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街道

河南省郟縣下轄街道

龍山街道,隸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地處郟縣中南部。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總人口有68281人。截至2020年6月,龍山街道下轄1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西大街69號。

2011年,龍山街道農業總產值0.9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0.485億元;工業總產值為9億元,比2010年增長36%;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億元,比2010年增長23%。

建置沿革


清朝,龍山街道境域設有城保。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中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一區(城關)。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城廂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城關鎮,屬一區(大屯)。
1951年,改稱七區(城關)。
1958年,成立城關公社。
1982年,改稱城關鎮。
2009年12月29日,撤銷郟縣城關鎮,析城關鎮、王集鄉白廟鄉部分地域,設龍山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下轄西大街、東關街、東街、東中心、西關街、南街、崇文、南後街、北大街、大觀堂、小東門、迎賓街、朝陽、新華14個社區;下設127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山街道下轄14個社區:西大街社區、東關街社區、東街社區、東中心街社區、大觀堂街社區、南後街社區、小東門街社區、南街社區、崇文街社區、西關街社區、北大街社區、朝陽街社區、新華街社區、迎賓街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西大街69號。
龍山街道
龍山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山街道地處郟縣中南部,東與東城街道相鄰,南與王集鄉接壤,西南與廣闊天地鄉相連,西與渣園鄉毗鄰,北與白廟鄉為鄰,總面積19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龍山街道有耕地1.4萬畝,人均0.6畝,林地面積0.6萬畝。

人口


2010年,龍山街道人口有76816人。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總人口有6828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925人,城鎮化率64%;另有流動人口23519人。總人口中,男性34359人,佔50.32%;女性33922人,佔49.68%;14歲以下10550人,佔15.45%;15—64歲53293人,佔78.06%;65歲以上4438人,佔6.5%;以漢族為主,達62832人,佔92.02%;有回、蒙古、滿、苗4個少數民族,共5449人,佔7.98%,其中回族540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9%;蒙古族22人,佔0.4%。2011年,龍山街道人口出生率6.80‰,人口死亡率3.69‰,人口自然增長率3.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94人。
龍山街道
龍山街道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山街道財政總收入5332萬元,比2010年增長31.2%;人均財政收入2318元,比2010年增長31.3%;農民人均純收入7703元。

農業

2011年,龍山街道農業總產值0.9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0.48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4%。龍山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龍山街道生產糧食8313噸,人均345千克,其中小麥3877噸,玉米4192噸,其它244噸。龍山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等。2011年,龍山街道棉花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26噸,可向社會提供42噸商品棉;蔬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31600噸。龍山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龍山街道生豬飼養量1.4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羊飼養量0.7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牛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24.5萬羽,上市家禽13.5萬羽。2011年,龍山街道生產肉類1382噸,其中豬肉600噸,牛肉222噸,羊肉560噸;畜牧業總產值為0.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3%。

工業

2011年,龍山街道工業總產值為9億元,比2010年增長36%,實現工業增加值6.3億元,比2010年增長40%,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8%。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1459人,其中有大中型工業企業1家,職工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30%。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有商業網點3860個,職工1.7萬人。2011年,龍山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億元,比2010年增長23%;城鄉集市貿易1.6億元,比2010年增長24.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有幼兒園26所,在園幼兒5380人,專任教師180人;小學6所,在校生4580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初中2所,在校生3000人,專任教師21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龍山街道教育經費達0.02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19億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演職人員122人,全年演出的劇目有《三哭殿》《三鳳求凰》《骨肉恩仇》《朝陽溝》;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藏書1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4人。龍山街道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西大街社區銅器隊和業餘豫劇團等。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4張,固定資產總值150萬元;有專業衛生人員31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4人。2011年,龍山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481人次,出院病人600人次。龍山街道主要的醫院有縣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醫院。2011年,龍山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1.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龍山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728戶,人數2728人,支出676.9萬元,月人均162元,比2010年增長11%;城市醫療救助148人次,支出28.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58戶,人數1065人,支出124.7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3.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4人,支出3.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7人次,共支出1850元;農村臨時救濟46人次,支出3.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1.2萬元,比2010年增長3%。截至2011年末,龍山街道有社區服務設施1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4個。2011年,龍山街道新增就業人員450人。2011年末,龍山街道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8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813人,比2010年增加134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25530人,參加工傷保險800人。

交通


龍山街道有省道洛界公路和鄭南西線在境內交匯,由龍山大道向東可直達鄭堯高速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龍山街道因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郟縣曾改稱為龍山縣,故名。
● 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山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銅器舞等;2008年7月,銅器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物古迹
龍山街道古迹有文廟、大成殿、文奎樓、山陝會館等。

街道簡介


郟縣龍山街道辦事處駐縣城西大街69號,位於縣城中部偏南,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3公頃,共轄14個社區居委會,常駐人口9.18萬人。轄區內名勝古迹有文廟、大成殿、文奎樓、山陝會館等,交通便利,省道洛界公路和鄭南西線在此交匯,由龍山大道向東可直達鄭堯高速,至各鄉鎮均有省級公路相通。
近年來,龍山街道辦事處緊緊圍繞郟縣建設“特色經濟縣”、“生態宜居縣”兩大工作重心,緊扣“城市建設、招商引資、社區建設、安全穩定”四項重點工作,制定了“以城市建設統攬工作全局,以舊城改造工作為抓手,促進全街道經濟社會全面繁榮”的工作思路和“一年大變樣、三年變大樣、五年建新城”的舊城改造工作目標,大膽創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全街道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舊城改造工作全面展開,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取得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
龍山街道辦事處先後榮獲“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精神文明先進鄉鎮”、“河南省文化藝術之鄉”、“平頂山市依法行政先進單位”、“平頂山市先進衛生鄉鎮”、“郟縣財政工作先進單位”和“郟縣目標管理金杯獎”等榮譽稱號。

內設機構


1、行政機構3個:郟縣龍山街道黨政辦公室(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郟縣龍山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郟縣龍山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
2、事業機構4個:郟縣龍山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郟縣龍山街道文化服務中心、郟縣龍山街道村鎮建設發展中心、郟縣龍山街道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

領導分工


黨工委書記宋建立主持黨工委全面工作;
辦事處主任高永偉主持辦事處全面工作;
黨工委副書記王小燕協助書記、主任做好黨工委、辦事處各項工作,主管組織、老幹部、大學生村幹部管理、宣傳、統戰、民族、宗教、精神文明建設、共青團、婦聯、工會、機關管理等工作,分包西關街社區;
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李同偉主管人大、小康社會建設、民政、便民服務中心等工作,聯繫社保所,分包南街社區;
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趙亞飛主管紀檢、監察、三資中心;聯繫政協,分包小東門社區;
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呂小磊協助王小燕工作,主管組織,分包東關街社區;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李紅軍主管黨政辦公室、機關等工作,分包崇文社區;
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馬凱主管武裝、民兵、農業、林業、畜牧業、水利、物價、環保、氣象等工作,分包迎賓街社區;
副主任李永勝主管計劃生育工作,分包朝陽、新華社區;
副主任王利娟主管政法、綜治、信訪、平安建設、依法行政等工作,聯繫派出所、司法所,分包大觀堂社區;
副主任馬朝龍主管土地、城建、交通、“三城聯創”、拆違控違、背街小巷衛生、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工作,聯繫縣城建指揮部、縣棚戶區改造指揮部辦公室,分包東中心社區;
副主任惠龍協助李紅軍工作,分包東街社區;
主任科員盧雁華主管教育、文化、衛生、合作醫療、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聯繫教育辦、愛委會、城關衛生院,分包金爵、廣廈社區;
副主任科員王高升主管經濟辦、稅收征管、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節能減排、信用社清欠、特色鄉鎮創建等工作,聯繫縣產業聚集區管委會、財政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兩稅所,分包南後街、南苑社區;
副主任科員田福合協助王高升工作,分包花園、建安社區;副主任科員朱衛黨協助馬朝龍工作,分包北大街社區;
副主任科員李素娟協助趙亞飛工作,分包西大街社區;
主任助理李繼強協助馬朝龍工作,主管控違拆違、背街小巷衛生、“三城聯創”、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工作;
主任助理徐寅生協助趙亞飛工作,主管“三資中心”、審計等工作;主任助理王會領協助李永勝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主任助理李雁鵬協助王利娟做好政法工作。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