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

明代兵部尚書

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曾任蘇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書等職。

明朝萬曆十七年進士,初任蘇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監察御史,五月初九日因直諫罰歲俸。二十四年正月初十被罷官回籍二十六年。泰昌元年八月十七日起尚寶司司丞。天啟元年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同年七月十六日晉太僕寺少卿。天啟二年三月初七日升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侍經筵,同年三月十四日充廷試讀卷官,同年四月初十日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天啟三年十月初六日晉兵部右侍郎,天啟四年三月初三日七上疏予告歸。天啟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起兵部添設右侍郎。天啟六年閏六月初九為右侍郎,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轉左侍郎,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廷推南京戶部尚書,十二月初一日加兵部尚書致仕。天啟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功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三上疏辭。“公自此絕意仕進”居家不出。南都以子樞贈光祿大夫。著有《弗過堂集》《撫登疏稿》等作品。

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為官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1633年去世,享年71歲。清興“文字獄”,其傳記和著作遭禁毀。其靈位被祀於蘇州府、登州府名宦祠及河南睢州鄉賢祠。

人物生平


昭雪太守

睢縣東關袁可立像
睢縣東關袁可立像
萬曆十九年八月進士及第后的袁可立正任蘇州府推官。而立之年血氣方剛初生之犢不畏虎
萬曆十九年五月案情驚動皇帝,查了一兩個月,結果是子虛烏有,於是公論洶洶。南道御史李用中指斥申時行和李淶挾私報復。
萬曆十九年六月十一日江南四郡的大僚懼怕惹禍上身,推來推去沒人接案,最後把這個燙手山芋推到袁可立手裡。
《蘇州府志·名宦祠》袁可立和海瑞、于成龍在同一頁
《蘇州府志·名宦祠》袁可立和海瑞、于成龍在同一頁
執法如山,凡有案件,皆剛毅持正,不避權貴。

董范之變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審結了一場轟動大明朝野的江南重案,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董范之變”,又稱“湖州案”。

斷案如神

萬曆二十二年(1594)五月十三日明軍上報在崇明縣擒獲倭船一隻,軍方指稱上有倭寇三十四名,南京為之震動,在審驗時發現沒有戰俘的任何口供,堅持不可草菅人命。接手時,發現被指倭寇的實際人數只有二十人,且兩人已斃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藥致啞,據理力爭,推翻前案進行重審,千總死不承認誣良為寇,並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咬定說就是在海上俘獲的倭寇。
十一月二十五日琉球貢使來中國轉至南都,請他們過來指認,“倭寇”見貢使至,大哭,貢使一眼就認出這些全都是琉球國良民,是一次在海上運輸糧食時因風漂落才不幸被官兵捕來的。

明察秋毫

袁可立像
袁可立像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在任蘇州府推官。事起於萬曆二十一、二年間日本關白豐臣秀吉侵朝,倭寇出沒,吳中一帶實行“海禁”,一些勢家動以“通海”罪名興起大獄,相互傾軋。
萬曆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事件驚到了身居九重內的萬曆皇帝,三司大驚兵部尚書石星感到事情重大,一旦坐實就不是三個人頭落地的事,怕有出入再次派人查實。
萬曆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吏科給事中耿隨龍曾上奏,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奏疏被壓了下來。巡撫朱弘謨擔心自己官帽不保便搶先定調判決,覺得疑點重重,不顧巡撫阻擾,不同意草率處決人犯,請以烏紗前程作保暫緩處決。后經多方查證,發現他們的招供狀全是子虛烏有錯訛百出,最終洗清了冤屈。

抗旨斬臣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冬到吏部尚書孫丕揚那裡,以政績第一擬擢升給事中,受到萬曆帝特別召見。
萬曆二十二年三月從容赴任山西道監察御史。奉命巡視京都西城,有皇帝寵幸的弄臣仗勢殺人,百官不敢問,重捶抵罪,將罪行張榜於五都衢,然而皇帝繞過內閣直接下中旨豁免弄臣。不給皇帝面子,毅然抗旨將弄臣正法。京師稱“真御史”。

建言罷官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初九日請錄謫臣,上疏針砭時弊,疏上,奪俸一年。九月雷震景德門,時皇帝寵信後宮,弄權誤國,朝綱廢弛。再次上疏。疏上觸帝怒,繼忤次輔沈一貫。
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初十削職為民,沉冤達二十六年之久。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力請大修睢郡城池。
萬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陽,罷官后從不出入公府,這次親自出面去衛輝府為睢州百姓求情,足可見睢州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條陳方略

天啟登萊巡撫袁可立。卷首董其昌題款
天啟登萊巡撫袁可立。卷首董其昌題款
泰昌元年(1620年)沉冤得以昭雪,八月十七日起尚寶司司丞。
天啟元年(1621)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三月二十日奉旨遣祭歷代帝王及孔子祖陵,五月奉命回河南祭告山陵,七月十六日在河南睢州家裡就地晉陞太僕寺少卿。泰昌皇帝嘉獎。
天啟元年封疆多事,遼瀋、廣寧相繼失守,全遼淪陷。人人視關門為死地,百官噤口以圖自保。祭告山陵回京,向天啟皇帝大膽提出七項建議,疏上,帝一一嘉納允行。
天啟二年三月初七日擢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三月十四日與首輔葉向高等二十人“充廷試讀卷官,侍經筵。”取倪元璐、黃道周、王鐸等三十六人為翰林院庶吉士。這年除了和孫承宗一道擔任殿試考官外,還以左通政代理通政使的身份成為天啟皇帝的侍班帝師,這為日後出鎮登萊、晉位中樞奠定了基礎。

節鎮登萊

天啟二年四月十四日天啟帝以“彈壓登萊非公不可,於是以節鉞授公。”加左通政袁可立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拜命就道,從河南睢州出發路經金鄉就遇到了白蓮亂軍,帶領家丁冠帶披甲直衝敵壘,又檄令發登兵“七千餘名”與山東巡撫趙彥調兵剿而撫之“,嚴緝首者,脅從不問,令流民各自還鄉生產。
撫登三載,坐臨登萊,開創東江,厲兵秣馬
天啟三年四月上“賜白鏹文蟒以寵異之。”

奇兵復遼

天啟二年(1622年)十二月利用地震的“示警”作用再次向朝廷奏報,要求撥付費用。從此琉球、朝鮮海運得通,開創了中國軍隊國際護航的先河歷史。
天啟三年(1623年)春夏間努爾哈赤下令大肆屠戮旅順和金、復一帶的百姓,令登萊水師大兵出海,以圖解救淪陷區內的離散百姓。
天啟三年三月奏報朝廷:“登萊之水師實榆關之犄角,臣與鎮道圖畫者數月。諸凡操練將士、修驗船隻、合併營伍、簡汰官兵稍有次第。”親自挑選出精兵“三千六百人,俾總兵沈有容領之先發”,“出海於旅順、皇城、廣鹿、平山等島,相機進勦”。而副將李性忠所領數千遼左健士,大兵所到之處,“舳艫相接,奴酋膽寒。”后金放棄。這時布局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大兵壓境震懾南四衛,以圖策應后金復州總兵劉愛塔反正歸明。
天啟三年六月初四令屬下的兩鎮兵馬奇兵出襲,“時星馳至壘,恍光弼之按子儀軍也。
設計策反后金女婿劉愛塔,夜襲金州,收復旅順,連克金、復、蓋三衛及紅嘴、望海、永寧等多堡要地,收復遼南三衛及海島疆土千餘里。

嚴關設伏

天啟三年十月後金調集更多軍隊對明軍進行反撲。上言“謀貴萬全,兵須審勢,知彼知己,能為可勝。”綜合諜情,十月,(虜)果馱載(火炮),分兵兩路襲我,而諸將亦分兵以應,逼夜酣戰,大獲全勝,(虜)遂移營遁去。”
利用遼民對后金的痛恨,令明軍於復州、永寧和金州、旅順一帶兩路設伏,乘夜以火把襲城,后金大敗而去。
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后金利用海水結凍的時機,以萬餘騎兵繞襲旅順,以報秋火夜攻的慘敗之仇。根據諜報待敵而動,對登萊和東江兩鎮的水師進行了新的布局,令明軍在旅順城外險關設伏,大敗之,后金落荒而逃
天啟五年春僅僅離開登萊半年,最有潛力且令后金坐卧不安的大將張盤就因為缺乏調度和後援身陷重圍力戰而死。又三月孫督師的關寧因為少有登萊牽制配合發生柳河之敗。去留作用天壤有別,已高下立見。

不戰屈兵

天啟三年(1623年)二月開始,逐步完善對東江和登萊兩鎮兵馬的布局,大兵出海,對后金呈步步進逼壓倒之勢,精心設奇策反收降了努爾哈赤姻婿劉愛塔。上疏,登州總兵沈有容不願意接納,認為這是戰略良機,命“沈總兵於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機接應”。
蒞任登州第二年就策反了被后金掠去18年的劉愛塔,這一未遂兵變對后金軍心打擊是空前的,一時漢官降將瓦解殆盡,后金的偽軍體系和情報系統被摧毀殆盡。

杯酒釋權

天啟三年(1623年)春節過後,忽然接到兵部令,說是山東巡撫趙彥應濰縣縣令的請求上奏朝廷要求發大兵平叛。接報后並沒有應兵部和山東巡撫之請馬上發兵,私下派人找到總兵沈有容了解核實李性忠和張爾心的最新情況。沈有容擔保說二人對大明忠心可嘉,只是軍中和地方上因為物資供應問題存在一些矛盾,至於叛亂之事還望斟酌核實。為確保無虞,令書飛騎以犒酒的名義暫時解除了二將的兵權,並持委任他用的令牌對二將予以安撫,告諭濰營兵士,合營將士皆感泣袁可立睿智和寬厚赦免之恩,從此更加聽命。
天啟三年六月十一日朝鮮派出328人的龐大使團來登州拜見,以求獲得明政府的冊封,口呼“老爺”,盡顯大明國威。

正持朝綱

天啟四年五月初三皇帝諭戶、兵、工三部及內閣:“朕覽登萊巡撫袁可立塘報,……思奴酋所謀其意不小,是以朕不無東顧之憂,特諭!”天啟五年四月二十,上傳兵部:“方今邊疆多事,擇將須用謀勇兼全的好人”。“上思帷幄臣,乃使使召先生入贊戎樞,授策海外。”
天啟五年十一月十八日邊事告急,以廷推起兵部添設右侍郎。六年閏六月初九為右侍郎。七月二十八日改兵部左侍郎。主張武力抗清和積極防禦,尤重海防建設
天啟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九卿科道官公推南京戶部尚書。閹黨已經無法隱忍忤逆持正,下決心將排擠出朝。當堂抗疏,遂被迫致仕歸里。魏忠賢以心腹劉廷元代袁可立掌南兵部。時北則崔呈秀為本兵,自去職,天下兵馬大權閹黨一手握定。皇帝念登萊功,特授兵部尚書,准馳驛乘傳歸。
袁可立加兵部尚書
袁可立加兵部尚書
天啟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告成功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懇辭不受,時論韙之。”誥封三世,父如子官。
崇禎即位后,戰事日急,朝廷每有再起之議,皆謝絕不出。雖有輔臣竭力挽留,但自此絕意仕進,屢以起廢推轂於銓曹。剛直成性,再削再廢,於遼戰最急之時棄置於家,所用未盡其才,亦明末一大憾事!

文章毀劫

袁可立詩文手跡刻石
袁可立詩文手跡刻石
天啟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即將離任,在登州公署中看到了數年難得一遇的海市蜃樓。

天子祭悼

袁可立
袁可立
冬十月十一日心力交瘁薨逝於睢州,與徐光啟同年生死。帝譴使至睢州祭葬,首輔孔貞運親為墓銘。
其府第後院“藏書樓”下為許定國刺殺南明大將高傑處。

個人作品


著作

著有《弗過堂集》《撫登疏稿》《韻學要覽》《古詩選》《評選古唐詩》等。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始祖袁榮安徽鳳陽府潁州(今阜陽)人,於明洪武二年以武功仕睢陽衛,後代世襲衛百戶,稱睢州東關“百戶侯”,遂家於睢州。生子亨、義、宏。二世宏、三世傑、四世林。五世錦,官陝西韓城縣教諭。自此“振振森森,書香不絕”。六世永綬、永康,永康生江、淮、河、洛、渭,七世即袁可立之父。三世皆以可立貴,稱“三世司馬”。八世可立,累官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贈光祿大夫,世稱其族“睢陽尚書袁氏”。
兒子袁樞字伯應,號環中,又號石yù。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參政、大梁兵巡道。善騎射,有邊才,工詩賦,為明末書畫收藏鑒賞大家。明亡抑鬱絕食而死。
孫子袁賦誠知名守令,載《碑傳集
袁賦諶蘊藉善收藏,載《睢州志》
袁賦諴早卒

後世紀念


墓葬

今袁可立墓舊址
今袁可立墓舊址
袁尚書墓,在州城東南,載《河南通志》《歸德府志》《睢州志》等。

建築

袁家山又名小蓬萊,呂祖廟,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孫承宗:“讀後先大疏,皎皎揭日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徹,殊令人可味。”
首輔孔貞運:“屢以起廢推轂於銓曹,公淡然弗屑也。”
孔貞運:“悲夫!公郎中而霽外,宏摹而密理。其治獄多陰德,肺石無寃,似於定國。其不事風采,至犯令抵罪者,雖寵近必行,似歐陽永叔。其奏議剴切有當,帝心似陸,宣公至若決策,擊賊蹙之遠徙,則裴晉公淮蔡之斷也!客兵盡汰,所過雞犬不擾,則李西平三代之師也!入虎穴焚島巢,則主濟樓船之水軍也!”
孔貞運:“孰使十六年來,海無傳烽,亭有卧鼓,則惟公之賜。使天假數年,則公將奮謀決策,焚冒頓之虎落,犁老上之龍庭,以抒我皇上東顧之憂。而今已矣,惜哉!”
董其昌:“都察院右僉都御使巡撫登萊備兵防海贊理兵餉,建威消盟,紀功盟府,有文蟒朱提之賜。又以平蓮妖功晉秩少司馬,榮寵甚盛。”
董其昌:“嗚呼!公才兼數器,心運四慮。藉令一再出,不於毛帥、魏璫之世,得獨任行意,展布四體,韓、范功名,豈顧問哉!且建功名之心,不勝其護惜節氣之心。”
董其昌:“善刀而藏,見機勇退。試考當年,后公秉鉞同公佐樞者,名在刑書,歷歷可數,然後知公之完譽。松柏讓貞,嵩華比重已。”
董其昌:“公本儉素養福,而當其振窮閔乏,以身為溪谷,則寒陋者愧。本剛直不回,而當其獎善,覆過以口為羽翅,則溪刻者愧。本肝膽論交,而當其秉道疾邪,以筆為誅討,則比非植黨者愧。本博雅多能,旁通藝事,而韜藏深遠,則炫長者愧。”
泰昌皇帝朱常洛:“一朝抗疏,二紀歸田。口不言事,恥漢人部黨之名;退不忘君,有楚尹毀家之風。”
天啟皇帝朱由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衝於千里,文武為憲於萬邦。”
民族英雄黃道周說:“公去登萊不數載,而登萊遂敗。公一意治師,塞要害,焚盜糧,聯絡諸島,收復旅順,而海上晏然。…公去又十餘年,而朝鮮淪陷。”
黃道周:“當魏崔時,蓋無復然明義、真者,有之,則必自大司馬節寰袁公也。”
名士陳繼儒:“公乞骨骸者七,辭銜者三。熹廟不能留,魏黨不能奪,一時難進易退之高風,真可洗滿朝稱功頌德之穢氣。”
陳繼儒:“生死無暇,榮哀兼備,蓋先朝之寶臣,而亦後來學士大夫出處之榜樣也。”
陳繼儒:“公司理吳中,執簡柱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登朝十有二年,剔歷卿寺,節撫登萊。感激上恩,慷慨時事,議收遼左之殘兵,汛掃鄒藤之妖黨,乘風縱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設伏夜戰而憤兵之營壘撥。”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名稱演員
2019《神探袁可立》張博
2015年《大明睢陽袁可立》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