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
河南省平頂山市轄縣
郟縣地處河南省中部偏西,平頂山市北部。
1955年,毛澤東主席為郟縣寫下光輝批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截至2017年末,郟縣東西長37.6千米,南北寬31.3千米,總面積737平方千米,縣政府駐龍山街道,轄2街道8鎮5鄉。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郟縣常住人口為506377人。
郟縣是一代謀聖張良故里。郟縣名片眾多,主要可以概括為“一縣、兩遺、四地、四寶、六鄉、六絕”。“一縣”,即千年古縣。“兩遺”,即郟縣大銅器、姚庄金鑲玉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四地”,即全國知青文化發祥地、中國詩歌創作基地、中國唐鈞基地、“山兒西”煙基地。“四寶”,即有4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蘇園(三蘇祠和墓)、全國保存最好的縣級文廟——郟縣文廟、萬里茶路重要支點——郟縣山陝會館、中原地區第一紅石古寨——臨灃寨。“六鄉”,即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郟縣紅牛之鄉、中國鑄鐵鍋之鄉、中國美食之鄉。“六絕”,即六種絕味美食,燒雞、牛肉、餄餎面、茶水、三燉、豆腐菜。
昔日廣闊天地,今朝大有作為。郟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旅富縣、實幹興縣,著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正朝著“厚重”郟縣、實力郟縣、文明郟縣、幸福郟縣的美好前景邁進。
周康王時(前1004年—前967年)稱“夾”,春秋時名夾邑,屬楚,戰國歸韓;秦始置縣,隸屬穎川郡。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改為龍山縣,屬順陽郡。
隋開皇初(581年),改為汝南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輔城縣;大業初(605年),改為郟城縣。
元大德八年(1304年),復置郟縣隸汝州。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隸汝州直隸州。
清代沿明制。
民國初,先後屬河陝汝道、豫西道、河洛道。
郟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隸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日軍佔領郟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六支隊收復禹郟交界地區,置禹郟縣,同年10月撤銷;解放初,先後屬豫陝鄂邊區第五專區、豫西區第五專區。
1949年3月,屬許昌專區。
1986年3月,歸平頂山市管轄。
2021年6月4日,郟縣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2021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的通知》,確定8個基層醫改試驗區,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入選。
郟縣地處河南省中部偏西,平頂山市北部,屬豫西山區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東接襄城縣,西鄰汝州市,南依平頂山市衛東區及寶豐縣,北連禹州市。地理坐標:東經113°0′40″~113°24′50″,北緯33°48′0″~34°10′50″。東西長37.6千米,南北寬31.3千米,總面積737平方千米。
郟縣縣域地勢呈馬鞍形,東南、西北高,中部低。東南部為外方山余脈,低山綿亘;西北部為萁山山地,峰巒起伏;中部為北汝河沖積平原,沃野坦蕩。全縣最高點為西北邊陲郟、汝、禹交界處的三管山,海拔790.8米,最低點為長橋鎮坡趙村西,海拔86米。全境有大小山峰26座,山地面積135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8.3%;丘陵面積259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35.1%;平原面積271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36.8%;窪地面積72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9.8%;全縣耕地面積44727.53公頃。
郟縣縣境地處北溫帶南部。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日照時間較長,熱量比較充足,自然降水偏少。
郟縣
郟縣位於華中動、植物區系與華北動、植物區系的過渡帶,動、植物種類較多,植物總計248科,1014屬,2306種。全縣森林覆蓋率為37.1%。用材樹主要有楊、柳、椿、榆、槐、泡桐等;經濟林主要有核桃、柿、桃、梨、蘋果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煙葉、紅薯、大豆、綠豆、花生、芝麻、瓜果、蔬菜等。境內野生動物資源陸棲脊椎動物184種,陸生野生動物主要有野兔、野雞、刺蝟等;飼養動物主要有郟縣紅牛、豬、山羊、綿羊、寒羊、雞、鴨、鵝、蜜蜂;魚類主要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等。
郟縣礦產資源儲量較為豐富,主要分佈在西北部和東南部,其特點是:煤和建築石料礦種為優勢礦產,小礦多、大礦少,貧礦劣礦多、富礦優質礦少,北部礦產多、南部礦產少。現已初步探明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19種,總儲量40億噸以上。其中儲量較大的有原煤、建築石料用灰岩;其次是水泥灰岩、建築用砂岩、石英岩、鋁礬土、耐火粘土、白雲岩、紫砂陶土等。其中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18.19億噸。
郟縣水資源總量年均14718萬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為331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開採量為6709萬立方米,有22座中、小型水庫,蓄水量1653萬立方米。
郟縣
截至2019年末,郟縣轄8個鎮和5個鄉,2個街道,共357個行政村,20個社區。
鎮 | 長橋 | 冢頭 | 安良 | 堂街 | 薛店 | 茨芭 | 黃道 | 李口 |
鄉 | 渣園 | 廣闊天地 | 白廟 | 王集 | 姚庄 | |||
街道 | 東城 | 龍山 |
其中東城街道11個社區(行政村)、龍山街道10個社區、冢頭鎮35個行政村、安良鎮41個行政村、堂街鎮36個行政村、薛店鎮38個行政村、長橋鎮34個行政村、茨芭鎮41個行政村、黃道鎮13個行政村、李口鎮23個行政村、王集鄉29個行政村、姚庄鄉6個行政村、白廟鄉24個行政村、廣闊天地鄉11個行政村、渣園鄉25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末,全縣總人口64.86萬人,常住人口57.76萬人,城鎮化率44.25%。全縣人口出生率11.12‰,自增率4.32‰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郟縣常住人口為506377人。
2019年,郟縣生產總值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6.3億元,增長1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7億元,增長9.6%;稅收收入完成6.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4%。
2019年,郟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6797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8.1%。
2019年,郟縣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2132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農業產值286230萬元,林業產值1929萬元,牧業產值131379萬元,漁業產值118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406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4%、1.7%、2.1%、2.3%、8.3%。
2019年,郟縣全年糧食總產量357547噸,同比增長6.56%,其中夏糧182789噸,同比增長6.0%;秋糧174758噸,同比增長7.13%。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220噸,同比增長6.3%;油料總產量23405噸,同比增長3.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51129噸,同比增長0.16%,瓜果類總產量81971噸,同比下降3.39%;煙葉總產量16001噸,同比下降0.03%。
2019年,郟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2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22萬畝,新打機井136眼。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0.05萬千瓦(扣除農用運輸車動力),比上年增長2%。全年農村用電量1325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46%;化肥施用量(折純)40159噸,同比下降8.19%。
郟縣
2019年,郟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73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4%;產銷率97.8%;實現利稅118388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利潤106240萬元,增長16.6%。
2019年,郟縣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41545萬元,比上年增長16.7%。
201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533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分城鄉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58147萬元,增長11.4%;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05386萬元,增長10.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81564萬元,比上年增11.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1969萬元,比上年增長7.1%。2019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2960萬元,比上年增長50.4%,全縣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達460606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1921戶,行動電話用戶438685戶。
郟縣煙葉
郟縣種煙歷史悠久,始於明朝天啟年間,初為曬煙,民國5年(1916)開始種植烤煙,因自然條件優越,非常適宜優質煙的生產,被稱為“煙草生產最佳地帶”。郟縣煙葉外觀質量好,內在化學成份協調,“濃香型”風格突出。其代表“山兒西”煙葉烤后顏色桔黃、金黃,葉片厚薄適中,彈性好,有油分多,光澤強,勁頭足,香味濃郁,吸味醇和,性能良好等特點,民間流傳的說法是:“掂著有身份兒,摸著有油水兒,揉了都是糝兒,吸著有香味兒,燃后是白灰兒。”2017年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成功註冊“郟縣山兒西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8年2月經農業部批准,“郟縣烤煙”成為我省首家煙葉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郟縣常年種煙面積7萬畝,原煙除供應國內50多家大中型捲煙廠外,還出口俄羅斯、日本、美國、韓國、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郟縣紅牛
“郟縣紅牛”因原產郟縣、毛色呈紅而得名,是全國八大良種黃牛品種之一,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郟縣紅牛體格中等,結構勻稱,體質強健,骨骼堅實,肌肉發達。后軀發育良好,側觀呈長方形,頭方正,嘴齊,眼大有神,耳大且靈敏,鼻孔大,鼻鏡肉紅色,角短質細,角型不一。被毛細短,富有光澤,分紫紅、紅、淺紅三種毛色。郟縣紅牛肉色澤紅潤美觀、柔軟多汁、大理石花紋明顯、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是上乘的放心食品、綠色保健食品,被譽為“牛肉之王”。郟縣紅牛肉役兼用,以肉質細嫩、皮革柔韌而深得國內外畜牧專家的好評。全國肉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曹兵海在參加郟縣紅牛節說:“郟縣紅牛就像埋在地下的金礦,郟縣紅牛高檔雪花牛肉品質可與日本和牛肉相媲美”。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在郟縣調研時說:“郟縣紅牛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貴物種資源,就像車中的賓士,酒中的茅台,茶中的龍井,勢必把郟縣打造成中國肉牛第一城”。郟縣紅牛生產出的雪花牛肉可與日本和牛A5級雪花牛肉相媲美。2019年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10.25億元,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肉牛產業集群建設項目。郟縣紅牛現存欄6萬餘頭,具有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95個,年屠宰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傳統牛肉銷售門店100餘家。
大尾寒羊
大尾寒羊是生長於河南省的古老而稀有的優良家畜品種,其主產區就在郟縣。它具有早熟、生長發育快、肉質好、耐粗飼、繁殖率高、抗病力強等優良特性,早已為國內外專家所注意。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它的存量已經不多,1989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為瀕臨滅絕家畜品種。郟縣是河南省大尾寒羊的主要養殖區和品種保護地,2011年存欄8.7萬隻。
郟縣側柏
國有郟縣林場側柏良種基地,始建於1989年3月,位於郟縣縣城西北部10公里的郟縣林場萬花山林區,是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側柏良種基地始建規模148公頃,分9個生產大區,其中母樹林4個大區,32個小區;子代測定林3個大區,12個小區;無性系種子園為2個大區,13個小區;2001年1月經原國家林業局批複,實施側柏良種基地續建項目,設計規模139公頃;基地現年產良種4000公斤,可採集種條600萬條、培育優質苗木200萬株以上。基地現擁有全國各地86個側柏種源,共268個無性品系,同時還引進了美國鉛筆柏、印度藏柏、地中海柏、墨西哥柏、藍冰柏等10多個柏類品種,是全國最大的側柏基因庫。郟縣林場側柏良種基地是北京林業大學教學科研基地,先後完成《側柏種質資源研究》《側柏種源試驗》《側柏遺傳變異與改良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原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等,在《北京林業大學》《河南林業科技》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對側柏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
郟縣餄餎
郟縣餄餎面是一種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簡稱郟縣餄餎。始於漢代,初以蕎麥麵作原料,配以熟羊肉片、蔥花及佐料齊全的羊肉湯,吃起來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清末,以小麥面替代蕎麥麵作主料,以其製作工藝精細,用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聞名中原。
郟縣餄餎面
郟縣豆腐菜
郟縣豆腐菜源於郟縣薛店鎮的一種特色小吃,是當地民間集會上盛行的小吃品種,經過郟縣人不斷的探索與改進,如今的豆腐粉條菜不僅在做法上有區別,而且在味道上獨具特色,別具一格。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豆腐粉條菜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全稱為豆腐粉條菜。輔以茴香、八角、辣椒、胡椒、枸杞、肉桂、蔥花、等十餘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
郟縣燒雞
郟縣燒雞是把當地散養的嫩雞宰殺后,用清乾隆年間形成和傳承下來的加工方法,在兌有百年老湯的深鍋中,用文武火交替燜煮而成,香酥可口,回味悠長,內化積滯,外養容顏。郟縣燒雞品種眾多,風味各異,冢頭鎮西寨村的熱燒雞趁熱就燒餅吃,香味醇厚,酣暢淋漓;姚庄鄉的五香燒雞,清香彌久,味道純正;縣城西關街的軍政麻辣雞,味道鮮香、麻辣異常;縣城北大街的謝老婆燒雞清爽怡口,肉爛骨酥,為郟縣燒雞的典型代表。
郟縣燉三寶
郟縣燉三寶原名燉三補,是郟縣飲食六絕之一,燉三寶主要原料採用郟縣健壯紅牛的牛鞭、牛尾、牛外腰,沖洗乾淨,用刀將其切塊,先焯水後用砂鍋文火慢燉,不添加其他原料,保持原汁原味,燉成后配以蔥花,香菜,味道鮮美,肉爛湯濃,因其有滋陰壯陽功效,被譽為“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
茶水
在郟縣的飲食六絕中,茶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郟縣本身不種茶葉,這一絕在於水,而不在於茶。郟縣姚庄鄉是著名的“茶食之鄉”,這裡水是富含鍶、鍺的優質礦泉水,三郎“玉泉”的傳說、蘇軾父子在此品茗賦詩的記載、茶滿而不溢的神奇、營養保健的功效,處處洋溢著姚庄茶食文化的精深和雅緻。除姚庄回族鄉的茶水之外,冢頭鎮茶和郟縣縣城茶都很出名,冢頭茶水取自藍河河水,泡出的茶水光滑甘美。縣城茶水取自青龍河水,醇香甘甜。鼎盛時期,縣域大鎮,如安良、冢頭、薛店、茨芭等鎮均是茶館林立。
郟縣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80千米,距平頂山市區20千米,鄭堯(鄭州-堯山)高速,鄭南(鄭州-南陽)西線,洛界(洛陽-界首)公路穿境而過。
2016年8月19日,三洋鐵路郟縣站貨運正式通車。鄭萬高鐵郟縣站於2019年12月1日開通運營。郟縣高鐵站位於郟縣東南城市規劃區,距縣城中心5.7公里。高鐵站房工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
截至2019年末,郟縣各級各類學校421所,教職工8829人,在校生人數117973人,畢業生29528人。其中普通中學28所,在校生38089人,畢業生11028人,普通小學257所,在校生56938人,畢業生10084人。
學校名單(部分) | |||||
中專 | 郟縣科技中等專業學校 | / | / | / | / |
高中 | 郟縣第一高級中學 | 郟縣第二高級中學 | 郟縣實驗高級中學(民辦) | 郟縣融通實驗高級中學 | / |
初中 | 郟縣第一實驗中學 | 郟縣第二實驗中學 | 郟縣第三實驗中學 | 郟縣第四實驗中學 | 三立國際學校初中部 |
小學 | 郟縣中中實驗學校 | 三立國際學校小學部 | / | / | / |
截至2019年末,郟縣全年共申請專利319項。
截至2019年末,郟縣擁有各類文藝表演團體60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全縣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擁有廣播電台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付費數字電視用戶6032戶。
郟縣
2019年,預計郟縣全縣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2470元,比上年增長5.9%。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2.4元,比上年增長8.8%。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0.9元,比上年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61.1元,比上年增長7.4%。
2019年,郟縣全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職工1.8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1.5萬人,女工生育保險參保職工2.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3萬人。
2019年,郟縣全縣共有敬老院14個,床位數550張,供養人數444人。全年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總人數5056人。享受城鎮居民低保人數3778人,保障總額1275.5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771人,保障總額3370.86萬元,五保供養人數3424人。
2019年預計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廢渣綜合處理利用率100%,工業煙(粉)塵排放量654.09噸,工業煙(粉)塵回收率99.61%。
三蘇園
位於郟縣城西北23公里處的“小峨眉”山下,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安息地,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詩歌創作基地、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市縣三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景區主要由東坡湖、廣慶寺、三蘇祠、東坡碑林、東坡藝苑、東坡中年布衣塑像、蘇仲南夫婦墓及梁氏墓、三蘇陵園和三蘇紀念館等景點組成。
文廟
郟縣文廟位於郟縣老城南街中段東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中心廟區9000多平方米,可控制面積16萬平方米。郟縣文廟一進七院,是典型的左學右廟建制。郟縣文廟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是我國春秋時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專祀廟宇。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在原址上再次復擴建為官方文廟。郟縣文廟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保存完好,木、石雕刻藝術和彩繪藝術在全國縣級文廟中最好。其建築規制是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兩大建築群經過綜合和取捨后,建成的又一具有東方建築色彩的古代建築群,現存建築22棟71間。
位於郟縣龍山大道西段南側。坐北向南,佔地6300平方米。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善於經商的山陝二省客商捐資興建,主要作為他們往來西東南北的驛站和洽談生意、迎賓宴客的商會場所,同時也是聯繫山陝客商、加強經貿信息交流的聚首處,是清代“萬里茶道”上的重要建築,在這條總長5000公里的商道上起著舉足輕重的地標作用。現存古建築40餘間,主要由照壁、戲樓、鐘樓、鼓樓、東西廊房、正殿、後殿等古建築組成,保存完好。其建築群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和時代特徵,其木雕、磚雕、石刻技藝高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現,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陝會館
位於郟縣東南13公里處的堂街鎮轄區。始建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佔地7公頃,寨牆為純一色紅石築徹而成,平面呈橢圓形,周長1100米,高6.6米,上有哨樓五座,垛子800個。寨外有13米寬的護寨河,河內終年綠水長流。臨灃寨內有東西、南北大街各兩條,呈“井”字形交錯。民居多為磚木脊坡式瓦房或樓房,現有明清建築100餘棟、400多間,屬典型的中原民居風格,有“汝河南岸第一府”之稱,被譽為“中原地區第一紅石古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河南省生態博物館。
臨灃寨景區
位於郟縣城西南3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955年,毛澤東主席對郟縣《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做了光輝批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從而引發了一場波及全國、震撼世界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由此成為中國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發祥地。主要景點有毛澤東主席塑像、毛澤東主席批示手跡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紀念館、廣闊天地博物館、知青之家、知青舊居、知青橋、知青井、知青壩、知青遊樂園、知青林等。
位於郟縣城北約16公里的郟(縣)禹(州)交界處,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省級愛國教育基地、省級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曾是中共河南黨委第六地委六專署六軍分區禹郟縣民主政府、禹郟縣委合署辦公處。核心區有院落3個、房屋33間,窯洞21孔,炮樓3座,地下通道2條,暗堡1處,另有抗日宣傳隊、醫護所、槍械所等分散左右,各種窯洞有109孔。因戰時需要,窯洞之間大多有暗洞相連,迂迴曲折,機關無數。房舍大多為清末建築,經百年滄桑,歷戰火洗禮,保存尚好。早在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馬;千年之後,王樹聲、戴季英、皮定均、徐子榮、張才千、劉昌毅等,曾據守這裡,抗擊日寇,譜寫了壯烈的八路軍豫西抗日鬥爭史。
位於郟縣安良鎮北部郟(縣)禹(州)交界處,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任氏瓷業天泰號唐鈞大師文化創意園為依託,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為宗旨,傳承鈞瓷藝術為己任,免費對社會各界開放。主要開展參觀體驗、交流科研等文旅活動。景區佔地20000餘平方米,由任堅鈞瓷藝術博物館、鈞瓷傳統工藝館、窯爐博物館、唐鈞博物館等景點組成。
位於郟縣北部白廟鄉轄區,距縣城4公里,規劃佔地面積2529.65公頃,核心區面積867公頃,種植各種樹木40多種、100餘萬株,景區內現有好人名人園、迴音壁、望龍亭、天池等景點40多個。春季鮮花爛漫、夏季綠樹成蔭、秋季楓林似火、冬季松柏翠綠,林分景觀優美、林相錯落有序,是一個以生態休閑觀光為主,融合體育健身、科普教育、林果採摘等多種服務功能的城郊綜合性景區。
位於郟縣南部,與寶豐縣接壤,總面積7.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人口10260人,其中回族群眾佔55%。景區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先後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國家衛生鄉”“國家生態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200餘項。現有金鑲玉文化展示館、心意六合拳館、玉泉古井、擱山茶園、四海銘軒生態園等景點50多個,是一個以生態觀光、林果採摘為主,融合歷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休閑康養等多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位於郟縣冢頭鎮李渡口村,又稱“列埠口”,始建於漢,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村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唐時因李姓皇族遷入,始稱李家莊。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李姓族人從山西再遷入,渡口壯大,航運發達,改名李渡口,清代改為“同心寨”,民國時為李渡口鎮。這裡曾是“萬里茶道”的節點和水運樞紐,“東列黃崗千古秀,西鄰藍河萬代青”是對其地理位置和田園景色的讚譽。渡口商貿,交通要道遺存的屠行、酒館、藥鋪、花行、染行、布行、商賈店鋪、歷史名人住所保存基本完整,街巷地域特徵明顯,現存傳統建築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丹江緣·馬灣移民小鎮景區
位於河南省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距縣城2公里,景區規劃總面積142萬平方米,主要由湖畔春天、豐潤莊園、高效農業採摘園等10餘個景點組成。景區依託2010年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遷安村馬灣新村而建,這裡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民宿乾淨整潔,鄉味濃郁;道路規劃有序,筆直寬敞;遊園布局雅緻,獨具特色;美食色香純樸,獨佔舌尖,是集休閑體驗、觀光度假、採摘遊玩、品嘗美食、享受鄉韻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度假勝地。
張良
張良字子房,西漢名臣,郟縣張店村人。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先韓人也。祖父開地、父親平,在韓國為相48年。秦滅韓后,作為韓國貴族子弟的張良身懷喪國亡弟之恨,散盡家財,交納天下豪傑,后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錐擊秦始皇。事情失敗,隱居下邳。公元前209年率眾響應陳勝起義,后在沛城遇到沛公劉邦,“忠韓佐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終於在公元前202年,輔佐劉邦成就西漢大業。后功成身退,託疾隱居於東昏(今河南蘭考縣)西南的白雲山,后無疾而終,史稱“古今第一完人”,尊稱“謀聖”。
韓氏父子(韓千秋、韓延年)
韓千秋,西漢名將,潁川郟城(今郟縣)人。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千秋為濟北相,武藝高強,有英雄之譽。南粵王太后請求歸服漢朝,其相呂嘉作亂。千秋請纓說:“以區區南粵,又有王應,獨呂嘉為害,願得勇士三百人必斬嘉以報。”武帝遣千秋將兩千人往。千秋兵未至而呂嘉遂反,殺害南粵王、王太后及漢朝使者,立趙建德為王。千秋兵至,破數邑,呂嘉用計開道給食,誘其深入,然後攻而滅之。武帝說:“韓千秋雖無成功,亦軍鋒之冠。”蔭其子延年為成安侯。
韓延年,武帝天汗二年(前99年),以校尉隨李陵北征,抗擊匈奴侵擾。以步兵五千,又無後援,抗擊匈奴八萬騎兵,兵敗,陵與延年帶十餘人突圍,敵騎數千追趕,陵降,延年戰死。韓千秋父子事迹錄入《史記》卷一百七十四。
銚期
銚期字次況,東漢名將,今郟縣安良鎮王小台村人。其父銚猛,曾經擔任桂陽太守,父死後,銚期為父服喪三年,鄉里都稱讚期孝順。期容貌絕異,矜嚴有威,侍母至孝。光武征戰潁川,闢為屬官。后隨光武南征北戰,屢建功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拜為虎牙大將軍。光武即位后封銚期為安成侯,食邑五千戶。建武五年(29年),擔任太中大夫之職。不久,又調銚期任管轄宮廷禁衛軍的衛尉卿。建武十年(34年),病故,謚為忠侯。《後漢書》列傳二十卷有傳,併入《中國歷代名人大辭典》。在世界文化遺產京劇的傳統經典劇目里,以銚期父子的故事演繹而成的劇目有五個:《鬼神庄》《草橋關》《上天台》《打金磚》《黃一刀》。在世界戲劇史上,以銚期父子的故事演繹而成的京劇傳統經典劇目《打金磚》與世界四大悲劇之一的《馬克白斯》並肩而立,被譽為“中國古典戲劇的《馬克白斯》”。
臧宮
臧宮字君翁,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今郟縣冢頭鎮人。少為縣亭長、游徼。后組織人馬加入綠林農民起義軍。在下江軍任校尉,光武征戰江陵隨光武作戰,諸將多稱其勇。光武察宮勤力少言,甚親納之。宮從破群賊,數陷陣卻敵。光武即位,任侍中騎都尉。建武二年(26年)封成安侯。五年,遷輔威將軍,七年,更封期思侯。十一年(35年),任廣漢太守。十三年(37年),封酇侯(在今永城酇陽)。十五(39年)年,封朗陵侯(在今確山),被召回京,以列侯名參與朝政。十八年(42年),任太中大夫。永平元年(58年)卒,謚為愍侯。《後漢書》列傳十八卷有傳。
孫處約
郟縣
馬燧
馬燧字洵美,唐代名將,汝州郟城(今河南郟縣)人。出身武將世家,為馬服君趙奢的後裔。曾祖君才,官至武侯大將軍,祖父馬珉曾經擔任武則天的左右鈐衛參軍。父親馬季龍精通《孫武兵法》,曾中舉明兵法科,官至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馬燧因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躋身於中國古代百位著名將領之列,被譽為孫子兵法的作戰謀略和戰法運用的典範。貞元五年(789年)九月,唐德宗頒《令中宗以後功臣凌煙閣詔》,馬燧的圖像和題贊懸掛於凌煙閣。貞元十一年(795年)八月,馬燧去世,享年七十歲,他的靈柩從京城被移至郟城縣臨汝鄉石台里(今郟縣龍山街道)安葬。德宗停朝四天以哀悼,並下詔,命京兆尹韓皋監督保護馬燧喪事的舉辦,繼位的吳王李獻任弔祭贈賵使臣,封贈太尉,賜馬燧謚號為“庄武”,入《中國歷史名人大辭典》。馬燧後裔聚居的渣園鄉馬鴻庄村為國家級傳統村落。
釋崇珪
釋崇珪俗家姓姜,唐代著名僧人,今郟縣人,其家世代為官,釋崇珪少年失怙,遂依僧寺為沙彌。十八歲時,因“經業蔚通”得正式剃度,與宰相李德裕、白居易友誼甚厚。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李德裕調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請釋崇珪擔任洛陽龍興寺住持。會昌元年(841年),釋崇珪在洛陽龍興寺圓寂,崇珪圓寂后,於唐會昌元年八月十日葬入佛塔,白居易為其撰寫塔銘。
迺賢
迺(nai)賢字易之,西域葛邏祿氏,是元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元朝統一后,其家族定居郟縣。迺賢別號“河朔外史”“紫雲山人”。“葛邏祿”漢語意為馬,故又名馬易之。先祖葛邏祿哈剌䚟與會紇等西域部族成為蒙古大軍的前驅,隨之進入中原。七十一歲卒后追謚武惠。墓地在今郟縣薛店鎮張武樓村西。迺賢曾任鄞縣東湖書院山長,官至翰林國史院編修。有《金台集》《河朔訪古記》傳世。他的詩名遠播,深為時人所重。人們將他同會稽韓與玉(能書)、金華王子充(善文)、合稱為“江南三絕”。著名學者陳垣在《元西域人華化考》中評價迺賢“開後來俄國文學之先路”,在世界文學史也佔有重要地位。朱昌平、吳建偉《中國回族文學史》列為專章介紹。迺賢的書法也卓然成家,他的《南城詠古詩帖》深受乾隆喜愛,收藏在故宮養心殿內。乾隆又囑吏部尚書梁詩正等主持,將其摹勒上石鑲嵌在今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后收入《三希堂法帖》。啟功對迺賢書法評價很高。北京故宮還收藏有迺賢題畫詩手跡《題趙雍挾彈游騎圖》。
月魯不花
月魯不花字彥明,號芝軒,蒙古遜都思台氏,元統元年進士,郟縣人,月魯不花是元代“最後”的蒙古族雙語詩人和書法家。月魯不花系元代四大開國元勛之一的赤老溫四世孫,赤老溫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擊之際掩護其脫險,與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並稱「掇里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其家族世襲「答剌罕」之號,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祖父忽納任隨州軍民達魯忽赤,蒞治昆陽,忽納因愛鄰境郟縣風土醇美,遷居郟縣,遂世為郟人。其史傳載月魯不花未冠后隨在越中做官父脫帖木兒,師從安陽名儒韓性,為文下筆立就,斐然成章。鄉試第一名,會試第十五名,元統元年中進士后授台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遷南陽府禳縣達魯花赤,他后做過監察御史、吏部尚書、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順帝至正十四年(1604)浮海北上,途中遇倭船甚眾,力戰被俘,不屈而死。月魯不花著有《芝軒集》,傳入《元史》卷一百四十五。月魯不花以蒙古族漢文著作家載入蒙古族文學史冊,《全元詩》收入有他的詩作十一首。據《越中金石記》載其書法有至正十五年十一月的楷書《紹興路重修儒學記》《慶元路重修儒學記》和至正二十四年九月的《嵊縣學記》的篆額。
李希顏
李希顏號愚庵,明代儒學家,今郟縣茨芭鎮薛高村人。幼年聰穎好學,博覽群書,播譽鄉里。元季不仕,懷信守度,孤介寡合,隱居自適。明初,太祖朱元璋聞其賢,手書征之為青宮侍從,延教諸王子。希顏師道嚴毅,教王子與民同法。諸王子有不服教誨者,嘗以筆管擊其額。太祖聞而大怒。時仁孝高皇后在側,問教以何書,太祖說:《虞書》《堯典》。高皇后勸慰說:“哪有以堯舜之道教爾子,反爾怒哉。”帝怒方消。希顏立朝風節巋然,傳聞海宇,授左春坊贊善大夫。太祖去世,建文帝立,燕王朱棣起兵,攻克南京,奪取政權,建都北京。希顏遂辭官歸里,優遊耕讀,以窮卒。其諫草、詩文雜誌,皆散佚,有《大學中庸心法》等書傳世。李希顏《明史》卷一百三十七有傳。繪畫《盤車圖》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錄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高清原圖圖庫》中。
王尚絅
王尚絅字錦夫,明代文學家、詩人,今郟縣李口鎮人,因曾隱居讀書於郟縣西北六十里的蒼谷(yu)山的蒼谷寺,故別號蒼谷。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他正直廉潔,思維發散,補充了前人氣本論,與羅欽順、王廷相、楊慎一起構建了氣學,被後世稱為“氣學二王”之一。有《蒼谷全集》12卷傳世,傳入《明代傳記叢刊》。《蒼谷全集》收入《四庫未收輯刊》。
王同
王同,王尚綗之子,字一之,明嘉靖年間學者、書法家。汝州郟城(今郟縣)人。王同幼承家學,胸懷大志。嘉靖元年(1522年),弱冠中舉,授海州知州。王同興修水利,疏浚河道,減免賦役,發展生產,藏富於民,開辦學校,教化百姓,禮儀興邦。由於政績突出調任隨州知州。王同晚年屏卻雜務,專心著述,有《謙忍圖說》《水感類集》《義方張集》和《樂園歸集》傳世。
仝軌
仝軌字車同,號平山,今郟縣三官廟街人,其家族為女真族的一支後裔。康熙乙酉科解元,清前期著名學者、詩人。出身於書香世家。曾祖仝梧,明朝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司副使。祖父廷舉,順治五年中河南鄉試解元。仝軌自幼聰穎惠敏,讀書過目成誦。“言行一軌,從學者日眾”,人稱“平山先生”。著名詩人王士禎把他介紹給河南巡撫徐青來,徐聘請仝軌主持大梁書院。著有《真志堂詩集》《真志堂文集》,其傳入清《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405。仝軌故居在今郟縣縣城龍山街道三官廟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松
李松號鶴汀,縣城西關人,兄弟三個,居長。咸豐五年(1855年),投軍河南義勇營。在河南、河北、山東追剿捻軍,積功升至藍翎千總。同治七年(1868年),隨左宗棠、張曜赴陝西,圍剿陝甘回民暴動。后隸屬金順指揮。同治十年,在寧夏金積堡圍剿中,攻克蘇家燒房、王家疃有功,賞戴花翎,晉陞游擊,授“密勇巴圖魯”稱號。同治十二年四月,在甘肅肅州塔爾灣戰鬥中負傷。論功升為參將。光緒二年(1876年),奉左宗棠之命,隨副帥金順出關,參加驅逐英、俄豢養下的浩罕汗國阿古柏軍隊侵佔新疆的戰爭,金順軍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攻克韓懷城。八月,乘勝克迪化(今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各城。論功,升為副將,賞換“愛什藍巴圖魯”。十一月,參加收復瑪納斯南城。光緒五年(1879年),命以總兵記名,賞加提督銜。光緒六年,剿辦新疆西北叛匪,轉而進兵被俄國軍侵佔的伊犁城。積功,奉旨以提督記名、賞給一品頂戴。后在將軍金順部下供職。光緒十二年十月,松歸郟探親,次年二月,病逝於家。
牛子龍
牛子龍乳名恆心,學名從雲,郟縣冢頭鎮拐河村人。抗日戰爭爆發后,牛子龍親率隊員潛入開封,將日偽開封警備司令劉興周擊斃。1940年5月,支持吳風翔等人打入日軍華北五省特務機關總部,槍殺其機關長吉川偵佐少將等五人。6月,派入將繼任吉川職務的皆川稚雄少將擊斃。7月,又派人在商丘陳家祠堂將日本顧問川島、教官岡田刺死。秋天,子龍派人在汴新公路上放置炸彈,炸死日軍宮奇少將以下一百多人。194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9縱27旅80團團長,隨太岳兵團渡過黃河,開闢豫西根據地。12月中旬,任豫陝鄂軍區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1948年秋,淮海戰役打響,奉命率地方武裝赴周口阻擊國民黨李彌、黃維兵團北援南竄。次年8月,隨大軍渡江南下。後任湖南衡陽軍分區副司令員。在剿匪戰鬥中,曾指揮所部取得“七戰七捷”的突出戰績。建國后,子龍歷任湖南軍區參謀業務學校副校長、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務處處長、湘潭專署副專員、省政協委員等職。1964年9月在湖南長沙病逝。
2015年3月,郟縣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9年7月,被評為“2018-2019政府採購百強縣”。
2019年10月30日,郟縣被授予“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郟縣為國家衛生縣城。
2020年11月25日,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3月,入選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21年6月4日,入選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