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六官的結果 展開

六官

六官

六官是指《周禮》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稱為六卿。隋唐以後,用以統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大致和《周禮》六官分職相當,也統稱為六官。明清時,習慣把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馬大司寇、大司空分別用作六部尚書的別稱。

制度


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權機構要比商代複雜和完善些。《周禮》提出“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的置官目的而記載了周代王朝的“六官”制度:
(一)“天官冢宰”,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這些官稱為“治官”。“治官之屬”包括有“大宰卿”1人,“小宰”中大夫2人,“宰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太宰”的職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天官冢宰”不僅是六官之首,而且總攬六典之政。(二)“地官司徒”,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這些官稱為“教官”,“教官之屬”有“大司徒”卿1人,“小司徒”中大夫2人,“鄉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徒”之職是執掌建邦土地的版圖與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小司徒”之職是執掌建邦的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三)“春官宗伯”,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這些官稱為“禮官”。“禮官”之屬有“大宗伯”卿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宗伯”之職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小宗伯”之職是“掌建國之神位。”(四)“夏官司馬”,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這些官稱為“政官”。政官之屬有“大司馬”卿1人,“小司馬”中大夫2人,“軍司馬”下大夫4人,“輿司馬”上士8人,“行司馬”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馬”之職是“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五)“秋官司寇”,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禁”,這些官稱為“刑官”。“刑官之屬”有“大司寇”卿1人,“小司寇”中大夫2人,“士師”下大夫4人,“鄉士”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寇”之職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誥四方。”(六)“冬官司空”,現在看到的《周禮》已散失“司空”篇。
《周禮》六官,排列整齊,制度嚴密,超過以後漢魏之制,所以不少人懷疑其中或有後人托古改制的成分,因此不能作為西周官制的可靠依據。郭沫若的《周官質疑》、《金文叢考》對這個問題均有精到的論述。但是,我們覺得如果沒有一些實際施政的基本經驗,也難以完全憑空想出一套周密的組織系統。因此,把《周禮》“六官”之制加以簡單摘引,作為了解西周官制的參考。
《周禮》:
天官冢宰(治官)——吏部——組織部,人事部
地官司徒(教官)——戶部——財政部,公安部的戶籍管理
春官宗伯(禮官)——禮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夏官司馬(政官)——兵部——國防部
秋官司寇(刑官)——刑部——司法部,公安部的一部分
冬官司空(已失散)——工部——農業部

發展


周六卿

《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國之政,總稱六官或六卿。《周禮·秋官·司寇》:“凡邦之大盟約,涖其盟書而登之於天府;大史、內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鄭玄註:“六官,六卿之官也。”孫詒讓正義:“謂大宰等六官之正。”《孔子家語·執轡》:“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宋,曾鞏《節相制》:“古者出軍之法,始於一井之間;遣將之常,甫在六官之內。”

隋唐后

中央政權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書總稱六官。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導之以德,齊之以刑,威振六官,風揚五部。”《明史·孫應奎傳》:“至於桂萼以梟雄桀驁之資,作威福,納財賄,阻抑氣節,私比黨與,勢侵六官,氣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憤。”清,曾國藩《劉母譚孺人墓誌銘》:“自余挂名朝籍,待罪六官,去父母之邦,十有四年。”

丞相


太平天國時期
天官正丞相
秦日綱廣西貴縣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十月授,至癸好三年升。詳本傳。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一偽燕王秦日綱傳。
陳承瑢廣西藤縣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九月授,至甲寅四年二月升。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佐天侯陳承瑢傳。
曾水源廣西武宣太平天國甲寅四年二月授。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天官正丞相曾水源傳、天朝元勛曾水源墓碑。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廣西武宣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十月授,至甲寅四年二月升。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天官正丞相曾水源傳。
天官副丞相
林鳳祥廣西桂平太平天國壬子二年十二月以攻克武昌功授此職。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靖胡侯林鳳祥傳。
天官又副丞相
曾釗揚廣西桂平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十一月授。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天官又副丞相曾釗揚傳。
地官正丞相
李開芳廣西潯州太平天國壬子二年十二月以攻克武昌功授此職。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定胡侯胡侯李來芳傳。
李秀成廣西藤縣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冬守桐城時任此職。詳本傳。據李秀成自述原稿考定。
地官又正丞相
羅苾芬廣東嘉應州通文黑,曾作商販。起義前為韋昌輝司會計。隨韋昌輝參加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壬子二年十一月授北殿簿書,掌一切文案。癸好三年四月升北殿丞相,十一月授地官又正丞相,仍理北殿事預務。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地官又正丞國相羅苾芬傳。
地官副丞相
陳承瑢廣西藤縣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二月任,至九月升。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佐天侯陳承瑢傳。
黃再興廣西桂平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十月授。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地官副丞相黃再興傳。
李秀成廣西藤縣太平天國丙辰六年二月救鎮江時任此職。詳本傳。據李秀成自述原稿。
地官又副丞相
劉承芳廣西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春至天京始授翼殿簿書,八月隨石達開赴安徽省安民,升翼殿丞相。十月升地官又副丞相,仍理翼殿事務。乙榮五年五月在蕪湖戰死。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地官又副丞相劉承芳傳、滌浮道人金陵雜記。
春官正丞相
胡以晄廣西平南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十月授,至甲寅四年升。詳本傳。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一偽豫王胡以晄傳。
黃啟芳廣西博白通文墨,起義前在韋昌輝家教讀。隨韋昌輝參加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壬子二年八月,授北殿簿書。癸好三年十月,升北殿吏部尚書,掌封官頒執照事務。甲寅四年四月升春官正丞相,仍理北殿事務。據同上書卷二偽春官正丞相黃啟芳傳。
塗鎮興廣西太平天國丙辰六年春救鎮江時任此職。初在西王蕭朝貴部下,朝貴戰死,改隸東王楊秀清部下。甲寅四年秋守湖北田家鎮。丙辰六年春,救鎮江,五月,打敗清朝江南大營,追擊至句容。據李秀成自述原稿、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殿前丞相東殿左七承宣塗振興傳。案李秀成自述原稿記塗鎮興官職作「春官丞相」,沒有正、副等字,故擊於此。又張德堅記塗鎮興作塗振興。李秀成自述作塗鎮興。此處據李秀成自述原稿。
張遂謀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六月任此職。詳本傳。據滌浮道人金陵雜記、李續賓上曾滌生侍郎書(見李忠武公書牘卷上)。
春官又正丞相
蒙得恩廣西平南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十月授。詳本傳。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春官又正丞相蒙得恩傳。
張潮爵廣西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夏任此職。詳本傳。據滌浮道人金陵雜記。該書祗記作「春官丞相」。按這時春官正丞相為張遂謀,他當不是春官正丞相,故擊於此。
春官副丞相
吉文元廣西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二月授。詳本傳。據張德堅賊情匯卷二偽平胡侯吉文元傳。黃超芳廣西潯州初任北殿尚書,升春官副丞相。據謝炳金陵癸甲紀事略。
春官又副丞相
永(曾)錦發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十月,時任春官又副丞相,奉命救揚州,在三汊河血戰,當先陷陣,中炮犧牲。滌浮道人金陵雜記。謝炳金陵癸甲紀事略作曾錦發,張德堅賊情彙纂作曹錦發。案太平天國初期避「曾」字諱,改為「永」字,故知永錦發即曾錦發,而賊情彙纂則誤「曾」為「曹」。至於所任官職,賊情彙纂作春官又正丞相,金陵癸甲紀事略則作殿前檢點,三處不同。考賊情彙纂記載,在曾錦發戰死那個月,蒙得恩升春官又正丞相,林紹璋則升春官又副丞相,兩職都在此月出缺。但滌浮道人系在天京得親見曾錦發住處,而張德堅則從情報中得來,故本書官職暫從金陵雜記。
林紹璋廣西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十月授。詳本傳。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春官又副丞相林紹璋傳。
藍成春廣西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夏守安徽廬州三河鎮時任此職。詳本傳。據滌浮道人金陵雜記。
夏官正丞相
黃玉昆廣西桂平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五月授。至甲寅四年二月升。詳本傳。據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偽衛天侯黃玉昆傳。
何震川廣西象州太平天國甲寅四年二月授。詳本傳。據同上書卷二偽夏官正丞相何震川傳。
夏官又正丞相
周勝坤廣西家富,做典當業。金田起義,把家財獻作軍資,初授左一軍副典聖庫。太平天國甲寅四年四月以戰功授夏官又正丞相。丙辰六年三月,守鎮江湯頭營寨戰死。據同上書卷二偽夏官又正丞相周勝坤傳、李秀成自述原稿。
曾立昌廣西潯州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冬敍功授。詳本傳。據清咸豐四年四月十一日勝保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李秀成自述原稿、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謝炳金陵癸甲紀事略。
周勝富廣西周勝坤胞兄。太平天國甲寅四年春任將軍,隨曾錦謙守廬州。勝坤戰死,勝富以兄襲弟職,鎮守江蘇句容。據清咸豐四年三月初十日和春、福濟片(案此為入奏日期,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李秀成自述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