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陸戰隊

日本海軍陸戰隊

日本海軍陸戰隊是日本帝國海軍為登陸作戰臨時編組,特殊編成的部隊,隸屬於日本海軍。由於海軍對地面部隊整備工作不重視,造成日本海軍陸戰隊裝備比不上陸軍,所以日本海軍陸戰隊並不是想象中的精銳部隊。

概況


日本海軍的地面部隊在太平洋戰爭或中國抗戰的研究里屬於冷門的部分,就好像納粹德軍的地面部隊以陸軍和黨衛軍為主,有關空軍防空單位,空軍野戰師,傘兵部隊較少見一樣,不過在戰史上這些單位也有過赫赫戰功,其奮勇作戰死事之慘烈和其它友軍單位相比亦在所不讓,在此把找到的有關日本海兵隊的沿用資料附上和各位網友分享,如有謬誤望,請不吝指正。

沿革


本來日本海軍的任務在於洋麵行艦隊決戰奪取及維護制海權,然而在作戰時也有對敵要塞軍港攻擊施行局部性地面作戰的場合出現。原本地面作戰為陸軍的主要任務,也有和海軍形成共同作戰的型態,不過在許多情況下因不易協調的緣故,常有要海軍獨立完成任務而等待陸軍到來的情況,所以海軍乃有編組地面兵力的必要.
最初日本海軍是師法英國海軍而建立的,故海軍陸戰隊亦是英式典範,不像美軍那樣有另外獨立的系統,而是由海艦士兵任務編組而來。軍官幹部的養成則是由海軍士官學校藉由從英國聘來的教官協助下進行陸戰教育訓練.
大致上日本陸戰隊的發展可總結分為三類:
1.艦船上岸的任務編組
2.以各鎮守府海兵團為中心編成的陸戰隊
3.包含各種兵科單位擴大編成的根據地隊
其詳細發展說明如下:
日本海軍士兵在海兵團入伍時不分兵科都會施以基本的陸戰訓練,故自軍官將校到一般士兵對於陸戰都有基本的概念和常識。之後再根據需求進行分科教育,各兵科的士官兵分別在海軍兵學校和海軍炮術學校習得專門的知識,而上艦的官兵在具備了陸上勤務技能的同時,在海上勤務中亦會藉由各種機會對陸戰技能予以訓練.
歷史上的首次作戰則是在1874年的佐賀之亂中,在被派遣的艦隊里以任務編組的型態被編成並立下戰功。使用海軍陸戰隊的名稱是在1875年開始的,在此之前一直以海兵隊作為代稱。隨後在1877年的日本最後內戰"西南戰爭"時,面對西鄉軍破竹的攻勢,憑藉著壓倒性優勢的海軍機動力,陸戰隊在各地登陸和陸軍協力大為活躍,讓西鄉軍大吃苦頭,就以此戰的經驗作基礎而逐漸發展成正式的戰鬥部隊.
1886年根據海軍省命令訂立了"陸戰隊概則",在第一條"從艦隊或艦船上陸從事地面作戰的銃隊,稱為陸戰銃隊,另炮隊稱為陸戰炮隊,而總稱為陸戰隊"於是陸戰隊的定義始以明文規定。不過此時仍稱為"軍艦XX陸戰隊",或在聯合時叫做"第X艦隊聯合陸戰隊",也仍舊是任務編組的型態,舉例來說,義和團事件時在海軍軍令部的命令下,由佐世保鎮守府所編成的陸戰隊兵力300人作為一大隊,並以海兵團副長擔任指揮官,在笠置號上用增加定員同艦搭乘的方式,以臨時特遣隊的姿態稱為"軍艦笠置陸戰隊".日俄戰爭期間則有所謂的聯合艦隊附屬陸戰隊的編成,對陸軍的登陸支持則有1904年6月的海軍陸戰重炮隊的編成並正式參加戰鬥且在旅順攻擊中立下軍功。一次大戰中也有所謂的第二艦隊附屬聯合陸戰隊的編組加入了對青島的攻擊。後來由第一外遣艦隊的船艦編成而來的陸戰隊就在中國各地擔任保護日僑的工作. 這些單位都是以各軍艦里抽調大約20名上下的兵力編成一小隊后再集合而成的.
進入昭和期后,除了"上海特別陸戰隊"外,其它陸戰隊的編成大都是以轄有3~4中隊的大隊規模編成。舉橫須賀鎮守府海兵團陸戰教練時的編成為例,在指揮機關"陸戰隊本部"之下轄有"銃隊"炮隊"附屬隊"等,若和陸軍單位各自比較,前二者即是步兵,炮兵,後者則為後方支持部隊的通信,工作,運輸,醫務,主計等。其與陸軍的差異點在於,沒有各自獨立而完整的支持機構,只能附屬軍艦或艦隊來運用.
128上海事變后,制定了"海軍特別陸戰隊令",特別陸戰隊和船艦陸戰隊的差異在於前者有固定設置的地區,所以也就在名稱上加上地名。上海陸戰隊是最初的設置,盧溝橋事變之後該部隊也投入上海以外的漢口,青島,廈門的作戰.
之後中日戰爭長期化及緊接而來對美關係惡化使大量整備海軍地面戰鬥部隊成了必要且急切的問題。於是原本僅在橫須賀炮校進行的基礎陸戰教育也就不敷所需,終於在1941年4月開設館山炮術學校專門培訓陸戰和地面防空的基層幹部人才,而為了教授有關步炮裝方面的知識,其教官大多仰賴於陸軍的協助。從此之後,日本海軍除了從艦船抽調的任務編組及上海特別陸戰隊外,開始陸陸續續擁有更多量的陸戰隊了.
1941年制定了"海軍特別根據地隊令",根據此令以各鎮守府的海兵團為基礎,因應任務需要,以鎮守府陸戰隊,警備隊,防空隊為名依次編成。從開戰時的7隊到敗戰時的262隊達到高峰,大多數的單位在編成和裝備上均不一致,其概略的戰術等級相當於陸軍的營和團。這些單位代替了因攻略作戰而移防的陸戰隊。因大多數單位以守備為主故火炮兵裝較陸軍同級單位來的充實,以橫須賀第七特別根據地隊為例,以1800人的兵力就有12cm炮8門,8cm炮16門,7.5cm高炮4門,確實要較陸軍來得強。至於這些單位有些是系出同門,如基思卡島的舞鶴鎮守府第三特別陸戰隊,塔拉瓦的第三特別根據地隊都是來自於佐世保第七特別陸戰隊.
這些單位在太戰前期配合陸軍的閃電進擊,協同艦隊,航空隊對敵軍主力的殲滅戰,為各孤島及海上要地的佔領而猛攻,立下赫赫戰功。後期則以瓜島攻防戰為轉折點與優勢的敵人苦鬥,悲壯地以全軍覆沒為終結.
1944年日軍自絕對國防圈敗退後,開始了本土決戰的整備。其海軍將旗下各鎮守府,警備府改編為陸戰隊,除了地面兵力外尚有千餘名以上兵力的基地隊被編成,預定在特攻結束后,和鄰近各單位參加地面決戰.
日本海軍陸戰隊本土決戰的動員計劃:
橫須賀鎮守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7隊 29899人
吳鎮守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3隊 18765人
佐世保鎮守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3隊 20487人
舞鶴鎮守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2隊 11106人
大阪警備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1隊 1148人
大湊警備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4隊 20397人
鎮海警備府聯合特別陸戰隊 2隊 9880人

恐怖的塔拉瓦


為了開闢中太平洋的反攻,在1943年美軍為攻佔吉爾伯特的行動制定了作戰計劃。在此之前為了獲取足夠的情報於1942年8月17日以220名陸戰隊特戰部隊分乘二艘潛艇對馬金島進行一次威力搜索。
當時馬金島的守備兵力為73名陸戰隊。該部於17日清晨在當地土著的報信下和登陸的美軍展開激戰,在兵火力懸殊的情況下遭到擊破,留下43名戰死者狼狽退入叢林展開游擊戰並向後方討取支持等待救援到來,翌日日軍航空兵力支持反擊,撤退不及的美軍後衛部隊戰死37名且有9人被俘,不過卻取得詳盡的情報。
受此事件衝擊日本軍部乃作出離島防衛強化決議。計劃對中太平洋各地增加派遣守備兵力。
塔拉瓦島的防衛主力為第三特別根據地隊,該部由柴崎惠次指揮。柴崎在1943年7月到任后就著手對防守下各島展開要塞化的工作,諸如據點強化,通聯設施等,以期統一指揮而殲敵於水際。
各島守備兵力:
塔拉瓦 第三特別根據地隊 902人
佐世保 第七特別陸戰隊 1669人
第六十七警備隊 776人
阿貝馬馬 巡邏員 23人
馬金 第三特別根據地隊分遣隊 243人
第一一一設營隊 340人
1943年11月20日0時30分美軍發起吉爾伯特戰役,負責攻擊塔拉瓦的是陸戰第二師約18000人。負責馬金島的為陸軍步兵二十七師6472人。
登陸的美軍以壓倒性的火力對該島進行地毯式的轟擊,但仍然無法將日軍掃蕩盡凈,在水際灘頭遭遇相當程度的抵抗,以致進展緩慢到20日白晝結束時僅5000人登陸上岸,死傷約1500人,只在灘頭向縱深推進不到200公尺。不過日方的通聯繫統已經被強烈的炮火打斷,柴崎無法掌握全般狀況,戰鬥已退化為各據點的抵抗,無力於夜間中發起有組織的反擊。
21日戰車上岸后美軍始得以打開僵局向內陸突破,而日軍孤立的據點則一一被摧毀,美軍步兵用手榴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將死守據點的日軍全部殲滅。不過日軍的頑強抵抗也讓美軍承受了相當大的損失。
22日晚殘存的日軍對美軍發起了瘋狂而絕望的萬歲衝鋒,一直打到23日中午大部被殲,餘146人被俘其中129人為朝鮮人。
馬金島的登陸較為順利,但縱深推進后和日軍緊緊糾纏在一起使得美軍的航空兵力和艦炮火力無法發揮,不過憑藉數量優勢還是將日軍逼入絕境,到23日中午美軍完全佔領馬金島。
對阿貝馬馬島的進攻在20日展開,島上日軍以各式小火器擊退80名美軍,24日配合潛艇炮火作第二次進攻順利登陸並將日軍趕入據點內一起摧毀。
吉爾伯特戰役可以留給後人討論的地方就是小型海島的防禦部署了,塔拉瓦和馬金二島布置截然不同,前者為兵力向海岸前進佔領陣地,後者則呈現內縮的情形。向前布置的好處是可以在第一時間局限登陸之敵,使其發展困難趁其一腳在陸,一腳在水,戰力脆弱時消滅之。馬金島的布置意圖則是集中運用兵力待敵深入后殲敵於陣內。
先不論海空作戰,單以小型海島的地面防禦來說,塔拉瓦的防禦布署是較後者正確,因小型海島缺乏縱深,一旦敵軍建立了橋頭堡佔穩了腳跟,後續兵力將源源不斷,居於劣勢的防守方是無法進行所謂的陣內戰的。
所以此戰役后,美軍以高達3110人的傷亡不禁說出"恐怖的塔拉瓦"

空降部隊


一般人可能對日本陸軍的空降部隊較熟悉,但是事實上,日本海軍也有他所屬的空降部隊.1942年1月2日佔領了菲律賓的日軍,乘著勝利的氣勢對加里曼丹島東方的西里伯斯島發起攻擊,參加的兵力為冢原二四三的第十一航空艦隊及其配屬的佐世保聯合特別陸戰隊和橫須賀第一特別陸戰隊。值得一提的是,後者為海軍所屬的空降部隊。此次作戰乃是日軍在南侵中首次使用空降部隊.
最初日本海軍空降部隊的編成是在1940年12月,成員由海兵團中挑選並交由館山炮校進行地面訓練.1941年9月取得空降裝備后始得以開始空中訓練,期間曾發生意外因誤降於海上及無法開傘造成20人死亡。直到1941年11月克服技術問題后才取得可用於作戰的訓練成果.
訓練完成後分別編成橫須賀第一特別陸戰隊和橫須賀第三特別陸戰隊,這是日本海軍唯二的傘兵部隊.和其它陸戰隊至少千人以上的規模相比,此二部隊不過是各自約450名的小型精銳。和一般步兵不同的是,這些傘兵配備了德制MP-18,MP-34,百式衝鋒槍等自動兵器,在市街戰中發揮了極大的效果. 隨後於1941年11月26日從東京灣出航往高雄港集結,而負責輸送該部隊的船隻新田丸即是後來的改造空母沖鷹號.
負責搭載該部隊的是" 海軍第1001航空隊 " ,配屬在第十一航空艦隊下,搭乘的是一式陸攻改造而成所謂的一式陸上輸送機,每架可載20人,在攻佔菲律賓后就從嘉義基地進駐馬尼拉.
1942年1月10日,司令堀內豐秋中佐率各中隊長在空中對萬雅老進行了偵察,根據偵察和活動和在萬雅老附近海域潛艇的報告,第十一航戰司令部確定第二天空降。10日晚,堀內向全體人員下達了作戰命令,全隊在萬雅老城南的蘭格安機場傘降,任務是佔領機場及其周圍的地區,壓制敵軍機場和支持陸戰隊登陸。任務區分是:第1中隊、第2中隊第一批空降,奪取機場后,第1中隊迅速攻佔蘭格安城,並扼守通往萬雅老公路上的重要目標;第2中隊沿通往卡卡斯的公路前進,佔領並扼守卡卡斯水上機場。第3中隊為預備隊。司令隨第1中隊空降.
1942年1月11日0400,第1波340人,使用運輸機26架, 其餘為預備機,從菲律賓起飛。0900運輸機以100—150公尺的高度進入目標上空進行傘降,傘降時冒著守軍高射炮的射擊,但飛機沒有損失,0944,兩個中隊全部著陸。由於著陸在守軍陣地近旁,最近的僅30公尺,同時地形開闊,在守軍機槍火力壓制下,傘兵不能活動,空投的武器無法收集,傘兵以隨身攜帶的手槍、手榴彈迎戰,用傘刀及頭盔挖掘單人掩體。接著守衛部隊在裝甲車掩護下開始向傘兵反擊,傘兵處境非常不利。為了擺脫這種局面,傘兵在敵火下冒著生命危險,找來了空投的重機槍,對守軍進行猛烈還擊,不久預備隊空降,傘兵力量得到增強后,向機場守軍發起了進攻,經激烈戰鬥,中午佔領了機場。佔領機場后,按照預定計劃,第1中隊攻佔了蘭格安城,第2中隊沿公路進攻,於當天下午佔領了卡卡斯水上機場。12日第二波185人在機場機降。當日夜佐世保聯合陸戰隊在萬雅老登陸,與傘兵會合,同時航空隊進駐蘭格安機場。此後傘兵在萬雅老擔任搜殲任務。到了14日日軍完全控制了西里柏斯島。
佔領西里柏斯島后,於2月20日向南進攻帝汶島。在進攻帝汶島時再次進行了空降作戰。帝汶島當時由荷澳軍隊防守,兵力約3000餘人。傘兵的任務是在陸戰隊登陸時,在島的邦富伊機場附近空降佔領機場,協助航空隊進駐使用,同時切斷守軍退路。根據萬雅老空降作戰經驗,對準備工作作了改進。如輕機槍不再裝在空投袋內,由傘兵隨身攜帶傘降。傘兵不在機場跑道上看陸,而改降在機場外數公里的外圍地區。傘兵編為2個波次:第1波次450人,由第1,3中隊和司令部組成;第2波次250人,由第2中隊組成。
1942年2月21日拂曉,陸戰隊在島的南端古邦登陸。1000海軍傘兵在古邦以東28公里的邦富伊機場附近進行第一波的空降。此次使用運輸機30架。接近目標時,運輸機飛行高度由700公尺降到100公尺,傘兵從100公尺高度跳傘。由於是在遠離機場的地區空降,地面守備兵力很弱,著陸后只遇到輕微抵抗,2個中隊很快集合起來,並收集了空投的武器彈藥,而後向機場前進。此時登陸部隊已經上陸,傘兵為加快行進速度,放鬆了戰鬥警戒,在距機場三公里處遭到機場警衛部隊的突然襲擊,傘兵措手不及,損失很大,各中隊傷亡人數過半,所有小隊長都陣亡。傘兵無力發起進攻,當夜在原地休息,僅僅對機場加以監控。第二天拂曉發起進攻時,機場已為登陸部隊佔領。第2波在第1波向機場進攻時在原空降場空降,於22日上午來到機場會合。
後來日軍戰局惡化,這些攻勢單位就失去一展身手的舞台,到了後期甚至有一部分被投入特攻, 除了一部分在土魯克待機外,其主力部隊則參加了塞班島之役,就在該役中全軍覆沒.
附註:
該部隊搭乘的是一式陸攻改造而成的運輸機,先改成一式陸攻練習機再改成所謂的一式陸上輸送機,一共改造30架每架可載20人,編成特殊部隊 " 海軍第1001航空隊 " ,駐地嘉義基地.南方作戰時配屬在第十一航空艦隊下,佔領菲律賓后就進駐馬尼拉,參加西里柏斯空降作戰的有26架,其餘為預備機。該隊在後期改操作雷電同時似乎也有參與震電的測試....最後在千葉縣解散.

戰車部隊


日本海軍在戰爭末期為了因應本土決戰而大肆擴編其陸戰隊,在強化兵火力的考量下因而編組了戰車部隊,"橫須賀第十六特別陸戰隊"。該部隊是以海軍地面作戰的搖籃"館山炮校"所屬的戰車教育隊為基幹所編成的部隊,一共編成二個大隊。
第一大隊:
第一中隊 九七式中戰車改 11輛
第二中隊 海軍短12cm炮試作車 10輛
第二大隊:
第一中隊 特二式內火艇 10輛
第二中隊 特二式內火艇 10輛
該部隊編成后就駐防於橫須賀附近的藤澤市以防備美軍登陸,一直到終戰來臨。之後一度移動到橫須賀的衣笠地區,後來在厚木基地第302海軍航空隊的騷亂事件中,該部奉命以二個大隊的全部兵力對厚木基地的跑道進行封鎖,阻止其飛機升空,成功制止了騷亂事件。
而後美軍佔領接管,該部也就奉命解散。
簡介 海軍短12cm炮試作車
該炮為日本海軍為因應戰爭日益激烈而以武裝商船為目的的簡易急造高射炮。1942年9月開始設計1943年3月完成,最大射程2400m,最大仰角75度,射速每分7-12發,初速290m/s,產量至1944年為止達328門。

火炮部隊


同樣是為因應本土決戰而擴編的部隊,由館山炮校的陸戰炮隊教導隊為基幹於1945年7月1日編成"橫須賀第十五特別陸戰隊",另外又合併了橫須賀第一警備隊,後者是由橫須賀炮校的人員改編而來。
所配備的火炮主要是原炮校的15cm炮,7。5cm山炮及噴進炮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中隊的海軍試作12cm自走炮,該部為日本海軍陸戰隊唯一的自 行火炮部隊,隊長由一名預備學生出身的少尉擔任,一共裝備了四輛車。
該部編成后駐屯於茅崎南湖院,隨後往九里濱移動,之後就待在野比之尻的陣地中直到終戰來臨。同樣在美軍接管后解散。
海十年式12厘高角炮
本炮最初為裝配在重巡上的艦載高炮,大戰中期則配備於南方各島作為岸炮使用。口徑120mm,長5280mm,初速900m/s,射程15000m,射速每分12發。

水陸機動團


日本時事通訊社稱,水陸機動團教育隊27日在位於九州長崎縣佐世保市的陸上自衛隊相浦基地成立。該教育隊是水陸機動團的主幹部隊,旨在為水陸機動團成立打基礎,培訓人才。它的成立,標誌著日本積極籌建的日本版海軍陸戰隊距離正式成軍僅一步之遙。按照預定計劃,水陸機動團將於2018年3月底正式建立,兵力規模3000人,駐防相浦基地。目前處於準備階段時,將先通過“教育隊”進行奪島等戰鬥技能訓練。
時事通訊社稱,水陸機動團將配備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AAV7”型水陸兩用車。當“離島”有事時,該水陸兩用車將被運往前線。機動團將以應對中國的“離島侵略”為目標,不斷強化島嶼登陸、兩棲作戰的戰術與戰鬥能力。基於中日圍繞釣魚島的主權爭端仍然尖銳,該部隊也被日本自衛隊賦予專門“防衛尖閣”(日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尖閣列島)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