軍節度使齊克讓嚇怕了,就引軍回兗州了,溵水防線崩潰。

攻佔洛陽

九月義軍渡過淮河。自稱“率土大將軍”,隊伍從淮河以北整軍而去,不搶劫財物,只有驅趕壯丁為兵罷了。義軍攻陷申州(治信陽)之後,長驅進入潁、宋、徐、兗等州,所到之處,官吏四處逃散。
義軍北渡淮河時,宰相豆盧瑑曾議請授黃巢為天平節度使,待其到鎮時再發兵除掉他。另一宰相盧攜執意不從,認為只要發兵守住泗州,義軍不能入關,必還掠江、淮,便無能為力。不久義軍北上,淮北告急,盧攜遂惶愧稱病不出,京師也充滿了恐怖氣氛。
十一月義軍進入汝州(治汝州市),傳檄官軍說:“你們要守堡壘,不要犯我先鋒!我將進入東都,就到京城,自己想問罪,很多人沒有參與。”這時朝廷亂作一團,有人主張調發關內諸鎮兵扼守潼關,大宦官田令孜還自請率兩神策軍弓弩手去守關;有人則認為義軍擁有六十萬之眾,潼關又無重兵,難以堅守。但僖宗還是決定讓田令孜率兵東守潼關。十一月十七日大軍進抵洛陽城下,唐將齊克讓退守潼關,東都留守劉允章則率分司官出城迎接黃巢入城。義軍紀律嚴明,只是“供頓而去,坊市晏然”。

進攻長安

軍進佔洛陽不幾日,即向關中挺進,繼續攻打陝州、虢州,並警告拒守潼關的官軍說:“我道淮南,把高駢像老鼠跑穴,你不要拒絕我”河中節度使李都詐進表於賊。
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都統,將左、右軍東討。率神策軍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當時,神策軍士皆是長安豪富子弟,只是為了厚得供給和賞賜才賄賂宦官挂名軍籍的,平日高車大馬,悠然自得,未嘗經歷戰陣。所以一旦聽說出征,嚇得父子抱頭相哭,為了逃避戰事,多以金帛雇商販與貧民代行。田令孜雖名為汝、洛諸州都統,率神策、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但他只是遙領,只是派左軍馬軍將張承范等率神策軍前往拒戰。神策兵過華州,只有三日糧,不能吃飽,兵無鬥志。
潼關左邊有谷,謂之禁谷。等到賊兵來了,官軍只守潼關,不防守禁谷。
十二月一日大軍進至潼關,齊克讓率軍戰於關外,賊稍稍退卻。張承范拿出黃金對士兵說:“諸君勉報國,救兵就快到了。”軍士感激涕零,紛紛請戰。賊兵見沒有援軍來,就急速攻關,王師矢沒有弓箭,扔石頭射擊。唐守關將士斷炊,士氣低落。義軍奮力攻關,而尚讓、林言率前鋒由禁谷迂迴到關后,前後夾攻,官軍潰退,博野亂軍直奔長安,大肆劫掠。
一舉破關,又乘勝攻克了華州(治今陝西華縣),留部將喬鈐駐守,自己親率大軍直搗長安。十二月五日百官剛剛退朝,傳聞博野亂兵入城,即各自逃匿。僖宗在田令孜神策軍的護衛下,狼狽逃往咸陽,只有福、穆、潭、壽四王與一兩個妃嬪從行,太監西門匡范統右軍殿後。文武百官及諸王、妃嬪多不知皇帝去向。
十二月五日下午前鋒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順利進入長安,以尚讓為平唐大將軍,蓋洪、費全古為副將軍。將士皆披髮、身著錦衣,輜重從洛陽到長安,千里相屬。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數十人至灞上迎接。乘坐金色肩輿,其將士皆披髮,束以紅綾,身穿錦袍,手執兵器,簇擁黃巢而行。義軍浩浩蕩蕩,“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長安市民夾道觀看,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將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貧民,“往往施與之”。

登基稱帝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封其妻為皇后,以尚讓、趙璋、崔璆、楊希古為四相,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鄭漢璋為御史中丞,費傳古為樞密使,李儔、黃諤、尚儒為尚書,王璠為京兆尹,許建、朱實、劉塘為軍庫使,朱溫、張言、彭攢、季逵為諸衛大將軍、四面游奕使,方特為諫議大夫,張直方為檢校左僕射,馬祥為右散騎常侍,皮日休、沈雲翔、裴渥為翰林學士,令其甥林言為功臣軍使。
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與唐官僚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后“皆殺之”,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綦拒不投降,“舉家自殺”。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后被殺。
黃巢畫像3
黃巢畫像3
中和元年(881年)正月僖宗詔令鎮東、太原、代州等節度使各發本道兵並赴京師討伐齊軍。三月以鳳翔節度使鄭畋為同平章事,充京西諸道行營都統,與涇原、秦州鄜延夏州等節度使“同盟起兵,傳檄天下”。以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攻陷了鄧州(治鄧州市),以阻止荊、襄官軍北上。接著又遣尚讓、王播率軍進攻鳳翔(今陝西寶雞)。尚讓以為鄭畋乃一介書生,不諳軍事,麻痹輕敵,中了埋伏,大敗而歸,損失二萬多人。原已投降義軍的夏綏節度使諸葛爽這時也背叛了義軍。四月任命其將王玫為邠寧節度使,為唐將所攻殺。這時部分官軍已分別進至長安附近的渭北沙苑渭橋、武功和盩厔(今陝西周至),漸漸逼進長安。誤以為唐大軍趕到,急忙率軍出城東走。唐軍入城大肆劫掠,亂不成軍。夜宿灞上,聽說官軍已亂,又無援軍,回師攻城,官軍大敗,“死者十之八九”,義軍收復了長安。這時,義軍同州刺史王溥、華州刺史喬謙、商州刺史宋岩聽說黃巢已撤離長安,也慌忙棄城而走。六月遣其將王播圍攻興平(今屬陝西),擊敗了唐邠寧節度使朱玫。七月,又以宰相王鐸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營都統,“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徵兵赴關內”。僖宗調兵遣將,各路軍馬陸續向京師進發。稱帝后,曾遣使調發河中(今山西永濟西)糧餉,唐河中將王重榮拒戰,繳獲糧餉四十餘船。八月將李詳擊敗唐昭義節度使高潯,乘勝收復華州。十一月孟楷、朱溫進軍富平(今陝西富平東北),邠寧、夏綏二軍敗歸本道。
中和二年(882)二月朱溫再次攻佔了同州

兵敗身死

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溫變節降唐。李詳也欲投降,被黃巢所殺。任命黃鄴為華州刺史,但到了十一月即被李詳舊卒逐出。
中和三年(883年)正月沙陀族李克用奉詔率兵五萬進至沙苑,擊敗了黃揆。二月見義軍節節敗退,糧食也將吃光,便“陰為遁計,發兵三萬搤藍田道”,為撤離長安做好準備。四月,唐諸鎮兵從四面八方會集京師。李克用與河中、忠武鎮將率先出戰。率大軍於渭橋迎戰,一日三戰,連戰失利,其他諸道兵也乘機發起攻擊,義軍大敗。四月十四日李克用軍攻入長安,力戰不勝,遂連夜撤離長安。這時義軍尚有十五萬。揚言奔徐州,實際上卻經藍田關進入了商山(今陝西商縣東)。在撤退中,義軍把輜重珍貨遺棄於道路,官軍在長安大肆搶掠之後,又在路上爭先拾取財物,不再追擊,故黃巢“得整軍而去”。五月驍將孟楷率萬人奔襲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唐節度使秦宗權迎戰敗北,遂歸順了義軍。接著孟楷又進攻陳州(治陽),陳州刺史趙犨早有防備,乘機襲殺了孟楷。六月與秦宗權合兵圍攻陳州,“掘塹五重,百道攻之”。還在州城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在圍攻陳州時,唐廷不斷調動軍隊,以圍剿農民軍。七月朱全忠被任命為宣武節度使,加東面招討使。九月,命感化軍節度使時溥為東面兵馬都統。十二月陳州被圍困日久,即向鄰道求救。於是忠武鎮周岌與時溥、朱全忠等皆率兵前來救援。
中和四年(884年)正月周岌等諸路救兵被義軍打敗,不得不共同向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求救。二月李克用率蕃、漢兵五萬前來增援。圍攻陳州數百天,卻始終未能攻克。這時李克用會同許、汴、徐、兗等州軍馬向陳州進發,先擊敗了駐守陳州北的太康尚讓軍,又擊敗了陳州西的西華黃鄴軍,於是從陳州周圍撤軍,退至陳州北的故陽里。五月連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軍營為水所漂,又聽說李克用大軍將至,遂奔向汴州。當黃巢軍從中牟(今中牟)北汴河王滿渡口渡河時,李克用乘勢襲擊,義軍大敗,死傷萬餘人,尚讓率其部下投降了時溥,別將李讜等人投降了朱全忠。義軍損失慘重,率殘兵敗將向東北逃去,李克用又追殺到封丘(今封丘)。這時又遇大雨,只收集散兵近千人,冒雨東奔兗州。六月十五日武寧將李師悅與尚讓追至瑕丘(今山東兗州),與唐軍“殊死戰,其眾殆盡”,與其外甥林言走至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今山東萊蕪西南)。這時,林言見大勢已去,“懼追至並命”,於是便乘機殺了黃巢及其兄弟妻子。林言持黃巢等人首級欲向時溥獻功,在路上卻遇到沙陀博野軍,他們殺了林言,將林言及黃巢等人首級一併獻於時溥。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中和四年(884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另有黃巢姬妾二三十人。

主要成就


政治

黃巢領導的農民運動打擊了盛極一時的唐朝,同時建立大齊政權,還首創高層換屆制度和四相制,但是最終導致藩鎮割據,戰火紛飛數十年。
可以通過大量史實看出黃巢一生的思想、政治抱負和實踐。黃巢政治思想主要是封建專制主義,其政治抱負始終是想做說了算的首腦,力圖以己力量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但具體奮鬥目標因形勢變化而有改變。黃巢就是遵循了這樣的思想、方略及不同的奮鬥目標參加起義、領導起義,同唐對抗。

軍事

為了打擊唐王朝的實力,黃巢領導的起義最顯著的特點是:採用流動作戰的戰術。前後轉戰十二省,往返15000餘里,沉重打擊了封建地方階級,瓦解了唐朝反動統治,使唐王朝名存實亡。

經濟

唐末義軍掛帥人物王仙芝、黃巢,先後分別以“天補平均大將軍”、“衝天太保均平大將軍”作為稱號的關係,“平均”或“均平”自然地便成了這場大起義的特殊標識。關於這兩個稱號是“反映了農民痛恨貧富不均現象而產生的一種樸素的平均主義思。而黃巢在起義確實提出並實踐了“均平”的口號。分析唐末社會政治、經濟狀況,黃巢起義提出“均平”口號有其歷史必然性。黃巢起義在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個人作品


《全唐詩》錄黃巢三首七言詩《題菊花》自題像《不第后賦菊》

家族成員


關於黃巢家族情況,史書《新唐書》、《舊唐書》等記載均為言語不清。
關係備註
祖父、父親、子侄、子孫黃巢在五歲和其祖父、父親對詩時,二人均未留下姓名;黃巢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等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傳說黃巢突圍南下寧波竇雪寺后,出家為僧,黃巢之子黃文明在此地繁衍。
外甥、兄弟、妻妾根據《舊唐書·二百卷下·列傳一百五十》和《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記載,除了黃巢的外甥林言有姓名外,其它他的兄弟和妻妾均未有姓名記載。

軼事典故


五歲對詩

黃巢五歲時候陪老人,父親為菊花連句,老頭想找不到,他隨口回答說:“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黃巢父親責怪他。於是老翁說:“他能詩,但不知道輕重,可以命令他再寫一篇。”黃巢回答說:“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正月十五掛紅燈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秘密入城打探,為一個老人所救。老人並告訴了黃巢攻城的方法。黃巢很感動就說:“老人家,你家有紅紙嗎?”老人說:“現成的沒有,店鋪里能買到的。”黃巢說:“你買幾張紅紙,扎個燈籠,正月十五掛在房檐上。”黃巢走後,老人把消息傳給鄰居,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了,家家買紅紙紮燈籠。黃巢回到大營,馬上召集將士商量,到了夏曆正月十五晚上,帶著五千精兵,摸過護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聲號炮,內外夾攻,很快攻破城門,起義軍進城了!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掛起了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掛紅燈籠的大門,起義軍一律不入;不掛紅燈的,起義軍衝進去抓贓官老財,只一宿就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
自那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插艾草

黃巢的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官員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以牽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帶著二小孩逃難,背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己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后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云云。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然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了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了婦人。忽然不見,只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了。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持,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黃巢點兵

黃巢在惠州時候,還親自到潼湖的駐軍點兵排陣,至今潼湖還流傳著黃巢點燈閱兵的傳說,並有一個非常獨特的“黃巢點兵”奇觀可印證:以前的潼湖,是一個典型的積水窪地,每年的龍舟雨後,潼湖水就會漲得滿滿的。就在大水初漲的頭幾天晚上,夜幕下的湖中央偏東的水面上就會陸續出現耀眼的亮光,一盞,兩盞,無數盞,一排排、一串串地懸浮在波濤上,把幾里水面照得通明,接著就消失了。人們一直相信,那就是傳說中的黃巢點兵。
黃巢還到博羅的石灣視察部隊。當年,士兵為練習攀登城牆,堆起了很多高高的土墩。石灣現還有黃巢墩地名,據說那就是當年的遺存地。黃巢也曾移師公庄小住。公庄有天子嶺地名,甚至還在鎮東的獺子圩牛尾石下洞中,還留有一座黃巢的造像。在公庄,還有一座山叫天子嶂,相傳也與黃巢有關。

封禁山

銅鈸山是上饒八大景區之一,是千里武夷山脈的起點。同時銅鈸山都被稱為“封禁山”,在唐朝末年到清末的近千年的時間中,這裡一直被封禁,百姓不得進入,所以銅鈸山也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態風貌。
當年黃巢率領起義軍在進駐江西境內的時候,走到了銅鈸山這座森林茂盛的大山,這裡的地形複雜,山高險峻,林茂草深,而且有很好的隱蔽性,是歷代造反者們理想的藏身地,於是,黃巢便選定銅鈸山作為軍需的“供應處”和“後勤醫院”,在戰場上受傷的傷員可以在這個清幽之地好好的修養身體,並很快的康復重新投入戰鬥中,所以說,銅鈸山對於黃巢的軍隊來說,可謂功不可沒。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新唐書》:“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太宗之遺德餘澤去民也久矣,而賢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賦深刑,天下愁苦。方是時也,天將去唐,諸盜並出,歷五姓,兵未嘗少解,至宋然後天下復安。漢之亡也,天下大亂,至晉然後稍定;晉之亡也,天下大亂,至唐然後復安。治少而亂多者,古今之勢,盛王業業以求治,可少忽哉! ”
贊曰:廣明元年,巢始盜京師,自陳“唐去丑口而著黃,明黃且代唐也。”鳴呼,其言妖歟!后巢死,秦宗權始張,株亂遍天下,朱溫卒攘神器有之,大氐皆巢黨也。寧天托諸人告亡於下乎!
舊唐書》:“天地否閉,反逆亂常。祿山犯闕,朱泚稱皇。賊巢陵突,群豎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
史臣曰:我唐之受命也,置器於安,千年惟永,百蠻響化,萬國來王。但否泰之無恆,故夷險之不一。三百算祀,二十帝王。雖時有竊邑叛君之臣。乘危徼幸之輩,莫不才興兵革,即就誅夷。其間沸騰,大盜三發,安祿山、朱泚、黃巢是也。

歷代評價

王夫之《讀通鑒論》:“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亡隋者群盜,而群盜不能有隋;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
黃仁宇:“……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位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
歐安欣: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戰爭轟轟烈烈,壯烈一時;他的軍事戰略表現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成為我國軍事戰略史上的寶貴遺產,影響後世。

人物爭議


死因之謎

新唐書:黃巢是自殺
新唐書》黃巢傳記載:“黃巢兵敗狼虎谷時對外甥林言說,你拿上我的首級去獻給唐朝,那麼你還可以求得富貴!林言不忍心殺黃巢,於是黃巢自刎。”
舊唐書:黃巢被外甥殺害
舊唐書》黃巢傳記載:“黃巢率軍進入泰山,徐率領時溥派遣將領張朋友與尚讓的軍隊逮捕了。到狼虎谷,黃巢的將領林言斬下黃巢和二弟黃鄴等七人的腦袋,將他們的妻子兒女都送到徐州”。不僅如此,《舊唐書》的《僖宗紀》、《時溥傳》和《資治通鑒》、《桂苑筆耕錄》、《北夢瑣言》等其他書籍也都有著同樣的記載。
敦煌文獻等:黃巢被尚讓殺害
敦煌文書里的《肅州報告》黃巢戰敗等情況殘卷,寫道:其草賊黃巢被尚讓殺卻,於西川進頭。中和四年(884年)5月,黃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沙陀騎兵突襲,犧牲萬餘人。在此危急關頭,尚讓卻率萬人投降唐廷。
唐代學者崔致遠所著的《桂苑筆耕錄》中記載的信息說明,唐將時溥是引誘黃巢起義軍當中投降的將領把黃巢殺死的。
《劉氏雜誌》等:黃巢出家為僧
宋人劉是之的《劉氏雜誌》記載,五代時有一個高僧法號翠微禪師,這個人就是黃巢。
張端義在《貴耳集》記載:“黃巢後為緇徒,曾主大剎,禪道為叢林推重,臨入寂時,指腳下有黃巢兩字”。
陶谷在《五代亂離記》記載:“黃巢遁免,后祝髮為浮屠,有詩云:‘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
邵博在《河南邵氏聞見后錄》記載:“唐史中和四年六月,時溥以黃巢首上行在者,偽也。東西兩都父老相傳,黃巢實不死,其為尚讓所急,陷泰山狼虎谷,乃自髡為僧得脫,往投河南尹張全義,故巢黨也。各不敢識,但作南禪寺以舍之。”邵博還談到,他曾多次至南禪寺遊覽,見壁上畫有黃巢服僧衣之像,“其狀不逾中人,唯正蛇眼為異耳”;寺中“更有故寫真絹本尤奇,巢題詩其上云:‘猶憶當年草上飛,鐵衣脫盡掛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憑欄干看落暉。’”
王明清《揮塵錄后錄》卷五:“張全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西京是河南省洛陽市,那麼張全義為何會在眾多的僧人當中認出黃巢呢?

吃人爭議

史書記載齊軍攻城拔縣時掠食人肉,並用搗磨寨的殺人工具,稱齊軍日食死屍三千具,合骨而食。
黃巢及其士兵吃人,並非空穴來風,也並非是對農民起義者的惡毒攻擊。

攻屠廣州

879年在攻佔廣州后製造屠城血案、劫掠財貨,屠殺回教徒、基督教徒、猶太人及平民共12萬人。

藝術形象


舞台劇

《黃巢》,陳聯忠執導。

小人書

黃巢1
黃巢1
王亦秋繪畫,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黃巢2
黃巢2
徐有武繪畫,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4年6月。
黃巢3
黃巢3
顏梅華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0年。
黃巢4
黃巢4
徐有武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10年。
黃巢5
黃巢5
江蘇新華書店出版社出版,1977年。
黃巢6
黃巢6
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2010年。
衝天記——大地風蕭
衝天記——大地風蕭
崔君沛繪畫,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

繪畫

王緒陽所畫,國畫《黃巢起義入長安》,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墓葬


黃巢兵敗狼虎谷后,其頭顱獻於成都天子之手,並就地掩埋。黃巢墓址共5處,據史料記載位於武侯祠旁邊,南宋宋初年金兵入侵四川,宋臣王剛中頑強抵抗,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四月為表賢鏟惡,而平毀黃巢墓。此墓存在275年。另一處位於泰山東北麓下港鄉八畝地村。此墓乃無頭墓。其他尚有三處,分別在九頂山南,寧波雪竇寺,和湖北英山大旗嶺。

遺址

山東菏澤的黃巢點將台是該市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地名

黃巢山:惠州有一座用黃巢名字命名的山,黃巢山坐落在惠陽區永湖鎮麻溪村金果灣後面。山不算太高,海拔只有600多米。黃巢山風景秀麗,泉澗潺流。磐石壯觀,崖洞呼應。其中的“飛來神石”和“疊石仙宮”等名勝,一直藏匿著有關黃巢為打廣州而在惠州駐訓時所發生的故事。

塑像

塑像地點
仙霞關黃巢雕像
仙霞關黃巢雕像
浙江仙霞關。
唐末黃巢起義軍進軍福建時,開闢了此道--即被後世稱著的仙霞古道。是浙閔贛三省要衝,有“八閔咽喉”之稱。
黃巢曹縣雕像
黃巢曹縣雕像
山東曹縣。
阜南七星公園塑像
阜南七星公園塑像
阜南七星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