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唐朝宰相

王鐸(?-884年),字昭范,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太常博士王炎之子。

王鐸在會昌年間考中進士,歷任右補闕、監察御史、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判度支等職,並曾主持過科舉考試的會試錄取了大量人才。咸通七年(866年)升任禮部尚書,咸通十二年(871年),以禮部尚書進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后加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不久又進拜司徒,乾符六年(879年),王鐸自請督軍鎮壓黃巢起義軍,出任荊南節度使,鎮守江陵,受封晉國公。后因不戰而遁,被免職,隨唐僖宗逃入西川。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王鐸充任諸道行營都統,與各鎮節度使圍剿黃巢。后遭宦官田令孜排擠,被解除兵權,授任義成節度使。中和四年(884年),王鐸改任義昌節度使,途徑魏州時,被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殺害。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王鐸
王鐸
王鐸是會昌年間進士,累遷至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後進入西川節度使白敏中的幕府。 847年(大中元年),王鐸入朝,擔任監察御史。
860年(咸通元年),又由駕部郎中加封為知制誥,拜中書舍人。

擔任宰相

864年(咸通五年),王鐸改任禮部侍郎。他主持會試,錄取大量人才。
866年(咸通七年),王鐸又改戶部侍郎、判度支,不久升任禮部尚書。 871年(咸通十二年),王鐸進封同平章事,又加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拜司徒。
當時,宰相韋保衡因王鐸是自己科舉時的主考官,對他非常恭敬,還讓他兼任刑部、吏部尚書。七月,唐僖宗繼位,又加王鐸為尚書右僕射。不久,韋保衡獲罪被貶,王鐸以檢校右僕射之職出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王鐸有經世之志,素以安邦為己任,深受士人推崇。後來,河南發生農民起義,時人都希望王鐸能入朝輔政,宰相鄭畋也數次舉薦。876年(乾符三年),唐僖宗召王鐸回朝,任命他為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

出鎮江陵

877年(乾符四年),起義軍攻陷江陵(今湖北荊州),淄青節度使宋威兵敗。宰相盧攜建議由高駢率軍征討,但遭到反對。這時,王鐸當廷上奏道:“臣忝為宰相,在朝不能為陛下分憂,願親率諸軍,掃平賊寇。”眾大臣都表示同意。
878年(乾符五年),王鐸被任命為守司徒、侍中、江陵尹、荊南節度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又封晉國公。王鐸到江陵后,綏納流亡百姓,招募士卒,修繕兵甲,在一年之間使得江陵武備嚴整。
879年(乾符六年),王鐸任命兗州節度使李係為都統都押衙兼湘南團練使,讓他率精兵扼守嶺北。李系雖出身將門,但本人並無用兵之能。十月,起義軍入侵湖南,攻陷潭州(今湖南長沙)。李系兵敗,麾下五萬精兵被屠殺殆盡,屍體都被投入江中。
王鐸聞聽李系兵敗,命部將劉漢宏守江陵,自己率軍奔襄陽。王鐸走後,劉漢宏大肆劫掠,棄城而走,起義軍得以攻陷江陵。不久,王鐸被罷相,諸道行營都統之職由淮南節度使高駢接任。

征討黃巢

880年(廣明元年),起義軍劫掠淮南,高駢兵敗。不久,兩京淪陷,僖宗逃往西川,並命鄭畋為兵馬都統。
881年(中和元年),王鐸被起複為侍中、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諸道行營都統,率三萬軍隊駐紮在盩厔(今陝西周至)以東。
882年(中和二年),王鐸任命周岌、王重榮、諸葛爽、康實、安師儒、時溥六位節度使為將佐,以中尉西門思恭為監軍,傳檄天下,號召各鎮諸侯討賊。當時,諸鎮雖出兵征討,但卻不肯爭先,及至見到王鐸檄文,這才奮力剿賊。不久,叛將朱溫投降,同州(今陝西大荔)收復。
883年(中和三年),李克用率沙陀軍南下勤王,收復華州(今陝西華縣)。四月,官軍收復長安,王鐸以中書令的身份承製封拜有功將領。這時,宦官田令孜欲奪取破賊之功,向皇帝進讒,將王鐸貶為檢校司徒、義成節度使。

遇害

起初,王鐸引朱溫為外援,對他非常倚仗。後來,朱溫勢力壯大,逐漸倨傲,王鐸知道他不能依恃,便上表請求回朝。884年(中和四年),唐僖宗從西川返回長安,並任命王鐸為滄景節度使。
王鐸累世豪貴,赴任之時裘馬鮮明,而且帶有許多姬妾。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貪慕他的財物,在幕僚李山甫的唆使下,埋伏在高雞泊(在今河北故城西南),趁機劫掠。王鐸與家屬幕僚三百餘人一同遇害,天下無不痛惜。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一篇:《加穆棲梧等柱國制》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三首:《和於興宗登越王樓詩》、《謁梓潼張惡子廟》、《罷都統守鎮滑州作》

家族成員


祖父:王恕,官至揚府倉曹參軍。
父親:王炎,官至太常博士。
弟弟:王鐐,官至汝州刺史。

軼事典故


王鐸以懼內出名。他擔任諸道行營都統征討黃巢時,將妻子留在京城,只帶姬妾隨行。一日,部下來報:“夫人離開京城前來,已在半路上了。”王鐸驚慌的問道:“巢賊漸漸從南逼近,夫人又氣沖沖自北方趕,旦夕之間,就要到達,這可怎麼辦?”幕僚開玩笑道:“不如投降黃巢。”王鐸也不禁大笑。

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一十》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二·唐紀六十八》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三·唐紀六十九》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四·唐紀七十》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五·唐紀七十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六·唐紀七十二》

人物評價


唐僖宗:① 偉望宏材,宏襟遠慮。三登台輔,久領樞機,蔚為社稷之臣,實重岩廊之器。② 碩德名門,清風直道,為一時之圭表,作百行之源流。騏驥絕塵,方知逸勢;松篁犯雪,更耀寒光。中第從軍,升朝擅價,掌綸業茂,選士功高。進必流芳,勞惟可則,專銅鹽之任,副舟楫之權,雅有令名,不誣信史。
孫光憲:唐王中令鐸重德名家,位望崇顯,率由文雅,然非定亂之才。
劉昫:王氏二英,播、起位崇將相,善始令終。而炎薄祐短齡,美鍾於鐸,而能驤首矯翼,凌厲亨衢,仗鉞秉衡,扶持衰運。天胡罰善,遇盜而殂,悲哉!
宋祁:① 唐之季,嗣君暗庸,天穢其德久矣。纖人柄朝,靡謀不乖。如畋、鐸皆社稷之才,當大過之世,為天下倡。扶支王室,幾致中興。俄而為逆豎亂宦所乘,功業無所成就。② 是時國命危若綴旒,天子播越蠻陬,大事去矣。若非鄭畋之奮發,鐸之忠義,則土運之隆替,未可知也。
蔡東藩:王鐸兩出統軍,始未戰而即遁,繼大舉而仍無功,雖無田令孜之嫉忌,亦非真有專閫才。

藝術形象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王鐸是河中府會盟的二十八鎮諸侯第二鎮,官拜滄州節度使、晉國公,與同台節度使岳彥真是兒女親家。後來在汴梁赴宴時被朱溫挾持,只得同意將女兒許給朱溫之子,結果引出了“劉知遠大戰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