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明末清初書畫家

王鐸(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的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大事件

1592

出生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鐸誕生於河南孟津邑雙槐里。

1619

書《吳養充墓表》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秋,王鐸讀書於邑西谷獻山之陳藎吾山莊。書《吳養充墓表》。

1622

殿試中舉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三月,王鐸捷南宮,殿試名列二甲第58名,賜同進士出身。

1627

任福建考試官

明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王鐸任福建考試官。

任福建考試官
1638

南京任上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王鐸晉詹事職。二月七日,太子出閣,王鐸當在東宮侍班任上。

南京任上
1646

首賜清朝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王鐸被命以原官禮部尚書管宏文院學士,充明史副總裁。

首賜清朝
1649

授禮部左侍郎

清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王鐸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

1652

逝世

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四日,授王鐸禮部尚書,時病重,居於鄉里,同月十八日,去世。

逝世

人物生平


早歲艱辛

雕像
雕像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王鐸誕生於河南孟津邑雙槐里。父親王本仁,以農耕讀書為業,教子甚嚴。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王鐸始臨習王羲之《聖教序》。三年後,字字逼肖。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王鐸始讀書,古文數篇而已。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王鐸舅陳具茨於鄉里組織辦學,王鐸從之學文。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王鐸入庠讀書,時家境益窘迫,生計維艱。與孟津東20里花園村馬氏之女結婚。妻馬氏長王鐸二歲。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王鐸就學于山西蒲州河東書院。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王鐸家田僅十三、四畝,貧困時不能一日兩粥,靠舅父陳具茨資給。長子無黨生。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八月,王鐸以稟膳生員赴鄉試不中。
明歷歷四十一年(1613年),嵩山之內有王鐸書屋,當時或就讀於此,有詩作《嵩山》五律兩首。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王鐸肆業於西煙寺,得大司寇喬鶴皋器重,令弟子受學於王鐸,賴之資給,得以度過荒年。家中園田產兩棵靈芝,因名曰“再芝堂”。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秋,王鐸讀書於邑西谷獻山之陳藎吾山莊。書《吳養充墓表》。
明萬曆四十八年(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王鐸一姊病故。

學優則仕

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王鐸中鄉試。入冬,王鐸來到京師,寓居於京城報國寺,準備參加會試。
天啟二年(1622年)三月,王鐸捷南宮,殿試名列二甲第58名,賜同進士出身。與倪元璐、黃道周同改庶吉士,王鐸與倪、黃之交遊即始於此年,時有“三株樹”與“三狂人”之謂。
明天啟三年(1623年)正月十五日夜,同倪元璐、傅寄庵、許明菴游燈市,有詩紀之。次女相生。
明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王鐸受翰林院檢討。是春,王鐸返里。四月,舅陳具茨卒,時王鐸在榻旁。
明天啟五年(1625年),王鐸在北京,書《臨王羲之修載帖軸》《為景圭先生臨聖教序冊》。十一月十二日,於“蜀亭老先生”齋中,臨《蘭亭序並律詩帖》。
明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秉魏忠賢意,修《三朝要典》。作《丙寅寧遠捷》七律二首。
明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王鐸任福建考試官,由東直門出京城,經山東袞州之汶上,繼沿運河達杭州府,沿富春江歷岩州府之建德、衢州府之兩安,后取陸路至玉山、廣信、鉛山而入福建境內。十一月二十三日早,啟程返京。書《南皮道上等七律詩帖》《臨王羲之參朝帖軸》。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初春,王鐸在京城,充“皇陵陪祀”職。四月,升翰林院侍講職。夏,返里,修整“再芝園”藝以新竹,重名之“擬山園”。為“文岳老父母”書《再芝園詩軸》,作《與大覺禪師草書啟》。
明崇禎二年(1629年)重陽節,同鄉里友人登覽邙山,並游鄏山之陰龍洞。有詩作《南山登高同友苗家村夜歸漫興》。
明崇禎三年(1630年)三月十七日,作《太僕與嵩焦公祠碑》。五月,王鐸請假告歸鄉里,作《游柳寺賦》。同月,作《直隸鳳陽府知府載富張公墓碑》。六月二十日,作《王覺斯太史初集。自序》。六月二十五日,作《山西右參政夏衢董公合葬墓誌銘》。九月十六日,王鐸與張鼎延、邢舜玄二親家同登金門山頂,遇雨少留山中,時有即興吟詠詩作(后皆刻入《琅華館帖》中),歸后,復作《金門山記》述其事。張鼎延助其刻《琅華館帖》並為之作跋。初冬,王鐸方返孟津。十月十一日,作《中嶽神祝祠》《袁宜人合葬墓誌銘》。某大雪日,與親友往游酈山龍洞,作《龍洞雪遊記》述其事,文甚朴茂。
明崇禎四年(1631年),作《為泰器大祠宗書詩軸》。
明崇禎五年(1632年)年初,王鐸在北京。三月,作《宜人楊氏墓誌銘》。奉旨出使山西潞安府,事畢,經太行返里。河決孟津,百姓溺死無數,王鐸五言律組詩14首述其事。
明崇禎六年(1633年)春暮,王鐸同家人、奴僕等十餘人啟程赴京,取道鄭州,三月二十一日,從封丘一帶渡河,從長垣入河北,三月二十八日,至河北開封府,應開州守王復邀請,宴飲於王復朴園亭。四月,抵達北京,暫居於友人馮禎卿之綠雪園。書《為公嫩書詩軸》。九月,書《贈袁樞詩冊》。秋冬之際,當任右春坊左諭德職。
明崇禎七年(1634年),王鐸在北京。五月,書《贈今礎先生扇面八幀》。作《甲戌都下秋日》五古二首。書《題青陽山莊五律十首冊》。

南京任上

明崇禎八年(1635年)春,王鐸當在右庶子任上。作《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丁君兩台墓誌銘》《賀顧母太夫人七十壽序》。初秋,王鐸以不合溫體仁、吳宗達輩,乃自請調任掌南京翰林院事,此行,經河北涿縣,於九月先返孟津。時臨習“古法帖”之書作,后匯成《瓊蕊廬帖》。八月,書《臨徐嶠之帖軸》。深秋,攜家人游“南山硐”(即邙山),作五律詩《家中南磵》。十二月,率家人、奴僕等10人,赴南京上任,始乘舟沿黃河東下,在河南東部之虞城登陸,由虞城而夏邑,由夏邑而水城,由水城而宿州。途中為“環州老父母”書《永城道中漫興詩軸》。
明崇禎九年(1636年)正月,王鐸及家人一行抵達南京。同月二十八日,與張湛虛、屈靜原集陳春台小桃源,時玉蘭九大樹盛開。時與張湛虛、屈靜源或遊歷牛首山、燕子磯等名勝。三月,與南京國子監祭酒張詒白同游普德寺。五月,王鐸感滯下血,張湛虛時來探望。八月,張湛虛因事北歸,王鐸不勝惆悵。書《臨蘭亭序卷》。十月一日,王鐸與家岩、家慈、二妹、四弟鏌及奴僕七、八人有池河之行,路遇農民義軍,時值傍晚,且戰且走,倉惶奔逃一夜。友人朱五溪,長子無黨自孟津來南京會王鐸,與吳飛卿游,為其父作《吳還澹傳》。文震孟卒,王鐸作《弔文湛詩》七律一首。
《袁可立墓誌銘》圖片
《袁可立墓誌銘》圖片
明崇禎十年(1637年),範文光為王鐸作《覺斯先生詩集序》。二月初一日,王鐸題孫謀書《華嚴經》。二月十六日,王鐸攜家人北渡長江,返京任少詹事職。二月十七日,行至江浦。書《臨懷素草書軸》。此行歷黃河岸邊之雙溝,取路暫返孟津。閏四月,於鄏山之陰臨古法帖軸。七月朔有八日,作《王氏子弟誡》。七月二十五日,王鐸同家奴等十餘騎陷農民義軍圍中,突圍而走,自光武陵之西北走牛庄,幸遇故人泛舟水上,始乘舟走脫。是秋,卜居於(山青)嶸山房,作《(山青)嶸山房與諸親友登其峰等詩文手稿》。九月,與親友嘗集於柳寺。十月,啟程赴京,經任縣、柏鄉、定興等地。同月,預擇王鐸為東閣侍班。十二月,為恩師袁可立書丹《明資政大夫政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王鐸晉詹事職。二月七日,太子出閣,王鐸當在東宮侍班任上。二月十二日,帝御經筵畢,召封王鐸為“保舉考選孰為得人”。五月二十六日,王鐸任禮部右侍郎,教習館員。七月在經筵講官任上。中秋日,作《王氏大傳》。九月二十四日,京師戒嚴,王鐸分守京城大明門,幼女佐卒於此。十月二十一日,作《銅雀瓦硯銘》。十二月,次女相卒,時已兩度上疏乞歸省親,遂返孟津。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居(山青)嶸山房中。春某日,葬次女相於孟津城東山北祖塋之西南。八月十四日,為“趙深甫”書《京北玄真廟詩軸》《為仲玉書詩軸》。十月,王鐸重返北京,任翰林院學士職。書《臨王羲之小園子帖軸》《萬騎爭歌楊柳春詩軸》。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初十日,為“孟堅”書《洛州香山詩軸》。上元日,書《吾聞朱君文語詩軸》。三月三日,上遣王鐸祭告風雷等壇,書《臨王羲之丘令帖軸》。夏,為“應五老親家”書《香山寺詩軸》。九月,王鐸受命南京禮部尚書。十月,以家人先行,取路暫返孟津,王鐸率家丁25騎隨後,行至衛輝張吳店,家人一行陷農民義軍圍中,農民義軍兩千餘,王鐸以25騎馳突往救,競得救出家人並衝出重圍,有詩文紀其事。王鐸父病故於此頃,始為父服喪。遂攜家人於懷州東湖岸邊築草堂棲之,名曰:“涵暉閣”。時有《紀行詩稿》。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初,老父病故,王鐸辭官服喪。書《柏香帖·思松澗書舍柬友詩四首》。刻石藏河南省沁陽縣柏鄉鎮。同日,並跋《瓊蕊廬帖》。三月,同親翁張玉調,李庚生游月山寺作《月山寺錄》。王鐸母病故。秋九月,書《奉景翁詩軸》。十一月,書《贈子房公草書卷》。十二月,黃道周戍楚辰州,王鐸作《石齋謫楚南》五律一首,書《臨王渙之等閣帖卷》《琅華館帖冊》,為“楊荊岫”書《望白雁潭作詩軸》《飛人詩軸》。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二十五日,為“抑庵”《壬午臨柳公權帖軸》。春暮,王鐸尚在懷州,與張抱一等游,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贈張抱一行書詩卷》。五月,朱五溪、三子無回有太行鴻飛山房之行,尋渡河,暫返孟津,安葬父母於鄏山陰之祖塋。以農民義軍進據孟津,忍痛離父母墓旁。與家人,親眷等近百口人,乘舟而東,復走新鄉、滑縣、封丘、夏鎮等地。於封丘,值南京大理寺評事張如蘭喪事,王鐸修書與錢謙益,由張如蘭長子寧生持之南下往見,請為父銘,錢謙益乃為作《南京大理寺南評張君墓誌銘》。十一月二十六日,王鐸家人一行至於江蘇桃源,妻馬氏病故於舟中。時家人棲止小舟之內,倍極艱難,得湖北黃岡“凝之”公助,於河邊完喪禮,暫將妻馬氏葬於此。作《為徹庵書五律詩軸》。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於江蘇滸墅關同故友袁樞相聚,為袁樞作《層巒叢樹圖跋》,中有“明日別滸墅,心猶游其中,王鐸題為石寓親契,癸未三月夜”語。王鐸三妹卒於此頃。南下至嘉興,王江涇,會稽及楚之漳水、黃岡、洞庭湖一帶,幼子無爭卒。書《臨王獻之、王羲之帖軸》。秋,攜家人北歸,途經河南菊潭,覽《峨眉山紀》,因作五律10首。返鄉后,以廬舍盡毀,乃投奔至河南輝縣,蘇門山南10里之孟庄山志園,將藏書數車貯於孟庄山志園主人郭公隆之“玄覽堂”。於孟庄山志園書《贈鄭公度草書詩冊》。四子無技病故於此頃。十月某夜,王鐸於“琴言齋”中,書《王維五言詩卷》。次日早,與郭公隆、貴履吾、朱五溪往游“紫團峰”及西崖諸勝,又留宿於友人維章之紫團山宅中。次子無咎率奴僕等自500裡外之桃源,遷母靈柩歸,移葬於新鄉城東二里之水柳灣。書《為長正賢契臨閣帖卷》。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移家浚城(浚縣),寄寓於故友劉通政之“攝生閣”。為“順后(無阝)親丈”書《隸書三潭詩卷》。二月,籌劃買楫南下,時彭禹峰、張雲齋遠從數百裡外來會王鐸,遂一同乘舟至豐、沛、清江浦一帶。書《隸書五律詩冊》。五月三日,福王朱由崧稱監國於南京。再推詞臣姜曰廣、王鐸為東閣大學士,時王鐸尚未至南京,當在蘇、杭一帶。六月十三日,王鐸見朝。二十三日,予王鐸弟鏞,子無黨世襲錦衣指揮使。七月二十日,奪故大學士溫體仁、薛國觀、周延儒及總督尚書熊文燦官蔭,王鐸擬旨削之。八月六日,敘翼戴功,加王鐸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蔭中書舍人。上《目前急需三款以乞敕行求濟時艱事疏》《為中州死難諸臣疏》等。冬夜書《寄金陵天目僧詩軸》。臘月,書《懷州作詩軸》《為無知大禪宗書詩軸》。
清順治二年(明崇禎十七年,1645年)正月初六日,上元燈下,為七舅書《宿江上作詩軸》。二月二十一日,王鐸六請告歸。同月二十六日,王鐸晉少傅。三月初,有北來太子,帝使百官驗對,馬士英、方拱乾、王鐸等極言其偽。書《為更生武老親翁書詩軸》《臨王獻之帖軸》。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陷揚州,福王逃往蕪湖,留王鐸守江寧(南京),他同禮部尚書錢謙益等開城門降清,加王鐸少保。閏六月,王鐸同清貝勒博洛至杭州。書《臨古法帖軸》《隱義》《為太峰老親丈書詩軸》。

受賜清朝

罕見的小楷書《袁可立墓誌銘》
罕見的小楷書《袁可立墓誌銘》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王鐸被命以原官禮部尚書管宏文院學士,充明史副總裁。於太峰齋中,書《行書文語軸》。二月,書《送鳳丸等五律詩卷》。三月初五日夜,書《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同月,次子無咎中進士。同月,於淝水龔奉常齋中,見米芾《天衣禪師碑》真跡,四月十六日炬前跋之。夏孟,為戴岩犖作《臨閣帖卷》《自書石湖等五首詩卷》。六月,受賜朝服。作《賀相國玄平宋公壽序》。七月十二日,作《仿柳公權字軸》。八月,作《為完老臨書軸》。十二月,為“葆光老親翁”書《高郵作詩軸》。為“心香”“道懋”二釋子作《臨王筠帖軸》,書《為匡一詞丈書五律詩軸》。
清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二十四日,作《為魯齋義兄臨閣帖卷》,三月,充殿試讀卷官,夏,作《金魚池亭讌集序》。端陽節,書《杜甫晚出左掖等五律詩卷》。五月初八日,作《臨張芝帖軸》。六月,書《李賀詩冊頁》。為“太峰給諫”作《陰闇然序思集序》。九月,長子無黨自崑山來京,道王銑事,王鐸喜而作《尹教》一篇。作《張母丘夫人墓誌銘》。十月二十一日,作《臨謝庄帖軸》。
清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作《為宿松書詩軸》。閏四月十一日,王鐸姬段氏卒。同月,王鐸返里。為段姬完喪事,作《段姬墓碣》。重陽節,登鄉里柏岡山。作《戊子九日》。冬,王鐸返京。
清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王鐸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二月作《臨王羲之伏想、清和等三帖軸》。作《孟太保宗伯叢蓧園集錄》。端陽後作《為段西美書詩軸》。夏,於琅華館為“張老社盟”作《臨閣帖與山水畫合卷》。十月,遇恩詔,加太子太保。十一月,作《臨王僧虔帖軸》。作《無咎制義序》。
清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作《書畫雖遣懷文語軸》。三月初二日午書《送郭一章詩卷》。王鐸三弟時鑨亦居京,有龍松館。三月某日,王鐸於龍松館為三弟作《三弟擬尋夢曲序》。五月二十一日,作《庚寅臨王獻之帖軸》。六月十三日,作《王獻之敬祖》《鄱陽帖軸》。夏日,作《臨王羲之敬豫帖軸》。七月,書《贈沈石友草書卷》。冬日,書《題素漱三首之一詩軸》。
清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王鐸晉少保。二月,臨王羲之帖,草書軸。閏二月初二日,書《贈靜觀長老二首軸》。三月,上疏言重道尊師,請幸學以致用奠事。初夏,為丁野鶴書《容易語詩軸》。四月,受命祭告華山。六月初三日,祭畢華山。七月一日,於旅途中,作《臨謝安帖軸》。九月,自峨眉山返回途中,作《臨褚遂良帖軸》。九、十月間,以農民義軍遍布,轉輾於四川北部、陝西西南部一帶,有《旅蜀文稿》。初冬,方由漢中府之興安取水路,經湖、廣鄖陽府抵達光化。十二月初六,經裕州返河南孟津,時抱病服藥。是年仲子無咎始刻《擬山園帖》。

病篤而逝

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四日,授王鐸禮部尚書,時病重,居於鄉里,同月十八日,去世。去世之前說:“有仙迎我”。此事傳到朝廷,皇帝贈太保,謚文安,敕封其孫鳳為中書舍人。

主要成就


書法

風格
王鐸工正、行、草書,得力於鍾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於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於時風中另樹一幟。
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源於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王鐸降清后八、九年時間,書風更趨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書法成了其“貳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懷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禎朝的扛鼎之力和奮發之氣,而轉為理性和孤冷。
特點
書法作品集
書法作品集
《洛州香山詩軸》,在結字上把米芾的倚側發揮到了極致,再以漲墨法略去點畫改變字形,確實有“破鬼膽”之怪;再以中鋒強力掠扛,輕重對比強烈,真正有神龍飛騰的不測之力。
《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偕配誥封夫人宋氏合葬墓誌銘》是王鐸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為其恩師袁可立書丹,銘文近五千字,是不能多見的王鐸長篇小楷。
《壬午臨柳公權帖軸》,行草,王鐸用三行布白法,寫出五行書來:起首在一行空白中擠出密密的兩行小字,結尾以貼零的方法在邊沿空隙中擠出一行小字。完全打破了傳統的章法平衡美原則。
《王維五言詩卷》,書於崇楨十六年(1643年),綾本,楷書、草書。此詩卷後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鐸作品中則不乏見,章法變化豐富,行筆能縱能斂,整體感強,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複雜,線條枯實互應,故其成就被人給予很高評價。
《臨王筠帖軸》為四行書,主題三行書如空中的柳條左右搖曵飛舞,沒有一處是垂直平衡和安靜的,最後一行書乃落款小字,更是從左上向右下搖蕩,末了還在邊空貼零擠上“王鐸”二字窮款。邱振中曾用“軸線連綴”的方法分析王鐸每行書的左右搖擺度,以感知這種章法的平面幾何關係。這種翰札書、藁草書中很常見的章法布白,一下子在大幅立軸作品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驚險效果。這正是王鐸平面視覺空間構築上貫徹其所謂“幽險猙獰”的“魔鬼美學”原則,讓人在視覺上如此強烈地感受到“劈山超海,飛沙走石,天旋地轉,鞭雷電而騎雄龍”的意象。王鐸在書法作品平面空間構成上的美學創造,已歷四百年而無人居其右。
《贈張抱一行書詩卷》和《贈張抱一草書詩卷》是王鐸五十歲在懷州所書作品,這二卷分別是王鐸行書和草書的精品。王鐸詩宗杜甫,此二卷十數首感事傷時的詩中發出了“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生”的悲鳴,乃是離亂戰火中奔波有感於生靈塗炭的“詩史”品格,因此前卷行書尤顯沉雄深厚,后卷草書乃感幽怨纏綿。黃道周評價王鐸書法曾有“五十自化”之說,這是強調生活與人格歷練對書法風格成熟的審美卓見。徐悲鴻曾有一詩,用“蟠、蛟、螭”這種極盡其變的“神龍”來比擬王鐸草書所塑造的形象,並贊之曰:“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坤維。”他甚至還發問說:“文安詩作猛虎吼,誰執王字相雌雄?”
《奉龔孝升書卷》為酒後佳作,行筆剛毅,元氣充盈,既是晚年頹廢生活偶發牢騷的寫照,也是悲劇情懷的痛苦表露,堪稱行書代表作之一。

繪畫

畫
王鐸畫山水宗荊浩、關仝,繼承了五代荊浩關仝的風格,王鐸的作品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同時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主要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顯得厚實雄偉,生機勃勃。他的山水畫景色比較寫實,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間。他的山水畫是以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味道。王鐸的人物畫極少見,而且畫法比較簡略、寫意。間作蘭、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王鐸能畫,但作品流傳不多。他的山水畫仿荊浩、關仝卻無大山大水的氣勢,《山水冊》中的平岡高松,林巒深壑,空薄煙雨,曲徑茅屋倒有蒼秀清新之氣,引人人勝。王鐸善以書法之筆描寫花卉枯榮盛衰的姿態,從上海博物館藏《花卉卷》里可窺一斑。此卷作竹、蘭、菊、竹葉、菊瓣及蘭葉皆以中鋒出之,信手寫來,灑脫中含有拙味,與他縱而能斂的書法特點相統一。著意神采,不求形似,洒然有象外之意,最能流露出他文人畫的情致逸趣。清順治三年(1646年)作《漁舟蕭閑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清順治七年(1650年)作《雪景山水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清順治八年(1651年)罷官歸里,作《蘭石圖》卷、《山水卷》,分別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支那名畫寶鑒》。王鐸善於畫山水和梅蘭竹石,山東省濟南市博物館收藏的《雪景竹石圖》是王鐸為睢陽袁樞精心創作的一幅雪竹作品。

詩文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產量甚豐,僅五言詩就愈萬首,明談遷《棘林雜俎·仁集》存有4954首。王鐸的詩文集有《擬山園初集》17冊,《擬山園選集》82卷,有文震孟、黃道周等序,另有《擬山園文選集》32卷,遭禁毀。王鐸是以文學書藝而優則仕,入清以後更以賦詩屬文為樂。
王鐸的詩學,宗唐祧杜,陶鑄漢魏,對明代諸派,獨推崇前後七子中的李夢陽、李攀龍。他最尊崇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甚至以杜甫再世自居。大概因為杜甫飄泊的生活,憂傷與痛苦的心境,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以及蕭颯悲愴的史詩風格極能引起王鐸的共鳴,杜甫詩歌的語言及其內容最能為王鐸的思想情感代言。王鐸是主張“詩言志”的,他力圖走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發展道路。明崇禎五年,王鐸作七言組詩八首的序時,對農民義軍在山西、河南戰事造成的後果,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場予以反對與敵視。但對人民遭受的生靈塗炭則寄於極大的同情。王鐸的詩仿學杜子美,但其思想內容、語言功力以及成就影響則自當遜色。倒是一些感懷、贈送、悼友的詩,寫得真切動人,語言警策精妙,獨有個人風采。

個人作品


立軸

《臨閣帖》《臨王獻之願餘帖》《臨王羲之永嘉敬豫帖》《臨王獻之省前書帖》
《臨王筠帖行書軸》《行書憶過中條山語軸》《草書高適七絕萬騎爭歌楊柳春詩立軸》《香山寺作五律詩軸》
《行書沙河鎮作》《突兀岩巒氣五律條幅》《行書飛人五言詩一首》《自作太平庵五律詩》
《五律夜渡作行書詩軸》《行書燕磯書事軸》《宿江上作詩軸》《五律夜高郵作書詩軸》
《臨王曇首昨服散帖》《杜子美贈陳補閥詩》《行書杜甫戲呈楊四員外綰詩軸》《臨王獻之鵝還諸女帖》
《臨王獻之省前書帖軸》《春過長春寺》《草書臨帖》《臨柳公權辱問帖軸》
《臨張芝帖》《行書贈單大年家丈立軸》《節臨褚遂良家侄帖》《行書嘉興作詩》
《為宿松書詩》《碧水澄潭七律詩》《行書立軸》《至頓庄作》
《行書濟寧聞多英軸》《臨王羲之帖》《臨歐陽詢行書勝事帖》《書畫雖遣懷文語》
《臨王獻之敬祖、鄱陽》《草書臨王獻之奉別帖》《節臨來遲帖》《行書五律詩軸》
《行書昨日聒煩出軸》《評米一段》《臨王曇首昨服散帖》《行書文語》
《行書五言詩軸》《行書五言律詩立軸》《行書俗氛軸》《行書容易語軸》
《行草辛卯仲春書軸》《詠陳路若山水》《行書五言律詩立軸》《草書臨古帖》
《戊辰自都來再芝園作》《行草五言律詩軸》《行書五律京中春日留蘇州友人作》《贈文吉大詞壇行書軸》
《自作怪此秦淮月五言詩》《草書臨古軸》《贊謝安書》《草書臨豹奴帖》
《單椒秀澤軸》《行書五言詩立軸》
《香山寺作五律詩軸》
《香山寺作五律詩軸》

扇面

《草書扇面》《草書臨帖扇面》《臨淳化閣帖無名氏法帖扇》《小楷跋張復畫山水扇面》
《七律太行頂星船驛作扇面》《七律步杜甫秋興之七韻作扇面》《登太行最高處驛作扇面》《步杜甫秋興之七韻作扇面》
《七律廣陵懷古二首作扇面》《七律廣陵懷古二首作扇面》《偕友登中嶽天中閣作扇面》《偕王龍友登太室絕頂扇面》
《雨中無事扇面》《臨古法帖扇面》《草書臨帖扇面》《草書臨帖扇面》

手卷

《臨閣帖》《草書五言律詩四首》《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贈張抱一行書詩卷》
《草書贈鄭公度草書詩卷》《草書臨閣帖卷》《行楷王維詩》《隸書五律詩冊》
《隸書三潭詩卷》《草書杜律卷局部》《自書石湖等五首卷》《杜甫秋興》
《王屋圖詩卷》《草書詩卷》《枯蘭復花圖卷》《為葆光張老親翁書》
《草書唐人詩九首》《蘜潭纂峨眉山紀游詩》《題野鶴陸舫齋》

繪畫

《山水冊》《書畫卷》(1635年)《家山臥遊圖軸》(1639年)《西山臥遊圖軸》(1646年)
《書畫合璧卷》(1649年)《枯蘭復花詩圖卷》(1649年)《崇山蘭若圖軸》《雪景山水圖》(1650年)
《漁舟蕭閑圖》《蘭石圖》

其他

《草書冊》《贈湯若望詩翰》《書唐人詩冊》《行草詩稿》
《臨蘭亭序並律詩帖》《臨禇摹蘭亭》《臨王凝之書》(頁)《行書李賀詩帖》
《報寇葵衷書》《跋韓熙載夜宴圖》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曾祖王幾乾庠生,以曾孫鐸累贈少傅、大學士、戶部尚書。
祖父王作庠生,以孫鐸贈少傅、大學士、戶部尚書。
父親王本仁字性之,號梅園。
母親陳氏
岳父馬從龍字雲合,河北香河知縣。
妻子馬氏、段氏
兄弟鏞、鑨、鏌、鐔
兒子無黨字大群,號荊河,初仕明為掌金吾,晉鑾儀衛指揮
兒子無咎字籍茅,博學工詩文,書法埒其父
兒子無回補內閣中書舍人,卒官,有《瑞芝園集》八卷。
兒子無愆字季平,為五品京官,出繼其叔王鏞。
女兒相、佐

軼事典故


才壓江南

王鐸18歲中舉,20歲中進士,21歲入翰林,22歲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時,見轎前有大旗兩桿。一旗上寫:“十載寒窗讀書苦”,另一旗上寫“奉母命不出難題。”人們向轎內一看,見主考大人卻是位年輕書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飽學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議,有人說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爺,憑著爺老子當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實學!甭說不出難題,實際上是他本人學問不深,恐怕頂多也只是知道個“子曰學而時習之”罷了。王鐸在轎內聽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場出的試題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許多人都說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場依然是原題,但要求內容不許重複。這下可難住了眾舉子,他們把所學的知識全用光了,才勉強交卷。不料第三場又是同一題目,眾舉子叫苦不迭,難於應付。大部分人搜盡枯腸,還是交了白卷。在發榜之後,眾舉子拜師之際,王鐸哈哈一笑,當眾揮筆,照題一氣寫成七篇詞藻雅麗,文情並茂,議論精當,篇篇各異的奇文。一時才驚四座,聲威並振。當時別家中魁掛匾,文為“江南才子”,唯有王鐸家門首懸匾上書“才壓江南”。

神筆王鐸

傳說王鐸入閣拜相后,皇帝讓他書寫一幅匾額:天下太平。楷書巨匾掛上后,在一片讚揚聲中,一個太監忽然發現“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眾人抬頭細審,果然是真。正待發問之時,但見王鐸不慌不忙地手握頹筆,將筆向匾上擲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點在“大”字左下方,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皇帝驚喜萬狀,稱讚道:“王愛卿真乃神筆也。”從此“神筆王鐸”馳名天下。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七十九
貳臣傳》(清)

後世紀念


墓地

墓前石馬
墓前石馬
王鐸墓,位於河南偃師市山化鄉石家莊村南,北有鳳凰山上的大宋會聖宮碑做伴,南有芝田附近的宋陵七帝八陵相陪,地望可謂極好。可惜的是,因修建隴海鐵路,王鐸墓冢從此被廢。王鐸墓地里,如今還尚存一些遺物。在北臨鐵道處,有一對巨大的石馬。石馬高約二米有三,線條流暢,刀法遒勁,很有氣勢。墓地南端,有一贔屓,頗為巨大,王鐸墓碑已移至村裡,石碑乃順治的“諭祭碑”,碑上字體較大,依然清晰,書用顏體,雍容有韻。

故居

故居
故居
王鐸故居,位於中州名鎮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是明清大書法家王鐸的宅第,又名擬山園。王鐸明天啟2年中進士,官至明禮部尚書,清加太子太保職位,遂建官邸。后因歷史變遷,戰爭紛攏,其故居毀於戰火,為了弘揚王鐸書法藝術,陳列其書法手跡、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建築藝術,於1998年11月動工,按王鐸故居原貌修復重建,歷時一年完峻。修復后的王鐸故居,主要包括故居和宅居園林,佔地面積180餘畝,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為國家AAA級旅遊景點,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內於2004年成立了洛陽王鐸書畫院,該畫院是一個擁有近百名書畫家的藝術團體。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無聲詩史》: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
《王鐸草書詩卷跋》: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畫征錄》:余於睢州蔣郎中泰家見所藏覺斯為袁石愚寫大楷一卷,法兼篆、隸、筆筆可喜。明季之書者推趙文敏。文敏之風神瀟灑,一時固無所及者。若據此卷之險沉著,有錐沙印泥之妙,文敏尚遜一籌。
《昭代尺犢小傳》:鐸書宗魏晉,名重當代,與董文敏並稱。
《評書帖》:①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之蒼老勁健,全以力勝。②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鐸)、張(瑞圖)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
《芳堅館題跋》:觀《擬山園帖》,乃知孟津相國於古法耽玩之功亦自不少,其詣力與祝希哲相同。
《梧陰論畫》:王覺斯鐸,魄力沉雄,丘壑峻偉。筆墨外別有一種英姿卓犖之概,始力勝於韻者。
《初月樓論隨筆》:張果亭、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以其人而廢之。
《安吳論書》:僵燥無韻。
《霎岳樓筆談》:明人草書,無不縱而取勢者,覺斯則縱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若不近,非力有餘,未易語此。
《缶廬集卷四》:①歸前突兀山險峨,文安健筆蟠蛟螭。②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坤維。
《近三百年的書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汴梁晚報》(趙蔚增《王鐸書法的藝術特色》):①王鐸一生極重古典,可謂古風浩蕩。他特彆強調“宗晉”,認為“書未宗晉,終入野道”。他始終堅持一種學習方法,即“一日臨書一日應索請”,從而讓藝術創作與古典保持不間斷的交流。他眷戀古典的法度與美感,但在臨帖與創作時又常常取意,以至於人們看他的書法時,能深切感受到那種視覺的衝擊和多變的顫音。在書法諸體中,王鐸的行草作品傳世極多,影響力也極大。他的行草深得《集王聖教序》和米芾的精神傳承,形式獨特,意味雋永,曾有“勝過二王”之美譽,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的地位。

歷代評價

倪燦雲:王覺斯寫字課,一日臨帖,一日應清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
沙孟海:(王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吳昌碩:文安健筆蟠蛟璃,有明書法推第一。②清初的書家中,能衝破董、趙藩籬的人還有傅山。傅山的草書亦美,美得可感可嘆,但在筆觸與味道上卻失於簡單。而王鐸的書法,則是一種蒼涼與成熟的禪意,他流露出的矛盾與感傷使作品達到了一種至高的境界,這種境界,讓後世觀者倍感精到,為之擊節不已。
康有為:筆鼓宕而勢峻密,真元明之後勁。
林散之:覺斯(王鐸)書法出於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懷素后第一人,然盡變右軍之書法,而獨辟門戶,縱橫揮霍,不主故常。
啟功:覺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