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安定的結果 展開

王安定

醫生

王安定,原籍江蘇泰州縣人。抗戰爆發后的1937年,考入同濟大學醫學系,1942年畢業在當時舊中央醫院擔任實習醫生,1943年參加中國紅十字會赴雲南前線抗日手術隊救治傷病員,后在重慶中央醫院先後擔任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外科主治醫師。

人物簡介


1947年9月曾參加抗日名將楊虎城將軍手術。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在重慶西南醫院任外科主治醫師,1952年2月至10月參加重慶抗美援朝手術隊任隊長,搶救了大批戰傷員,回國後繼續在西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直屬醫院(今第三人民醫院)擔任外科主治醫師、外科副主任、外科主任、副院長兼外科主任。1961年2月隨重慶市衛生髮展戰略調整,市政府決定,組建重慶市外科醫院,王安定隨我市一大批著名專家調入重慶市外科醫院(今重慶市中山醫院)歷任副院長、院長兼外科主任,重慶市衛生局副局長兼重慶市外科醫院院長。
王安定同志是新中國成立后,重慶市胸心外科的開拓者之一。為重慶心胸外科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60年代初,在重慶最早建立了心胸外科,在他擔任重慶市外科醫院院長期間,與院領導班子一起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艱苦奮鬥立院,又紅又專行醫,團結協作聚力,在短短數年間,成功打造外科醫院“心胸外科”品牌,其輝煌的發展成就使外科醫院在當時的重慶乃至西南都享有盛譽。作為一名外科專家,王安定同志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不斷攀登醫學高峰。王安定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培養的第一批優秀知識分子代表,他行醫50餘載,救治病人數以萬計,編寫教材3部,發表醫學論文40餘篇。為了儘快地提高重慶地區心血管技術水平,他多次帶隊到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學習取經,回院后,領導主持了一系列體外循環及心血管試驗並成功用於臨床。他率先在重慶開展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完成了原四川省第一例體外循環瓣膜移植心臟手術。1950年,他還是重慶解放后第一例泌尿外科手術的完成者。其開展的新技術不斷刷新重慶及西南地區紀錄,尤其是心血管多項技術填補了重慶市醫學空白。
在開展巡迴醫療期間,編寫了《農村常見腸梗阻的診斷及外科治療》教材,深受基層衛生人員和赤腳醫生的歡迎。1979年他主持建立了原四川省第一個心血管研究組,將心血管外科從臨床引入科研,極大地推進了重慶心血管外科的發展。他主持開展的生物瓣膜臨床應用科研獲得省科研一等獎。
由於王安定同志為黨為人民做出的特殊貢獻,1960年王安定同志受國務院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光榮出席全國科教文衛勞模大會。1963年榮獲重慶市“百面紅旗先進工作者”,他還連續兩屆被選為原四川省人大代表,多次被評為省、市、區和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