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作柏

桂軍高級將領

俞作柏(1888年3月6日~1959年)桂軍高級將領,廣西北流人,俞作豫的兄長,徠李明瑞的表兄。

1923年任黃紹竑“廣西討賊軍”團長,1924年參加征討桂系陸榮廷戰役,后隨李宗仁、黃紹竑驅逐了陸榮廷殘部;對抗沈宏英、擁護孫中山。1925年,參加廣東東征戰役,1926年任廣西省政府農工廳廳長,執行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校長。北伐時期,與共產黨保持合作。1929年違背蔣令其對桂系“根本剷除”之命令,收編桂軍殘部。9月,未聽從鄧小平的勸阻,響應反蔣戰爭,任“護黨救國軍”南路總司令,失敗后避走香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積極抗日,曾經擔任蘇皖浙‘忠義救國軍’副總司令。后因不願跟隨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憤而出走四川重慶。內戰時赴港,擁護國統區‘反內戰、反迫害、反飢餓’民主運動。1956年應邀回歸,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全國政協委員等。1959年逝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入同盟會

俞作柏(1888年3月6日~1959年),中將,桂軍高級將領,民主人士。生於1888年3月6日(清光緒十四年正月二十四)。俞作柏出生在一戶耕讀之家,先後在縣立高等小學以及桂林初級師範學校就讀。1910年的時候,俞作柏受到反清宣傳的影響,秘密加入同盟會,成為了一名革命同志。

投筆從戎

辛亥革命的爆發,使俞作柏下了投筆從戎的決心,他加入廣西學生軍參加北伐,后和黃紹竑、白崇禧等一起考入武昌陸軍中學,又一起升入保定軍校第三期習步科,又是一起回到廣西陸軍第1師當見習官,踏上了他軍旅生涯的第一級台階。
根據北洋政府陸軍部的規定,軍校畢業生在部隊的見習期為半年,見習期滿即可升為排長。可是在廣西這個相對封閉落後的軍隊中,軍官生普遍受到行伍舊軍官的歧視。這俞作柏眼看自己見習都快滿一年了,都沒能成為排長,就決定另尋出路。俞作柏臨走時,他的同學黃紹竑、白崇禧等都勸他再等等看,但俞去意已決,黃、白等人自然挽留不住。俞作柏沒有想到,自己出走後的一個月,黃、白等人就進入了模範營當了連附,開始走上“正道”,如果俞也進了模範營,那麼他將來的道路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俞作柏選擇投奔的是林虎的護國軍,林對於軍官生的態度是熱烈歡迎,當即就提升其級別,任命他為中尉參謀,並在一年後提拔為第7旅的上尉連長。1921年1月林虎所部改編為廣西邊防軍第1路,俞作柏連在這個時候被編入第1支隊,並認識了同在該支隊當營長的李宗仁。
1921年7月林虎戰敗,就當俞作柏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之際,李宗仁的邀請為其指明了出路,就答應帶著本部人馬加入到新成立的粵桂邊防軍第3路,成為該路第1支隊第1營營長,后又升為第1路統領。俞作柏是個不願長期寄人籬下的人,選擇投奔李宗仁,其目的就是為求得生存,等到有其他機會時,就拉部隊單幹。當李宗仁任命兩位支隊司令的時候,俞作柏本以為會當上其中的一個司令,卻沒想被“外來戶”的李石愚給搶了位子,誰叫人家李石愚在林虎的部隊資歷比自己高呢,俞作柏只得忍耐下來,並堅定了要擇機自行發展。
黃紹竑的分家,使俞作柏的脫離成為了現實,在老同學、老同僚的邀請下,他二話不說,當即帶著自己的兩個營閃人了。俞作柏知道黃被沈鴻英任命為旅長了,如果帶著自己的兩個營過去,團長的位子肯定跑不掉,而且也能藉此機會,將部隊編成三個營。
但是他沒想到,在第1支隊司令李石愚的“追擊”下,俞作柏實際帶走的只有本部人馬的一個營。本來是兩營人馬入了黃紹竑的伙,現到好,只剩一個營了,這使他在見到黃紹竑的時候特別尷尬。好在黃也沒有說什麼,依然任命他為第1團團長。由於自己只帶走了一個營,那麼以這個營為基礎擴編的第1團也就只能先編兩個營了,俞作柏就任命自己的親信李明瑞為第1營營長,自己的親弟弟俞作豫為第2營營長。

三思而行

俞作柏之投奔黃紹竑,一來是自己早有離李之意。二來,如果黃髮展的好,他可以繼續在其麾下效力,並擇機壯大實力,如果黃髮展的不好,那麼已經是團長的自己,也有了逐鹿廣西的資本,無論怎麼做都不吃虧。可是俞作柏又一次失算了。當他以全力協助黃紹竑解決黃炳勛和馮葆初兩部人馬後,黃卻又重新尋求與李宗仁聯合作戰的路線。黃的這個決定,使俞作柏倍感意外,他沒有想到,剛剛才從李宗仁那裡脫離出來,現又要回去了?那他俞作柏在李、黃兩人之中,成了什麼角色?思之再三,他在黃與李的合作只是另一次謀略的前提下,向黃提出了乘機吞併李部的建議。
當黃紹竑嚴詞拒絕俞作柏的提議之後,俞就明白了黃是真心要與李宗仁合作。那麼自己該怎麼辦呢?就地脫離黃紹竑?可黃的實力很完整,並不是殘部,自己脫離會有危險。他思之再三,還是決定跟著黃重新回到李宗仁的麾下。好么,這繞了一圈,又回去了。
李、黃的再次合作,使俞作柏明白了在亂世中誰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的道理。對於勉強回到李宗仁懷抱的俞作柏來說,只有爭取戰功,擴編部隊,加大影響力,才能使自己將來有獨立的資本。於是在接下來的討陸(榮廷)、討沈(鴻英)、擊唐(繼堯)諸戰中,俞作柏的討賊軍第1縱隊(后改稱廣西陸軍第2軍第1縱隊)皆賣力作戰,其在聯軍的地位因此不斷提高,儼然成為了一個在李、黃、白三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新桂系第四號人物。
隨著俞作柏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他的存就逐漸威脅到新桂系的團結了。李宗仁和黃紹竑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就在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時,讓只當了兩個月都不到的第2旅旅長(原第1縱隊改編)俞作柏改去搞軍校,藉此機會使他離開了部隊。

奪取兵權

俞作柏也不是傻子,什麼搞軍校培養幹部啊,實際上就是要奪取他的兵權。可這個時候不能輕舉妄動,因為當時的廣西已經完全被李、黃所掌握,加上廣東當局的支持,如果此時鬧獨立,等同於拿雞蛋去碰石頭,於是俞作柏只能忍氣吞聲的跑到南寧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去了。不過俞作柏雖然走了人,但是卻以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全力舉薦自己的親信團長李明瑞接任旅長。而李、黃兩人也不想將事情鬧大,為了不使該部生變,也就同意了俞的要求,只要你俞作柏可以走人,一切皆可商量,畢竟北伐大業才是當務之急嘛。就這樣,俞作柏雖然在南寧當他的軍校校長,但是第2旅的一切行動,還是很及時的由李明瑞派人報告給他。
俞作柏是絕對不甘心長久當一個軍校校長的。恰巧當時的東蘭縣鬧起了由韋拔群領導的反對新桂系統治的農民運動,俞作柏就利用手中職權暗自支持,主動提供給他們一些槍支彈藥,不久之後又贊助給鵬化民軍一批槍支。不料這批槍支在農軍船運到貴縣時,被當地駐軍發現,雙方發生交戰,致使農軍死亡四十七人,此為“碧灘事件”。這件事的發生,使李、黃了解到俞作柏在後方的種種小動作,就乾脆借著四一二清黨的由頭,將俞作柏定性為“支持共黨鬧事”,決定將其逮捕。好在俞作柏事先知道了風聲,趕緊逃出南寧,這才脫離危險。此後,俞作柏遭到通緝,不得已避居香港。
俞作柏在香港閑居時期,積極地與中共人士往來,並在李立三等人的介紹下,參加了中華革命行動委員。“八一”南昌起義時,俞作柏被派為東江軍事專員,前往東江策動起義,並接應南昌起義軍的南下,但隨即因起義部隊遭到多路圍攻被迫北上,俞作柏只得重新返回香港。

再次復出

1929年4月的蔣桂戰爭,給了俞作柏復出的機會。蔣介石為了分化收買新桂系的一批實力派,就想起了在香港的俞作柏。蔣派遣代表找到俞,並表示只要他能策動桂軍部分軍隊反正,就任命他為廣西省政府主席,執掌廣西的軍政大權。對於如此優厚的條件,俞作柏自然十分樂意接受,當即策動自己的老部下李明瑞在武漢反水,給了新桂系一記沉重的打擊,使李、黃、白的下野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
此後,李明瑞等反正部隊率部返回廣西,並收編黃紹竑第15軍的殘部為廣西省警備軍。1929年6月12日,俞作柏見李明瑞事成,就從香港返回南寧,正式通電就任廣西省政府主席和廣西省警備軍司令,其掌握廣西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俞作柏雖然成為了廣西的新主人,但是蔣介石並不信任他,就派遣了以鄭作民為首的政工人員前往廣西軍隊任職,暗中監視。俞作柏自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他就開始積極與中共合作,並在中共的幫助下,改組擴建了廣西省警備軍。隨著實力的迅速擴張,俞作柏開始錯誤的高估起自己來了。這不,連三個月都沒到,他就公開支持汪精衛的反蔣運動,並於29年10月1日就任護黨救國軍南路總司令,率領李明瑞第15師、楊騰輝的第57師、呂煥炎的新編第16師,以及警備軍所屬各大隊宣布反蔣。

反蔣失敗

俞作柏沒有想到,這次躊躇滿志的反蔣運動,只進行了短短四天就失敗了。其主要原因是俞作柏在廣西的根基不穩,加上在反蔣之前的各種舉動被負責監視的政工人員及時報告南京。蔣介石就派人去拉攏不服俞作柏的楊騰輝和呂煥炎,並使他們的兩個師宣布反俞。而本可仰仗的第15師也是問題多多,雖然第15師師長李明瑞是忠於俞作柏的,但所屬旅長黃權、團長封赫魯卻先後反俞,就連視為嫡系的警備軍六個大隊也走了三個。這樣一來,俞作柏手中只剩下六個團(大隊)的兵力了,以此實力對抗蔣介石根本不可能。
俞徠作柏開始後悔了,他後悔當初沒有聽中共代表的勸阻,無奈錯已鑄成,只得和李明瑞等人跟隨由中共領導的警備軍三個大隊退守龍州和百色。而到了龍州后,俞作柏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一方面部隊少,另一方面經費也缺,在這種情況下,失敗是遲早的事情。他就決定以前往香港籌集軍費為由,讓李明瑞和俞作豫留下指揮殘部,自己閃人跑到日本“考察”去了。後來俞作柏又避居上海的法租界,與中共失去了聯繫。
俞作柏就這樣離開了爭奪新桂系老大的舞台,但是卻加速了李宗仁重返廣西的步伐。此後他再也沒有回過廣西,而留在百色的李明瑞和俞作豫則參與並組建了紅軍第7軍和第8軍,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革命道路。

重返軍旅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俞作柏在全國抗戰的一片呼聲中重返軍旅。但蔣記中央對於這位曾經的背叛者並不信任,只是名義上委任他為忠義救國軍的總指揮,實際兵權則操控在軍統頭子戴笠的手中。俞作柏見這個名義上的總指揮再當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就灰心喪氣的提出了辭呈,此後一直掛著軍事委員會參議的名頭,直到抗戰勝利。
1946年7月,俞作柏正式退役並移居香港。1956年8月,他選擇返回大陸,在廣州定居。俞作柏的回歸,在當時受到了人民政府的熱烈歡迎,並任命他為廣東省參事和省政協委員。1959年2月26日,俞作柏因膀胱癌不治在北京去世。

人物年譜

俞作柏(1888—1959)
生於1888年3月6日(清光緒十四年正月二十四)。廣西北流人,字健侯,號柏堅。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
1916年8月軍校畢業後派任廣西陸軍第1師(師長陸裕光)第2旅(旅長翟漢華)第3團(團長譚儒漢)少尉見習官。
1917年4月出任廣東陸軍第2軍(軍長林虎)中尉參謀。
1918年4月升任第7旅(旅長李思廣)第13團(團長何文圻)上尉連長。
1921年1月所部改稱廣西邊防軍第1路(司令林虎)第1支隊(統領黃業興),仍任上尉連長。7月所部編入粵桂邊防軍第3路(司令李宗仁),升任第1支隊(司令李石愚)第1營少校營長。
1922年5月所部改編為廣西自治軍第2路(司令李宗仁)第1支隊(司令李石愚)第1路,升任中校統領。8月所部改稱廣西陸軍第5獨立旅(旅長李宗仁)第1支隊(司令李石愚)第1路,仍任中校統領。
1923年2月調升廣西陸軍第8獨立旅(旅長黃紹竑)第1團上校團長。7月所部改稱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黃紹竑)第1團,仍任上校團長。
1924年7月升任討賊軍(兼總指揮黃紹竑)第1縱隊少將司令。11月所部改稱廣西陸軍第2軍(兼軍長黃紹竑)第1縱隊,仍任少將司令。
1926年3月所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改任第2旅(轄兩團)少將旅長兼學生隊隊長。5月1日調升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中將校長。6月5日兼任廣西省政府(兼主席黃紹竑)委員。
1927年4月因“清黨”受到牽連被迫辭職避居香港。9月參加中華革命行動委員會。10月任東江軍事專員。
1929年6月12日出任廣西省政府主席。同月20日兼任廣西警備軍中將司令。10月1日率部反蔣,任南路討蔣軍(轄第15師、第57師、新編第16師)上將總司令。同月5日被國民政府免職。11月因反蔣失敗再次避居香港。
1933年8月移居上海。
1936年12月25日敘任陸軍少將。
1938年3月出任忠義救國軍(兼總指揮戴笠)中將副總指揮兼教導第1團團長。7月升任忠義救國軍(轄三支隊)中將總指揮。
1939年10月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
1945年9月調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戴笠)中將設計委員。
1946年7月31日晉任陸軍中將,退役后定居香港。
1956年8月移居廣州。11月出任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1957年2月當選政協廣東省(主席陶鑄)委員。
1959年2月26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