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

中國古代官名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此職可追溯至漢朝,時有置尚書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財帛委輸,即國家財政工作。曹魏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費統籌。經隋朝稍加改變稱民部尚書,至唐朝遂改稱戶部尚書,至後代仍為常職。戶部尚書主要掌管國家經濟,包括戶口、稅收、統籌國家經費等等。

簡介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的大臣,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其職位相等於當今的主管財政、稅收、民政、金融、公安等部門的國務院副總理。
官名。其職由《周禮》地官司徒演變而來。漢朝置尚書郎4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魏文帝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到隋朝改為民部。唐改稱戶部尚書。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改戶部為度支;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書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復為戶部尚書。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工作職責


戶部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征等會計統計工作。其日常工作有為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以魚鱗圖冊黃冊為根據,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草地養馬放牧;以電種召佃盡地利;對多年積欠賠累可根據情況給予蠲免;根據各省收支情況,調劑餘缺;差役的減輕免復;對災區貧老的撫恤救濟,對有功人的賞賜;權量市糴,評估物價;徵收山澤坡池、關市、坑冶之稅;贍軍輸,督漕運,贍及轉輸屯種,開中以實邊,和百官俸祿支給;定期編造戶口冊籍,調整戶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減變化;對隱匿戶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為及時給予制止、糾正。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尋,推公(袁可立)南戶部尚書,因勒俾致仕。”

具體解釋


戶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三國時設度支尚書,掌財政。隋代以度支尚書為民部尚書。唐代改稱戶部,遂為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歷代相沿。
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政務,職責多有交叉。清還設有掌管八旗事務的八旗俸餉處及現審處。隸屬於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遂廢。
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錢穀之政、貢賦之差。其屬有四:一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戶部郎中、員外郎,掌戶口、土田、賦役、貢獻、蠲免、優復、姻婚、繼嗣之事,以男女之黃、小、中、丁、老為之帳籍,以永業、口分、園宅均其土田,以租、庸、調斂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戶,以為尚書、侍郎之貳。其後以諸行郎官判錢穀,而戶部、度支郎官失其職矣。會昌二年著令:以本行郎官,分判錢穀。
戶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倉部主事三人。高宗即位,改民部曰戶部。龍朔三年,改戶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倉部曰司庾。光宅元年,改戶部曰地官。天寶十一載,改金部曰司金,倉部曰司儲。有戶部令史十七人,書令史三十四人,計史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人;度支令史十六人,書令史三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金部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倉部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度支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以近及遠,與中書門下議定乃奏。
金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兩京市、互市、和市、宮市交易之事,百官、軍鎮、蕃客之賜,及給宮人、王妃、官奴婢衣服。
倉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軍儲,出納租稅、祿糧、倉廩之事。以木契百,合諸司出給之數,以義倉、常平倉備凶年,平谷價。

六部


歷史演化

官署名。從隋唐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六曹”。發端於秦少府尚書,經後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各部職務

六部的職務在秦漢時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中的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併入。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吏部 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
戶部 負責財政、國庫
禮部負責貢舉、祭祀、典禮
兵部 負責軍事
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具體審判另有大理寺負責。重大案件組織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會審。謂三司審。
工部負責工程建設

名人


宋朝

葉夢得

明朝

清朝

和珅
歷任戶部尚書(滿)
共有 98 筆資料:
任職人員任職資訊類別卸任資訊備註
1福長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十二日(1791,11,7)調嘉慶四年正月八日(1799,2,12)緣事革職下獄治罪
2松筠嘉慶四年正月九日(1799,2,13)嘉慶四年二月一日(1799,3,6)調陝甘總督成親王永瑆暫署
3布彥達賚嘉慶四年二月二日(1799,3,7)嘉慶六年正月四日(1801,2,16)卒
4傅森嘉慶六年正月五日(1801,2,17)調嘉慶六年正月廿四日(1801,3,8)患病賞假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六),頁14
5成德嘉慶六年正月廿四日(1801,3,8)兼署
6傅森嘉慶六年二月廿七日(1801,4,9)卒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六),頁53
7成德嘉慶六年二月廿七日(1801,4,9)嘉慶七年三月十六日(1802,4,17)告假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七),頁65
8慶桂嘉慶七年三月十六日(1802,4,17)兼署
9成德嘉慶七年三月廿二日(1802,4,23)卒
10祿康嘉慶七年三月廿二日(1802,4,23)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調大學士
11德瑛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調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10,1,20)緣事降調
12祿康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10,1,20)嘉慶十五年五月十日(1810,6,11)調大學士
13托津嘉慶十五年五月十日(1810,6,11)調嘉慶十八年十月廿一日(1813,11,13)馳往河南軍營查辦事件托津未回京以前,著瑚圖禮暫行兼署
14成寧嘉慶十八年十月廿一日(1813,11,13)
15托津嘉慶十九年八月十三日(1814,9,26)調大學士
16瑚圖禮嘉慶十九年八月十三日(1814,9,26)調嘉慶十九年九月八日(1814,10,20)調禮部尚書
17景安嘉慶十九年九月八日(1814,10,20)調嘉慶十九年十一月廿日(1814,12,31)馳往江蘇查辦事件
18英和嘉慶十九年十一月廿日(1814,12,31)兼署
19景安馳往山東查辦事件廿二年十二月四日馳往河南查勘漳衛河道,後往山東查案
20和寧嘉慶廿三年二月廿六日(1818,4,1)
21景安嘉慶廿五年十月四日(1820,11,9)年老調為守護昌陵大臣
22英和嘉慶廿五年十月五日(1820,11,10)調道光二年正月十日(1822,2,1)因病賞假
23文孚道光二年正月十日(1822,2,1)
24英和道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27,1,8)緣事調補理藩院尚書退出南書房,總管內務府大臣
25禧恩道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27,1,8)調道光九年三月十四日(1829,4,17)出差
26文孚道光九年三月廿一日(1829,4,24)
27禧恩道光十年四月六日(1830,4,28)出差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三五),頁112
28托津道光十年四月六日(1830,4,28)道光十年五月七日(1830,6,26)署正黃旗滿洲都統
29長齡道光十年五月七日(1830,6,26)
30禧恩道光十二年三月廿三日(1832,4,23)馳往湖南查辦事件
31文孚道光十二年三月廿四日(1832,4,24)兼署
32禧恩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七日(1833,7,14)緣事革職,調理藩院尚書
33穆彰阿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七日(1833,7,14)調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34,12,25)調吏部尚書
34耆英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34,12,25)調
35文孚道光十五年二月十一日(1835,3,9)
36耆英道光十六年六月廿五日(1836,8,7)馳往廣東查辦事件
37奕顥道光十六年六月廿五日(1836,8,7)
38耆英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836,8,30)調吏部尚書
39奕顥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836,8,30)調道光十八年閏四月十九日(1838,6,11)調兵部尚書
40奕紀道光十八年閏四月十九日(1838,6,11)調道光廿年正月八日(1840,2,10)緣事革職
41隆文道光廿年正月八日(1840,2,10)調道光廿年三月六日(1840,4,7)為會試副考官
42敬徵道光廿年三月六日(1840,4,7)兼署
43隆文道光廿一年正月八日(1841,1,30)馳赴廣東辦理軍務
44敬徵道光廿一年正月九日(1841,1,31)兼署
45隆文道光廿一年五月廿六日(1841,7,14)卒死在廣東,實五月十二日卒(傳包)
46敬徵道光廿一年五月廿六日(1841,7,14)調道光廿二年八月廿六日(1842,9,30)馳赴江蘇查辦河工
47穆彰阿道光廿二年九月一日(1842,10,4)兼署
48敬徵道光廿五年二月廿二日(1845,3,29)緣事革職
49賽尚阿道光廿五年二月廿二日(1845,3,29)調道光廿六年正月廿四日(1846,2,19)馳往江南查勘江防善後事宜
50恩桂道光廿六年二月十八日(1846,3,15)兼署
51賽尚阿咸豐元年正月一日(1851,2,1)調大學士
52裕誠咸豐元年正月一日(1851,2,1)調咸豐二年正月十日(1852,2,29)調大學士
53禧恩咸豐二年正月十日(1852,2,29)咸豐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852,12,28)卒實十一月十七日卒(傳包)
54文慶咸豐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852,12,28)咸豐四年十一月廿八日(1855,1,16)因病賞假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四),頁355
55全慶咸豐四年十一月廿九日(1855,1,17)兼署
56文慶咸豐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56,1,23)調大學士
57柏葰咸豐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56,1,23)咸豐八年八月六日(1858,9,12)為順天鄉試正考官由熱河都統遷,未到任前,以全慶兼署
58全慶咸豐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56,1,23)兼署咸豐六年三月六日(1856,4,10)為會試副考官
59文彩咸豐六年三月六日(1856,4,10)兼署咸豐六年三月十九日(1856,4,23)出差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六),頁70
60花沙納咸豐六年三月十九日(1856,4,23)兼署
61全慶咸豐八年八月六日(1858,9,12)兼署
62柏葰咸豐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調大學士
63瑞麟咸豐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調咸豐八年十二月廿九日(1859,2,1)調大學士時出差,未到任前,以文彩兼署
64肅順咸豐八年十二月廿九日(1859,2,1)調咸豐十一年九月卅日(1861,11,2)緣事撤任
65瑞常咸豐十一年十月一日(1861,11,3)調同治元年二月八日(1862,3,8)調吏部尚書
66寶鋆同治元年二月八日(1862,3,8)同治四年三月六日(1865,4,1)為會試副考官
67文祥同治四年三月六日(1865,4,1)兼署
68寶鋆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72,7,16)調吏部尚書
69載齡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72,7,16)調光緒三年正月七日(1877,2,19)調吏部尚書
70魁齡光緒三年正月七日(1877,2,19)調光緒三年正月十七日(1877,3,1)出差
71靈桂光緒三年正月十七日(1877,3,1)兼署光緒三年二月十七日(1877,3,31)出差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三),頁44
72廣壽光緒三年二月十七日(1877,3,31)兼署
73魁齡光緒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78,1,19)出差
74廣壽光緒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78,1,19)兼署
75魁齡光緒四年三月十四日(1878,4,16)因病賞假兩個月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四),頁97
76景廉光緒四年三月十五日(1878,4,17)兼署
77魁齡光緒四年五月十四日(1878,6,14)因病解任
78景廉光緒四年五月十五日(1878,6,15)調光緒六年三月六日(1880,4,14)為會試正考官
79志和光緒六年三月七日(1880,4,15)
80景廉光緒九年六月廿二日(1883,7,25)緣事降調
81額勒和布光緒九年六月廿二日(1883,7,25)調光緒九年七月廿四日(1883,8,26)馳赴陝西查辦事件
82麟書光緒九年八月三日(1883,9,3)兼署
83額勒和布光緒十年九月廿三日(1884,11,10)調大學士
84崇綺光緒十年九月廿四日(1884,11,11)光緒十年十月廿一日(1884,12,8)馳赴江西查辦事件
85麟書光緒十年十一月三日(1884,12,19)
86崇綺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調吏部尚書
87福錕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調光緒十四年八月六日(1888,9,11)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88崑岡光緒十四年八月七日(1888,9,12)兼署
89福錕光緒十八年八月廿九日(1892,10,19)調大學士
90熙敬光緒十八年八月廿九日(1892,10,19)調光緒廿一年六月廿一日(1895,8,11)調吏部尚書
91敬信光緒廿一年六月廿一日(1895,8,11)調光緒廿六年三月十八日(1900,4,17)調兵部尚書
92立山光緒廿六年三月十八日(1900,4,17)光緒廿六年六月十九日(1900,7,15)緣事監禁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二六),頁197
93崇綺光緒廿六年六月廿日(1900,7,16)光緒廿六年八月二日(1900,8,26)殉節
94敬信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五日(1900,9,8)調光緒廿六年九月五日(1900,10,27)調吏部尚書
95崇禮光緒廿六年九月五日(1900,10,27)調光緒廿九年四月廿七日(1903,5,23)調大學士
96那桐光緒廿九年五月一日(1903,5,27)光緒廿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11,4)調外務部會辦大臣
97榮慶光緒廿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11,4)調光緒卅一年十一月十日(1905,12,6)調學部尚書
98鐵良光緒卅一年十一月十日(1905,12,6)光緒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九月廿一日調陸軍部尚書
歷任戶部尚書(漢)
共有 85 筆資料:
任職人員任職資訊類別卸任資訊備註
1董誥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廿一日(1787,3,10)嘉慶元年十月七日(1796,11,6)調補東閣大學士
2范宜恆嘉慶元年十月八日(1796,11,7)嘉慶二年八月廿日(1797,10,9)卒離職根據東華錄、清史稿
3沈初嘉慶二年八月廿日(1797,10,9)調嘉慶四年三月二日(1799,4,6)卒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四),頁70
4范建中嘉慶四年三月二日(1799,4,6)嘉慶四年十月七日(1799,11,4)調左都御史
5朱珪嘉慶四年十月七日(1799,11,4)調嘉慶十年正月廿六日(1805,2,25)調大學士
6戴衢亨嘉慶十年正月廿六日(1805,2,25)調嘉慶十三年三月卅日(1808,4,25)到南河查勘河工查勘事竣,賞假一個月,回籍祭掃
7曹振鏞嘉慶十三年三月卅日(1808,4,25)
8戴衢亨嘉慶十四年七月九日(1809,8,19)調工部尚書
9曹振鏞嘉慶十四年七月九日(1809,8,19)調嘉慶十六年三月六日(1811,3,29)為會試正考官
10鄒炳泰嘉慶十六年三月六日(1811,3,29)
11曹振鏞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調吏部尚書
12潘世恩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調嘉慶十九年六月廿二日(1814,8,7)丁母憂離職根據東華錄、清史稿
13劉環之嘉慶十九年六月廿二日(1814,8,7)調嘉慶廿二年九月廿日(1817,10,30)緣事降調
14盧蔭溥嘉慶廿二年九月廿日(1817,10,30)調嘉慶廿五年九月九日(1820,10,15)調工部尚書
15黃鉞嘉慶廿五年九月九日(1820,10,15)調道光二年八月六日(1822,9,20)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16汪廷珍道光二年八月六日(1822,9,20)
17黃鉞道光六年九月二日(1826,10,2)因病解任
18王鼎道光六年九月二日(1826,10,2)道光八年八月六日(1828,9,14)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19王引之道光八年八月十六日(1828,9,24)
20王鼎道光十年十月四日(1830,11,18)馳往江南會查事件
21湯金釗道光十年十月四日(1830,11,18)
22王鼎道光十二年八月六日(1832,8,31)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23汪守和道光十二年八月六日(1832,8,31)
24王鼎道光十六年三月六日(1836,4,21)為會試副考官
25文孚道光十六年三月七日(1836,4,22)兼署大學士,七月十五日以疾致仕
26王鼎道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1836,11,22)因病賞假兩個月離職根據嘉道兩朝上諭檔(四一),頁433
27吳椿道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1836,11,22)兼署
28王鼎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38,7,4)調大學士
29湯金釗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38,7,4)調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七日(1838,11,13)調吏部尚書
30吳椿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七日(1838,11,13)調道光十九年三月五日(1839,4,18)因病解任
31何淩漢道光十九年三月五日(1839,4,18)調道光十九年八月六日(1839,9,13)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32湯金釗道光十九年八月六日(1839,9,13)兼署
33何淩漢道光廿年二月六日(1840,3,9)卒
34卓秉恬道光廿年二月六日(1840,3,9)調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二日(1841,5,2)調吏部尚書
35祁寯藻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二日(1841,5,2)道光廿九年十月二日(1849,11,16)馳赴四川查辦事件
36何汝霖道光廿九年十月二日(1849,11,16)
37祁寯藻道光卅年六月三日(1850,7,11)調大學士
38孫瑞珍道光卅年六月三日(1850,7,11)調咸豐三年三月二日(1853,4,9)出差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三),頁91
39朱鳳標咸豐三年三月二日(1853,4,9)咸豐三年八月十三日(1853,9,15)馳往山西查辦河東鹽務
40徐澤醇咸豐三年八月十三日(1853,9,15)兼署
41孫瑞珍咸豐三年十二月四日(1854,1,2)因病賞假兩個月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三),頁423
42徐澤醇咸豐三年十二月四日(1854,1,2)兼署
43孫瑞珍咸豐四年五月三日(1854,5,29)因病解任
44朱鳳標咸豐四年五月三日(1854,5,29)調咸豐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56,12,16)調兵部尚書
45翁心存咸豐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56,12,16)調咸豐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調大學士
46朱鳳標咸豐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調咸豐八年十月廿六日(1858,12,1)緣事暫行解任九年二月十三日革職
47周祖培咸豐八年十月廿六日(1858,12,1)兼署
48周祖培咸豐九年二月十四日(1859,3,18)調咸豐九年八月六日(1859,9,2)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49陳孚恩咸豐九年八月六日(1859,9,2)兼署
50周祖培咸豐十年三月六日(1860,3,27)為會試正考官
51沈兆霖咸豐十年三月六日(1860,3,27)
52周祖培咸豐十年十二月廿七日(1861,2,6)調大學士
53沈兆霖咸豐十年十二月廿七日(1861,2,6)調咸豐十一年十月廿七日(1861,11,29)赴陝西查辦事件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十一),頁473
54趙光咸豐十一年十月廿七日(1861,11,29)兼署
55沈兆霖同治元年七月四日(1862,7,30)卒死在出差途中
56羅惇衍同治元年七月十九日(1862,8,14)同治元年八月六日(1862,8,30)為順天鄉試副考官未到任前,仍以趙光兼署
57李棠階同治元年八月六日(1862,8,30)
58羅惇衍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59單懋謙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兼署
60羅惇衍同治四年閏五月廿四日(1865,7,16)馳赴山西查辦事件
61朱鳳標同治四年六月五日(1865,7,27)兼署
62羅惇衍同治七年二月十九日(1868,3,12)往天津驗收海運漕糧
63董恂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1868,3,22)兼署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為會試副考官
64萬青藜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暫署
65羅惇衍同治八年六月廿一日(1869,7,29)丁憂離職根據清史稿
66董恂同治八年六月廿一日(1869,7,29)調光緒二年三月六日(1876,3,31)為會試正考官
67毛昶熙光緒二年三月七日(1876,4,1)兼署
68董恂光緒八年正月廿四日(1882,3,13)年老開缺
69閻敬銘光緒八年正月廿四日(1882,3,13)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調大學士前工部右侍郎,未到任前,以王文韶署
70翁同龢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調光緒十四年八月六日(1888,9,11)為順天鄉試副考官
71潘祖蔭光緒十四年八月七日(1888,9,12)兼署
72翁同龢光緒十五年七月十六日(1889,8,12)賞假兩個月修墓
73徐桐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七日(1889,8,13)兼署光緒十五年八月六日(1889,8,31)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74孫毓汶光緒十五年八月六日(1889,8,31)兼署
75翁同龢光緒十八年三月六日(1892,4,2)為會試正考官
76孫家鼐光緒十八年三月六日(1892,4,2)
77翁同龢光緒十九年八月六日(1893,9,15)為順天鄉試正考官
78孫家鼐光緒十九年八月七日(1893,9,16)兼署
79翁同龢光緒廿四年四月廿七日(1898,6,15)緣事開缺
80徐樹銘光緒廿四年四月廿九日(1898,6,17)暫署
81王文韶光緒廿四年五月五日(1898,6,23)光緒廿六年十月十五日(1900,12,6)調大學士
82鹿傳霖光緒廿六年十月十五日(1900,12,6)調光緒卅年七月四日(1904,8,14)署工部尚書
83趙爾巽光緒卅年七月四日(1904,8,14)光緒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調盛京將軍
84鹿傳霖光緒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調吏部尚書
85張百熙光緒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調光緒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九月廿一日調為郵傳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